參考文獻:
一、原 典
王 弼(魏)等注:《老子四種》,大安出版社,1999年2月。
尹 喜 撰・葛洪叙 錄:《關 尹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六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高 誘 注:《淮 南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四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敦煌本:《老子道德經想爾註》(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177~193)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傅 奕:《道德經古本篇》(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47~55)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道藏無註本:《道德真經》(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38~4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韓 非:《解老 喻老》(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56~65)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嚴 遵:《道德真經指歸》(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66~13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二、研究專書
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與研究》,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年9月。
王先愼(清)註:《韓非子集解》,臺灣商務印書館,1956年4月。
王安石:《老子註(蒙文通輯本)》(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558~573)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王念孫:《老子雜志》(《老子集成・第十卷》,頁422~424)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成玄英:《老子道德經開題序訣義疏》(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81~34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84年11月。
車 載:《論老子》,上海:人民出版社,1962年5月。
林希逸(宋)撰:《老子鬳齋口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2月。
易順鼎:《讀老子記》(《老子集成・第十一卷》,頁438~458)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吳 澄(元)註:《道德真經吳澄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8月。
范應元(宋)撰:《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3 月。
俞 樾:《老子評議》(《老子集成・第十一卷》,頁665~675)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高 亨 著:《老子正詁》,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10月。
高 明 撰:《帛書老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5月。
高延第:《老子證義》(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十一卷》,頁299~33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焦 竑(明)撰:《老子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陳鼓應 註譯:《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3月。
馮 振(清)撰:《老子通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張松如:《老子校讀》,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
蔣錫昌:《老子校詁》,臺北:明倫出版社,1971年2月。
蘇 轍(宋)撰:《道德真經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5月。
釋德清(明)撰:《道德經解》,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4月。
嚴 遵(漢)著:《老子指歸》,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10月。
嚴靈峯:《老子章句新編纂解》,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5年11月。
嚴靈峯:《老子達解》,臺北:藝文印書館,1971年10月。
嚴靈峯:《老莊研究》,中華書局,1959年12月。
嚴靈峯:《老子宋注叢殘》,臺灣學生書局,1979年7月。
嚴靈峯:《老子崇寧五注》,臺北:成文出版社,1979年10月。
三、一般研究專書
杜保瑞:《反者道之動─老子新說》,北京華文出版社,1998年5月。
吳 怡:《易經繫辭傳解義》,臺北:三民書局,1991年4月。
陳福濱 編:《中國哲學史講義》,輔仁大學哲學系,2009年8月。
陳仁仁 著:《戰國楚竹書《周易》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年3月。
勞思光 著:《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1981年1月。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發展史(天道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1月。
張豈之:《中國思想史(上)》,水牛出版社,1997年10月。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4月。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編:《漢語大字典》,臺北建宏出版社,2004年6月。
熊禮匯:《新譯淮南子》,臺北:三民書局,1997年2月。
賴炎元、傅武光:《韓非子》新譯,三民書局,1997年11月。
謝冰瑩等六人:《四書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9年2月。
Euclid 藍紀正 朱恩寛 譯:《幾何原本》,臺北:九章出版社,1992年8月。
四、延伸閱讀
王 弼:《老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一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王 弼:《道德真經註》(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08~23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王 弼:《老子微旨例略》(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37~24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王 卡 點校:《老子道德經河上公章句》,北京:中華書局,1993年8月。
王 真:《道德經論兵要義述》(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561~583)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王 雱:《老子訓傳》(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692~734)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王 樵:《老子解》(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六卷》,頁330~33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王紹祖:《老子襲常編》(《老子集成・第十卷》,頁384~421)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司馬光:《道德真經論》(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539~55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朱得之:《老子通義》(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六卷》,頁377~43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宋文明:《道德義淵(擬)》(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47~252)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宋 鸞:《道德經篇章玄頌》(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511~534)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李 榮:《道德真經註》(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348~39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李 約:《道德真經新註》(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539~55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李 霖:《道德真經取善集》(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四卷》,頁120~222)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李 贄:《老子解》《老子集成・第六卷》,頁615~632)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李西月:《道德經注釋》(《老子集成・第十卷》,頁439~47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呂惠卿:《道德真經傳》(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653~691)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呂祖謙:《音注河上公老子道德經》(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四卷》,頁1~42)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呂知常:《道德經講義》(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四卷》,頁223~309)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杜光庭:《道德真經廣聖義》(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1~27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杜道堅 撰:《文子纉義》(子書二十八種第四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阮 逸 注:《文 中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五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汪繼培 注:《尸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五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吳 怡:《新譯老子解義》,臺北:三民書局,2008年5月。
河上公:《道德真經註》(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137~17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房玄齡 注:《管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二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南懷瑾、徐芹庭 註譯:《周易今註今譯》,臺灣商務,1983年4月。
南懷瑾:《易緯.關氏易傳.春秋占筮書》,考古文化事業公司,1981年7月。
南懷瑾:《易經繫傳別講(上傳)》,考古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4月。
馬 總:《老子意林》(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558~56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高 誘 注:《呂氏春秋》(子書二十八種第二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原題葛玄:《老子道德經序訣》(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194~19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孫星衍 撰:《晏子春秋》(子書二十八種第一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馬王堆帛書本:《老子道德經》(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8~29)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郭店楚簡本:《老子道德經》(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1~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敦煌五千文本:《老子道德經》(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30~3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敦煌本:《老子道德經義疏》(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53~25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敦煌本:《老子道德經傳》(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58~26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郭 象 注・陸德明音義:《莊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一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陸 佃 解:《鶡 冠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五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陸德明:《老子音義》(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61~26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陸希聲:《道德真經傳》(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584~619)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陳景元:《道德真經藏室纂微篇》(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574~652)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寇才質:《道德真經四子古道集解》(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四卷》,頁43~119)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陳鼓應 註譯:《莊子》,臺灣商務印書館,1975年12月。
張耿光 譯注:《莊子》,臺灣古籍出版社,1996年11月。
强思齊:《道德真經玄德纂疏》(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315~51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董思靖:《道德真經集解》(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四卷》,頁350~394)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董京泉:《老子道德經新編(上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董京泉:《老子道德經新編(下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0月。
葛 玄:《老子節解・嚴靈峯輯本》(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197~207)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楊 倞 注:《荀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二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趙志堅:《道德真經疏義》(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391~415)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趙秉文:《道德真經集解》(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四卷》,頁310~349)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劉師培:《老子韻表》(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十一卷》,頁703~708)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劉師培:《老子斠補》(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十一卷》,頁709~725)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盧文弨 校本:《春秋繁露》(子書二十八種第三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蔣融庵:《道德真經頌》(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二卷》,頁535~538)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顏師古:《玄言新紀明老部》(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67~273)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憨山大師 註:《老子道德經憨山解・莊子內篇憨山註》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85年12月。
魏 徵:《老子治要》(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74~280)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魏 源 撰:《老子本義》,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年1月。
嚴 復:《老子道德經評點》(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十一卷》,頁529~565)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顧廣圻 校本:《韓 非 子》(子書二十八種第四冊),台北:廣文書局,1979年5月。
顧寶田、張忠利:《新譯老子想爾注》,三民書局, 1997年1月。
顧 歡:《老子道德經註(敦煌本)》(熊鐵基 陳紅星主編:《老子集成・第一卷》,頁241~246)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11年5月。
五、學位論文:
丁原植:《老莊哲學中「有」「無」問題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1年。任金子:《老子「聖人之道」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6年。李宗定:《老子「道」的詮釋與反思──從韓非、王弼注老之溯源考察》,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2年。林秀茂:《老子哲學之方法論》,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4年。趙衛民:《老子存有論》,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2年。黃漢光:《老子「無」的哲學之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3年。程兆熊:《老子無為思想之研究》,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0年。
張家焌:《老子的形上思想》,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六、期刋論文:
王向峰:《道內之反與道行之周》(渤海大學學報),2004年,第26卷第一期。
李少惠:《老子反向思維方式探微》(蘇州大學學報),1995年,第23卷第4期。
高秀昌:《論老子“反者道之動”的辯證法思想》(中州學刋),1997年第4期。
高文强:《老子“反”範疇的文論意蘊》(廣西社會科學),2008年,第九期。
孫以楷:《道的解析》(中華文化論壇),1998年。
陳福濱:《“老子想爾注”「道」思想之探究》(哲學與文化─中國哲學「道」
論專題),哲學與文化月刊雜誌社,革新號第437期,2010年。
陳豪繤:《老子哲學思維方式探微》(船山學刋),2005年,第四期。
張二平:《論老子哲學的體用觀》(商丘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23卷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