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歆潔(2017)。高雄地區護理人員休閒運動阻礙與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王尾吉、詹正豐、劉品坊、張志銘(2018)。臺中市國小教師休閒運動調適、工作壓力與幸福感之關係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12(4),P93–104。
任文香(1995)。幼兒母親親職壓力、應應策略與親子關係滿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利慶松(1992)。自閉症患者母親之身心壓力、生活適應與服務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利翠珊(2005)。身心障礙兒童家庭中夫妻的壓力、付出與恩情。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8(2),25-54。
汪俐君(2003)。學前身心障礙子女母親親職壓力與社會支持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李穎慧(2006)。身心障礙學童父母親親職壓力、休閒效益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李仁佐、張家昌(2007)。休閒運動參與對提昇健康體適能之探討。彰化師大體育學報,7,114-121。
李佳宜、蔣伊真、黃雅鈴、李興中、李國鳳(2015)。初次診斷為發展遲緩兒童家長之親職壓力及生活品質探討。身心障礙研究,13,153-169。
李三仁、邱淑媛(2010)。國人參與休閒運動價值之探究。永達學報, 10(1),54-63。
吳佳玲(2008)。臺灣親職壓力相關研究之回顧與分析。臺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學刊,7,63-89。
林麗英、余幸澄、張碧華 (2001)。血液腫瘤病患家屬生活品質之探討。榮總護理,18,281-292
林新龍(2007)。休閒運動參與對國人身心健康之關連性探討。雲科大體育,10,59-65。
林文俊(2008)。學齡前親子休閒運動型態參與現況、動機、阻礙對幼童體適能影響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林春豪(2008)。高齡婦女晨間休閒運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1),121-135。
林昕翰(2018)。休閒運動效益量表之發展與驗證(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胡蓉(2006)。台灣特殊需求學生之主要照顧者壓力、健康相關生活品質與舒壓介入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醫學院,台北市。胡嘉容(2016)。身心障礙學生家長親職壓力之文獻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俞錫堅(2008)。休閒運動參與對紓解職場工作壓力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278-284。
洪如萱(2016)。臺北市高齡者休閒運動涉入與幸福感之研究。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10(2),P51 - 70
孫怡、吳維紋、林寬佳、陳若琳(2016)。探討發展遲緩幼童之父母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相關-以親職能為中介變項。 護理雜誌,63,33-43。
翁毓秀(2003)。親職壓力量表簡式版指導手冊。臺北市:心理。
陳鴻雁(2000)。臺灣地區青少年參與休閒運動現況之研究。大專體育,48,75-81。
陳若琳、李青松(2001)。臺北縣雙工作家庭父母親的親職喜悅與壓力之探討。生活科學學報,7,157-179。
陳雅慧(2009)。衛生署台東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 休閒參與及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研究所,台東。陳瑋婷(2012)。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身心障礙者家長與普通家長之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1-26。
陳亭妤(2012)。國小一般生和特教生母親親職壓力、因應策略和身心健康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陳姵瑱、許君翎(2018)。發展遲緩兒童母親的親職壓力與相關因子探討。身心障礙研究,16,121-137。
陳惠茹(2015)。教養嬰幼兒親職壓力之研究:以家庭壓力理論分析。 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4,19-39。
陳文長、徐偉庭、陳品安(2016)。單親家庭智能障礙學生之家長參與親子休閒運動之研究。惠明特殊教育學刊,3,123-139。
陳玲婉(2006)。國小學童母親的人格特質與親職壓力、幸福感之相關研究。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20,1-20。
唐愉君、林雁飛、陳品秀、林彣芷(2019)。台南某地區醫院學齡前發展遲緩兒童主要照顧者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相關。身心障礙研究,17(1),20-35。
黃麗如、陳建和(2013)。孕期婦女壓力、休閒因應及身心健康之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3(2),43-61。
郭孟瑜、余季容(2006)。發展遲緩幼兒母親的社會支持與親職壓力之研究。人文與社會學報,1(8),317-353。
許忠義、余緒德(2005)。休閒、壓力與調適研究:以中華航空女性空服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2),1-24。
張智傑(2010)。樂活族休閒涉入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7(2),111-131。
張見文(2012)。休閒效益之初探。第五屆運動科學暨休閒遊憩管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1-198。
張子嫺、曹純瓊(2013)。嘉義縣學前特殊需求幼兒與一般幼兒主要照顧者的教養態度、問題與親職壓力差異之探討。幼兒教保研究期刊,11,21-42。
張鈴雅(2014)。警察人員休閒運動參與動機、阻礙因素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市警察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苗栗縣。張束明、李城忠(2016)。身心障礙兒童家長親職壓力、休閒運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7(1),53-70。
張念慈(2017)。教師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關係:休閒運動參與的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台北市。張志銘、張燕玲、賴永僚、張世沛(2017)。桃園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影響 --以休閒運動參與程度作為調節。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1(4),21-38。
畢璐鑾、陳仲杰(2006)。從事休閒運動之動機因素。大專體育,83,140-147。
曾資蓉、周傳姜(2006)。氣喘孩童母親的親職壓力及因應行為。護理雜誌,53(4),31-40。
楊碧霞、蘇俊雄(2013)。休閒運動的健康價值。萬能商學學報,18,37-42。
廖淑惠(2015)。臺東縣農會人員休閒參與對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12,49-61。
蔣姿儀、李文意、林季宜(2014)。學齡前幼兒母親親職壓力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幼兒教育年刊,25,141-161。
蔡汶修、蘇慧慈、周文祥(2010)。淺論樂觀心態與休閒運動之關係。運動傳播學刊,3,91-105。
蔡雅如(2013)。注意力缺失過動症孩童父母親生活品質與焦慮度、親職壓力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醫學大學,台北市。鄭天明、張台達(2011)。自行車遊憩者休閒涉入、休閒-家庭衝突與幸福感間之關係研究。休閒運動健康評論,2(2),144-163。
盧瑞芬、曾旭民、蔡益堅(2003)。國人生活品質評量(Ⅰ):SF-36台灣版的發展及心理計量特質分析。台灣公共衛生雜誌,22(6),501-511。
蕭小菁、羅鈞令(2007)。腦性麻痺幼兒母親的日常職能活動與生活品質之探討。職能治療學會雜誌,25,1-11。
鍾燕宜、潘雨辰、陳右振、郭煌宗(2010)。發展遲緩兒童母親親職壓力之初探。身心障礙研究,8,83-98。
鍾燕宜、潘雨辰、陳冠蘭、郭煌宗(2012)。發展遲緩兒童主要照顧者之生活品質研究。身心障礙研究,10,20-39。
羅鳳菊(2007)。先天性代謝異常疾病患童母親之親職壓力與生活品質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台北市。蘇國興(2003)。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運動行為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二、英文部份
Abidin, R. R. (1981). Parenting Skills: Trainer’s Manual. NY: Human Sciences Press.
Abidin, R. R. (1990).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The stresses of parenting.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 19(4), 298-301.
Abidin, R. R. (1995). Parenting stress index (3rd ed.). Odessa, FL: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Carmack, C. L., Boudreaux E., Amaral-Melendez M., Brantley P. J.,& de Moor C. (1999). Aerobic fitness and leisure physical activity as moderators of the stress-illness relation. Annals of Behavioral Medicine, 21(3), 251-257.
Friedrich, W. N., Greenberg, M. T., & Crnic, K. (1983). A short-form of the Questionnaire on Resources and Stress. American Journal of Mental Deficiency, 88, 41-48.
Fritz, Heidi, & Sewell-Robert, Carrie (2018). Family stress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palsy. Switzerland: Cerebral Palsy.
Hassmén P. , Koivula N, Uutela A. (2000). Physical Exercis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Population Study in Finland. Preventive Medicine, 30(1), 17-25.
Haisley, Lauren D. (2014). Parenting stress in parents of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The role of child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support (Master's Theses).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Storrs, Connecticut.
Huang, C. Y., Yen, H. C., Tseng, M. H., Tung, C. L., Chen, Y. D., & Chen, K. L. (2014). Impacts of autistic behaviors,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on parenting stress in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J Autism Dev Disord. 44(6), 1383-90.
Kazak, Anne E. (1986). Families with physically handicapped children: Social ecology and family systems. Family Process, 2 (25), 265-281.
Karasavvidis, Savvas. (2011). Mental retardation and parenting str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ing Sciences, 4(1), 21-31.
Kim, J. H. , & McKenzie, L. A. (2014). The impacts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stress coping and well-being in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context of leisure. Health, 6, 2570-2580.
Lee, M.Y., Chen, Y. C., Wang, H. S., & Chen, D. R. (2007). Parenting stress and related factors in parents of children with tourette syndrome. Journal of Nursing Research, 15(3), 165-174.
McConnell, D. (2015). Stress and resilience among families caring for children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Expanding the research agenda. Current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Reports, 2(2), 100–109.
Perry, A. (2004). A model of stress in families of children with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Clinical and research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1(1), 5.
Schnohr P., Kristensen T.S., Prescott E., & Scharling H. (2005). Stress and life dissatisfaction are inversely associated with jogging and other types of physical activity in leisure time—The Copenhagen City Heart Study.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15(2), 107-112.
一、網路資料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9)。身心障礙者人數。
取自網址:https://dep.mohw.gov.tw/DOS/cp-2976-13815-113.html。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6)。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施行細則。
取自網址: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47
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 (2019)。特殊教育法。
取自網址: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