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1:1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李建忠
研究生(外文):
CHIEN-CHUNG,LI
論文名稱:
跆拳道比賽技術分析─以108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男子組金牌選手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The Technical Analysis of the Taekwondo open class on the male gold medalist in 2018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
指導教授:
蔡明志
指導教授(外文):
TSAI,MING-CHIH
口試委員:
高三福
、
曾慶裕
口試委員(外文):
KAO,SAN-FU
、
TSENG,CHING-YU
口試日期:
2020-07-12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5
中文關鍵詞:
攻擊型態
、
綜合技術表現
、
全大運
外文關鍵詞:
Attack pattern
、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performance
、
National Intercollegiate Athletic Game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166
評分:
下載:45
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108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公開男子組各量級金牌選手之比賽之攻擊數、攻擊率、得分數、得分率及得分成功率之分析,探討比賽之攻擊型態與綜合技術表現,以錄影帶系統觀察法,將所獲之數據以描述性統計及次數分配百分比進行統計處理,所獲結論如下:一、比賽主要攻擊型態:各量級選手皆以主動右前腳為主,以被動左後腳為主要得分攻擊型態,其對戰姿勢以右前左後之站姿為主。二、各種技術表現:攻擊數及得分數皆以單一正面中端為主,得分成功率以單一正面上端為主。應用步法之攻擊數、得分數以原地攻擊為主,得分成功率以近身攻擊為主。攻擊技術之攻擊數以旋踢攻擊為主,得分數以正拳攻擊為主,得分成功率以旋踢攻擊為主。三、綜合技術表現:各量級選手攻擊方式以單一正面中端為主,上端攻擊為輔。應用步法皆以原地攻擊為主,攻擊技術以旋踢為主。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attack figure , the attack rate, the scores, the score rate and the successes rate of the gold medal in the Taekwondo open calss on the male gold medalist in 2018 National Intercollgeiate Athletic Games, to explore the attack pattern and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performance of the competition, the data obtained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frequency distribution percentage with the video system observation method. The conclusions were: 1.Attack pattern: take the initiative to the right front foot, to passive left rear foot as the main score attack type, the main fighting posture is right front left rear standing posture. 2. Technical performance: attack figure and scores are single kick on mid-section, scoring success rate are single kick on upper-section. The attack figure and scores are based on the same place, scoring success rate is dominated by melee attacks. The attack figure of attack technology is mainly side kick, the scores to the punch, scoring success rate is dominated by side kick. 3. Comprehensive technical performance: the attack methods of all weight players are single kick on mid-section, upper torso attack in cooperation. Foot works performed is attack at the same place, attack technology is mainly side kick.
摘要.....................................i
Abstract................................ii
謝詞.....................................iii
目錄.....................................iv
表目錄...................................vi
圖目錄...................................vi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5
第四節、 研究範圍................................6
第五節、 研究限制................................6
第六節、 名詞操作性定義...........................7
第貳章、 文獻探討................................12
第一節、 跆拳道競賽規則及攻擊技術之研究............12
第二節、 跆拳道競賽賽後分析相關之研究..............18
第三節、 文獻總結................................21
第參章、 研究方法................................22
第一節、 研究程序................................22
第二節、 研究對象................................25
第三節、 分析時間與地點...........................25
第四節、 研究工具................................26
第五節、 研究設計................................26
第六節、 資料統計與處理...........................29
第肆章、 結果與分析...............................30
第一節、 結果.....................................31
第二節、 分析.....................................3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60
第一節、 結論.....................................60
第二節、 建議.....................................62
參考文獻.........................................64
附錄.............................................68
108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男子組第1至第8量級賽程表...........68
中文部分:
王文科(1996)。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書局。
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2019)。中華民國 108 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競賽規程。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官方網站。嘉義市。
江佳臻(2016)。跆拳道比賽技術與戰術研究-以104年全國運動會53公斤級得牌選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新北市。
江佳臻、蔡明志、余泳樟(2015)。跆拳道比賽規則修訂對選手攻擊型態改變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4期,121-134。
吳燕妮(2019)。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跆拳道金牌選手與台灣選手技術分析比較。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桃園市。
吳燕妮、陳銨漵、許夆池(2014)。跆拳道比賽採用電子護具前、後之技戰術探討。跆拳道學刊,1期,59-71。
吳燕妮、蔡明志、邱共鉦(2008)。2008奧運跆拳道世界區資格賽57公斤級金牌選手比賽攻擊型態與技術運用分析─Lim Su jeong選手個案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7,44-55頁。
李建興(2010)。永遠忠誠的陸戰隊精神-我國三位跆拳道九段者的述說研究。2010大專跆拳道學刊,2,118-141。
林俊億(2013)。2012年倫敦奧運跆拳道國家級教練對於電子護具訓練模式重點特性分析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台北市。
林冠宇(2017)。10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男、女子組金牌選手技術分析。未出版之論文,輔仁大學體育學系,新北市。
柯易智(2014)。跆拳道電子護具規則實施對奧運選手攻擊型態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競技學系,臺北市。
唐子宸(2015)。跆拳道規則修訂對奧運男子第一量級金牌選手技術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
許吉越、陳聖心、乃慧芳(2018)。跆拳道比賽技術內容分析對競賽勝負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6(4),1-21。
陳加安、劉小嫻、蔡明志(2018)。2017年台北世界大學運動會跆拳道比賽男子金牌選手技術分析研究。跆拳道學刊,5期,17-35。
劉聰達(2012)。2012年倫敦奧運跆拳道世界區資格賽女子組49公斤級前三名技術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研究所,桃園縣。
蔡明志、張榮三、宋景宏、邱共鉦(2004)。2004奧運女子跆拳首第一量級菁英與重點培訓選手比賽攻擊型態之攻擊數與得分數及分成功率分析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135-148頁。
鄭大為、魏香明(2007)。跆拳道技擊競賽規則的改變對競賽及訓練的影響。大專體育,11(1),88-98頁。
鄭嘉慶(2014)。跆拳道優勝男選手比賽技術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研究所,桃園市。
韓邦琨(2018)。跆拳道比賽攻擊型態與技術分析 -以2017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城市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系,臺北市。
維基百科(2018,12月09日)跆拳道歷史。2019年03月11日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B7%86%E6%8B%B3%E9%81%93%E6%AD%B7%E5%8F%B2#cite_note-30)。
維基百科(2018,03月27日)中華民國跆拳道協會。2019年03月11日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8%8F%AF%E6%B0%91%E5%9C%8B%E8%B7%86%E6%8B%B3%E9%81%93%E5%8D%94%E6%9C%83)。
外文部分:
World Taekwondo(2019,March)。World Taekwondo Athlete Rankings。2019年03月11日取自(www.worldtaekwondo.org/ranking)。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2012年倫敦奧運跆拳道國家級教練對於電子護具訓練模式重點特性分析之探討
2.
2012年倫敦奧運跆拳道世界區資格賽女子組49公斤級前三名技術分析
3.
跆拳道比賽技術與戰術研究─以104年全國運動會女子53公斤級得牌選手為例
4.
跆拳道電子護具規則實施對奧運選手攻擊型態影響之研究
5.
跆拳道優勝男選手比賽技術分析
6.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跆拳道金牌選手與台灣選手技術分析比較
7.
跆拳道規則修訂對奧運男子第一量級金牌選手技術之影響
8.
跆拳道比賽攻擊型態與技術分析 -以2017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為例
9.
碳水化合物漱口對於跆拳道專項運動表現的影響
10.
10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男、女子組金牌選手技術分析
11.
108年大專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 男女子組金牌選手後踢與後旋踢 技術分析
無相關期刊
1.
107年大專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女子組金牌選手技術分析
2.
107 年全國大專運動會跆拳道比賽 公開男子組金牌選手技術分析之研究
3.
108年大專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女子組 金牌選手技術分析
4.
109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女子組57公斤級金牌選手技術分析
5.
106年全國大專運動會跆拳道比賽 公開男子組金牌選手技術分析之研究
6.
105年全國大專校院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男、女子組金牌選手技術分析
7.
108年大專運動會跆拳道比賽公開 男女子組金牌選手後踢與後旋踢 技術分析
8.
2016年里約奧運跆拳道女子組67公斤級金牌選手比賽得分技術分析
9.
2016年里約奧運女子跆拳道比賽技術分析—以67公斤級莊佳佳選手為例
10.
2016年里約奧運跆拳道女子組-67公斤級韓國金牌選手OH, Hyeri比賽技術分析
11.
跆拳道對打選手攻防技術之研究
12.
台灣北部地區成人教育程度和月收入與體適能表現之關係
13.
2017世界大學運動會跆拳道金牌選手與台灣選手技術分析比較
14.
跆拳道比賽技術與戰術研究─以104年全國運動會女子53公斤級得牌選手為例
15.
會計師查核報告與關鍵查核事項之可讀性探討—以英國金融業為例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