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 江佳芳(2009)。來臺日籍學生跨 文化適應與休閒參與生活之研究 。靜宜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2.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06)。2005客家美食嘉年華輯錄。新北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
3.全中妤譯(2004)。世界飲食文化:傳統與趨勢。作者:Kittler, P.G and Sucher, K.P.。臺北:桂魯。
4.宋宜儒(2008)。外籍學生的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之研究。立德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5.何世傑(2000)。僑生生活的適應狀況---以88學年度輔仁大學僑生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學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6.王介汶(2009)。大學學生宿舍內人際問題及處理方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7.王雪貞等(譯)(2005)。發展心理學。David R.Shaffer著。臺北:學富。
8.王智明(2003)。高一僑生的生活適應、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9.王蓁蓁(2000)。臺北縣國中生之壓力源、因應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10.甘育萍(2006)。國民小學校長營造教師社群行為與教師專業社群表現關係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11. 丁琴芳(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發展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12.文秀雲(2009)。國際扶輪社社友休閒運動參與之研究-以際扶輪3520地區為例。國立體育大學體育推廣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13.方吉雄(2001)。原住民國中學生的文字符號概念與代數文字題的解題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14.方慧(1995)。臺北地區大學僑生學校生活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15.毛高文(1989)。僑生教育工作報告。臺北:教育部。
16.吳宗弘(2009)。高年級學童的家庭結構、希望感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諮商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17.吳玥玲(2006)。大學僑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就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18.吳文銘(2000)。人格特質、自我娛樂能力、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線性關係結構之建構與驗證。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19.李詩鎮(2003)。探索活動團體氣氛與休閒效益關係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20.武氏水(2015)。越南人對臺灣美食小吃之體驗意象。明新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學論文,未出版,臺北。21.周錦宏、程士航、張正霖(2005)。休閒社會學。臺北市:華立。
22.林欣玫 (2005)。遊憩產業遊客之體驗與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23.林蔚(2010)。休閒參與對工作壓力與工作家庭衝突之影響。義守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24.林育賢(2010)。國際學生休閒轉變與適應歷程之研究-以雲林科技大學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25.林育賢、蘇維杉(2011)。臺灣地區國際學生休閒轉變與適應歷程之研究。休閒運動期刊,10,91-102。
26.林欣慧(2002)。解說成效對休閒效益體驗之影響研究-以登山健行為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27.桑于晴(2010)。國際來臺背包客旅遊中飲食體驗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28.唐君豪(2007)。在臺外籍學生休閒認知、人際關係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29.高俊雄(1995)。休閒利益三因素模式。戶外遊憩研究,8(1),15-28。
30.高俊雄(1996)。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1),69-78。
31.高俊雄(2008)。運動休閒管理。臺北市:華都文化。
32.涂淑芳(譯) (1996)。休閒與人類行為(原作者:G. Bammel & L.L.Burrus-Bammel)。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95)
33.張宮熊、林鉦棽(2002)。休閒事業管理。臺北市:楊智文化。
34.張勝翔(2006)。縣府員工休閒運動參與及阻礙因素之研究-以雲林縣政府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 。35.黃靖媛(2008)。臺灣傳統小吃探討-以臺南,高雄,屏東縣市為例。大同技術學院學報,第16期,頁55-76。
36.陳美惠(2007)。高高屏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屏東市。37.曾令光(2007)。比較外籍大學生與臺灣大學生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差異之研究。銘傳大學觀光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38.楊惠卿(2005)。正港臺灣味。臺北:上旗。
39.萬建中(1995)。中西飲食習俗差異論。民俗研究,第34期,頁3-8。
40.楊建夫(2007)。休閒遊憩概論。臺北市:華都文化。
41.劉韻平(2008)。異猶味盡-在臺外籍學生飲食適應經驗之研究。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42.黃元田(2003)。雲嘉南地區高中職學生休閒活動調查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縣。43.黃金柱 (2007)。休閒管理。臺北市:師大書苑。
44.葳葳(2008)。網際網絡對華人移民跨文化適應影響探討-以美國德州首府奧斯汀華人移民為例。2008 數位創世紀:e世代與多元文化國際學術實務研討會學術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國立政治大學數位文化行動研究室,119-150 。
45.陳中雲(2001)。國小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效益與工作滿意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46.鄧建中(2002)。總合高中教師休閒需求及參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47.張少熙(2003)。臺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48.蘇睦敦(2002)。婦女運動休閒參與者感受利益與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國立體育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49.章慶堅(2003)。環境營養教育介入對某學院住宿生營養知識及行為的探討。臺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50. 陳俊辰(2020)。康健雜誌 第257期
二、英文部分
1.Bloland, P. A. (1987). Leisureasa Campus Resource For Fostering Student Development. Journa l of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65, 291-294.
2.Brison, J. A., & Kottler, J. A. (1995). Minorities’underutilization of counseling centers’mentalhealth service : A case for outreach and consultation.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17 (4), 371-385.
3.Caltabiano, M. L. (1995). Main and stress - moderating health benefits of leisure. Society and Leisure, 18, 33-52.
4.Driver, B. L., Brown, P. J. & Petersen G. L. (2002). Benefits of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Publishing.
5.Driver, B. L. (1997) . The defining moment of benefits. Parks and Recreation, 32 (12), 38-41
6.Lin, J-H., Peng, W., Kim, M. ,Kim, S., & La Rose, R. (2012). Socialnet working and adjustments among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bstract]. New Mediaand Society, 14 (3), 421-440. DOI:10. 1177/1461444811418627
7.Toyokawa, T. & Toyokawa, N. (2002).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and the adjustment of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A study of Japanese students [Abstrac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ercultural Relations, 26(4), 363-379 .
8.Wei, M. F., Heppner, P. P., Mallen, M. J., Ku, T. Y., Liao, K. Y. H., & Wu, T. F. (2007). Acculturative Stress, 148 Perfectionism, Year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Depression Among Chines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54(4),385-394
9.Godbey, G. (2003) . Leisure in your life:An exploration (6th ed.). State College, PA:Venture.
10.Heo, J. & Lee, Y. (2007) .“I Don’t Want to Feel Likea Stranger ” : Korean students who play basketball seriously . Leisure/Loisir, 31(1), 133-154.
11.Kelly, J. R. (1990) .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12.Lin, J. C. & Yi, J. K. (1997). Asia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djustment: Issueand program suggestions. College Student Journal,31(4),73-484
三、網頁部分
1,臺灣飲食文化網/美食/臺灣飲食文化/歷史變遷。2020年3月20日,取自: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20547
2,臺灣飲食文化網/美食/臺灣飲食文化/飲食特色。2020年3月20日,取自: 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20553
3,美景旅遊網,越南菜介紹異域美食:酸辣越南菜(2007)。2020年3月20日,取自:http://blog.mjjq.com/archives/1640.html
4,越南旅遊/越南飲食。2020年3月20日,取自: https://www.fareastour.tw/attraction/detail/Vietnam_food_baverage_20.html
5,越南飲食文化。2020年3月20日,取自:
https://kknews.cc/zh-tw/culture/9m4qby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