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005:376a:2d98:48cd)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8: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宜慧
研究生(外文):LIN,I-HUI
論文名稱:探討使用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行為意願研究--以市區國小老師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the Willingness to Use LINE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Teachers-Taking A Primary School Teacher in Urban Area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陳俊德陳俊德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CHUN-TE
口試委員:陳瑞熙廖一評陳俊德
口試委員(外文):CHEN,RUEI-XILIAO,YI-PINCHEN,CHUN-TE
口試日期:2020-07-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華梵大學
系所名稱:智慧生活科技學系碩士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軟體發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5
中文關鍵詞:親師溝通科技接受模式持續使用意願任務特徵
外文關鍵詞:School communication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Continual usingTask Characteristic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隨著科技的發展,使用LINE進行溝通已經是生活常態,當LINE成為親師溝通的工具之一時,老師該如何用、什麼時候用,才能將LINE變成工作上的助力?本研究旨在探討國小老師使用Line進行親師溝通行為之影響因素。本研究以Davis的「科技接受模式」為基礎,採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包含「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使用者態度」、「任務特徵」、「工作壓力」、「家長期待」、「滿意度」等七個構面,是否對於國小老師的「持續使用意願」有所影響,並探討各構面彼此之間的相關情形及對持續使用意願的預測程度。本研究共收集了146人,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1)曾用Line進行親師溝通的國小老師占71.2%,顯示選擇Line當作親師溝通工具的人數逐漸上升。
(2)針對老師的「服務區域」與「持續使用」分析是有顯著差異。
(3)此七變項對「持續使用」有顯著的正相關,其中以「任務特徵」的相關係數最高。
(4)在「認知易用性」、「認知有用性」、「使用者態度」、三個變項彼此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
(5)在預測「持續使用」時 ,「認知易用性」、「使用者態度」、「任務特徵」、「家長期待」等皆為有效變項,其中最主要影響預測結果是「任務特徵」。
As the technology developed, communication by LINE APP is a new life normal. And when it becomes an option for school teachers to communicate with student parents, how and when to use can actually turn it into a stepping stone on job is discussed.The study purpose is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sing Line app as communication channel with parents of students.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of Davis, and the survey was done by questionnaires designed into 7 investigation aspects, including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Perceived Usefulness, PU", "Attitude Toward Using", "Task Characteristics", "Stress at Work", "Expection From Parents" and "App Satisfaction", to see if these factors are influential toward willness of "continual using" of teachers in prim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also discusses about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se aspects and how they affect the willness of continual using Line App as communication channel.
A total of 146 samples from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was studied and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have been using Line App as school communication channel accounted for 71.2%, and the number is showing increasing.
(2) "School Locations" can be found as a significant influential factor on teachers' "continual using" willness.
(3) The seven variables have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continual using" willnes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ith "Task Characteristics" is the highest.
(4) Notable positive correlations can be found among the three variables of "Perceived Ease of Use, PEOU", "Perceived Usefulness, PU" and "Attitude Toward Using".
(5) "Perceived Ease of Use", "Attitude Toward Using", "Task Characteristics" and "Expections From Partens" are four effective predictive factors and "Task Characteristics" is relatively the major effective one.
摘要
ABSTRACT
一、緒論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1
1.2研究目的2
1.3研究流程2
1.4研究範圍與限制3
二、文獻探討4
2.1親師溝通的定義與目的4
2.2科技接受模式的意涵與應用6
2.3內在、外在因素影響因子8
2.3.1內在因素影響因子9
2.3.2外在因素影響因子11
2.4小結13
三、研究方法15
3.1研究架構設15
3.2研究假設18
3.3研究對象19
3.4研究流程20
3.5研究工具21
3.5.1預試問卷設計22
3.5.2預試問卷的實施與分析24
3.5.3正式問卷37
3.6資料處理與分析37
四、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40
4.1外部變數分析40
4.2描述性統計50
4.3不同背景變項對於各構面之差異分析56
4.4相關分析68
4.5逐步多元迴歸分析69
五、結論與建議76
5.1研究結論76
5.2未來研究建議79
參考文獻81
[1]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cbdic/gsweb.cgi?ccd=gMlXtS&o=e0&sec1=1&op=sid=%22Z00000069416%22.&v=-2,瀏覽於民國一百零八年七月。
[2]周佳樺,「親師溝通輔導策略之探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53/53-22.htm,第53期,民國九十五年,瀏覽於民國一百零八年七月。
[3]蘇俐文,「臺南市幼兒園家長使用科技接受模式進行親師溝通之調查」,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臺南市,民國一百零八年。
[4]李宜蓁,「國小級任教師使用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民國一百零九年。
[5]林靜蘭,「國小導師使用LINE親師溝通現況與情緒勞務之相關研究」,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心理與諮商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民國一百零八年。
[6]吳思慈,「溝通媒介與溝通需求對親師溝通滿意度的影響--以臺北市國小學生家長為例」,臺北市立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心理與諮商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臺北市,民國一百零八年。
[7]林莉玲,「國小教師透過LINE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以嘉義縣教師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民國一百零五年。
[8]許美玲,「臺南市教師使用行動即時通訊進行親師溝通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民國一百零五年。
[9]許妙芬,「國民中學教師使用即時通訊軟體於親師溝通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民國一百零五年。
[10]黃婉貞,「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國中教師使用教學資源網站行為意願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民國一百年。
[11]李靜宜,「國小導師班級經營和親師溝通--智慧型手機即時通訊軟體LINE親師群組的運用」,南華大學社會科學院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公共政策研究碩士班碩士論文,嘉義縣,民國一百零八年。
[12]邱顯貴,「影響使用即時通訊軟體行為意圖之研究」,新北市,民國九十七年。
[13]蔡瑋哲,「應用整合性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手機即時通訊軟體使用之研究」,靜宜大學資訊傳播工程學系碩士論文,臺中市,民國一百零二年。
[14]劉威德,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3463/,民國八十九年,瀏覽於民國一百零八年八月。
[15]詹昭能,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119/,民國八十九年,瀏覽於民國一百零八年八月。
[16]王舒民,林娟娟,簡子晴,鄒仁淳,「由任務科技配適度觀點探討司法人員資訊系統使用與工作績效之影響因子」,臺大管理論叢,第26卷第2期,第273-302頁,民國一百零五年。
[17]陳禹辰,尚榮安,劉蔚廷,「以TAM與TTF探討組織員工的e化科技接受意圖-組織疏離員工的組織學習效應」,資訊管理學報,第十七卷第四期,第139頁,民國九十九年。
[18]吳明宗,「臺中市國小教師兼任行政職務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專班碩士論文,臺中市,民國一百零二年。
[19]王雅諭,「從工作角色之多重任務分析大學教師資訊行為」,國立中興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臺中市,民國一百零五年。
[20]林義男,張德銳,黃昆輝,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5952/,民國八十九年,瀏覽於民國一百零八年八月。
[21]李建霖,「學習滿意度之定義及相關理論研究」,屏東教大體育,第十三期,民國九十九年。
[22]陳麗如,王淑慧,「服務品質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探討」,遠東學報,第二十三卷第三期,民國九十五年。
[23]石友馨,「家庭教養行為、社區鄰里關係與自我概念對青少 年偏差行為的影響」,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臺北市,民國九十七年。
[24]石慶桐,「從身心健康觀點探討教師兼總務主人工作壓力來 源之研究--以新北市板橋區公立國中小為例」,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民國一百零五年。
[25]吳月美,「在社工實踐中我對權力結構的詮釋與反思」,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民國九十七年。
[26]王姵茹,「探討家長使用即時通訊軟體聯絡簿之意願研究」,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新北市,民國一百零三年。
[27]葉嘉琪,「APP行動通訊軟體使用意願及前置影響因素探討-以『WhatsApp』、『LINE』、『wechat』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市,民國一百零二年。
[28]張育晟,「下班後勿擾!即時通訊軟體對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傳播產業與應用組碩士論文,宜蘭縣,民國一百零七年。
[29]廖鴻瑞,「行動即時通訊軟體作為職場溝通工具之應用困境-以LINE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高雄市,民國一百零四年。
[30]廖久慧,「探討行動通訊軟體之使用行為-以台灣LINE App為例」,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民國一百零二年。
[31]林于詩,「智慧型手機使用者從手機通話轉換行動即時通訊軟體之決定因素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彰化縣,民國一百零一年。
[32]余民寧,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s://terms.naer.edu.tw/detail/1311349/,民國八十九年,瀏覽於民國一百零九年七月。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72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