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1: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阿莉克・儒夷・古優安
研究生(外文):ARIK.DONGI.KUYUAN
論文名稱:資訊科技元素導入阿美族語教學之研究 -以龜山區邦查國小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Amis Language Teaching Based on the Information Technology-An Example of Taking Bangcha Elementary School in Guishan District
指導教授:卓世明卓世明引用關係鍾志明鍾志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O, SHIH-MINGCHUNG, CHIH-MING
口試委員:王永心劉家驊鍾志明
口試委員(外文):WANG, YUNG-HSINLIOU, JIA-HUACHUNG, CHIH-MING
口試日期:2020-06-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醒吾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科技應用系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6
中文關鍵詞:傳統教學民族教育多媒體教學都會區原住民族語學習成效
外文關鍵詞:Traditional TeachingEthnic EducationMultimedia TeachingAboriginal People in Metropolitan AreaAchievement of Ethnic Language Learn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在本土語言教育中,阿美族語共五個亞群,地方語言的不同,因此,在都會區阿美族語教學,存在許多限制。學校有限的教學資源及最低限度實施的本土語言教育,資源的限制,學習者對本身族別認知不足。探究原因,眾多阿美族人在都會區裡,散居在各公寓大廈,非屬集居型,相對在族語學習環境處於不利的地位。第一線的族語教師在教學職場自維護自己的傳統文化、傳承語言,齊心積極把先祖的智慧傳授給學習者們,瀕危語言族人都有責任。
作者觀察到桃園市族語教師明顯高齡化為居多,使得在職場依然停留在一成不變的傳統教學授課,學習者學習意願並不高,缺乏互動,換個角度來說:面對現代化大轉變科技蓬勃快速發展與資訊科技做數位化連結,本土課程應求新求變是學習者首要,樂於學習、輕鬆學習為根本。
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研究對象都會龜山區原住民邦查國小學習者及族語老師,透過科技元素改善傳統教學模式,設計多元課程探索、動手操作,發展自己的興趣潛能,給予學習者滿滿的正能量,成為學習的動機,以一般教育課程融合民族教育課後族語課程作為實施。

In native language education, there are five subgroups of Ami language, and the local languages are different. Therefore, there are many restrictions on teaching Ami language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The school's limited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he minimum implementation of local language education, resource constraints, and students' insufficient awareness of their own ethnic groups. Exploring the reasons, most Ami people are scattered in various apartment building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which is not a resident type, and is in a disadvantageous position relative to the ethnic language learning environment. Elementary teachers of ethnic languages maintain thei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inherit the language in the teaching workplace, and actively pass on the wisdom of their ancestors to learners. Endangered language tribes are all responsible.
The author observes that the majority language teachers still stay in the same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learners' willingness to learn is not high and there is a lack of interaction. To put it another way: in the face of the moder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and the digital connec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ocal Curriculum should be new and changeable is the first priority for learners, willing to learn, easy to learn is fundamental.
This study adopts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study target is the small learners of the indigenous people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Through the use of technological elements to improve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l, design a variety of courses to explore, hands-on operation, and develop their own potential for interest. The motive is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he ethnic language curriculum after ethnic education.

摘 要 I
ABSTRACT II
致 謝 III
目 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1. 緒論 1
1.1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1.1. 傳統教學的困境 2
1.1.2. 環境對族語的衝擊 15
1.1.3. 族語師資嚴重不足 25
1.2研究目的 26
1.3研究範圍與限制 30
1.4研究流程概念圖 30
2. 文獻探討 31
2.1資訊科技融入族語教學 31
2.1.1. 結合多媒體教學及族語學習環境 32
2.2文獻分析法 32
3. 研究方法 34
3.1改變教學方式 34
3.1.1. 應用多媒體教學 52
3.2訪談法 56
3.1.2. 訪談題目設計 56
3.1.3. 訪談學習者及訪談結果 60
3.1.4. 針對族語教師訪談結果 61
3.3觀察法 70
3.4研究工具 71
4. 研究成果與討論 72
4.1結論 72
4.2建議 73
參考文獻 74
附錄A 訪談對象基本資料 A-1
[1]李台原(2016年). 台灣原住民族語言的書面畫歷程. 台北市:政大出版社
[2]簡宏哲, 蕭至邦, 陳竹上,(101年). 都市原住民部落兒童的學習陪伴-社會工作結合大學資源與社區工作的啟發. 社區發展季刊, (139) , 325-340.
[3]黃惠雯(2009年). 聽孩子說故事!-資訊科技融入主題教學之課程軌跡. 幼兒教育年刊, (20) , 19-41.
[4]鍾美月(2010年). 傳統教學與數位學習差異論述. 台灣教育, (661) , 13-17.
[5]陳碧姬(2006年). 排灣學童者雙語數學學習網站之開發與研究-台灣民族數學網路化教材. 課程與教學, 9 (1) , 123-141.
[6]黃美金(2011年). 台灣原住民族語師資培育之回顧與展望. 台灣語文研究, 6 (1) , 69-114.
[7]黃美金(2011年). 台灣原住民族語師資培育之回顧與展望. 台灣語文研究, 6 (1).
[8]Yedda Palemeq(2016年). 從族語學習計畫談族語教學法. 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5 (9) , 16-20.
[9]劉千嘉, 章英華(2018). 臺灣原住民的族群婚配類型: 世代效果、代間傳承與族群差異. 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38), 77-121.
[10]趙素貞(2014年). 臺灣原住民族語教育政策之批判論述分析. 課程研究, 9 (2) , 53-78.
[11]溫嘉榮, 徐銘鴻(2016年). 偏鄉學校推動數位化創新教學探討與省思. 教育學誌, (36) , 139-187.
[12]杜瑞澤, 邱淑萍(2013年). 遠距教學之線上學習成效影響因子之研究. 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學報, 3 (4) , 157-166.
[13]劉世雄(2011). 臺灣不同城鄉地區國小教師的教學信念與其運用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探討. 課程與教育季刊, (14:3) , 47-76.
[14]李蔡彥(2011年). 資訊科技與新媒體研究之發展. 傳播研究與實踐, 1 (1) , 75-80.
[15]朱惠甄, 孟瑛如(103年). 資訊科技融入特殊教育現況與趨勢探討. 特教論壇, (17) , 52-71.
[16]楊心怡, 劉遠禎(2012年). 創新學習: 資訊科技的應用與實踐. 教學科技與媒體, (100) , 36-41.
[17]曾志華(2004年). 應用資訊科技融入九年一貫課程領域教學之探討. 教師之友, 45 (5) , 26-35.
[18]黃添丁(2015年). 數位學習融入課程之學習動機及學習行為對學習成效的影響. 慈濟科技大學學報, (1) , 35-52.
[19]張學謙(2011). 如何喚醒沉睡中的語言?希伯來語復振的經驗. 台灣國際研究季刊, 7 (4), 127-53.
[20]厚中(2005年). 突破傳統教學方式瓶頸:多媒體教學網平臺. 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2 (4), 18-19.
[21]施碧霞(2007年) 網路資源應用教學單元學習成效之調查研究. 圖書與資訊學刊, (62) , 52-63.
[22]陳密桃, 黃秀霜, 陳新豐, 方金雅(2006年). 國小學童詞彙覺識能力多媒體教學之實驗研究. 教育學刊, (27) , 93-121.
[23]鄭麗雅(2014年). 資訊科技在教學上的運用. 台灣教育評論月刊, 3 (7), 48-51.
[24]洪艷玉Sukud(2014年). 原住民族族語教學之我見. 新世紀智庫論壇, (65) , 51.
[25]林宜蓁(2009年). 原住民學生族語數位學習之研究. 中華印刷科技年報, 595-607.
[26]陳順利(2013年). 國民小學實施第三學期課程之個案學校經驗分享. 188學校行政雙月刊84.
[27]許繼德, 黃珮玲(2006年). 資訊融入英語合作學習與補救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 科技教育課程改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5), 379-385.
[28]邱園庭(2018年). 教育戲劇「故事戲劇」教學模組結合原住民議題之教學成效-以新北市某國中藝術領域課程為例. 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 桃園市。
[29]羅瓊華(2017年).「三一教學」策略融入原住民族語教學之研究-以桃園市高中體育班學習者為例. 碩士論文,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30]黃怡芬(2009年). 多媒體教學對國語成就低落原住民兒童集中識字成效之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北市。
[31]陳癸伶(2008年). 傳統歌謠教學應用於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之研究-以阿美族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 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 台北市。
[32]馬聖杰(2019年). 資訊科技融入國民小學原住民族語教學之行動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台中市。
[33]江瓊紋(2017年). 運用YouTube線上原住民素材融入三年級社會領域教學之個案研究:以一所原住民小學為例. 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 花蓮縣。
[34]黃愷銘(2004年). 線上學習融入族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原住民族學生社團組織為例. 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 台北市。
[35]黃麗容(1999年). 紐西蘭毛利語教育之研究─以小學「完全浸滲式」毛利語教學為例. 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36]高元杰(2009年). 原漢通婚家庭之文化認同與適應. 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台北市。
[37]沈亞筑(1994年). 教學媒體自製與運用. 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台北市。
[38]鄭少菁(2016年). 多媒體教學方式對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電子教科書優使性之探討. 碩士論文, 臺中科技大學, 台中市
[39]蘇彥昆(2019年). 傳統式教學與數位圖像教學對實驗室安全之學習研究. 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高雄市。
[40]陳雲凱(2019年). 整合數位教學平台之創新教學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三年級為例. 碩士論文, 醒吾科技大學, 新北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