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宏(2008)。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二版。台北:五南。
王克蒂(1999)。數學遊戲教學之效益研究--以國小四年級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志仁(2007)。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進行整數除法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王雨棻(2014)。屏東縣接受補教教學國中生數學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王明慧(1996)。國一數學科活潑化教學模式對提昇學習動機與班級學習氣氛之實驗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王珮儒 (2008)。不同教學取向對國一學生數學學習之影響。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王慧勤(1995)。遊戲教學法妙用無窮。師友月刊,331,48-51。
方炳林(1974)。聯課活動的意義、目的與功能。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課程研究,109-128。臺北:商務印書館。
方炳林(1974)。普通教學法。教育文物出版社。188-200。
田興蓉(2002)。數學遊戲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專班,彰化縣。
朱敬先(1993)。教學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朱江文(2003)。問題導向學習教學策略改善學童數學態度與教師成長之行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台中市。
江素女(2007)。國中生數學的學習態度與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明昌(1997)。國民小學學生家長參與、學習態度及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李明豐(2008)。直接教學模式對高職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之成效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美枝(1994)。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再版)。台北:大洋。
宋雲卿(2005)。數學遊戲活動對國中學生數學學習態度的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邵瑞珍、皮連生主編(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吳元良(1996)。不同數學課程、性別、社經地位的國小學生在數學態度及成就上比較之研究。國立屏東學院國民教育研究論文集,1,163-200。
吳泓泰(2007)。國中生學習風格,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私立大葉大學,彰化縣。
吳承翰(2009)。合作學習教學法應用於國中學生科技概念學習之成效分析。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清山(1991 ) 。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R. E. Mayer 著) 。臺北市:遠流。
林星秀(2002)。GSP 電腦輔助教學模式對數學學習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承德(2003)。台東縣國小四年級學童數學態度、數學焦慮與數學成就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台東縣。
林家卉(2017)。桌遊奠基融入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數感」及「比與比值」學習成效之成效。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林嘉玲(2000)。數學遊戲融入建構教學之協同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姚如芬(1993)。高雄地區高中一年級學生數學學習態度與其數學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高石城(1999)。數學新課程對學生數學解題能力與數學態度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徐右任(2001)。和原住民學童玩數學:一個探究數學遊戲和數學態度的質性研
究。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台東縣。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張新仁(2001)。實施補救教學之課程與教學設計。教育學刊,17,85-106頁。張新仁(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曹宗萍、周文忠(1997)。國小數學態度量表的編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報告編號:NSC 86-2511-S153-001)。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屏東縣。
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40-45頁。
陳文章(2010)。數學寫作活動對國小學生數學成就與數學態度之成效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怡淇(2007)。發展七年級數學遊戲融入教學評量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莊穎昌(2007)。透過數學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進行體積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郭孟平(2016)。數學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最大公因數與最小公倍數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覃寧君(1992)。兒童數學態度與解題能力之分析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5,621-677。
黃信維(2014)。以數學閱讀融入合作擬提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解題表現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黃俊儒(2012)。數學閱讀、數學態度與國小三年級學童同分母分數加減問題解題表現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黃雪萍(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參加校外數學補習之背後因素與對數學學習影響之研究。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台東縣
黃朝凱(2003)。國民小學學童知覺班級氣氛、學習態度與創造傾向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葛樹人(1990)。心理測驗學(下)。台北:桂冠。
葉柏佑(2010)。探討國小學童數學成敗歸因、數學態度、數學自我效能與數學學業成就。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葉盛昌(2002)。遊戲式數學教學模式對學生數學學習的影響。臺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在職進修教學碩士學位班,台中市。廖碧珠(2006)。合作學習對國中一年級學生的數學態度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蔡淑苓(2004)。遊戲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五南。
蔡擇文(2003)。國小五年級自然科融入 STS 教學對學生學習態度、批判思考與科技創造力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鄭雅玲(2004)。聽覺障礙兒童依附關係、自我概念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劉環毓(2008)。數學遊戲融入七年級探究教學活動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賴姝秀(2004)。古代數學文本融入國小二年級數學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臺中師院,台中市。
賴勤薇(2011)。數學遊戲融入國中數學科函數單元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新竹市。
謝秀玲(2000)。青少年心理學。高雄:麗文。
謝豐瑞(2003)。數學課程發展的延續與改革-九年一貫帶數能力指標之編排想法。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頁136-147),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魏麗敏(1988)。國小學生數學焦慮、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關係暨數學學習團
體諮商之效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
蘇振毅(2006)。透過數學遊戲教學進行國小三年級乘法單元之補救教學研究。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台南市。
饒見維(1996)。國小數學遊戲教學法。台北市:五南。
二、外文部分
Ailken, L. R. (1976). Update on attitudes and other affective in learning
mathematics.Reviewof Eductional Research, 46, p233-311.
Ajzen(1988). Attitudes , personality , and behavior.Chicago :The Dorsey Press.
Atkinson & Shiffrin (1968). Atkinson-Shiffrin model. Retieved February 18, 2010,
from http://en.wikipedia.org/wiki/Atkinson-Shiffrin_memory_model
Ausubel, D. P., J. D. Novak, and H. Hanesian. (1978).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view. New York: Holt, Rinehert & Winston.
Axline,V. (1969).Play therapy.New York:Ballentine.
Bandura, A. (1977). Social learning theory. NJ: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Bruner, J. S. (1960) The process of education.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ldwell, M. L. (1998). Parents, board games, and mathematical learning. Teaching
Children Mathematics, 4(6):365-367
Cavanagh, S. (2008). Playing Games in Class Helps Students Grasp Math,Education
Week, 27 . 43-46.
Chism, P. J. (1995).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algebra student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Dissertation Abstract International, 55(9), 2654A..
Groos, K. (1914). The Play of Man. New York: Appleton Century.
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 First Touchstone Edition
Eagly, A. H., &Chaiken, S.(1993). The Psychology of attitudes.New York :
Harcourt BraceJovanovich College Publishers.
Ellis, M.J. (1973).Why people play.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Eisner(1982)。Cognition and curriculum─A basis for designing what to teach.
NY:Rongman.
Erikson, E.H. (1950).Childhood and Society.N.Y.:Norton
Erickson.(1963).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C0mpany.
Fennema, E., & Sherman, J. (1976). Fennema-Sherman mathematics attitudes scales.
JSAS Catalogue of Selected Documents in Psychology, 6, 31.
Friedenberg, L. (1995). Psychological testing , design , analysis and use. Boston :
Allyn and Bacon.
Garfield, E. (1977) Introducing Citation Classics: The Human Side of Scientific
Reports. Essays of an Information Scientist, 3, 1-2.
Girlie C. Delacruz, Gregory K. W. K. Chung, & Eva L. Baker.(2010). ValidityEvidence
for Games as Assessment Environments.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on Evaluation,
Standards, and Student Testing (CRESST).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Los Angeles.
Harvey, J.G. & Bright, G.W. (1985). Mathematical Game:Antithesis or Assistance ?
Arithmetic Teacher, 85(2), 23-26.
Kimble, G. A.(1967). Foundations of conditioning and learning. New York: Appleton.
Mann, D. (1996). Serious play.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97, 446-469.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Harper &
Row.
Mayer, B., & Harris, C. (2010). Libraries got game:Aligned learning through
modern board games (pp. v–134).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1989). 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Reston, VA: NCTM.
Piaget, J. (1962). Play, Dreams and Imitation in Childhook. New York: Norton.
Reyes, L. H. (1984)。Affective variables and mathematics educa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5), 558-581.
Rousseau, J. J. (1956). The Emile of Jean Jacques Rousseau: Selections.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Schultz, D. E. (2000). A response to theoretical concept or management fashion.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40, 17-20.
Sruampai, P. (1992). Attitude toward mathematics, mathematics anxiety,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related to gender and academic program. Michivumi.
Thorndike, E. L. (1920). A constant error in psychological rating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4(1), 25-29.
Vygotsky, L. S. (1976). Play and its role in the mental development of play. New
York: Basic Boo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