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昭淳(1991),〈濫用藥物少年人格特質與社會適應之研究〉,臺北: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石孟儒(2011),〈機構內少女非法藥物濫用歷程與中止成因研究〉,臺北: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何炳松(2011),第二屆全球化時代犯罪與刑法國際論壇決議及宣言,全球化時代犯罪與刑法國際論壇籌組會。
余育斌(2003),〈藥物濫用少年與其社會網絡之互動要素分析:以高雄明陽中學收容少年為例〉,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學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永達、蔡宜家(2018),《2017年犯罪狀況及其分析-2017犯罪趨勢關鍵報告》,法務部司法官學院。
吳吉裕、陳巧雲(2014),〈青少年販毒組織架構及其網絡分布之初探〉,《青少年犯罪防治期刊》,1:37。
吳奕嫺(2013),〈家庭與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吳齊殷(1998),《青少年藥物濫用之起因:一個社會學習模型》,行政院衛生署研究計畫編號:DOH86-HR-621。
宋根瑜(1982),〈台灣北部地區犯罪少年與一般少年家庭及學校環境之比較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孟真(1999),〈毒品、身體與自我—藥癮少女的成癮、戒癮經驗〉,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信良(2004),〈家庭環境因素對於青少年藥物濫用之影響-一個後設分析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1:19-50。
李思賢、林國甯、楊浩然、傅麗安、劉筱雯、李商琪(2009),〈青少年毒品戒治者對藥物濫用之認知、態度、行為與因應方式研究〉,《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1(1):1-28。
周玉慧、吳齊殷(2001),〈教養方式、親子互動與青少年行為:親子知覺的相對重要性〉,《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3(4):439-476。
周思源、李玟姿、梁文敏、張麗惠、郭憲華、賴璟賢、朱日僑、郭憲文(2006),〈臺灣地區在學青少年藥物使用行為與其家庭型態特性之相關性〉,《中台灣藥物期刊》,11(4):243-251。
周思源、李玫姿、梁文敏、張麗惠、郭憲華、賴璟賢、朱日橋、郭憲文(2006),〈臺灣地區在學青少年藥物使用行為與其家庭型態特性之相關性〉,《Mid-Taiwan Journal of Medicine,11(4):243-251。
周國雄(2004),〈休閒活動與青少年犯罪之關聯性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周碧瑟(1997),〈臺灣地區在校青少年藥物濫用盛行率與危險因子的探討〉,《學生輔導通訊》,50:34-41。
法務部(2016),《2016年反毒報告書-》,2:34-35。
邱皓政(2008),《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基礎版)-SPSS 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邱慶華、龔心怡(2015),〈社會連結、低自我控制與非行少年偏差行為之研究--以臺灣地區少年矯治機構為例〉,《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7:69-100。
侯崇文(2001),〈家庭結構、家庭關係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探討〉,《應用心理學研究》,11:25-43。
胡萃玲(1997),〈藥癮復元者的藥癮歷程及相關要素之分析研究-以晨曦會受訪者為例-以晨曦會受訪者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桃園市毒品危害防制中心(2018),《拒絕毒品 反轉毒害4行動》。
高淑清(2009),《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臺北: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平吾(2017),《犯罪學導讀》。臺北:三民書局。
張平吾、黃富源(2018),〈從人權防衛論觀點論述少年矯正處遇模式之轉向〉,《中國地方自治雜誌社》,25-43。
張坤鄉、王文華(2007),〈戶外教學提升青少年自我概念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2006年童軍小隊長訓練營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48:254-275。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梵盂(2016),〈收容少年非法藥物使用之進階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學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張雲龍(2016),〈家庭與學校知覺影響高中職生偏差行為之探討〉,《輔導與諮商學報》,38(1):61-82。
張楓明(2006),〈社會控制理論之「參與」因素對青少年偏差行為抑制性之實証研究〉,《犯罪學期刊》,9(2):69-96。
張黛眉(1992),〈安非他命藥癮患者之心理特質與心理復健〉,《1992年6月3日安非他命防治研討會實錄》,臺北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59-68。
許春金(1985),〈親子關係與青少年犯罪之研究〉,加強家庭促進社會和諧學術研討會,1-20。
許春金(2017),《犯罪學》,臺北:三民書局。
許春金、吳奕嫺、莊宜佳、陳玉書(2018),〈家庭、機會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9(2):57-117。
許春金、孟維德(1997),〈家庭、學校、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中央警察大學學報》,30:225-256。
許春金、馬傳鎮、陳玉書等(1999),《少年偏差行為早年預測之研究》,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研究報告(總結報告)。
郭秋勳、黃俊勳(2000),〈影響犯罪青少年偏差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刑事政策與犯罪研究論文集》,3:129-152。
郭慧敏(2005),〈從家庭結構、社會控制理論、社會學習理論探討青少年不良行為〉,臺北:國立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鐘隆(2011),《以生活技能為基礎融入藥物濫用防制課程之再研發、推廣與長期追蹤 I&II:兩年總成果報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1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計畫編號:DOH100-FDA-61202。
陳正和(2001),〈影響青年學習行為的組織承諾、信念與一些社會特徵〉,《應用心理研究》,11:117-140。
陳玉書(1988),〈社會連結與女姓少年偏差行為-Hirschi 社會控制理論之實證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芊雯(2015),〈抑制因素對少年藥物濫用影響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信木(2017),《我國家庭結構發展推計(2017年至2026年)》,國家發展委員會105年度委託科技研究計畫,計畫編號:NDC-DSD-105-007,111、116-126、128-137。
陳恆霖(2005),〈中輟復學生生態系統觀輟學成因及歷程之質性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研究所博士論文。陳為堅(2006),《全國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調查(第三年)》,行政院衛生署管制藥品管理局95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計畫編號:DOH95-NNB-1012,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研究所。
陳癸君(2015),〈家庭、同儕與青少年物質使用縱貫性研究之後設分析〉,花蓮:慈濟大學人類發展學系碩士班臨床心理學組碩士論文。陳振盛、李麗雲(2014)。〈青少年偏差行為與家庭〉,《社區發展季刊》,146:171-183。
陳素娥(2011),〈家庭教養風格與親子關係對青少年族群吸菸、飲酒、嚼食檳榔行為的影響〉,高雄:高雄醫學大學口腔衛生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曾志全、林雅雯、江柏叡(2015),〈單親家庭管教方式及學校學習環境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關係之探討〉,《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學系-社會科學學報》,22:47-77。
曾信棟(2008),〈少年施用三、四級毒品成因之實證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程玲玲(1996),《物質濫用者的研究---以31個個案為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國科會研究計畫編號:NSC81-0301-H005a-011。
程玲玲(1996),《家庭因素、成長過程與個人濫用海洛因生涯的關係》,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國科會計畫編號:NSC81-0301-H005a-011。
程國峰(2010),〈犯罪少年藥物濫用現況與危險因子之研究〉,嘉義:國立中正大學犯罪學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玉、樓美玲(2004),〈青少年的父母婚姻衝突、負向情緒與偏差行為之相關性〉,《醫護科技學刊》,7(2):129-139。
黃俊傑、王淑女(2001),〈家庭、自我概念與青少年偏差行為〉,《應用心理研究》,11:45-68。
黃富源、鄧煌發(2000),〈暴力犯罪少年之家庭暨社會學習相關因素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1:153-184。
楊士隆,郭鐘隆主編(2017),〈朱日僑:青少年藥物濫用之意涵與影響〉,《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臺北:五南書局。
楊士隆,郭鐘隆主編(2017),〈馬耀中:青少年藥物濫用之法律責任〉,《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臺北:五南書局。
楊士隆,郭鐘隆主編(2017),〈馮齡儀、藍郁青、李志恆:青少年藥物濫用之環境暴露及防制策略因素〉,《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臺北:五南書局。
楊士隆,郭鐘隆主編(2017),〈楊士隆、曾淑萍、戴伸峰、顧以謙、鄭凱寶:各國及各地域之拒毒教育方案〉,《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臺北:五南書局。
楊士隆,郭鐘隆主編(2017),〈楊士隆、賴文崧、戴伸峰、李宗憲〉,《青少年藥物濫用之成因分析》,臺北:五南書局。
楊士隆,郭鐘隆主編(2017),〈楊士隆、戴伸峰、曾淑萍、朱日僑、李宗憲、顧以謙:青少年藥物濫用之國際趨勢與國內現況〉,《青少年藥物濫用預防與輔導》,臺北:五南書局。
楊士隆、戴伸峰、曾淑萍、顧以謙、陳瑞旻、鄭元皓、林世智(2017),《青少年非法藥物使用調查研究-以新北市、臺中市、高雄市為例》,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MOST 103 2410 H 194 097 SS3,6-10。
楊采容(2016),〈社會控制與自我控制對不同國籍少年飲酒行為影響之研究〉,《矯正期刊》,5(1):5-42。
董旭英(2002),《國中生與高中生偏差行為發展模式差異之研究:驗檢青少年偏差行為互動理論之實徵性》,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鄒穎峰(2010),〈青少年家庭依附與偏差行為之動態分析〉,臺北:臺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廖珮玲(2017),〈從非傳統安全看我國青少年毒品問題〉,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蔡佩真(2009),如何面對吸毒的孩子,財團法人基督教晨曦會。
蔡德輝、楊士隆(2017),《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圖書。
蔣碩翔(2010),〈少年施用毒品特性及其影響因素之實證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6),《2014年全國物質使用調查」結果報告》。
鄭勝天(2009),〈少年初次施用毒品歷程之研究〉,桃園:國立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鄭翔仁(2005),〈藥物濫用青少年的用藥行為及與藥物濫用行為有關之個人及家庭因素〉,臺中:中國醫藥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謝芬芬(2015),〈早期家庭受暴經歷與社會連結對青少年問題行為之影響〉,《矯政期刊》,4(2):46-79。
韓鍾旭(1993),〈少年藥物濫用行為之實證研究-社會控制理論與差別接觸理論之驗證〉,桃園: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簡貝珊(2009),〈青少年藥物濫用行為探討-2005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結果初探〉,臺中:亞洲大學健康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顏志龍、鄭中平(2019),《給論文寫作者的統計指南-傻瓜也會跑統計》,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譚子文、張楓明(2013),〈依附關係、低自我控制及接觸偏差同儕與青少年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1(4):81-120。
譚子文、董旭英(2010),〈自我概念與父母教養方式對臺灣都會區高中生偏差行為之影響〉,《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3):19-50。
譚子文、董旭英、張博文(2015),〈依附、參與、抱負、信念與青少年學業適應問題關係之研究-社會控制理論的再檢視〉,《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期刊》:91-139。
蘇益智(2005),〈家庭暴力對目睹兒童身心發展影響之探討〉,《諮商與輔導》,236:60-62。
二、外文部分
Akers, R. L., & Sellers, C. S. (2010). Criminological theories: Introduction,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Baron, S. W.(2003). Self-control, social consequences, and criminal behavior: Street youth and the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40(4), 403-425.
Baron, Stephen W. (2003). Selfcontrol, social consequence,and criminal behavior : Street youth and the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The Journal of 114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Beverly Hills. Vol.40,lss.4:403.
Buckner, J. C. 1988.“The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Neighborhood Cohesion”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6(6):771-791.
Chapple, Constance L. & Hope, Trina L. & Whiteford, Scott W.(2005).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Parental Bonds,Parental Drug Use,and Self¬Control on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Child &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Binghamton. Vol. 14, lss. 3:17.
Chapple, Constance L. ,Trina L. Hope &Scott W. Whiteford(2005). The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f Parental Bonds, Parental Drug Use, and Self-Control on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Child & Adolescent Substance Abuse , Volume 14 Issue 3: 17-38.
Clarke, R. V. 1980.“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Theory and Practice”British Journal of Criminology,20(2):136-147.
Collins, N. L., & Read, S. J.(1990). Adult attachment, working models, andrelationship quality in dating coupl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 58, 644-663.
Cretacci, M. A., & Cretacci, N.(2012). Enter the dragon: Parenting and low self- control in a sample of Chinese high school students. Asian Journal of Criminology, 7, 107-120. doi: 10.1007/s11417-012-9129-z.
Durkheim, E.(1965).The rules of sociological mevhod(S. Solovay & J. H. Muller, Trans.and G. E. G. Catlin, Ed.).New York & London: The Free Press.
Erikson, E. H.(1968). Identity: Youth and crisis. New York: Basic Books.
Farrel, A.(1992). Risk factors for drug use in rural adolescents. Journal of Drug Education,22, 313-328. doi:10.2190/3V12-D8FV-U07X- MN7F.
Gottfredson, M. R., & Hirschi, T.(1990). 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ay, C.(2001). Parenting, Self-Control, and Delinquency: A Test of Self-Control Theory. Criminology 39:707-36.
Hirschi, T. 1969, 2001.“Causes of delinquency”New Brunswick,Nj:Transaction Publishers.
Hirschi, T. 1969.“A control theory of delinquency” Criminology theory: Selected classic readings:289-305.
Hirschi, T.(1969). Causes of delinquenc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oos, R. H., and B. S. Moos(1975). Evaluating correctional and community settings (pp. 263-287).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Reckless, W. C.(1961).A new theory of delinquency and crime . Federal probation, 25 , 42-46. Moos,.
Sampson, R., and J.Laub. 1993.“Crime in the making”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hott, S. 1979.“Emotion and social life: A Symbolic Interactional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4:1317-1334.
Steinberg, L., Lamborn, S. D., Dornbusch, S. M. and Darling, N.(1992). Impact of parenting practices on adolescent achievement : NAuthoritative parenting, school involvement, and encouragement to succeed. Child Development 63 : 1266–81.
Thornberry, T. P. 1987.“Toward an interactional theory of delinquency”Criminology, 25:863–891.
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UNODC)2017. World Drug Report 2017: Part1.pp.8.UnitedNations, Austria Vienna. [http://www.unodc.org/wdr2017/field/ Booklet_1_EXSUM.pdf]
Vazsonyi, A.T., Pickering, L.E., Junger, M., & Hessing, D.(2001). An Empirical Test of a General Theory of Crime: A Four-Nation Comparative Study of Self-Control and the Prediction of Devianc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Crime and Delinquency 38:91-131.
三、網路部分
ETtoday新聞雲(2017),〈張平吾/人權防衛VS.社會防衛〉,瀏覽日期:20191019:https://forum.ettoday.net/news/915643
ETtoday新聞雲(2018),〈信望愛與幸福的教化精神 矯正署長黃俊棠:助收容人成良民〉,瀏覽日期:20191019: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306/110
ETtoday新聞雲(2019),〈首次用毒平均12.5歲!毒咖啡進入校園 反毒團憂心〉,瀏覽日期:20190518: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90331/1412255.htm
中時電子報(2018),〈去年結婚少萬對 離婚飆新高〉,瀏覽日期:20190526: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0212000411-260114?chdtv
內政部警政署(2018),〈重要統計結果表:刑事案件嫌疑犯人數-按案類及年齡層別〉,瀏覽日期20190525:https://www.npa.gov.tw/NPAGip/wSite/ct?xItem=80144&ctNode=12902&mp=1
自由時報(2017),〈毒品嚴重動搖國本 司改委員推毒品法庭〉,瀏覽日期:20190518: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161015
自由時報(2018),〈涉毒青少年 4年成長130%/高中職生最多 小學生也難逃毒手〉,瀏覽日期:20190522: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1211710
自由時報(2018),〈臺灣香港一樣慘!國際勞工組織:薪資成長近停滯10年〉,瀏覽日期20190604: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626014
自由時報(2019),〈桃園少輔院改制為「誠正中學桃園分校」蔡清祥揭牌〉,瀏覽日期20191003:https://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2869380
自由時報,〈教學生抗壓、反霸凌 基隆推生活技能訓練課程〉,瀏覽日期:20200517:https://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398902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少年事件處理法〉,瀏覽日期2019092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C0010011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少年矯正學校設置及教育實施通則〉,瀏覽日期2019092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I0040043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吸食毒品〉,瀏覽日期20191027:https://law.moj.gov.tw/SmartSearch/Theme.aspx?T=18&O=2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兒童及少年受安置輔導或感化教育之學籍轉銜及復學辦法〉,瀏覽日期2019092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83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瀏覽日期2019092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瀏覽日期2019092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01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社會秩序維護法〉,瀏覽日期2019092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80067
法務部(2019),〈全國法規資料庫:藥事法〉,瀏覽日期2019092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L0030001
法務部(2019),〈法務統計-監獄在監受刑人罪名〉,瀏覽日期20190817:http://www.rjsd.moj.gov.tw/RJSDWEB/common/WebList3_Report.aspx?list_id=772
法務部(2020),〈全國法規資料庫: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瀏覽日期20200202: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C0000008
法務部矯正署(2017),〈法務部矯正署「科學實證之毒品犯處遇模式」及「強化矯正機關攜子入監處遇措施合作方案」發表記者會〉,瀏覽日期20191107:https://www.mjac.moj.gov.tw/4786/4963/4965/93583/
教育部(2015),〈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教育部學生校外生活輔導會設置要點〉,瀏覽日期20190826:https://edu.law.moe.gov.tw/SearchAllResultList. aspx
教育部(2020),〈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補助辦理中輟生預防追蹤與復學輔導工作原則〉,瀏覽日期20200518: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24363
教育部(2014),〈教育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學生輔導法〉,瀏覽日期20200518: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380
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資源網(2017),〈新興毒品懶人包(毒品偽裝辨識)〉,瀏覽日期20190523:http://enc.moe.edu.tw/New/Info/331
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資源網(2019),〈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實施計畫〉20190220,瀏覽日期20190826:http://enc.moe.edu.tw/New/Info/402
教育部防制學生藥物濫用資源網(2019),〈最新消息:學生非法藥物使用行為調查研究摘要報告-2017年藥物濫用防制認知檢測問卷資料統計分析(國立陽明大學)〉,瀏覽日期20190523:http://enc.moe.edu.tw/Search
教育部統計處(2019),〈中華民國教育統計(2019年版) 〉20190515,瀏覽日期20190523:https://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48EBDB3B9D51F2B8&sms=F78B10654B1FDBB5&s=B19AF3B0B4D7BFAC
衛生福利部(2018),〈強化社會安全網計畫核定本公告〉,瀏覽日期20200514:https://www.mohw.gov.tw/cp-3763-40093-1.html
衛生福利部食品及藥物管理署(2019),〈2018年度「藥物濫用案件暨檢驗統計資料」年報〉,瀏覽日期201900817:https://www.fda.gov.tw/tc/site.aspx?sid=10051
衛生福利部食品及藥物管理署(2019),〈業務專區>管制藥品>反毒資源專區>常見濫用藥物分類>吸入性濫用物質〉,瀏覽日期20200513:https://www.fda.gov.tw/TC/siteListContent.aspx?sid=10774&id=29297
總統府(2020),〈2020年01月15日、號次:第7464 號總統令、華總一義字第10900004091號:茲增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三十五條之一條文;並修正第二條、第四條、第九條、第十一條、第十五條、第十七條至第二十條、第二十一條、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七條、第二十八條、第三十二條之一、第三十三條之一、第三十四條及第三十六條條文,公布之〉,瀏覽日期20200202:https://www.president.gov.tw/Page/294/47111/%E5%A2%9E%E8%A8%82%E4%B8%A6%E4%BF%AE%E6%AD%A3%E6%AF%92%E5%93%81%E5%8D%B1%E5%AE%B3%E9%98%B2%E5%88%B6%E6%A2%9D%E4%BE%8B%E6%A2%9D%E6%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