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基峰(2017)。運動彩券消費者購買動機、購買行為與涉入程度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運動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王資竣(2018)。使用類神經網路建立運動彩券投注之預測模式。逢甲大學工業工程與系統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方真祥(2007)。企業形象、購買行為、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台灣ABS樹脂生產廠家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方敬硯(2017)。利用資料探勘技術建立運動彩券投注之預測模式-以職業棒球聯盟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雲林縣。台灣彩券(2000)。投注教學。流覽日期:2018年11月30日。取自:
https://www.sportslottery.com.tw/zh/web/guest/bet-events。
朱佩君(2014)。知覺薪資滿意度與衝動性購買行為間的關係之研究─以廣告代言人類型為干擾變數。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沈家成(2013)。顧客滿意度與購買行為之研究—以枋山芒果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阮垂玲(2014)。探討環境體驗與顧客滿意度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以越南咖啡書店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定強(2009)。國際運動品牌企業形象與購買行為、顧客滿意度及顧客忠誠度之分析。大葉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李城忠、林孟潔(2005)。運動健身俱樂部個人教練之專業知能、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2),55-64。
李啟誠、高瑞新、蔡玉娟(2016)。有機食品之購買動機、態度形成與購買意圖之研究。國立金門大學學報,6(1),1-30。
李翠雯(2010)。創意生活產業農特產品體驗行銷對顧客滿意度及購買行為影響之研究-以宜蘭縣休閒農場為例。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宜蘭縣。李碧蓮(2010)。膝關節與踝關節護具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顧客知覺價值、滿意度與再購意願之相關性研究。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吳文榮(2018)。高雄地區公益彩券消費者購買動機與行為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吳永祿、楊世傑、黃曉棻(2018)。以公私協力觀點探究運動彩券發行條例架構下政府與發行機構的法律關係。中華體育季刊,32(3),183-191。
吳永祿、楊世傑(2018)。鏈子斷了?臺灣運動產業政策鏈結之探究。東海體育學報,2,42-53。
吳柏叡、萬捷雄、陳盛彬、張維純(2018)。公益彩券消費者之人格特質、購買動機和意圖忠誠之研究。運動與觀光研究,7(1),1-8。
吳統雄(1984)。理論與方法。台北市:聯經出版公司。
林巧婷(2016)。由負責任博弈觀點探討臺灣發行運動彩券所衍生之社會成本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林志鈞、楊麗寬、蔣佩芬(2016)。伴手禮購買動機、購買情境、感官體驗與炫耀性消費之關係。康大學報,6,149-169。
林玫玫(2005)。服務品質與客戶滿意度關係之研究。經營管理論叢,第一屆管理與決策學術研討會特刊:287-294。
林益源(2015)。運動彩券經銷商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大台北地區為例。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邱桂堅(2017)。公益活動購買動機之研究-以春聯義賣為例。止善,23,155-172。
柯文華、王力文(2017)。消費者對驗證食品購買行為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2(1),94 -112。
施雅欣(2009)。台灣運動彩券購買動機、購買動機與購買行為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運動與休閒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范明貞(2012)。旅遊紀念品購買動機、購買情境與遊客旅遊回憶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范盛傑(2010)。新竹地區運動彩券消費者購買動機、涉入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胡達均(2017)。體驗教育參與者參與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明道大學休閒保健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馬祥人(2009)。台中市運動彩券消費動機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徐嘉駿(2010)。屏東縣運動彩券消費者消費行為、消費動機及投注決策之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高維良(2009)。臺北市運動彩券消費者生活型態與消費行為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鹿元忠(2003)。台北市地區彩券購買行為之研究。淡江大學管理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許銘珊(2009)。消費者體驗行銷、企業形象、消費滿意度與消費忠誠度之相關研究-以錦水溫泉飯店為例。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4(1)。55-67。
陳正泰(2008)。無店鋪通路消費者購買行為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相關研究-以網路購物為例。崑山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陳君彥(2007)。便利商店贈品促銷活動、商店形象、顧客滿意度、商店環境對消費者購買行為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行銷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陳思蓉、林詩芸、馬謝瑾萱、蘇文淇(2018)。行動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和忠誠度之研究-以玩印工作室為例。圖文傳播藝術學報,153-160。
陳冠豪(2017)。運動彩券購買動機對購買意願之影響-涉入程度的干擾效果。華梵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張天隆(2018)。台灣運動彩券消費者之滿意度、忠誠度與消費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為例。育達科技大學資訊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栗縣。張佩婷、林玟萱(2012)。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購買動機-以土城區北城游泳池為例。休閒保健期刊,7,131-142。
張洛鳴(2010)。人力銀行企業求才之購買行為與顧客滿意度研究-以104人力銀行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張家銘、邱思慈、陳威勳(2010)。運動觀賞涉入程度對運動彩券消費動機影響之研究-以大專院校學生為例。運動知識學報,(7),1-13。
張寧、劉昱伸(2017)。運動彩券投注者之認知分析:以美國職棒大聯盟賽事為例。體育學報,50(4),439-450。
郭家榮(2018)。運動彩券涉入程度、知覺風險與購買意願關聯性之研究-以南部消費者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事業經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郭雅慧(2009)。服飾店消費者情緒對消費者滿意度與消費者購買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商業自動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陸南宇(2010)。臺北市運動彩券男性消費者購買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黃勇富、蘇懿、周建志(2017)。智慧型手機顧客滿意度與使用時間之研究。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9,37–44。
黃嚴弘、黃瓊儀(2018)。企業形象、體驗價值、網站品質對滿意度與購買意願之影響-以台糖健康易購網為例。育達科大學報,46,17–54。
植根法律網(2018)。運動彩券發行條例。流覽日期:2018年12月30日。取自:
http://www.rootlaw.com.tw/LawArticle.aspx?LawID=A040360000004600-1051116
曾曜燦(2018)。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與購買行為之研究-以Sunshine Import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高階經營碩士班,未出版,高雄市。彭賢順(2011)。運動彩券滿意度與購買意願之研究-以台中民眾為例。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葉宴伶(2005)。消費者購買行為對顧客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關連性研究-以冷凍調理食品產業為例。中原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詹珮蓉(2017)。鋼筆消費者使用動機、購買行為、滿意度與再購意願研究。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學系文創行銷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蔡玲瓏、陳致穎(2018)。體驗行銷對顧客滿意度與購買意願之影響分析。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6,63-71。
劉燕惠(2001)。台中縣巿民眾對發行運動彩券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鄧寀縈、陳麒文(2006)。運動彩券發行之初探。大專體育,(82),116-122。
鍾昭儀、廖婉渝、黃文玲、黃于倫、蕭億珊、杜慧屏、歐陽瑩、謝旻錦、陳雅萍(2010)。購買動機與顧客滿意度對再購意願之影響-以個人電腦爲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29(1),29-41。
盧俊宏(1998)。從事體適能運動所帶來的106種利益。台灣省學校體育,(47),17-23。
蕭富峰(2012)。消費者行為。台北市: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藍翰章(2018)。運動彩券經銷商績效評估模式分析研究。國立體育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英文部分
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 (2001). Consumer Behavior. Texas: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Cardozo, R.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244-249.
Churchill, G. A. and Suprenant, C. (1982). Aninvestigation into determinants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9. 491-504.
Delen & Selim Zaim (2012). Measuring the efficiency of customer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for mobile phone brands with DEA. Expert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39. 99-106.
Engel, J.F., Kollat, D.T. & Blackwell, R.D. (1978). Consumer Behavior, 3rd ed. New York: Holt, Dryden Press.
Fonvielle, W. (1997). How to know what customers really want.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 40-44.
Howard, J. A. and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ley and Sons.
Kotler, P., Bowen, J., and Makens, J. (1996). Marketing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otler, P.(1998). Marketing Managent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ing, Control, 7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Muller, W. (1991). Gain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rough customer satisfaction. European Management Journal. 9(2). 201-221.
Olive, R. L. (1981).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17. 460-469.
Tse, D. K. and Wilton, P. C. (1988). Models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format: an extens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5. 204-212.
Walters, C.G. and G.W. Paul,(1970).Consumer Behavior: an Intergrated Framework. New York: Richard D. Irwin Inc
Woodside, A. G., Frey, L. L. and Timothy, R. D. (1989). Linking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9(4).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