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川口長孺 (1995),《臺灣鄭氏紀事》,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著(1986),《近代中國區域史研討會論文集》第1卷,臺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江樹生 (1999),《熱蘭遮城日記》(一)(二)(三),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沈榜 (1982),《宛署雜記》,北京市:北京古籍。
東嘉生著,周憲文譯 (1985),《臺灣經濟史概說》,臺北縣中和市:帕米爾出版社。
柯志明 (2001),《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編印。
洪麗完 (2009),《熟番社會網路與集體意識:臺灣中部平埔族群歷史變遷 1700-1900》,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唐文基 (1991),《明代賦役制度史》,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康培德 (2005),《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一)荷西時期》,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連橫 (1979),《臺灣通史》,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郭輝 (1970),《巴達維亞城日記》(一)(二)(三),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錦昌 (2004),《鄭成功的臺灣時代》,臺北市:遠足文化。
黃叔璥 (1996),《臺海使槎錄》,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黃清琦、黃驗及黃裕元編 (2018),《臺灣歷史地圖》增訂版,臺北市:遠流出版社。
黃明聖、施燕 (2018),《總體經濟學》初版,台北:雙葉書廊。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 (1997),《臺灣府賦役冊》,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劉還月、陳柔森、李易蓉 (2001),《我是不是平埔人DIY》,台北:原住民文化事業。
韓家寶著,周維中譯 (2002),《荷蘭時代臺灣的經濟、土地與稅務》,臺北市:播種者文化。
二、期刊論文或專書論文:
中村孝志 (1994),「荷蘭時代的臺灣番社戶口表」,《臺灣風物》,44 (1),197-234。
中村孝志 (1997),「荷蘭統治下的臺灣內地諸稅」,《荷蘭時代台灣史研究上卷》,259-320。
尹章義 (1989),「臺灣北部拓墾初期「通事」所扮演之角色及其功能」,載於尹章義著《臺灣開發史研究》, 220-241。
王玉輝 (2008),「從東寧政事集考察清領之初台灣的社會問題」,《臺灣文獻》,第五十九卷第一期,191-230。
王興安 (2001),「評柯志明《番頭家-清代臺灣族群政治與熟番地權》」,《臺大歷史學報》第27期,225-234。
吳聰敏 (2008),「荷蘭統治時期之贌社制度」,《臺灣史研究》,15 (1),4-16。
吳聰敏 (2009),「贌社制度的演變及其影響:1644-1737」,《臺灣史研究》,16 (3),1-38。
周元文 (1984),「重修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66,414-415。
周鍾瑄 (2005),「諸羅縣志」,《臺灣歷史文獻叢刊》,141,96-168。
季麒光 (2006),「東寧政事集」,《明清臺灣檔案彙編》,2 (9),64-139。
郁永和 (1996),「禆海紀遊」,《臺灣歷史文獻叢刊》,1,1-45。
施添福 (1995),「清代台灣岸裡地域的族群轉換」,《平埔研究論文集》,301-332。
夏芝芳 (1994),「臺灣雜詠百韻」,《臺灣文獻匯刊》,4 (18),30-33。
張南棲 (1996),「鄭經鄭克塽紀事」,《臺灣研究叢刊》第79種,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41-153。
孫元衡 (2011),「諸羅縣即事」,《臺灣文獻叢刊》,10,頁15-23。
翁佳音 (2000),「地方會議、贌社與王田—臺灣近代初期史研究筆記(一)」,《臺灣文獻》,5 (13),263-274。
高拱乾 (1960),「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56,99 -276。
許世融 (1998),「清雍正乾隆時期台灣米價分析」,《史耘》,第三、四期,109-115。
陳香杏 (1984),「清代臺灣的番屯制度」,臺北文獻直字第148期,335-350。
陳秋坤 (2002),「清代塔樓社人社餉負擔與產權變遷」,《臺灣史研究》,9 (2),69-102。
詹素娟 (2003),「贌社、地域與平埔社群的成立」,《台大文史哲學報》,59,130-141。
鄭喜夫 (1967),「明鄭晚期臺灣之租稅」,《臺灣銀行季刊》,18 (3),97-153。
鄭安睎 (2012),「隘制、番界/蕃界、原住民傳統領域1875-1920之硏究回顧兼論研究方法」,《政大民族學報》,30,109-142。
劉良壁 (1961),「重修福建臺灣府志」,《臺灣文獻叢刊》,74,191-203。
三、學位論文:
宋貴龍 (2007),《鄭氏王朝及其對臺灣的統治》,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卓淑娟 (1987),《清代台灣中部漢番關係之研究》,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林益陸 (2003),《台灣原住民行政體制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民族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林瓊華 (2007),《臺灣原住民土地產權之演變 1624-1945》,私立東吳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陳純瑩 (1986),《明鄭對臺灣之經營(1661-1683)》,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徐子懿 (2016),《荷蘭時代臺灣稅課與漢人社會經濟的形成》,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甲組碩士論文,新竹市。
吳立宣 (2010),《承繼還是變革?荷蘭時期臺灣島統治策略與財稅制度的演化過程》,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卲玉明 (2015),《臺灣贌社制度始末及其社會研究》,逢甲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
楊熙 (2015),《清代前期治臺之撫民與理番政策的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臺北市。
四、外文書目及期刊:
Blussae, J. L.; M. E. van Opstall, Ts’ao Yung-Ho, Chiang Shu-Sheng, W. Milde (2000), De Dagregisters van het Kasteel Zeelandia, Taiwan 1629-1662.
’s- Gravenhage: Martinus Nijhoff.
Campbell, W. (1992), Formosa under the Dutch. Taipei: SMC publishing.
五、網站及網路電子化資料:
莊珮柔 (2015),「番亂-談台灣歷史上的種族滅絶」,2019年4月10日,閱覽:https://www.civilmedia.tw/archives/33856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明史 志第五十四 食貨二》,2019年7月22日,閱覽:https://ctext.org/wiki.pl?if=gb&chapter=867691
康熙六十一年至乾隆四十九年番界,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網,2019月7月15日,閱覽:http://thcts.ascc.net/themes/rc19.php
康熙中葉臺灣輿圖,臺灣歷史文化地圖-中央研究院,2019月7月15日,閱覽:http://thcts.ascc.net/themes/rc02.php
平埔族群-原住民族文獻會網站,2019月6月15日,閱覽:https://ihc.apc.gov.tw/Journals.php?pid=609&id=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