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參考書目:
一.書籍:
1.三澤真美惠(2002),《殖民地下的「銀幕」 : 臺灣總督府電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前衛出版社。
2.三澤真美惠著 ; 李文卿、許時嘉譯(2012),《在「帝國」與「祖國」的夾縫間 : 日治時期台灣電影人的交涉與跨境》,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3.大華晚報(1960),《台灣通覽》,大華晚報社。
4.互助營造(2012),《臺灣營造業百年史》,遠流出版社。
5.王朝賜,陳桂蘭(2009),《南瀛戲院誌》,台南縣政府。
6.王瑋等專文撰述 ; 黃建業總編輯(2005),《跨世紀台灣電影實錄 1898-2000》,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7.王亞維(2019),《歌仔戲與媒介 : 科技、政治與經濟作用下的變貌》,國家出版社。
8.石光生(2013),《臺灣傳統戲曲劇場文化 : 儀式.演變.創新》,五南。
9.林曙光(1985),《打狗滄桑》,春暉出版社。
10.林秀澧、高名孝 (2015),《計劃城事:戰後臺北都市發展歷程》,田園城市出版社。
11.林美珍(2003),《高雄電影紀事》,高雄市政府新聞處電影圖書館。
12.勁草(2014),《台灣的戲劇、電影與戲院》,五南出版社。
13.串門文化(2001),《看見老高雄》,高雄市政府新聞處。
14.杜劍鋒(2002),《物換星移話鹽埕》,高雄市文獻會。
15.邱坤良(1997),《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 歷史記憶與民眾觀點》,台原出版社。
16.邱坤良(1992),《舊劇與新劇:日治時期台灣戲劇之研究》,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17.周華斌、朱聯群主編(2003),《中國劇場史論》,北京廣播學院。
18.高雄市發展史編纂小組撰述(1988),《高雄市發展史》,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19.高雄市政府文化局(2009),《磚仔窯的故事》,春暉出版社。
20.高雄市政府(2013),《變更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特定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高雄市政府中華》,高雄市政府。
21.徐亞湘(2000),《日治時期中國戲班在台灣》,南天臺灣研究叢書。
22.陳坤毅(2013),《建構繁榮城市的巧手:蕭佛助的建築物語》,玉山社。
23.許參陸(2006),《高雄老舊電影探索-戲院的歷史記事》,臺灣美電影文化館。
24.許參陸(2001),《港都跨世紀電影史》,高雄市電影戲劇公會。
25.張景森(1993),《臺灣的都市計劃(1895~1988)》,業強出版社。
26.張世明(2005),《從地圖閱讀高雄 : 高雄地圖樣貌集》,高雄市文化局。
27.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萬象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8.黃世孟編譯(1987),《臺灣都市計畫講習錄》,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
29.黃世孟(1988),《台灣都市計畫史年表 : AD. 1895-1945》,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
30.黃世孟(1987),《日據時期台灣都市計畫範型之研究》,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都市計畫研究室。
31.黃仁(1994),《電影與政治宣傳》,萬象。
32.黃金麟、汪宏倫、黃崇憲(2010),《帝國邊緣:台灣現代性的考察》,群學。
33.曾玉昆(1992),《高雄市各區發展淵源》,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34.葉龍彥(2004),《台灣的老戲院》,遠足文化。
35.葉龍彥(2001),《臺灣戲院發展史》,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館。
36.葉龍彥(1995),《光復前後高雄市的戲院與電影》,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37.葉龍彥(1994),《光復初期台灣電影史》,國家電影資料館。
38.楊裕富(1990),《各國都市計劃》,明文書局。
39.潘國正(1996),《風城影話 : 新竹市電影、戲院大事圖錄》,財團法人新竹市文化基金會。
40.劉現成(1997),《台灣電影、社會與國家》,揚智文化。
41.厲復平(2017),《府城‧戲影‧寫真: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獨立做家出版社。
42.穆凡中(2006),《勾欄瓦舍》,河南人民出版社。
43.謝一麟、陳坤毅(2012),《海埔十七番地 高雄大舞台戲院》,高雄市政府文化局。
44.簡錦松(1997),《高雄市地名與路街沿革史》,高雄市文獻委員會。
二.期刊:
1.石婉舜(1994),〈高松豐次郎與臺灣現代劇場的揭幕 〉,戲劇研究10,p.35-68。
2.江寶釵(2015),〈論邱坤良《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中地方精靈的記憶與再現〉,戲劇學刊 第二十二期,p.7-24。
3.林永昌(2010),〈日治後半期(1925~1945)高雄地區的戲劇環境與歌仔戲的接受過程〉,國文學報,高師大,p.111-143。
4.林玫君(2005),〈美濃「第一戲院」--一個鄉村戲院的興衰(1969-1996)〉,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40,p.2-14。
5.陳坤毅(2016),〈高雄第一戲院--打狗座的史料探究〉,高雄文獻 6 (1), p.117-140。
6.梁秋虹(2009),〈空間的性別政治--日治時代戲院「男女分席」的歷史場景〉,性別平等教育季刊46,p.86-91。
7.莫畏、崔煜(2001),〈長春滿鐵附屬地的城市規劃活動研究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第12卷第1期,p.97-99。
8.莊曙綺(2006),〈臺灣戰後四年(1945-1949)現代戲劇的發展概況〉,民俗曲藝151,p.185-252。
9.劉天賦(2005),〈岡山鎮戲院發展史〉,高縣文獻24,p.243-270。
10.羅世維(2017),〈民國七〇年前後設置的二輪影劇院〉,新竹文獻67,p.91-101。
11.羅濟鎮(2006),〈桃園的戲院與電影文化〉,桃園文獻3,p.121-130。
三.學位論文:
1.王偉莉(2008),〈日治時期臺中市區的戲院經營(1902-1945)〉,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石婉舜(2010),〈搬演「臺灣」:日治時期臺灣的劇場、現代化與主體型構(1895-1945)〉,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院戲劇學系博士班。3.江明赫(2019),〈老戲院的振興與地方發展-以大林萬國戲院為例〉,南華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建築與景觀學系碩士論文。4.李玄斌(2008),〈美濃聚落娛樂生活空間之研究-由農村劇場到戲院之變遷〉,國立臺南藝術大學音像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邱鈺涵(2018),〈工業城市轉型的文化想像工程:以高雄港五金街為例〉,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6.吳佳紋(2009),〈夢時代購物中心零售地景之形塑〉,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7.吳育婷(2016),〈高雄市鹽埕埔空間的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8.何金億(2011),〈台灣電影映演系統考查-以台中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傳播藝術系畢業專題論文。
9.林秀灃(2001),〈台灣戲院變遷—觀影空間文化形式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10.林聖偉(2004),〈臺南市電影院商業空間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1.卓于綉(2007),〈日治時期電影文化的建制:1927-1937〉,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2.翁郁庭(2007),〈萬華戲院之研究–一個商業劇場史的嘗試建立〉,國立臺灣藝術大學表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3.徐光華(1996),〈日據時期高雄鹽埕街區空間構成之研究-以新興街區為例〉,私立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14.張家蓁(2013),〈二次大戰後桃園市戲院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民俗藝術組碩士論文。15.張儷齡(2007),〈臺灣現代劇場空間公共秩序之形成:人類肉體「文明化」的多重堆疊〉,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16.陳雅玲(2006),〈高雄市中都地區之發展與變遷〉,國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班論文。17.陳銘城(2004),〈二次大戰後高雄市都市空間結構之變遷〉,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18.陳慧鐶(2015),〈高雄戲獅甲工業文化地景之歷史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陳建仲(2016),〈日本帝國主義時期滿洲建築協會的形成、發展與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20.梁秋虹(2003),〈社會的下半身試論日本殖民時期的性治理〉,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1.莊蕊蕊(2016),〈影院經濟與文化空間:近代上海的電影院業研究(1896-1949)〉,中國華中師範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碩士論文。
22.許雲凱(2002),〈華納威秀影城生產過程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23.楊正元(2003),〈兩岸加入WTO後促進高雄發展與競爭策略-高雄多功能經貿園區開發方面〉,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4.楊再熙(2004),〈戒嚴時期臺灣劇場空間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戲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5.葉蓓芳(2005),〈今高雄市歷史變遷中人群遷移的空間對應〉,國立台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26.蔡之豪(2000),〈日治時代臺灣都市計畫法制歷程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7.劉碧株(2016),〈日治時期高雄的港埠開發與市區規劃〉,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28.劉兆庭(2010),〈從都市形態角度下探討舊市中心更新單元劃設之研究-以高雄市鹽埕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9.賴品蓉(2015),〈日治時期台南市戲院的出現及其文化意義〉,國立清華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日文文獻:
一.書籍:
1.《打狗港築預算計劃ノ件》(1907),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329冊,第七第號,第11門,土木。
2.《打狗市区計書變更認可:台南廳》(1912),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076冊,第2號,第5門,第4類,地埋及土地建物。
3.《打狗市区計書道路幅擴張認可》(1916),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499冊,第B06號,第5門,地方,第4類,地埋及土地建物。
4.片山清夫(1936),《大高雄建設論と市の現勢》,南海時報社高雄分局。
5.中山 馨、片山清夫(1940),《躍進高雄の全貌》。
6.石田頼房(1986),《日本近代都市計書の百年》。
7.田中一二、芝忠一編(1918),《臺灣の工業地打狗港》,臺灣日日新報社。
8.芝 忠一(1930),《新興の高雄》。
9.高雄港勢展覽會編纂(1931),《高雄港勢展覽會誌》。
10.重田忠保(1934),《風俗警察の理論と實際》,南郊社。
11.臺北市役所(1942),《大東亞共榮圈の中心地》,臺北市役所。
英文文獻:
一.書籍:
1. Alfred Schinz(1989),Cities in China,Berlin : G. Borntraeger.
2. Gray, Richard(2011),Cinemas in Britain : a history of cinema architecture,Farnham, UK ; Burlington, VT : Lund Humphries.
3. Guy-Ernest Debord(2002),Society Of The Spectacle,Black & Red.
4. John Berger(1990),Ways of Seeing,Penguin Books.
5. Kevin Lynch(1960),Image of the City,The MIT Press.
6. Macgowan, Kenneth(1995),The living stage : a history of the world theater / Kenneth Macgowan and William Melnitz ; including 50 illus. by Gerda Becker With.,New York : Prentice-Hall.
7. Maggie Valentine(1994),The show starts on the sidewalk : an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the movie theatre,Yale University Press.
8. Paul Virilio(1991),Lost Dimension,Semiotext(e).
9. Sharp, Dennis(1969),The picture palace and other buildings for the movies,New York : F. A. Praeger.
10. Wayne Attoe, Donn Logan(1994),American Urban Architecture: Catalysts in the Design of Citi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