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原典(依朝代先後順序)
(魏)王弼、(晉)韓康伯、(宋)朱熹著,《周易二種》,臺北市:臺大出版中心出版,2016年7月初版。
(魏)王弼注,紀盷校訂,《老子道德經》,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再版。
(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9年1月。
(宋)張載,《張載集》,北京市:中華書局,1978年8月第一版。
(宋)周敦頤著,陳克明點校,《周敦頤集》,北京市:中華書局,2009年2月二版。
(宋)程顥、程頤著,《二程集上》,北京市:中華書局,2008年7月。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第一冊》,北京市:中華書局,2007年。
(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第二冊》,北京市:中華書局,2007年。
(宋)陸九淵撰,(明)王宗沐編,《陸象山全集》,臺北市:世界書局,中華民國
六十八年七月再版。
(宋)朱熹、呂祖謙編,(宋)葉采(清)茅星來等注,程水龍整理,《近思錄》,
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5月。
(宋)朱熹,《四書集註章句》,臺北市:鵝湖出版社,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十月九刷。
(元)陳澔注,《四書五經下卷.禮記集說》,北京市:北京古籍出版社,1996年。
《王陽明全集.第一冊》,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王陽明全集.第三冊》,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王陽明全集.第四冊》,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王陽明全集.第五冊》,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王陽明全集.第六冊》,杭州市: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年12月。
(明)王畿,《王龍谿先生全集(上)》,臺北縣:廣文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
八十九年十一月初版。
(清)黃宗羲著,〈卷二 崇仁學案二〉《明儒學案上》,北京市:中華書局,2008
年1月。
(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補修,陳金生、梁運華點校,《宋元學案》,北京市:
中華書局,2007年。
(清)郭清藩撰,《莊子集釋》上,北京市:中華書局,2010年1月第13刷。
(清)郭清藩撰,《莊子集釋》中,北京市:中華書局,2010年1月第13刷。
(清)王夫之,收入(清)曾國荃等編校:《船山易學》,北京市:中央編譯出版
社,2011年6月。
丁福保箋註,《六祖壇經.般若品第二》,臺北市: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1989年。
古月編著,《般若心經註解》,高雄市:修緣道場,中華民國九十九年。
朱棣集註,《金剛經》,臺北市:文津出版社,中華民國八十一年七月。
洪寬可,《老子常清靜經》,臺北市:原古心靈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十一月。
二、專書(依作者姓名筆劃順序排列)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市:黎明文化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四版。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市: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四年十一月再版。
方爾加,《王陽明心學研究》,湖南省:湖南教育出版社,1989年8月第一版。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編著,《中國哲學史》,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元月初版二刷。
王銀賜,《紙上談澄心,到底行不行?--澄心Focusing操作手冊》,臺北市:任兆璋林美智教育基金會,2015年4月。
平和縣政協文史委員會編,《王陽明與平和》,北京市: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
年3月第1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8》,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4年3月。
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30.第二講》,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4月。
成中英,《中國哲學與中國文化》,臺北市:三民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六十三年三月初版。
杜維明,《二十一世紀的儒學》,北京市:中華書局,2014年7月第一版。
朱秉義,《王陽明人聖的工夫》,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七月三刷。
沈妙瑜,《NAMASTE生命喜悅的祈禱》,臺中市:慈訊出版社,2013年10月。
呂凱文,《正念療育的實踐與理論(與33個正念練習)》,嘉義縣:台灣正念學學
會,2015年12月。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市:文海基金會,1996年。
林安梧,《儒學轉向從「新儒學」到「後新儒學」的過渡》,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6年2月初版。
林安梧,《儒學革命:從「新儒學」到「后新儒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11年4月第一版。
林安梧,《問心我讀孟子》,北京市:商務印書館,2016年1月。
林安梧,《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7年3月初版。
林安梧,《中國近現代思想觀念史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8年6月初版二刷。
哈磊,《四念處研究》,四川省: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2006年12月第一版。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唐君毅,《人生之體驗續編》,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13年6月全集校訂版三刷。
秦漢唐,《心學大師王陽明》,臺北市: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3年2月一版一刷。
高瑞和,《喚醒自癒力》,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月。
郭齊勇主編,《陽明學研究(創刊號)》,北京市:中華書局,2015年10月第一版。
黃信二,《王陽明「致良知」方法論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2006年
10月初版。
張起鈞、吳怡,《中國哲學史話》,臺北市:新天地書局,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九月
五版。
張起鈞、吳怡,《中國哲學史話》,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八
十七年七月重印五版。
陳榮捷,《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9年9
月修訂版四刷。
陳榮捷編著,楊儒賓、吳有能、朱榮貴、萬先法譯,《中國哲學文獻選編》,臺北市: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0月初版四刷。
陳來,《有無之境─王陽明哲學的精神》,臺北縣: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7月初版。
陳永革釋譯,《長阿含經》,臺北市: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二刷。
陳文惠,《打開智慧的天門》,臺南市:讀居齋,2017年3月。
傅正玲,《狂者之歌:王陽明心學之旅》,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出版社,2012
年12月1版一刷)。
傅偉勳,《批評的繼承與創造的發展》,臺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六月初版。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市:正中書局,中華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初版。
聖嚴法師,《佛法綱要》,臺北市: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6月初版。
楊國榮,《良知與心體─王陽明哲學研究》,臺北市:洪葉文化,1999年。
熊十力,《讀經示要》,臺北市:明文書局,中華民國七十三年。
蔡仁厚,《王陽明哲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下冊》,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2009年7月初版。
鄥昆如,《哲學概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八月再版。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北京市: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鄧克銘,《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2010年1月初版。
三、外文及譯著
何定照(譯),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著),《正念的奇蹟─每日禪修手冊》,
臺北市:橡樹林文化.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5月。
李金蓉(譯),Bhante Y.Wimala(著),《澄淨心靈的七堂課:培養正念與專注的
力量》,臺北市:寂天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10月。
周和君(譯),一行禪師(Thich Nhat Hanh)(著),《觀照的奇蹟》,臺北市:橡
樹林文化.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5月。
吳四明(譯),Lou Marinoff,PH.D.(著),《柏拉圖靈丹─日常問題的哲學指南》,
臺北市: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4月初版。
吳茵茵(譯),馬克.威廉斯,丹尼.潘曼(著),《正念——八週靜心計畫,找
回心的喜悅》,臺北市: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
涂又光(譯),馮友蘭(著),《中國哲學簡史》,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年10月第十三刷。
孫大川(譯),馬斯洛等(著),《人的潛能與價值》,臺北市:結構群文化事業
有限公司,中華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初版。
陳德中,溫宗堃(譯),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著),《正念減壓初學者
手冊》,臺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
張琇雲(譯),亞歷山大.洛尹德(Alexander Loyd)/班.強生(Ben Johnson)
(著),《療癒密碼─探萬病之源,見證遍布五大洲的自然療癒法》,臺北市:方
智山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6月。
梁永安(譯),鈴木俊隆(著),《禪者的初心》,臺北市:橡樹林文化出版,2004
年9月。
黃小萍(初版譯者),胡君梅(增訂版譯者),喬.卡巴金(Jon Kabat-Zinn)(著),
《正念療癒力:八週找回平靜、自信與智慧的自己/卡巴金博士二十年經典增訂
版》,新北市:野人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1月。
雷淑雲(譯),喬.卡巴金博士(Jon Kabat-Zinn)(著),《當下,繁花盛開》,臺
北市: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4月。
劉秋鳳(譯),(英)麥克.喬治(著),《平靜:平靜內心的25種方法》,江西省:
二十一世紀出版社,2009年。
謝明憲(譯),朗達‧拜恩(Rhonda Byrne)(著)《秘密》,臺北市:方智出版社
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7月。
四、學位論文、期刊、學報
黃勤媛,《論陽明致良知之本體實踐工夫及其意義治療》,玄奘大學博士論文,2015年4月。王曉昕(2008),〈王陽明「為教之變」中的本體與工夫〉,《貴州社會科學》總226期,第10期,頁55。
林安梧(2006),〈關於朱子「格物補傳」的反思:從陽明的《朱子晚年定論》說起〉,(國立嘉義大學「第一屆宋代學術研討會」),頁8。
胡君梅(2012),〈正念如何減壓〉,《健康世界》,324期,頁82。
郭齊勇(2016),〈王陽明的坎坷人生與思想智慧〉,《光明日報》。
URL = http://rufodao.qq.com/a/20160531/033599.htm
陳寀羚、周汎澔、王秀紅(2016),〈正念之概念分析〉,《護理雜誌》,63卷2期,頁114。URL = http://dx.doi.org/10.6224/JN.63.2.113
曾昭旭(1981),〈心靜與心急〉,《鵝湖月刊》,74期,頁57。URL = http://dx.doi.org/ 10.29652/LM.198108.0014
曾昭旭(1985),〈朱子格物之再省察〉,《鵝湖月刊》,123期,頁13。URL=http://dx.doi.org/ 10.29652/LM.198509.0005
曾昭旭(1991),〈論儒家工夫論的轉向─從王陽明到王船山〉,《鵝湖月刊》,197期,頁2。URL = http://dx.doi.org/ 10.29652/LM.199111.0002
溫宗堃(2006),〈佛教禪修與身心醫學──正念修行的療癒力量〉,《普門學報》,第33期,頁5。
溫宗堃(2013),〈正念減壓的根源與作用機轉:一個佛教學的觀點〉,《新世紀宗教研究》,第十二卷第二期,頁29。
楊祖漢(1989),〈論陽明的「心外無物」及唐先生所說的「生命之真實存在」之意義〉,《鵝湖月刊》,164期,頁30。
URL = http://dx. Doi/10.29652/LM.198902.0005。
董甲河(2014年4月),〈治心:王陽明心學的主要實踐環節〉,《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0卷第20期,頁64。
蔡仁厚(2016),〈牟宗三先生與心性工夫〉,《鵝湖月刊》,487期,頁0。
鄭雅之、黃淑玲(2016),〈正念培育歷程初探〉,《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第四十六期,頁65-66。
賴志超(2014),〈四諦正念調適模式在專業助人工作者中的意涵〉,《臺灣諮商心理學報》,第2卷,第2期,頁82。
釋宗白(2010),〈止觀、無住-「禪修正念團體」對實習諮商心理師自我關注與諮商實務影響之初探研究〉,《教育心理學報》,42 卷,1 期,頁164。URL=http://dx.doi.org/10.6251/BEP.2010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