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4/02 01:1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思勝
論文名稱:以聯合分析法探討國中學生與家長對補習班的屬性偏好
論文名稱(外文):Explor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Parents’ Preferences for After-Class School Using Conjoint Analysis
指導教授:沈永祺沈永祺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6
中文關鍵詞:屬性偏好聯合分析法國中補習班
外文關鍵詞:conjoint analysisafter-class schoolattribute prefer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近年來,教育政策不斷改革,自1968年九年國民教育實行,經歷2001年九年一貫課程調整,2011年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大改制度,至108課綱的提倡,所要求的面向皆有所不同。從提升就學率,進而要求九年課程的連貫性,108課綱的三面九項學習,多元化的提倡和實施,讓人民感受到教育改革的變化和適應性的問題。對新課綱的實施,國中生及家長對課後加強的產品屬性偏好,也呈現多重的選擇與決策的看法,於是藉由聯合分析法「探討國中學生對補習班的屬性偏好」來分析有關國中學生及家長對補習班之師資學歷、補習時間的配合、班級的大小(師生比例)、教學內容、費用的合理性等,多重屬性的偏好結構和相對重視情況。研究結果顯示,整體而言國中學生及家長最偏好「數理科」、「平日課後補習」、「2500元~3000元」之補習費、及「大學以上本科畢業」師資的補習班屬性水準組合。本研究結果可作為補習班規劃升高中補習產品的參考依據。
Taiwan’s education policy is changing in recent years. Nin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grade 1-9 curriculum, and twelve-year compulsory education are introduced in 1968, 2001, and 2011, respectively. The master framework for the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s introduced in 2019 reframes 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many different facets. To adapt to the latest reformation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in Taiwa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parents may change their preferences for after-class schools. This study intends to explor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references for after-class schools using conjoint analysis. The findings show that students and parents prefer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attending after-class school on week days,” “2500-3000 NTD per month,” and “teachers with Bachelor degree and above.” The result could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after-class schools to develop their service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壹章、緒論 1
第一節、研究動機 1
第二節、研究目的 3
第三節、研究範圍 4
第貳章、文獻探討 5
第一節、國中學生補習班之功能與需求 5
第二節、國中學生補習班之產品屬性 8
第參章、研究方法 13
第一節、研究流程 13
第二節、聯合分析法 14
第肆章、研究結果 17
第一節、深度訪談分析 17
第二節、屬性篩選 21
第三節、建立受測體 25
第四節、樣本結構分析 27
第五節、聯合分析結果 28
第伍章、結論與建議 35
第一節、結論與討論 35
第二節、研究限制及建議 37
參考文獻 39
附錄一:第一輪之面訪問卷 44
附錄二:第二輪之面訪問卷 45
內政部(2002)。社會工作百科全書。台北:內政部。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
王敏行(2007)。應用聯合分析法探討接觸經驗對身心障礙者偏好決定的影響。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2 卷 1 期,15-34頁。
伍崇毓(2007)。人因工程在兒童圖書館閱覽座椅之應用。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3(4),68。
何姿嫻(2008)。影響國小學童家長送子女參加課後補習之相關因素研究-以桃園縣中壢市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永琪(2009)。台中市文理補習班品牌經營與品牌權益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學位論文。2009。1-147。
吳郁萱(2008)。補習班教師之教學效能之研究。臺中科技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學位論文。
李惠銘(2012)。校長的小革命:12 年國教開啟的世界與未來—學校怎麼準備。台灣立報。
沈佳生、汪慧玲(2009)。家長對國小課後照顧班課後托育品質之調查研究-以屏東縣國小課後照顧班為例。幼兒教育294期專題文章。
周蕙茹(2010)。補習教育與升學主義。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4期。
林大森、陳憶芬(2006)。臺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35-70。
林志勇(2007)。屏東市國小課後補習班與安親課輔班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林秋斌(2004)。建立一個非正規學習社群之策略。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林翠蓮、陳恒毅(2015)。以社會交換理論探討國中家長選擇補習班行為。危機管理學刊,12(1),55-64。
林麗芬(2009)。學校與補習班教師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策略影響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中學生補習為例。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
邱永富(2002)。補習班之服務品質-以屏東縣某立案補習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論文,高雄。
姜禮麟(2018)。提升消費者購買之經營策略研究-以升高中文理補習班為例。資訊管理系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
施豐坤(2006)。服務品質與顧客滿意之研究-以補習班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洪郁年(2005)。國小學童家長選擇補習班因素分析-以林園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智彰(2010)。高雄市國中小文理補習班運用數位化設備教學意願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敏嘉(2018)。利用聯合分析探討保養品屬性之重要性。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張文智、梁禺川(1998)。聯合分析法在筆記型電腦最佳化設計應用之研究。設計學報,3(2),45-59。
張秀樺、盧龍泉(2006)。學童家長對學齡兒童課後托育偏好之實證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秀樺、盧龍泉(2010)。學齡兒童課後托育之產品開發決策:學齡兒童課後托育之產品開發決策:運用聯合分析法之實證研究。Service Industry Management Review 總號第 8 期。
張春桂(2005)。國小學童課後補習狀況與家長決策行為之探討─以台南市為例。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郭逸欣(2011)。以聯合分析法探討理想中的交友網站。國立成功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彌、李翠萍(2002)。「青少年「課後學習方案」概念與策略之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39-161。
陳穩燦(2013)。設計與建置基於微型課程的國中線上學習系統。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士論文。
彭湃(2008)。影子教育:國外關於課外補習的研究與啟示。湖北武漢: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
曾煥鈞(2010)。探討服務品質與顧客忠誠度的關係-以台南市補習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怡謹(2000)。台南市國小學齡兒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國立台南師院學報,33,233-262。
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臺北: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黃珮瑜(2016)。台中市國中文理補習班服務品質之研究。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黃薈樺(2004)。國小學童與家長對課後托育服務之看法。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
黃麗蓉(2015)。國小學童家長評選補習班要素之研究。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秀香(2017)。以系統思考分析十二年國教之現況。國防大學管理學院運籌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楊淑美(2014)。國中文理補習班經營管理關鍵成功因素探討-以台北市某文理補習班經營者的心路歷程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教育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劉正(2006)。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52(4),1-33。
劉樹芸(2013)。電子白板融入教學對兒童美語補習班經營影響之研究-以某兒童美語補習班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
蔡任圃(2009)。以板書進行課程複習與概念整合。科學教育月刊,第316期。
謝雨生、周孟嫻(2013)。臺灣青少年及青年補習有效嗎?反事實因果推論之檢驗。臺灣青少年成長歷程研究第五次學術研討會。
Alexander, Karl L., Doris R. Entwisle, and Linda Steffel Olson (2007) Lasting Consequences of the Summer Learning Gap.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72(2): 167-180
Carroll, John B. (1963) A Model of School Learning. Teachers College Record 64(8): 723-23.
Cattin, P., & Wittink, D. R. (1982). Commercial use of conjoint analysis: a survey. Journal of Marketing, 46, 44-53.
Cool, Valerie A., and Timothy Z. Keith (1991) Testing A Model of School Learning: Direct and Indirect Effects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6(1): 28-44.
Green, P. E., & Srinivasan, V. (1978). Conjoint analysis in consumerresearch: issues and outlook.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5(2), 103-123.
Green, P. E., & Srinivasan, V. (1990). Conjoint analysis in marketing: newdevelopments with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Journal ofMarketing, 54(4), 3-19.
Hair, J. F., R. E. Anderson, R. L. Tatham, and W. C. Black: 2006,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6th edition,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ill.
Heyns, Barbara (1978) Summer Learning and the Effects of Schooling.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James Bettman, Mary Frances Luce, and John Payne: 1998, “Constructive Consumer Choice Process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5, 187-217.
Louviere, J. J. (1988). Analyzing decision making: metric conjoint analysis. series: quantitative applications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housand Oaks, CA: SAGE Publications.
Pierce, K. M., J. V. Hamm, C. Sisco and K. Gmeinder: 1995, “A Comparison of Formal After-School Program Types,” PosterPpresented at the Biennial Meeting of the Ssociety for R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Indianapolis, IN, March 30- April 2.
Stevenson, David Lee, and David P. Baker (1992)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6): 1639-1657.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