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7 19: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怡君
研究生(外文):CHEN YI-JYUN
論文名稱:成年新住民子女生命故事之敘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Life Stories of Adult Children of New Immigrants -A Narrative Inquiry
指導教授:陳滿樺陳滿樺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嘉義大學
系所名稱: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3
中文關鍵詞:成年新住民子女韌力敘事探究
外文關鍵詞:Adult children of new immigrantsresiliencenarrative inqui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8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在探討成年新住民子女之生命故事。研究以敘事研究法進行,以立意取樣訪談2位受訪者,並以「整體-內容」與「類別-內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1. 受訪者因為身為新住民子女所遇到的困境為;「無根」、「童年困窘不平」、「變調的媽媽」,及「家庭溝通」。2. 受訪者面對困境的因應包括:「淚水委屈自己吞」、「與同儕併肩對抗體制」、「認同外省軍眷身份以掩蓋新住民子女身份」、「運用資源協助家庭」、「以好成績突破孤立並累積自信」、「貴人鼓勵」、「正向面對挑戰、自我照顧」、「我們是一個家,一個也不能少」、「重新賞識媽媽」及「肯定自我的嘗試」。本研究結論,與成年本土子女相比,成年新住民子女在形塑自我認同時,受到較多社會不友善對待、雙文化影響、母親適應議題、經濟困窘的影響。本研究的推論性有其限制。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life stories of the adult children of new immigrants. The researcher used a narrative inquiry approach to conduct the study, interviewed 2 interviewees, and analyzed the interview text with "holistic-content" and "categorical-content" method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1.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interviewees as the children of new immigrants were "rootlessness feeling", "embarrassed childhood", "maladapted mother", and "family communication".
2. The interviewees’ coping behaviors to the predicaments included: " swallowed tears ", " fought side by side with peers against the system", "Identified self as the military family member to disguise the status as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 " used resources to assist " family ", " broke through isolation and accumulated self-confidence with good grades ", " continued encouragement and support from teachers ", "faced challenges with positive attitude", " took care of oneself ", " closed hearts finally opened ", "we were all one family " ," re-appreciated mother" and " attempts to affirm oneself." This study concluded that, during the self-identity shaping process, compared to local young adults, the new immigrants’ children were subjected to more unfriendly interactions from the society, bicultural influences, mothers’ adaptation issues, and economic difficulties. Since this study only interviewed 2 interviewees, the generalizability of this are limited.
目次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謝誌……………………………………………………………..iii
目次…………………………………………………………... iv
表次…………………………………………………….…...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定義…………………………………………………………………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新住民子女成長歷程的社會脈絡與背景………………………7
第二節 新住民子女的自我認同.....................11
第三節 韌力觀點……..……………………………………………….........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取向的選擇……………………………………………....…...19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21
第三節 研究工具..…………………………………………………………………...22
第四節 資料收集程序…..………………………………………………………..24
第五節 資料分析方法……..…………………………………………………...24
第六節 研究倫理……..…………………………………………………………...28
第七節 研究嚴謹度…..………………………………………………………...29
第八節 前導性研究…..………………………………………………………...3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元弟的成長與蛻變……………………………..………………...33
第二節 Lily的成長與轉變………………………………………..……………47
第三節 跨個案分析與討論…………………………………………….....6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67
第二節 研究限制…………………………………………..……………...70
第三節 研究建議…………………………………………..……………...70
第四節 研究反思……………………………………………..…………...71
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73
外文部份…………………………………………..……………..………...77
附錄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邀請函………………………………….…...79
附錄二 參與研究同意書……………………………………….....80
附錄三 訪談大綱…………………………………………………….…...82
附錄四 文本檢核表…………...…………………………………………83
中文部份
內政部統計處 (2010)。內政統計通報98年國人結婚登記之外籍與大陸港澳配偶人數統計。台北:內政部統計處。
移民署(2020)。中華民國內政部移民署。台北:內政部。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9月30日。取自:https://www.immigration.gov.tw/5385/7344/59452/145434/
王文玉 (2005)。外籍配偶國小子女與本地子女學習狀況之比較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王文科 (2000)。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齡竟、陳毓文 (2010)。家庭衝突、社會支持與青少年憂鬱情緒:檢視同儕、專業與家外成人支持的緩衝作用。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65-97。
田晶瑩、王宏仁 (2006)。男性氣魄與可「娶」的跨國婚姻:為何台灣男子要與越南女子結婚?台灣東南亞學刊,3(1),1-36。
伍淑蘭 (2007)。一個家暴家庭家庭韌力之質性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
利翠珊 (2006)。華人婚姻韌性的形成與變化。本土心理學刊,25,233-300。
吳芝儀 (2000)。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嘉義:濤石。
吳芝儀 (2003)。累犯暴力犯罪者犯罪生捱及自我觀之發展與演變。犯罪學期刊,6(2),127-176。
吳啟新、馬財專、藍科正 (2015)。成年新住民子女跨國就業可行性研究。(內政部移民署委託研究報告編號:1041F304)。
吳瓊洳、蔡明昌 (2009)。新移民子女文化認同與學校適應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就讀國中階段之新移民子女為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3,459-488。
李美賢、闕河嘉(2015)。臺灣「東南亞新二代」的形象建構。論文發表於東亞聚焦:2015第六屆數位典藏與數位人文國際研討會,台北。
李美賢、闕河嘉(2018)。台灣「東南亞新二代」的形象建構。傳播、文化與政治,7,133-174。
李國基 (2008)。東南亞外籍配偶子女雙族裔認同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莫藜藜、賴佩玲 (2004)。臺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55-65。
林美珠、溫錦真 (2018)。臺灣心理與諮商敘事研究之回顧與展望。中華輔導與諮商學報,53,81-116。
武弼聖 (2017)。新住民之子對母親文化認同經驗之研究-以大學生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
邱琡雯 (2008)。國際理解教育與女性移民的社會參與:從日常生活的歧視經驗出發。教育與社會研究,63-103。
夏曉鵑 (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會研究雜誌社。
夏曉鵑 (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台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9,45-92。
張琬涓 (2013)。新台灣之子雙文化認同的心理歷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
教育部 (2018)。新住民子女就讀國中小人數分布概況統計。台北:教育部。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6月30日。取自:
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829446EED325AD02&sms=26FB481681F7B203&s=4C810A112728CC60
陳羿婷 (2008)。新台灣之子與本國籍幼兒語言能力與同儕互動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陳浩寧 (2017)。從搖籃到社會:像新二代這樣的臺灣人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
陳筱方 (2010)。新移民女性子女復原力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曾文志 (2005)。長處、韌性、有復原力的自我—從個人層面談建構復原力的策略。師友月刊,461,39-46。
曾文志 (2006)。復原力保護因子效果概化之統合分析。諮商輔導學報,14,1-15。
黃馨慧、陳若琳(2006)。東南亞籍外籍配偶在地生活能力需求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40,107-118。
楊洲松 (1997)。保羅.呂格爾(Paul Ricoeur)文本詮釋學的教育意涵。教育研究集刊,39,137-148。
楊真宜 (2017)。台灣新住民子女的語言現況與角色之研究。Languages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17,127-174。
楊寶圜 (2012)。置身預期性失落之家庭韌力經驗的本質結構:以學齡期脊髓性肌肉萎縮兒童家庭探討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陽明大學,台北。
葉郁菁 (2004)。國際婚姻家庭的新文化適應-東南亞、大陸與歐美外籍配偶家庭的比較:以台南市為例。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7,85-102。
詹火生、陳芬苓 (2014)。「我國外籍配偶弱勢情境分析之研究期末報告」。台北: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劉乃綸 (2015)。探討新住民、原住民和本省漢人父母親族群婚姻配對的社經背景對子女學業成就影響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育達科大學報,41,15-42。
劉千萍 (2018年10月30日)。新二代難解的三道習題 劉千萍:我是百分百台灣人。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9月30日。
取自:https://www.gvm.com.tw/article/63202
劉育瑄 (2018年11月1日)。他們叫我「那個她媽不是臺灣人的」──獻給所有糾結於身份的新二代孩子。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9月30日。取自: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2/article/4978
劉美芳 (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醫學大學,高雄。
潘淑滿 (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文鐘 (2011)。優秀新臺灣之子學習策略及歷程的重要他人之個案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蔡素妙 (2002)。九二一受創家庭復原力之變化分析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鄭如棻 (2017)。母親們:新移民運動中的集體母職 (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
黎士鳴、蔡宗延 (2018)。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68-74。
蕭秀玲 (2014)。愛沒有國界更不分種族:賽珍珠基金會。載於蕭新煌(主編),書寫台灣第三部門史1(206-288頁)。高雄:巨流圖書。
蕭昭娟 (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
謝智玲 (2016)。新住民子女社會支持、自尊與行為適應之研究。測驗統計年刊,20,53-75。
鍾重發 (2004)。臺灣男性擇娶外籍配偶之生活經驗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鍾鳳嬌、趙善如、王淑清、吳雅玲(2010)。新移民家庭服務與實踐。台北:巨流。
藍佩嘉 (2014)。做父母、做階級:親職敘事、教養實作與階級不平等。台灣社會學,27,97-140。
顏郁心 (2002)。中輟復學生復原力建構歷程之分析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