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4.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3 09: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永祥
研究生(外文):LI, YEONG-SHYANG
論文名稱:《莊子》真人境界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rue Human State of《Zhuangzi》
指導教授:陳德和陳德和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TE-HO
口試委員:陳政揚羅雅純
口試日期:2020-05-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南華大學
系所名稱: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2
中文關鍵詞:莊子真人真知真心真德
外文關鍵詞:Zhuangzireal peopletrue knowledgesinceritytrue virtu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論文旨在探討莊子哲學思想對現代環境場域啟示與療癒一以《莊子》真人境界之研究,期盼在探討書中有關人生哲學暨寓言故事,體悟莊子的哲學意涵,對人和自然、人和萬物的關係之處,所彰顯的天地人我自然觀,能對身處在現代環境思想的反省。再者體悟莊子思想順乎天道為核心,作為現代環境場域所引起的各種政治、經濟、社會與環境等困境與衝突,提供一個作為具有啟發性與應用上的方向。
  整篇論文以《莊子》真人境界為主軸,全文架構分作四個章節來討論。第一章為緒論,主要作初步的介紹;第一節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研究的範圍與文獻;第三節研究的方法與架構。第二章真人的德行人格,就莊子之哲學思想啟示由「真人」之「真人之知」、「真人之心」、「真人之德」三部分,探析《莊子》一書所蘊涵人生哲學與環境思想所彰顯天人同體的自然觀,與莊子真正智慧哲學思想。第三章真人的應世踐行,就莊子思想寓言故事去體悟安時處順、泯除是非、勝物不傷,虛靜無為的工夫,謙沖和諧相忘的修養智慧,真人的體道與得道修養功夫之啟示與實踐,對現代環境思想與處境的啟示與實踐。第四章結論就依前述章節體道的思路,忘知忘覺作回顧及未來展望。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and healing of Zhuangz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on the field of modern environment with the study of zhuangzi's real-life realm.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beings and nature, and reflect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modern environmental thought by exploring the philosophy of life and the human nature in the story of Zhuangzi. Furthermore, the author uses Zhuangzi's idea of following the Heavenly thought to provide an enlightening direction as vario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dilemmas and conflicts in modern society.
  The paper's main axis is real human state of "Zhuangzi". The full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 mainly for a preliminary introduction. The second chapter discusses that the idea of real people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knowledge of real people, the heart of real people, and the virtue of real people, to explore the philosophy of “Zhuangzi”. The third chapter explores the peace of mind, the right and wrong, the modest and harmonious cultivation wisdom with Zhuangzi's fables and stories.The fourth chapter conclusion is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chapter for a review and future prospects with removing attachment.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目錄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的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的範圍與文獻4
第三節 研究的方法與架構9
第二章 真人的德行人格16
第一節 真人之知17
一、順應自然18
二、體現天道22
第二節 真人之心25
一、去執去私25
二、虛心坐忘29
第三節 真人之德33
一、萬物一體34
二、生死一如38
第三章 真人之應世踐行42
第一節 安時處順42
一、無己無名42
二、離形去智46
第二節 泯除是非50
一、以道觀物51
二、莫若以明54
第三節 勝物不傷57
一、用心若鏡57
二、成和之修60
第四章 結論63
參考書目73
—、古典文獻(略依作者年代順序排列)
周.佚名,《尚書》,臺北市,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1985年。
周.佚名,《周易》,臺北市,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1985年。
周.孔子,《論語》,臺北市,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1985年。
周.孟子,《孟子》,臺北市,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1985年。
漢.司馬遷,《史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漢.戴聖〈編〉,《禮記》,臺北市,藝文印書館十三經注疏,1985年。
漢.班固,《漢書》,臺北市,中華書局,1983年。
漢.河上公,《老子章句》,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晉.郭象,《莊子注》,臺北市,藝文印書館,2007年。
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成玄英,《南華真經疏》,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2年。
宋.呂惠卿,《莊子義》,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2年。
宋.褚柏秀,《南華真經義海纂微》,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宋.林希逸、周啟成(校注),《莊子鬳齋口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市,大安出版社,1996年。
明.焦竑,《莊子翼》,臺北市,廣文書局,1979年。
明.釋德清,《莊子内篇注》,臺北市,廣文書局,1991年。
明.潘基慶,《南華經集注》,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2年(景本)。
清.宣穎,《莊子南華經解》,臺北市,宏業書局,1977年。
清.王夫之,《莊子通.莊子解》,臺北市,里仁書局,1984年。
清.王先謙,《莊子集解》,臺北市,華正書局,1985年。
清.郭慶藩(輯),《莊子集釋》,臺北市,華正書局,1997年。
清.陳壽昌,《南華真經正義》,臺北市,新天地書局,1977年。
二、當代學術專書(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孝魚,《莊子內篇新解.莊子通疏證》,長沙,嶽麓書社,1983年。
王邦雄,《莊子內七篇‧外秋水‧雜天下的現代解讀》,臺北市,遠流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
王邦雄,《中國哲學論集‧莊子其人其書及其思想》,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4年。
王邦雄,《21世紀的儒道:生命的實理與心靈的虛用》,臺北市,立緒文化,1999年。
王邦雄,《生命的大智慧》,臺北市,漢光文化公司,1991年。
王邦雄,《莊子道》,臺北市,漢藝色研文化公司,1993年。
王邦雄,《老子道德經的現代解讀》,臺北市,遠流文化事業公司,2010年。
王邦雄,《走在莊子逍遥的路上》,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王邦雄,《人間道》,臺北市,漢藝色研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
王邦雄,《道家思想經典文論》,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13年。
王邦雄,《莊子寓言說解》,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15年。
王邦雄、陳德和,《老莊與人生》,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2013年。
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大家出版社,2004年。
王煜,《老莊思想論集》,臺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3年。
王叔岷,《莊學管闚》,臺北市,藝文印書館,1978年。
王叔岷,《莊子校詮》,臺北市,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9年。
王淑俐,《情緒管理—祝你健康快樂》,臺北市,全華科技圖書公司,2005年。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1993年。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1987年。
方東美,《生生之德》,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1987年。
朱榮智,《改變一生的莊子名言》,臺北市,德威國際文化公司,2008年。
牟宗三,《圓善論》,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5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63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12年。
牟宗三,《現象與物自身》,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90年。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2002年。
牟宗三講述、陶國璋整構,《莊子齊物論義理演析》,臺北市,書林出版社,1999年。
吳光明,《莊子西翼》,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吳康,《莊子的哲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9年。
吳怡,《逍遥的莊子》,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2001年。
吳怡,《新譯老子解義》,臺北市,三民書局,2010年一版。
吳怡,《新譯莊子內篇解義》,臺北市,三民書局,2011年。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8年。
杜保瑞,《莊周夢蝶》,臺北市,書泉出版社,1997年。
李勉,《莊子總論及分篇評註》,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90年。
李明輝《主編》,《牟宗三與中國哲學之重建》,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6年。
邱棨鐊,《莊子哲學系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9年。
林安梧,《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智慧》,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臺北市,文史哲出版社,1980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徐克謙,《莊子哲學新探-道.言.自由與美》,臺北市,中華書局,2005年。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臺北市,文津出版社,2000年。
高達美(H.G.Gadamer),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下冊》,臺北市,時報出版社,1995年。
周乾譯,《莊子探驪》,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1年。
涂光社,《莊子範疇心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唐君毅,《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74年。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一原道篇》,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傅斯年,《性命古訓辯證》,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85年。
傅佩榮,《傅佩榮解讀老子》,臺北市,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5年。
傅偉勳,《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市,正中書局,1998年。
傅偉勳,《從創造性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四集》之〈創造的詮釋學及其應用〉, 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張善文,《絜淨精微之玄思--周易學說啟示錄》,上海,三聯書局,2003年。
張默生,《莊子新釋》,臺北市,天工書局翻印本,1993年。
曹礎基,《莊子淺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曾春海,《先秦哲學史》,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2010年。
梁瑞明,《莊子調適生命之學—《莊子》釋義》,香港,志蓮淨苑,2008年。
莊耀輝,《情緒管理》,臺北市,新文京開發公司,2006年。
陳正榮,《情緒管理72—歷史人物的情緒語言奧祕》,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1998年。
陳榮波,《哲學與藝術美學》,臺北市,逸龍出版社,2007年。
陳耀森,《莊子新闚》,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1988年。
陳鼓應,《莊子哲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陳鼓應,《老莊新論》,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陳鼓應,《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
陳鼓應,《道家的人文精神》,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2013年。
陳德和,《從老莊思想詮詁莊書外雜篇的生命哲學》,臺北市,文史出版社,1993年。
陳德和,《生活世界的哲思》,臺北市,樂學書局,2001年。
陳德和,《道家思想的哲學詮釋》,臺北市,里仁書局,2005年。
陳冠學,《莊子新注》,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9年。
勞思光,《思想方法五講新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0年。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市,三民書局,1987年。
程兆熊,《道家思想—老莊大義》,臺北市,明文書局,1985年。
馮友蘭,《人生的哲理》,臺北市,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7年。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二》,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黃惠惠,《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文化事業,2002年。
黃錦鋐,《莊子及其文學》,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
黄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市,三民書局,1954年。
黄錦鋐,《莊子及其文學》,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84年。
楊儒賓,《莊子風貌》,臺北市,黎明文化公司,1991年。
葉海煙,《莊子的生命哲學》,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0年。
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7年。
劉榮賢,《莊子外雜篇研究》,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04年。
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
譚宇權,《莊子哲學評論》,臺北市,文津出版社,1998年。
譚家哲,《論語與中國思想研究》,臺北市,唐山出版社,2006年。
蔣錫昌,《莊子哲學》,臺北市,藝文印書館翻印本,1978年。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臺北市,華正書局,2006年。
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臺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年。
錢穆,《莊老通辨》,臺北市,東大圖書公司,1991年。
錢穆,《莊子纂箋》,臺北市,三民書局,2006年。
嚴靈峰,《莊子選注》,臺北市,正中書局,1990年。
嚴靈峰,《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臺北市,成文出版社,1976年。
三、期刊論文及單篇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王光松,〈從〈應帝王〉看莊子的政治哲學〉,《華南理工大學學報》第9卷第5期,2007年10月。
王永智,〈論道家哲學的現代價值〉,《宗教哲學》第4卷第3期,1998年7月。
王邦雄,〈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上)〉,《鵝湖月刊》30期,1977年12月。
王邦雄,〈莊子哲學的生命精神(下)〉,《鵝湖月刊》31期,1978年1月。
王邦雄,〈走進莊子之學的門徑〉,《鵝湖月刊》第136期,1986年10月。
王邦雄,〈莊子思想及其修養工夫〉,《鵝湖月刊》第193期,1991年7月。
王邦雄,〈莊子齊物論儒墨兩行之道〉,《鵝湖月刊》第200期,1992年2月。
王邦雄,〈莊子系列(二)齊物論〉,《鵝湖月刊》第211期,1993年1月。
王邦雄〈莊子心齋「氣」觀念的詮釋問題〉,《淡江中文學報》第14期,2006年6月。
王邦雄,〈從「物論」平齊到「天下」—家〉,《鵝湖月刊》第432期,2011年6 月。
牟宗三,〈莊子〈齊物論〉講演錄﹙—﹚~﹙十四﹚〉《鵝湖月刊》第319~332期,2002年1月~2003年2月。
孟濟永,〈莊子:真人,聖人,神人,至人〉,《哲學論集》第26期,1992年7月。
林安梧,〈開啟「意義治療」的當代新儒學大師——唐君毅先生〉,《鵝湖月刊》第235期,1995年1月。
林明照,〈無我而無物非我:呂惠卿《莊子義》中的無我論〉,《中國學術年刊》,第35期,2013年9月。
李若鶯,〈論莊子處世哲學的基本功–「忘」〉,《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學報》第15期,2003年。
李漢相,〈關於莊子心性論〉,《鵝湖月刊》第363期,2005年9月。
李宣佝,〈莊子的生命理境〉,《鵝湖月刊》第174期,1990年4月。
吳肇嘉,(莊子〈應帝王〉中「即內聖即外王」的應世思想》,《清華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2011年。
馬耘,〈莊子哲學中「政治」之意義與地位〉,《止善》第7期,2009年12月。
沈清松,〈莊子的人觀〉,《哲學與文化》第14卷第6期,1987年6月。
高柏園,〈莊子〈逍遥遊〉—篇之詮釋與其發展〉,《華岡文科學報》第15期,1988年5月。
高柏園,〈莊子思想中的心靈治療體系〉,《鵝湖月刊》第304期,2000年10月。
徐聖心,〈真人不夢與莊周夢蝶〉,中國文學研究,5期,獲臺大中文系第四屆薛明敏先生學術論著獎首獎,1991年5月。
袁長瑞,〈莊子〈人間世〉的研究〉,《哲學與文化》第27卷第2期,2000年2月。
黃漢耀,〈從莊子、惠施的論辯看「真人」的四重修養〉、《鵝湖月刊》第171期,1989年9月。
陳德和,〈莊子〈齊物論〉的終極義諦及其奇詭書寫〉,《文學新鑰》第3期,2005年3月。
陳德和,〈老莊思想與實踐哲學〉,《鵝湖月刊》第406期,2009年4月。
陳德和,〈從莊子〈養生主〉論心靈的突破與生命的安頓〉,《鵝湖學誌》第44 期,2010年6月。
陳德和,〈畸人與真人—〈大宗師〉的超越性與圓融性〉《鵝湖月刊》第219期,1994年9月。
陳德和,〈莊子寓言中的逍遥思想〉,《鵝湖月刊》第316期,2001年10月。
陳德和,〈論老子《道德經》的淑世思想〉,《宗教哲學》第70期,2014年12月。
陳德和,〈論牟宗三對人間道家的哲學建構—以老子思想的詮釋為例〉,《揭諦》 第3期,2001年5月。
陳政揚 ,〈「人籟、地籟、天籟」與「吾喪我」之內在相似性的另類詮釋〉,《鵝湖月刊》第290期,1999年8月。
陳政揚,〈論「白馬非馬」在先秦哲學中的發展以儒、道、名、墨四家思想為例 〉,《揭諦》第6期,2004年4月。
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命」論研究〉,《揭諦》第8期,2005年4月。
陳政揚,〈論生命的有待與超拔以莊子「形」概念為中心〉,《揭諦》第16期,2009年2月。
陳政揚,〈以「知」與「真知」的分析為核心:論莊子由「忘」達「道」的境界工夫〉,《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第47卷第1期,2013年4月。
曹曉虎,〈試析《莊子》心性論〉,《玉溪師範學院學報》第12期,2003年。
楊自平,〈《莊子》「逍遥」概念義涵的探討〉,《哲學與文化》第9期,1999年9 月。
楊儒賓,〈從「以體合心」到「遊乎一氣」論莊子真人境界的形體基礎〉,第一屆中國思想死研討會論文及,東海大學文學院,1989年。
楊祖漢,〈論莊子的知與無知〉,《鵝湖月刊》第373期,2006 年7月。
葉海煙,〈生態保育與環境倫理的道家觀點〉,《哲學與文化》第9期,1998年9 月。
葉海煙,〈莊子的人的哲學探討〉,《哲學與文化》第7期,1994年7月。
鄔昆如,〈莊子的生死觀〉,《哲學與文化》第7期,1994年7月。
鄭倩琳,〈《莊子.齊物論》「莫若以明」探究〉,《新竹師範學院語文學報》第9 期,2002年12月。
鄔昆如,〈莊子的生死觀〉,《哲學與文化》第7期,1994年7月。
羅堯,〈莊子心性論〉,《中國文化月刊》第264期,2002年3月。
謝君直,〈老莊哲學的自然觀對生命教育研究的意義〉,人文與社會研究學報,2010年10月。
四、學位論文(依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李宜航,《《莊子》中的「知」與「治」》,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李信宮,《莊子〈應帝王〉政治哲學向度解讀》,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邱茂波,《從「內聖外王」論莊子哲學及其重要詮釋》,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林俊宏,《莊子的政治觀~~一個思想典範的詮釋》,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林芸年,《莊子〈齊物論〉之真諦》,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洪婉霖,《論《莊子‧内篇》語言詮釋—以〈齊物論〉為中心》,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87年。
曾馨儀,《〈莊子.大宗師〉研究》,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
莊鎮宇,《人生的困境及其解決之道-以莊子哲學為中心的考察》,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郭應哲,《莊子明王之治思想》,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陳政揚,《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3年。
陳秉虔《知與忘—〈莊子.大宗師〉文本結構的詮釋與分析》,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陳英善,《從「心」論中國哲學基本型態之開展》,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13年。
黃源典,《莊子的治道觀》,南華管理學院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楊子翎,《論莊子「自我」與「自由」概念》,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彭啟峰 《莊子之修養論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1996年。
鍾芳姿,《郭象《莊子注》的詮釋理路—-以〈逍遥遊〉和〈齊物論〉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08年。
蔡忠道《陸賈思想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年。
蔡忠道《魏晉儒道互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1998年。
卓玉芳,《莊子內七篇真人觀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4年。
郭逸智,〈老子《道德經》應世思想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王敘安,《莊子實踐哲學初探一以內七篇為中心》,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陳秉虔,《知與忘—〈莊子.大宗師〉文本結構的詮釋與分析》,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林定修,《真人與坐忘—《莊子.大宗師》文本分析與探討》,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謝國樑,《論莊子內七篇對知的超越與圓融一以認知的差異性和弔詭性為中心》,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6年。
楊茂長,《論莊子〈應帝王〉的經營思想及其實踐》,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
李寶貞,《論莊子真人思想之實踐及證成—以〈大宗師〉為中心》,南華大學生死學系哲學與生命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17年。
魏君璞,《《莊子.應帝王》政治寓意的現代價值》,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