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Emily Wang(2019)。出國網路攻略:比較網路SIM卡、電信漫遊、WiFi分享器吃到飽費用及功能差異。Money 101。取自https://www.money101.com.tw/blog/出國-網路-網路-sim卡-電信漫遊-WiFi-分享器
2.GoWiFi(2019)。歐洲上網懶人包|歐洲網路:SIM卡、WiFi分享器價格、流量比較攏底加。Tripresso旅遊咖。取自https://www.tripresso.com/blog/2019/03/歐洲上網/
3.Leno(2016)。1GB可用多久?搞懂4G網路流量數字所代表的意義 。取自https://www.sogi.com.tw/articles/4g_data/6247068
4.Mark E.Parry,林宜萱譯(2002)。策略行銷管理-發揮產品優勢打入利基市場的高效策略。美商麥格羅.希爾
5.Visa(2018)。Visa旅遊調查:旅遊數位化,台灣旅客遊海外,網路使用黏著度高於亞太及全球平均。取自https://www.visa.com.tw/about-visa/newsroom/press-releases/nr-tw-1806120.html
6.王占魁(2009)。智慧型手機網路使用意願及相關因素探討。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7.王瑞德,林于珊(2019)。以選擇式聯合分析法探討台灣行動支付平台策略分析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
8.交通部觀光局(2019)。2019年1~12月國人出國人數-按目的地、年齡別及性別分。取自https://admin.taiwan.net.tw
9.艾莉莎(2018)。出國上網該用哪一種?漫遊、WiFi機或者上網卡?。艾莉莎文字行旅。取自https://alisha.tw/WiFi/
10.林震岩(2007)。多變量分析SPSS的操作與應用。智勝文化
11.林德勝,黃千瑩,戴劍鋒,彭克仲(2014),都會區上班族選購鮮食果品消費屬性偏好之研究。
12.沈勤譽(2019)。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 5G落地應用的五種場景。未來商務產業焦點。取自https://fc.bnext.com.tw/5g-5-scences-applied-to-daily-life/
13.每日頭條(2017)。通信演進史,從1G到5G,改變的不止一點點。取自http://kknews.cc/zh-tw/tech/r9em3gn.html
14.吳思佳(2010)。科技產品內外部屬性消費價值之聯合分析-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5.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8)。TWNIC「2018台灣網路報告」
16.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TWNIC「2019台灣網路報告」
17.陳建和,蔡宜思(2018),日本旅客對台灣長宿休閒屬性偏好之研究—聯合分析方法之應用。http://dx.doi.org/10.30169/JRTR.200812.0003、http://dx.doi.org/10.6730/JAAT.201409_15(3).0001
18.陳志維(2013)。品牌形象、網路口碑與購買意願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19.陳耀茂(2002)。多變量分析導論。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20.陳曉莉(2016)。OpenSignal調查:台灣4G覆蓋率全球第10,但平均網速為第25。iThome,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103833
21.陳慧雯(2019)。Opensignal公布2019年12月台灣行動網路報告,五大電信他最速。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91220004484-260412?chdtv
22.陳勇汀(2017)。如何分析偏好排序問卷?。取自http://blog.pulipuli.info/2017/10/how-to-analyze-ranling-scale-results.html
23.陳智德(2018)。64%旅客藉智慧型手機規劃行程。DIGITIMES。取自https://www.digitimes.com.tw/iot/article.asp?cat=158&cat1=20&cat2=80&id=0000548250_dqy37xpb4p0z4h1fw4k1r
24.連敏秀(2004)。聯合分析法應用於市場區隔中最佳產品組合之研究-以行動電話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統計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5.莊士賢(2017)。旅遊時手機有多重要?據調查報告,國人旅遊途中手機黏著度超越全球均值。自由時報2017-12-07取自https://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276821
26.國家通信傳播委員會(2018)。3G業務終止。取自https://www.ncc.gov.tw/chinese/gradation.aspx?site_content_sn=3970
27.張勤昌(2004)。聯合分析應用於金控後銀行顧客知覺與偏好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28.張謙宇(2017)。智慧型手機成癮相關因素探討。嶺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學位論文29.黃俊英(2000)。多變量分析。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30.蔡璧旭(2004)。液晶電視產品屬性分析與最佳定價。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管理科學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31.蘇文彬(2016)。國內4G上網首次官方實測,平均下載速度近40Mbps。iThome。取自https://www.ithome.com.tw/newstream/106214
32.蘇文彬(2017)。逾20年剛走入歷史,國內將啟動第三波4G釋照。iThome。取自https://ithome.com.tw/news/115360
33.蘇俊吉(2015)。行動通信的演進歷程。科學發展513期p.58-p.63
34.鐘皎綺(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手機旅行者之使用行為研究。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論文。二、英文部分
1.Eiko Seidel(2009)。The way of LTE towards 4G。nomor. Retrieved from https://nomor.de/2009/the-way-of-lte-towards-4g
2.George E.Belch And Michael A. Belch(2007)。Adverrtising and Promotion:An 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 Perspective. (7th ed.)。New York:McGraw-Hill/Irwin.
3.Green,P.E. and Srinivasan,V.(1978)。Conjoint Analysis in Consumer Research:Issues and Outlook。Jouru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5,1978.
4.Jose Vilches(2010)。Everything you need to know about 4G Wireless Technology.。TechSpot. https://www.techspot.com/guides/272-everything-about-4g/
5.Kotler.Philip(1997)。Marketing Management: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9th ed.)。New Jersey,NJ:Prentice Hall.
6.Merry Meeker(2019)。Internet Trends Report 2019。Retrieved from https://www.bondcap.com/report/itr19/#view/title
7.TELCOMA(2018)。5g Technology Introduction.。Retrieved from https://telcomaglobal.com/blog/17780/5g-technology-introduction
8.Wedel,Michel and Wagner A. Kamakura(2000)。Market Segmentation : Conceptual and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Amsterdam : Kluwer.
9.Zeithaml,Valarie A.(1988)。Consumer Preceptions of Price,Quality,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Wvidence。Journal of Mar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