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王明元、林倩綺、許浴蒼(2008),鹿港地區居民對城巿觀光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2(4)期,228-247頁。
(2)朱淑慧(2016),居民對觀光衝擊認知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美濃白玉蘿蔔季為例,大仁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管理系休閒事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3)朱陳子淳(2018),桃園濱海客家文化之研究-以新屋永安漁港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4)何秉燦(2004),觀光衝擊認知與觀光衝擊管理策略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李佳玲(2010),苗栗縣南庄鄉居民觀光衝擊認知之探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6)李佳玲(2010),苗栗縣南庄鄉居民觀光衝擊認知之探討,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7)呂新捷(2012),新屋綠色走廊自行車騎乘者遊憩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學位論文。(8)李品慧(2016),小琉球居民對觀光衝擊認知,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9)李宗儒(2020),金門發展觀光衝擊認知、觀光發展態度研究:以居民的觀點,南華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10)吳宗瓊(2003),部落觀光衝擊認知的探討-居民參與以及觀光發展階段影響之論述,中國地理學會會刊,31,13-30頁。
(11)吳淑女(2003),原住民社區對於觀光衝擊之知覺分析-以山美社區為例,規劃學報,30期,15-27頁。
(12)林美萍(2003),遊客對產業文化活動效益認知之研究-以白河蓮花節、左鎮白堊節丶麻豆文旦節為例,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3)周錦宏、范佐勤、連梓鈞、彭思偉(2011),桃園客家海脣人-新屋漁村展貌,台北: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第一版第一刷,31-32頁。
(14)林佳怡(2013),休閒漁港遊客行為、滿意度及發展策略研究-以竹圍、永安漁港為例,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15)周淑慧(2015),東港大鵬灣居民對觀光衝擊認知與發展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大學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班碩士論文。
(16)林庭瑜(2016),侯硐貓村觀光衝擊認知、觀光發展態度及觀光發展行為意圖研究,南華大學旅遊管理學系旅遊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17)胡茂榮(2005),大鵬灣居民對觀光發展態度之分析,立德管理學院地區發展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8)洪秀玲(2011),居民觀光衝擊認知、觀光發展態度與觀光管理策略支持之研究-以台南後壁菁寮聚落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19)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
(20)陳思倫、郭柏村(1995),觀音山風景區居民對觀光開發影響認知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2(1)期,48-58頁。
(21)陳甫鼎、陳沛悌(2007)。旅遊管理研究,居民對觀光發展之影響的認知,7(I)期,83-97頁。
(22)陳育樺(2010),居民對觀光發展衝擊的感受與態度-台南市赤崁文化區個案研,立德大學資產管理與城市規劃研究所碩士論文。(23)陳寬裕、王正華(2010),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臺北市:五南書局。
(24)郭美君(2012)當地居民對觀光衝擊認知與觀光發展態度之研究-以清境地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25)陳怡靜(2016)桃園市永安漁港觀光漁市之研究。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物流航運組碩士論文。(26)黃躍雯、黃亦錫、葉碧華、黃宗成(2003)。酒類觀光對地方區域發展衝擊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0(1)期1-20頁。
(27)黃建勝(2012)。居民對節慶活動觀光衝擊認知之研究-以彌陀虱目魚文化節為例。康寧大學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8)湯永銘(2008)。客家漁民的經營網絡變遷-以桃園縣新屋鄉永安漁港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與政策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9)游佩瑛(2014)平溪天燈節觀光衝擊研究。世新大學觀光學系碩士學位論文。(30)黃書涵(2018)環境變遷對永安漁港沿岸漁業之影響評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學位論文。(31)楊小玲(2005)當地居民對節慶活動衝擊之知覺與態度研究-平溪鄉與鹽水鎮之比較。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2)廖淑卿(2015),一個客家海濱聚落的文化意象營造-以永安漁港為探討,國立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客家社會與文化學程碩士論文。(33)蔡惠慈(2014)遊客對觀光吸引力、懷舊情感與觀光衝擊之研究-以高雄美濃地區為例。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休閒遊憩與創意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4)蔡玲瓏(2009),節慶活動對政府與業者之影響性探討-以岡山羊肉文化節為例,2009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67-86頁。
(35)歐聖榮、顏宏旭(2005)。戶外遊憩研究,金門地區觀光衝擊認知之研究。7(4)期61-89頁。
英文部分
(1)AP, J. & Crompton, J. L. (1998).Develop and testing a tourism impact scal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7(4),120-130.
(2)Brougham, J .E. & Butler, R. W.(1981).A segmentation analysis of resident attitudes to the social impact of touris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8(4),569-590.
(3)Getz, D. (1991) .Festival, Special Event and Tourism, Van Nostrand Reinhold, New York.
(4)Getz, D. (1997) . Event Management and Event Tourism, Cognizant Communications, New York.
(5)Hall, C. (1989). Hallmark events and the planning process.The Planning and Evaluation of Hallmark Events.
(6)Hall, C. (1992). Hallmark Tourist Events: Impacts, Management and Planning, London: Belhaven Press.
(7)Lankford, S .Ⅴ (1994).Attitudes and perceptions toward tourism and 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2(3), 35-44.
(8)Lankford, S. Ⅴ & Howard, D. R .(1994), 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s Attitude Scale.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h, 21,121-139.
(9)Robert Jackson.(1997) Making special events fit in the 21st century, Champaing, IL Sagamore Pub.
(10)Watt, David C . (1998) 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Butterworth-Heinemann, London.
網路資料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網站https://www.coa.gov.tw/theme_data.php?theme=news&sub_theme=agri&id=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