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8005:376a:2d98:48cd)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9: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沈麗真
研究生(外文):Shen,Li-Chen
論文名稱: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對銀髮族重遊意願 之影響-以佛陀紀念館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act of Tourism Attraction and Travel Satisfaction on the Revisit Intentions of Senior Citizens: A Case Study of Fo Guang Shan Buddha Museum
指導教授:何景華何景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o‚ Ching-Hua
口試委員:顏怡音張德儀
口試委員(外文):Yen, I-YinChang, Te-Yi
口試日期:2020-06-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餐旅大學
系所名稱:觀光研究所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5
中文關鍵詞:銀髮族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重遊意願
外文關鍵詞:Senior CitizensTourism AttractionTravel SatisfactionRevisit Intentio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1
  • 點閱點閱:6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目的是為探討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對銀髮族重遊意願之影響關係,並檢視旅遊滿意度的中介與調節之效果。採便利抽樣法,調查二年內曾經到訪佛陀紀念館之50歲(含)以上之銀髮族遊客,共收集有效問卷533份,運用因素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描述性統計、t檢定、變異數分析及迴歸分析等方法來探討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期望更深入了解銀髮族的旅遊行為特性。
研究結果發現:(1)觀光吸引力對重遊意願有正向顯著影響。(2)旅遊滿意度對重遊意願有正向顯著影響。(3)觀光吸引力對旅遊滿意度有正向顯著影響。(4)旅遊滿意度在觀光吸引力與重遊意願之間具有中介及調節效果。當觀光吸引力及旅遊滿意度愈高時,銀髮族重遊意願也會愈強;觀光吸引力經由提高旅遊滿意度會更強化銀髮族的重遊意願,驗證旅遊滿意度在觀光吸引力與重遊意願之間具有中介效果;且在高度旅遊滿意度下,觀光吸引力對重遊意願的影響,將會高於低度旅遊滿意度對重遊意願的影響,驗證旅遊滿意度在觀光吸引力與重遊意願之間具有調節效果。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管理意涵與未來研究建議,提供佛陀紀念館、旅行社與高雄市政府等相關單位做為規劃銀髮族觀光旅遊、改善設施及提昇服務品質之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tourism attraction, travel satisfaction, and revisit intentions of senior citizens, while also exploring the mediating and moderating roles of travel satisfaction. A convenience sample was used, with 533 questionnaires collected from senior citizens aged 50 and over who have visited Fo Guang Shan Buddha Museum in the past two years. The reliability analysis, descriptive analysis, independent-samples t test,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1)Tourism attra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seniors’ revisit intentions,(2)Travel satisfa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seniors’ revisit intentions,(3)Tourism attra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travel satisfaction, and(4)Travel satisfaction both mediates and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ther two variables with the level of influence being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evel of travel satisfaction. Tourism attraction will strengthen the seniors’ revisit intentions by intensifying travel satisfaction. The influence of tourism attraction with high-level travel satisfaction on revisit intentions will be higher than with low-level travel satisfaction on revisit intentions. The study concludes with managerial implications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書名頁 i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ii
摘要 iii
ABSTRACT iv
誌謝 v
目錄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6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
第貳章 文獻回顧 8
第一節 佛陀紀念館簡介 8
第二節 銀髮族 10
第三節 觀光吸引力 12
第四節 旅遊滿意度 16
第五節 重遊意願 21
第六節 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 24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1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4
第四節 資料分析 43
第肆章 實證分析 46
第一節 受訪者基本資料分析 46
第二節 問卷之因素、效度及信度分析 52
第三節 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現況分析 60
第四節 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差異分析 63
第五節 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探討 80
第伍章 結論及建議 87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管理意涵及建議 95
第三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建議 98
參考文獻 101
附錄 問卷 110

中文部分
王鉦琪(2013)。遊憩資源及觀光吸引力對旅遊意願之影響-以新北投溫泉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龍華科技大學,桃園市。
古育臣(2010)。宗教活動與宗教信仰對老年憂鬱情緒與幸福感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縣。
朱益宇(1996)。台灣民間信仰之寺廟廟埕空間之探討-以礁溪協天廟與慈天宮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余幸娟(2000)。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灣鯤鯓代天府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沈進成、曾慈慧、林映秀(2008)。遊客休閒涉入、體驗、依附影響之研究-以南投水里 蛇窯陶藝文化園區為例。新竹教育大學人文社會學報,1,113-132。
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 究-以華山咖啡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8(3),59-79。
沈進成、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旅遊管理研究,3(1),79-95。
吳忠宏、黃宗成、邱廷亮(2004)。玉山國家公園遊客旅遊動機、期望、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國家公園學報,14(2),23-41。
吳貞緣(2004)。宗教信仰與參與度對老年人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醫學大學,台北市。
吳寧遠(1996)。台灣宗教世俗化之研究。高雄市:復文。
李世偉(2002)。台灣宗教閱覽。台北縣:博揚。
李佳凌(2009)。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淡水老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呂佳琦(2011)。澎湖地區海洋觀光遊憩對遊客的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澎湖科技大學,澎湖縣。
吳威緻(2011)。休閒魚池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聖約翰科技大學,新北市。
林秀玉(2003)。原住民族意識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以邵族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林鴻偉(2002)。大陸來台旅客之旅遊參與型態、觀光形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筱珊、黃娟娟(2016)。探討滿意度在觀光吸引力與重遊意願間之中介效果-以自行車道為例。高應科大體育學刊,15,117-126。
林彥宏(2006)。觀光吸引力及觀光形象認知對顧客滿意與重遊意願的影響-免簽證後日本旅遊市場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真理大學,台北市。
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林瑞璟(2008)。遺產地旅遊吸引力、旅遊意象與遊客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周秀蓉(2008)。遊憩吸引力和遊憩體驗對顧客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影響-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明新學報,34(2),267-288。
范姜群澔(2003)。都市觀光吸引力與媒體行銷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都會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范欣宜(2008)。台北市立動物園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范姜群澔(2003)。都市觀光吸引力與媒體行銷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都會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柯德宏(2011)。遊客對台鐵遊輪式列車吸引力、參與動機、遊憩體驗、滿意度 及忠誠度關連性之分析-以南迴秘境之旅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胡曉玄(2008)。八里左岸遊憩資源觀光吸引力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大學,台北市。
涂竣發(2011)。新竹縣內灣地區旅遊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
孫武彥(1995)。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台北市: 三民。
孫效智(2002)。宗教、道德與幸福的弔詭。台北縣:立緒。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4),1-12。
徐夢姿(2012)。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臺鐵郵輪式列車旅遊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圖關聯性之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市。
陳秀逸(2007)。彩霞滿天:老人情感依附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
陳永洲(2019)。路跑參賽組別的調節效果。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9(1),63-86。
林連聰、歐聖榮、陳思倫(2001)。休閒遊憩概論。台北市: 五南。
陳俞伶(2008)。觀光吸引力、服務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白蘭氏、大黑松小倆口觀光工廠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陳璋玲、伍亮帆(2006)。嘉義市國際管樂節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及願付價格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6(1),100-123。
陳美惠(1997)。宗教對青少年的教育價值。嘉市文教,49,7-12。
陳寬裕、王正華(2010)。論文統計分析實務SPSS與AMOS的運用。台北市:五南。
陳詩文(2010)。地方節慶的觀光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聰廉(2006)。茂林國家風景區對遊客的吸引力、滿意度及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莊立育(2003)。我國旅行業國外宗教觀光遊程設計之研究-以以色列朝聖團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莊光輝(2005)。自助旅行者的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以澎湖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山大學,高雄市。
莊鎧溫、李宏洲(2013)。遊憩吸引力遊憩體驗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大東文化藝中心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1(1),12-24。
許芷菱(2011)。商圈吸引力與滿意度對忠誠度與情境吸引力之影響-以台灣六個都會型魅力商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曹勝雄(2001)。觀光行銷學。台北縣:揚智。
黃宗成、沈進成、李謀監(2001)。宗教觀光之發展與研究。旅遊管理研究,1(1)期,125-142。
黃美琪(2012)。八卦山大佛風景區對遊客的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黃信誠(2013)。觀光遊樂地區顧客體驗行銷、滿意度與忠誠度探討-以南部某觀光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黃振紅、呂碧琴、林謙如(2017)節慶活動遊客行前決策、體驗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模式。臺大體育學報,32,1-14。
黃榮鵬、蔡憲唐(2009)。銀髮族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_以北高兩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2(1),79
黃耀德(2014)。宗教旅遊者動機、滿意度、忠誠度之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黃瀞儀(2017)。宗教旅遊體驗與情感依附對幸福感之研究-以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育銓(2011)。台灣的宗教觀光及其研究:方法論與本質論的探索。育達科大學報,27,65-84。
張紫韻(2014)。產業文化資產之觀光吸引力與滿意度對遊客重遊意願之研究- 以溪湖糖廠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張雅翠(2013)。宗教觀光吸引力、旅遊動機、旅遊意象與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佛陀紀念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耿輔(2000)。影響淡水鎮各類型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引力的因素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張孝銘、李豪(2008)。觀光吸引力、遊憩體驗、遊憩滿意度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大湖鄉為實證。休閒產業管理學刊,1(2),57-69。
童雅鈴(2004)。觀光風景區的旅遊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內灣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溫明桂、張鉯崴(2015)。觀光吸引力對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新竹縣內灣風景區為例。休閒事業研究,13(2),01-19
傅明珠(2004)。銀髮族海外旅遊市場區隔-動機利益追求之觀點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楊明賢(2010)。旅遊文化。台北市:揚智。
葉明勳(2015)。臺灣銀髮族休閒政策之研究:休閒阻礙分析途徑(未出版博士論文)。台北大學。台北市。
廖明豊(2003)。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劉泳倫、施昱伶(2009)。鹿港端午節慶活動吸引力、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2(1),28-49。
劉泳倫、蕭怡靜(2009)。王功漁火碼頭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 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5(1),01-20。
劉宗名(2013)。遊客生態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墾丁森林遊樂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
劉采芸(2014)。水域遊憩吸引力、體驗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參與2013阿勃勒花季水域遊憩活動之遊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薛彥清(2008)。澎湖海上花火節之觀光效益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蕭莨錡(2013)。觀光工廠之觀光吸引力、體驗行銷、服務品質、重遊意願研究-以休閒涉入為干擾變數(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蕭湘勻(2006)。台南市夜市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交通部觀光局(2020)。108年觀光統計年報。西元2020年6月13日,取自https://admin.taiwan.net.tw/Handlers/FileHandler.ashx?fid=b9822147-fd02-4dda-a283-281c0d2321eb&type=4&no=1
交通部觀光局(2019)。中華民國107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西元2020年6月13日,取自https://admin.taiwan.net.tw/Handlers/FileHandler.ashx?fid=90319cdb-c48e-4e18-8bd6-56188edb7203&type=4&no=1
交通部觀光局(2001)。2001觀光政策白皮書。西元2020年6月13日,取自https://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b/wpage/chp1/1_1.1.htm
衛生福利部(2018)。中華民國106年老人狀況調查報告。西元2020年6月6日,取自https://dep.mohw.gov.tw/dos/cp-1767-38429-113.html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2018至2065年人口推估。西元2020年6月11日,取自https://pop-proj.ndc.gov.tw/chart.aspx?c=5&uid=4110&pid=60

英文部分
Amaro, S., & Duarte, P. (2015).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onsumers’ intentions to purchase travel online. Tourism Management, 46, 64-79.
Andrews, F. M., & Withey, S. B. (1976). Social indicators of well-being, New York: Plenum
Backman, S. J., & Crompton, J. L. (1991). The usefulness of selected variables for predicting activity loyalty. Leisure Sciences, 13, 205-220.
Baron, R. M., & Kenny, D. A. (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Bigne, J. E., Sanchez, M. I., & Sanchez, J. (2001). Tourism image, evaluation variables and after purchase behavior: Inter-relationship. Tourism Management, 22, 607-616.
Caprapo, A., Broniarczyk, S., & Srivastava, R. K. (2003).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likelihood of customer defection: The role of consumer knowledg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31(2), 164-175.
Chang, Y. W., & Polonsky, M. J. (2011). The influence of multiple types of service convenience on behavioral intentions: The mediating role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in Taiwanese leisure set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31(1), 107-118.
Coke, M. M. (1992). 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elderly African Americans. Journal of Gerontology,47(5), 316-320.
Cronin, Jr. J. J., Brady, M. K., & Hult, G. T. (2000). Assessing the effects of quality, value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on consumer behavioral intentions in service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Retailing, 76(2), 193-212.
Day, R. K. (1997). Extending the concept of consumer satisfaction.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4(1), 149-154.
Ellison, C. G., & George, L. K. (1994). Religious involvement, socialties, and social support in a southeastern community. Journal of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33(1), 46-61.
Frochot, I., & Hughes, H. (2000). Histoqual: The development of a historic houses assessment scale. Tourism Management, 21(2), 157-167.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 research.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Fornell, C. (1992). A national customer satisfaction barometer: The Swedish experi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6(1), 6-21.
Gunn, C. A. (2004). Tourism planning: basics, concepts, cases (3rd Eds.). London: Taylor and Francis.
Hair, J. F., Black, W. C., Babin, B. J., & Anderson, R. E. (2010).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7th Ed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 Hall.
Heung, V. C. S., & Kucukusta, D. (2013). Wellness tourism in China: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market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5(4), 346-359
Hui, T. K., Wan, D., & Ho, A. (2007). Tourist's satisfaction recommendation and revisiting Singapore. Tourism Management, 28(4), 965-975.
Jones, T. O., & Sasser, W. E. (1995).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3, 88-89.
Kirkpatrick, L. A., & Shaver, P. R. (1990). Attachment theory and religion: childhood attachments, religious beliefs, and conversion.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29(3), 315-334.
Kirkpatrick, L. A. (1992). An attachment-theory approach to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sychology of Religion, 2, 3-28.
Kozak, M. (2001). Repeaters’ behavior at two distinct destina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3), 784-807.
Leiper, N. (1990). Tourist attraction system.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7, 367-384.
Maselko, J. & Kubzansky, L. D. (2006). Gender difference in religious practices, spiritual experiences and health: Results from the US general social survey.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62(11), 2848-2860.
Oliver, R. L. (1997). Satisfaction: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 New York: McGraw-Hill.
Oliver, R. L., & Desarbo, W. S. (1988). Response determinants in satisfaction judgmen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 495-507.
Oliver R. L., & Winer, R. S. (1987). A framework for the formation and structure of consumer expectations: Review and proposition. Journal of Economic Psychology, 8(4), 469-499.
Page, S. J. (2003). Tourism Management: Managing for Change. Boston MA: Butterworth-Heinemann.
Parasuramen, A., Zeithmal, V. A., & Berry, L. L.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49(3), 41-50.
Peter, M., & Weiermair, K. (2000). Tourist attractions and attracted tourist: How to satisfy today’s “fickle” tourist clientele. The Journal of Tourism Studies, 111, 22-29
Phillips, W. J., Wolfe, K., Hodur, N., & Leistritz, F. L. (2013). Tourist word-of-mouth and revisit intentions to rural tourism destinations: A case of North Dakota, US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5, 93-104.
Oliver, R. L. (1980). A cognitive model of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17(4), 460-469
Kozak, M. (2001). Repeaters Behavior at Two Distinct Destin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8(3), 784-807.
Riddick , C. C. (1986). Leisure satisfaction precursor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 430-452.
Rinschede, G. (1992). Forms of Religious Tourism. Annal of Tourism Research, 19(1), 51-67.
Sampson, S. E., & Showalter, M. J. (1999). The performance-importance response function: Observations and implications. The Service Industries Journal, 19 (3), 1-25.
Sherkat, D. E. & Ellison, C. G. (1999). Recent developments and current controversies in the sociology of religion.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5, 363-94
Soderlund, M., & Rosengren, S. (2007). Receiving word-of-mouth from the service customer: An emotion-based effectiveness assessment. Journal of Retailing and Consumer Services, 14(2), 123-136.
Sternthal, M. J., Williams, D. R., Musick, M. A., & Buck, A. C. (2010). Depression, anxiety, and religious life: a search for mediator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51(3), 343-359.
Swarbrooke, J. (2002).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visitor attractions. London: Butterworth-Heinemann.
Valarie A. Zeithaml, Leonard L. Berry & A. Parasuraman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2), 31-46.
Walsh-Heron, J., & Stevens, T. (1990). The management of visitor attractions and events. London: Prentice Hall.
Wei, S., & Milman, A. (2002). The impact of participation in activities while on vacation on seniors’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 path model applicatio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6(2), 175-185.
Weiermair, K. (2000). Tourists’ perceptions towards and satisfaction with service quality in the cross-cultural service encounter: Implications for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 10(6), 397-40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東豐自行車綠廊之遊憩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
2. 宗教觀光客旅遊動機與其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南南鯤鯓代天府為例
3. 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
4. 影響淡水鎮各類型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引力的因素研究
5. 都市觀光吸引力與媒體行銷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市都會區為例
6. 銀髮族海外旅遊市場區隔-動機/利益追求之觀點研究
7. 觀光吸引力、服務品質、知覺價值、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白蘭氏、大黑松小倆口觀光工廠為例
8. 台南市夜市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忠誠度之研究
9. 大陸來台旅客之旅遊參與型態、觀光形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
10. 觀光工廠之觀光吸引力、體驗行銷、服務品質、重遊意願研究-以休閒涉入為干擾變項
11. 觀光吸引力及觀光形象認知對顧客滿意與重遊意願的影響-免簽證後日本旅遊市場之實證研究
12. 八卦山大佛風景區對遊客的吸引力、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13. 以體驗行銷觀點探討臺鐵郵輪式列車旅遊體驗、滿意度與忠誠意圖關聯性之實證研究
14. 產業文化資產之觀光吸引力與滿意度對遊客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溪湖糖廠為例
15. 我國旅行業國外宗教觀光遊程設計之研究-以以色列朝聖團為例
 
無相關期刊
 
1. 正興街區之觀光吸引力、遊客旅遊體驗 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
2. 遊憩吸引力與遊客滿意度對重遊意願的影響之研究-以高雄愛河為例
3. 俄羅斯團體旅客對台灣之觀光吸引力、服務品質和顧客滿意度的研究
4. 東南亞旅客對溫泉區的觀光吸引力、幸福感及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新北投溫泉區為例
5. 遊客觀光動機、觀光吸引力與重遊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埔里鎮百香果觀光農場為例
6. 觀光吸引力與遊客知覺價值對滿意度之影響 -以舊山線鐵道自行車為例
7. 赴日觀光吸引力對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影響 -以台灣自由行遊客為例
8. 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 –以礁溪溫泉旅遊者為例
9. 遊客觀光吸引力、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相關性研究-以苗栗客家文化園區為例
10. 觀光工廠的觀光吸引力、體驗價值及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台灣優格餅乾學院為例
11. 目的地意象、觀光吸引力與旅遊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桃園觀音區為例
12. 影響東北角暨宜蘭海岸國家風景區遊客旅遊滿意度之研究
13. 路跑參與者城市意象、運動觀光吸引力、知覺價值對重遊意願之影響
14. 新化老街區假日觀光吸引力與重遊意願之研究
15. 遊客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市新化老街區為例遊客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市新化老街區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