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丁女玲 (2014)。國小教師參與碩士在職專班學習滿意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丁增銓 (2007)。由「教師專業」談「精進教學能力」,屏東教育季刊,63,17-20。
王文科、王志弘 (2010)。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王玉慎 (2011)。教師情緒勞務及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國小教師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王玉慎、李信良 (2014)。教師情緒勞務及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東海教育評論,
0(10),31-52。
王明進 (2017)。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方裕民、林銘煌、廖軍豪 (2006)。「失諧–解困」理論與設計邏輯中的幽默理解
歷程。設計學報,11,69-70。
田育昆 (2006)。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桃竹苗四縣市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甘瓊瑤 (2008)。教師情緒勞務負荷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以新竹縣市高中職教師
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朱勝賀 (2016)。幽默感、專業能力、關係品質與消費忠誠度之關係研究-以消費
者至視障按摩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高雄市。
江文慈 (2009)。“和顏悅色” 與 “忍氣吞聲” 的背後: 國小教師情緒勞動的心理
歷程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0(4),553-575。
江易達 (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稅配套之固定授課節數執行方式與教師教學效
能、行政績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臺東市。
江珮鈺(2014)。國中教師幽默感、身心健康與創新教學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
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因緣生 (2015)。學記師說勸學解。彰化縣:世界書局。
宋順浩 (2017)。新北市國民中學生教組長人格特質與情緒勞務相關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呂亦璿 (2018)。臺北市與基隆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幽默感與幸福感之調查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呂志銘 (201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呂晶晶 (2009)。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量表發展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何湘菱 (2014)。嘉南地區國中教師幽默感、自我復原力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每日頭條 (2017)。21世紀教育專題:如何成為學生喜歡的「幽默」教師?取自:
https://kknews.cc/zh-tw/education/zmop963.html
沈碩彬 (2013)。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工作價值觀、情緒勞務與學校生活適應
之徑路模式探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新民、陳密桃 (2006)。幼兒教師的情緒勞務因素結構及其對工作倦怠之影響。
高雄師大學報:教育與社會科學類,(20),67-89。
李安明、黃芳銘、呂晶晶 (2012)。「國民小學教育人員情緒勞務量表」之發展與
編製。測驗學刊,59(3),451-486。
李岳烜 (2019)。大學生幽默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恆毅力為中介變項(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秉親 (2018)。基隆市國小教師幽默感與工作倦怠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李美琦 (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敏龍 (2014)。國中教師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瑞雯 (2010)。國小教師人格特質、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
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維光 (2004)。幽默訓練課程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幽默感、社交技巧與自尊影響
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文安 (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幽默感與創新教學之相關研究 (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天佑、吳清山 (2005)。品德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65期,136。
林育賢 (2008)。國小特教班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 臺東縣。
林宗標 (2012)。探討情緒勞務、幽默感與工作滿意度對工作績效之影響-以補教
業櫃台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
林尚平 (2000)。情绪勞務負擔量表之發展。中山管理評論,3(8),427-447。
林青青 (2012)。新北市國中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林芳品 (2010)。高雄縣國民中學教師情緒勞務、挫折容忍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孟萱 (2014)。高雄市國小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林春池 (2009)。台北縣國民中學校長幽默感與組織創新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博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林振賢 (2010)。高雄縣國小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淑涵 (2013)。台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林雯祈 (2018)。臺北市及基隆市公立幼兒園教師幽默感與教學效能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林進財 (2004)。教學原理。臺北市: 五南文化。
邱世祺 (2013)。桃竹妙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欣怡(2007)。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之關係研究—以工作投入、社
會支持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邱發忠、陳學志、卓淑玲 (2003)。幽默創造訓練之課程設計暨實徵效果評估。
教育心理學報,34(2),179-198。
邱皓政 (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與範例。臺北市,
五南。
邱雯瑛 (2013)。工作壓力與教師主觀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組織支持為調節變
項、情緒勞務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吳至懿 (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
新北市。
吳欣玲 (2015)。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和堂 (2011)。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台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明隆 (2010)。SPSS操作與應用:變異數分析實務(二版)。台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 (2012)。 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二版)。台北市:五南。
吳清山 (2004)。學校行政研究。臺北市:高等教育出版社。
吳淑娟(2012)。彰化縣國民小學兼行政職務教師幽默感或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綉春 (2018)。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情緒勞務與身心健康現況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吳嘉澤 (2006)。從教師的情緒勞務談對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啟示。學校行政,
(41),127-136。
吳壁如 (2000)。教師效能感之內涵分析。研習通訊,17(5),57-66。
邵雅慧 (2015)。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周妙修 (2012)。臺中市公立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行政效能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
出版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周祝瑛 (2011)。比較幼兒教育。臺中市:華格那企業。
金惠瑜 (2016)。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同儕視導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逢甲大
學,臺中市。
岳書蕊 (2010)。簡析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感及相關影響因素。教學與管理,(8),
104-105。
岳曉東 (2012)。幽默心理學:思考與研究。香港:香港城市大學。
施玉惠 (1984)。從社會語言學觀點探討中文男女兩牲語言的差異。台灣教育學
刊,226。
洪玉欣 (2016)。新北市國小教師情緒勞務對師生關係影響之研究—以情緒勞務
效能感和正向情緒性為調節變項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
北市。
洪志林 (2011)。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洪雅倫 (2016)。國中綜合活動領域教師專業知能、幽默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洪筱棻 (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逆境商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視導與評鑑碩士論文,屏東市。
侯辰宜 (2007)。國小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
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侯苑伶 (2018)。高雄市國小教師參與自造教育研習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侯嘉萍 (201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市國民小學
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臺中市。
旅遊雲 (2015)。上課學搞笑!大阪「笑學研究所」培養幽默人才。取自:
https://travel.ettoday.net/article/577184.htm
袁小惠 (2010)。國中教師情緒勞務對幸福感之影響-以情緒智力為調節變項(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世宗 (2012)。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
淳于彥 (2018)。百善笑為先。臺中市:白象文化。
情感工作室,亞瑟 (2018)。從左手到牽手。臺北市:時報出版。
湯雅芳 (2015)。高雄市國中兼行政教師工作壓力、情緒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湯艷鳳 (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文雄 (2011) 。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詩妮 (2016)。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情緒勞務與其行政效能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維凌(2019)。新北市國小教師幽默感與教學效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曾明鳳 (2015) 。教師不得不重視的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
(4), 173-175。
曾靜梅 (2002)。研究生玩興、幽默、創意態度,所知覺系所創造氛圍與創造力
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文瑜 (2017)。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困境與突破。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6(10),54-57。
陳秀蘭 (2015)。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之關
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秀雲 (2016)。桃園市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秀玲 (2009)。家長面對教育選擇權之機構俗民誌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
教育類,(33),303-333。
陳明謙 (2007)。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角色知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佳雯 ( 2011)。基隆市國小教師幽默感與工作倦怠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姵霖 (2013)。臺北市市立國中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惠娟 (2019)。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壓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陳淑蓉 (2003)。幽默感對可能壓力事件及負向生活事件的認知評估、情緒反應
之影響 (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淑鍾 (2011)。國小班級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高年級為
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華 (2018)。諮商心理師情緒勞務、幽默感與諮商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陳鈞琳 (2012)。新北市國中導師幽默感與師生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錦貞 (2014)。台南市國小級任老師內外控傾向對情緒勞務因應策略之影響-以
自我效能感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崑山科技大學,臺南市。
孫志麟 (2001)。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行為的關係-實徵取向的分析。國立臺北師
範學院學報,14,109-140。
孫俊傑、龔心怡 (2010)。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情緒勞務、教師自我效能
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彰化師大教育學報,(18),29-62。
孫國華(2015)。國小教師心理資本、情緒勞務、實用智能與教學效能徑路模式
之建構及驗證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小蘋 (2011)。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後設分析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郭佳玉 (2010)。台東縣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知識管理態度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
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郭柏宏 (2009)。國小教師知覺校長領導風格與幽默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郭玟伶 (2014)。從認知觀點論腦筋急轉彎的創作與理解。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高雄市。
梁鳳珠 (2011)。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郭靜璇 (2017)。國中教師情緒勞務、工作情緒對教師情緒調節之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張子恩 (2011)。國中體育教師幽默感與工作壓力對教學效能之因果模式(未出版
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張乃文 (2005)。臺北縣國小教育人員情緒勞務負荷與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 (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
張乃文 (2009)。教師情緒素養建立之研究:情緒勞務負荷的觀點。臺中教育大學
學報,23 (1),75-98。
張芳綺 (2015)。高雄市國小教師情緒勞務、學校組織氣氛與兼任行政工作意願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美婷 (2014)。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私立國中小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張素花 (2012)。國民小學校長分布式領導、教師情緒勞務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
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家婕 (2011)。幼兒園教師幸福感與教學效能之關係-以新竹市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張學善、呂姿瑩 (2006)。國小教師職業倦怠與情緒智慧之相關研究。國民教育
研究集刊,14,27-43。
張學善 (2010)。教師情緒勞務及其相關因素探討。靜宜大學師資培育實習輔導
通訊-專題報導,8-12。
張曦文 (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幽默感與復原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教育部 (2012)。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黃乃文 (2018)。新竹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黃文玲 (2014)。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領導、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煥超 (2014)。幼兒園教師情緒勞務、心理資本、主觀幸福感與憂鬱之關聯模
式之建構與驗證(未出版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麗玲、黃建財、蔡靜嫻 (2007)。急重症護理人員職場壓力與幽默感之研究。
臺灣健康照護產業管理論壇,1(3),1-21
黃馨慧 (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務主任服務領導語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焦儀凡 (2012)。國小組織文化與教市情緒勞務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國小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瑞琪 (2013)。公立國小特教教師職務輪調機制對工作壓力、教學效能之研究-
以新北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葉珈吟 (2017)。國小級任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之相關研究:社會支持的調
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台南市。
楊怡涓 (201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教學效能與參與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意願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楊欣旻 (2013)。國中學生知覺導師幽默感、領導行為與師生互動關係之研究 (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欣旻 (2013)。師生過招幽默加料。師友月刊,(552),84-86。
楊家霖 (2011)。軍隊工作壓力知覺、工作幽默感與工作滿意相關研究-工作幽默
感的調節效果(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市。
楊顏朱 (2015)。國小教師負向情緒、情緒勞務與非理性信念之相關研究 (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詹孟傑 (2009)。國小教師幽默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詹孟傑 (2009)。幽默教學-學生快樂學習泉源。台灣教育,(656),48-50。
遠見雜誌 (2015)。臺灣教育及格邊緣,第一線老師打62.5分。取自:
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29452。
廖美芬 (2010)。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廖婉婷 (2015)。苗栗縣國中小特殊教育教師情緒勞務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齊文華 (2014)。第一線服務人員的情緒勞務與情緒勞務展演方式對其情緒耗竭
及心理健康影響之比較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
劉玉萍 (2018)。國小專任輔導教師情緒勞務、情緒耗竭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依真 (2011)。國小級任教師情緒致力與情緒勞務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祥麟 (2010)。國小學生知覺教師幽默感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師生關係之
中介效果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進雄 (2005)。勞心、勞力、勞情?論中小學教師的情緒勞務。師友,455,
42-44。
蔡進雄 (2006)。論心理資本與學校經營領導。台灣教育,(639),33-36。
蔡碧蘭 (2014)。屏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碩
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潘政宇(2013)。新北市國小教師角色認同與情緒勞務之相關研究-以工作投入為
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青曇 (2006)。幼兒教師的幽默感、心理健康及其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博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薛玫琪 (2016)。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與組織公民行為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群楷 (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心理契約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賽門‧西奈克 (2018) 。先問,為什麼?。臺北市:天下雜誌。
賴英娟、巫博瀚、張盈霏 (2008)。教師情緖勞務的概念分析與理論應用。研習
資訊,25 (4),123-130。
賴奕璇 (2017)。醫護人員的情緒勞務和幽默感對幸福感之影響-以工作壓力為中
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賴慧芬 (2011)。國民小學間行政人員情緒勞務、知覺組織支持與工做滿意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鍾昀珊 (2013)。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
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鍾聖校 (2015)。正向心理情意:教與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鍾鎮郎 (2010)。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
謝進 (2002)。精妙幽默技巧。臺北市:漢欣。
簡秀如 (2015)。高雄市國小高年級教師情緒勞務與班級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聶琬瑩 (2012)。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情緒領導與教師情緒勞務之研究(未出
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顏逸鴻 (2015)。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創新教學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
顏國樑、李昱憲 (2008)。情緒勞務與工作倦怠內涵與相關研究分析及其對國民
小學行政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57,1-37。
蘇郁文 (2018)。高雄市國民中學語文領域教師情緒勞務、挫折容忍力與教學效
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鋐鑫 (2014)。臺北市國中特殊教育教師教學視導態度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蘇靜如 (2009)。國中生幽默感對生活壓力、幸福感之調節作用(未出版之碩博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嚴澍 (2009)。這年頭,幽默是一種能力。臺北市:有名堂文化館。
龔荷雅 (2017)。國民中學教師職場友誼、八卦與情緒勞務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貳、英文文獻
Antidote (2003). The emotional lliteracy handbook-promoting whole-school
strategies.UK: David Fulton.
Apter, M. J (1982).The experience of motivation: The theory of psychological
reversals. London and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Ashton, P. T., & Webb, R. (1982, March).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Toward an
ecological model. In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
Brotheridge, C.M., & Lee, R.T. (2003).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emotional labour scale.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 76, 365-379.
Carlson P. M., & Peterson R. L. (1995) What is humor and why is it important? Rec Child Youth : J Mot Behav Prob, 4(3), 22–25.
Chu, C. L. (2003). 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s in reward and non-reward kindergarten in Taiw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Spalding University, Kentucky.
Chu, K. H.-L., & Murrmann, S. K. (2006).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hospitality emotional labor scale. Tourism Management, 27(6), 1181-1191.
Cooper,C. D., Kong, D. T., & Crossley, C. D. (2018). Leader humor as an
interpersonal resource: Integrating thre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61(2), 769-796.
Cukur, C. S. (2009).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 Emotional Labor Scale (TELS):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 Educational Sciences: Theory and Practice, 9(2), 559-574.
Gaan, N. (2011). Development of emotional labour scale in Indian cintext. Vision: The Journal of Business Perspective, 15(1),41-48.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
Glenn, E. W.(1993). The adaptive value of humor and laughter. Elsevier Inc,14,
(2), 141–169.
Hallett, Ronald A., & Peter D. (1998). Humor theory and rabelais. Humo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or Research 11, 135-160
Hochschild, A., Irwin, N., & Ptashne, M. (1983). Repressor structure and the
mechanism of positive control. Cell, 32(2), 319-325.
Lampert, M. D., & Erin-Tripp, S. M. (1988). Exploring paradigms:The study of
gender and sense of humor near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In W.Ruch(Ed.),
The sense of humor:Exploring of a personality charateristics. Berlin, Germany: Walter de Gruyter.
Lin, Y. W., & Huang, Y. W. (2014). Team climate, emotional labor and burnout of
physicians: a multilevel model. Taiw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33(3),
271-289.
Lodico, M., Spaulding, D., & Voegtle, K. (2010). Method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2nd Edition.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artin, R. A., & Lefcourt, H. M. (1983). Sense of humor as a moderator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stressors and mood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5(6), 1313-1324.
Morris, J. A., & Feldman, D. C. (1996). The Dimensions,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Emotional Labor.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1,
986-1010.
Nerhardt, G. (1976). Incongruity and funniness: Towards a new descriptive model.
Rafaeli, A., & R. 1. Sutton. (1987). Expression of emotion as part of the work role.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2 (1): 23- 37.
Romero, E. J., & Cruthirds, K. W. (2006). The use of humor in the workplace.
Academy of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0(2), 58–69.
Roulston, M. S., & Smith, L. A. (2004). The boy who cried wolf revisited: The impact of false alarm intolerance on cost–loss scenarios. Weather and Forecasting, 19(2), 391-397.
Wharton (1993) The affective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work: managing on the job.
Work and Occupations, 20(2), 205-232.
Wilkins, J., & Eisenbraun, A. J. (2009). Humor theories and the physiological benefits of laughter. Holistic Nursing Practice, 23(6), 349–354.
Wilson, C. P. (1979). Jokes: from, content, use and function. Academic Press.
Woolfolk, A. E., & Hoy, W. K.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1), 81-91.
Zembylas, M. (2005). Beyond teacher cognition and teacher beliefs: The value of the ethnography of emotions in teaching. Journal of Qualitative Studies in Education, 18(4), 465-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