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7 20:4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郭蓓芳
研究生(外文):GUO, BEI-FANG
論文名稱:高雄市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 Work Adjustment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ity
指導教授:鄭彩鳳鄭彩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G,TSAI-FENG
口試委員:鍾蔚起吳慧君鄭彩鳳
口試委員(外文):ZHONG,WEI-QIWU,HUI-CHUNCHENG,TSAI-FENG
口試日期:2019-11-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9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8
中文關鍵詞:心理資本工作適應教師專業承諾
外文關鍵詞:psychological capitalwork adjustment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4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之關係,主要目的有:一、調查高雄市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之現況;二、了解不同背景變項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的知覺差異情形;三、探討高雄市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之間的相關情形;四、分析高雄市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的預測情形;五、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作為高雄市國小教師在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相關學術研究之參考。

本研究以相關文獻建立理論與研究架構,並作為設計研究工具之依據,以問卷調查法針對高雄市公立國小教師597位為施測對象,獲得有效問卷582份,有效回收率97.49%,施測工具包含「心理資本問卷」、「工作適應問卷」、「教師專業承諾問卷」。有效樣本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進行分析。本研究獲得以下結論:
一、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心理資本的知覺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希望」感受程度最高,「樂觀」感受程度最低。
二、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工作適應的知覺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解決問題」感受程度最高,「情緒調適」感受程度最低。
三、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專業承諾的知覺屬於中上程度,其中以「專業倫理」感受程度最高,「研究進修」感受程度最低。
四、51歲以上、研究所畢業、兼主任及專任教師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心理資本的知覺較高。
五、研究所畢業、兼主任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工作適應的知覺較高。
六、服務年資5年以下、研究所畢業、兼主任、專任教師、兼組長、學校規模在13~24班及25~48班之高雄市國小教師,對專業承諾知覺較高。
七、教師知覺心理資本愈高,對工作適應知覺愈佳。
八、教師知覺心理資本愈高,對專業承諾知覺愈佳。
九、教師知覺工作適應愈高,對專業承諾知覺愈佳。
十、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教師專業承諾有顯著的預測力,以「解決問題」最能預測教師專業承諾。

The study aim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sychological capital, work adjustment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
The study took the related documents as a reference to build up the theories and the frame of researches, and then designed the research tools. The study took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investigate, and there were 597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as the targets of the survey. As a result, there were 582 valid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achieving a valid return rate about 97.49%. The testing tools included the “Questionnaire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Questionnaire of Work Adjustment ” and “Questionnaire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e data of valid samples were analyzed by means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fter the analysis, there were some conclusions made as follows:
1.The stat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or psychological capital was above average. The perceptions of “hope” were highest. The perception of “optimism” was the lowest.
2.The stat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or work adjustment was above average. The perceptions of “problem solving” were highest. The perception of “emotional adjustment” was the lowest.
3.The state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was above average. The perceptions of “profession ethics” were highest. The perception of “research training” was the lowest.
4.Teachers who were above 51 years old, holding master's degree, serving as a director, subject teacher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5.Teachers who were holding master's degree, serving as a director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work adjustment.
6.Teachers who were serving less than 5 years, holding master's degree, serving as a director or a chief, subject teacher, in a school with 13-24 classes, in a school with 25-48 classes had hig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7.If psychological capital was more positive, the work adjustment would be better.
8.If psychological capital was more positiv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would be better.
9.If work adjustment was more positive, the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would be better.
10.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work adjustment had significant prediction ability of teachers'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and “problem solving” could predict teachers’ effectiveness most.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心理資本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11
第二節 工作適應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27
第三節 教師專業承諾之理論與相關研究 42
第四節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實證研究 5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6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62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68
第五節 研究程序 81
第六節 資料分析 8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85
第一節 國小教師在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專業承諾之現況分析 85
第二節 背景變項在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教師專業承諾之差異分析 91
第三節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分析 128
第四節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教師專業承諾之預測分析 13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5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45
第二節 結論 150
第三節 建議 152
參考文獻 157
壹、中文部分 157
貳、英文部分 165
附錄 169
附錄一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 169
附錄二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修正意見彙整表 183
附錄三 專家內容效度問卷題目適合度分析表 197
附錄四 預試問卷 201
附錄五 正式問卷 205


表2-1-1 心理資本定義彙整表 13
表2-1-2 國內外研究心理資本的研究層面彙整表 15
表2-1-3 國內教師心理資本之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 21
表2-2-1 工作適應定義彙整表 29
表2-2-2 國內研究工作適應的研究層面彙整表 35
表2-2-3 國內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 38
表2-3-1 教師專業承諾定義彙整表 45
表2-3-2 國內外研究教師專業承諾的研究層面彙整表 49
表2-3-2 國內外研究教師專業承諾的研究層面彙整表 50
表2-3-3 國內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論文彙整表 51
表2-4-1 國內心理資本與工作適應關係之研究論文彙整表 58
表2-4-2 國內心理資本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論文彙整表 58
表2-4-3 國內適應與承諾關係之研究論文彙整表 60
表3-3-1 正式問卷樣本數分配表 64
表3-3-2 預試抽樣樣本分配表 64
表3-3-3 預試問卷回收統計表 65
表3-3-4 正式抽樣樣本分配表 65
表3-3-5 正式問卷回收統計表 66
表3-3-6 正式問卷有效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68
表3-4-1 建立「內容效度」之學者專家名單 70
表3-4-2 心理資本預試項目分析表 72
表3-4-3 工作適應預試項目分析表 73
表3-4-4 教師專業承諾預試項目分析表 74
表3-4-5 「心理資本量表」預試信效度摘要表 75
表3-4-6 「工作適應量表」預試信效度摘要表 77
表3-4-7 「教師專業承諾量表」預試信效度摘要表 78
表3-4-8 心理資本正式問卷彙整表 80
表3-4-9 工作適應正式問卷彙整表 80
表3-4-10 教師專業承諾正式問卷彙整表 81
表4-1-1 心理資本各層面及整體現況分析摘要表(N=582) 86
表4-1-2 工作適應各層面及整體現況分析摘要表(N=582) 87
表4-1-3 教師專業承諾各層面及整體現況分析摘要表(N=582) 88
表4-2-1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心理資本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 (N=582) 92

表4-2-2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心理資本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 93
表4-2-3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心理資本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N=582) 94
表4-2-4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心理資本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95
表4-2-5 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心理資本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97
表4-2-6 不同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心理資本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98
表4-2-7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心理資本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99
表4-2-8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工作適應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 (N=582) 101
表4-2-9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工作適應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 102
表4-2-10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工作適應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N=582) 103
表4-2-11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工作適應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04
表4-2-12 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工作適應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06
表4-2-13 不同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工作適應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07
表4-2-14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工作適應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08
表4-2-15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專業承諾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N=582) 110
表4-2-16 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專業承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 111
表4-2-17 不同婚姻狀況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專業承諾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N=582)112
表4-2-18 不同服務年資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專業承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13
表4-2-19 不同最高學歷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專業承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14
表4-2-20 不同擔任職務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專業承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16
表4-2-21 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在知覺專業承諾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2)117
表4-2-22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心理資本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1
表4-2-23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工作適應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4
表4-2-24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知覺專業承諾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127
表4-3-1 變項間的相關係數與關聯程度判別表 129
表4-3-2 心理資本與工作適應之相關分析摘要表(N=582) 130
表4-3-3 心理資本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分析摘要表(N=582) 131
表4-3-4 工作適應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分析摘要表(N=582) 132
表4-4-1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整體教師專業承諾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共線性診斷摘要表 135
表4-4-2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整體教師專業承諾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36
表4-4-3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專業認同」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共線性診斷摘要表 137
表4-4-4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專業認同」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137
表4-4-5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樂業投入」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共線性診斷摘要表 138
表4-4-6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樂業投入」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39
表4-4-7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研究進修」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共線性診斷摘要表 139
表4-4-8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研究進修」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40
表4-4-9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專業倫理」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共線性診斷摘要表 140
表4-4-1 心理資本、工作適應對「專業倫理」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141
表4-4-11 心理資本與工作適應對教師專業承諾之逐步多元迴歸分析綜合歸納表 143



圖2-1-1 資本概念的改變過程 12
圖2-1-2 心理資本的四構面 15
圖2-2-1 Hershenson 的工作適應發展模式 33
圖2-3-1 Maehr 的教師專業承諾模式 47
圖2-3-2 李新鄉的教師專業承諾模式 47
圖2-3-3 劉春榮的教師專業承諾模式 48
圖3-1-1 研究架構圖 61





壹、中文部分
丁鳳珠(2008)。國小校長魅力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方浩萌(2018)。工作特性、情緒勞務、心理資本對工作適應之影響研究-以飛航
服務總臺飛航作業人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大學,新北市。
方祥州(2006)。國小初任教師工作期望、工作適應與自我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市。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97)。心理衛生與適應。臺北市:心理。
王衍力(2011)。臺北市國民中學特教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雅玄(1996)。教師組織承諾之理論分析。教育資料文摘,225,172-189。
王閩(2003)。國民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地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王鍾和、李勤川、陽琪(譯)(1991)。適應與心理衛生(原作者:Arkoff, A.)。
臺北市:大洋。
王璽瑩(2018)。中等學校體育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大學,桃園市。
田喜洲(2009)。我國企業員工心理資本結構研究。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
學版),9(1),96-99。
白倩如(2004)。慢性精神病患社會職業能力、工作環境中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
相關性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石向前(2008)。適應是生存的唯一道路。臺北市:知青頻道。
伍姿綺(2013)。屏東縣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信念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朱芳梅(2013)。新北市立國小教師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江佳茹(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和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江澈(2007)。私立高級中學校長競值領導、教師專業承諾、組織創新與組織效
能關係之研究─私立高中有效經營模式之建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麗花(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余民寧、陳柏霖、湯雅芬(2012)。大學生心理資本量表編製及其相關因素研究。
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8(4),19-52。
余品蓉(2015)。高雄市國小教師情緒勞務與工作敬業心之關係-以正向心理資本
為調節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佳芳(2016)。基層員警幽默風格、心理健康與工作適應之關連性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佳樺(2005)。台北縣托兒所保育人員工作壓力、工作適應與離職傾向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吳函芸(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宗立(1996)。國中學校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報,8,
99-131。
吳念恩(2007)。癲癇病患社會支持、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與工作適應之相關性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吳明珠(2005)。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吳明清(1992)。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欣怡(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滿意度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吳盈慧(2015)。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吳耿儀(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初任主任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輔仁大學,新北市。
吳新華(1996)。兒童適應問題。臺北市:五南。
吳碧雲(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吳錦隆(2001)。影響國中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呂瑞菱(2007)。經理人教練角色與團體凝聚力之個案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長庚大學,桃園市。
李旭梅、林如玉(2016)。以資源保存理論,論心理資本、幸福感與組織公民行
為之關聯性。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6(1),69-89。
李俊良(2000)。復原力對諮商的啟示。輔導季刊,36(3),32-36 。
李政賢(譯)(2012)。正向心理學(原作者:Baumgardner, S.R. & Crothers,
M.K.)。臺北市:五南。
李冠儀(2000)。國小教師對學校組織氣氛知覺、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李思儀(2003)。國民中學特殊教育組長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桂仙(2017)。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職場靈性、生命意義感與心理幸福感關
聯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李健浩(1994)。企業組織中的殘障人力資源管理。勞工行政,79,42-46。
李康泰(2015)。視覺障礙工作者家庭支持與工作適應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超平(譯)(2008)。心理資本—打造人的競爭優勢(原作者:F. Luthans,
C. M. Youssef, & B. J. Avolio)。北京市:中國輕工業出版社。
李新民(2009a)。幼兒教師的心理資本及其與工作表現的潛在關聯。幼兒保育
學刊,7,1-24。
李新民(2009b)。國小教師的心理資本測量及其與組織承諾、教學效能、組織
公民行為的潛在關聯初探。國民教育學報,6,29-61。
李新鄉(1993)。國小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新鄉(1994)。談教師專業承諾。教師之友,35 (3),18-21。
沈怡青(201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以心理資本為調節變項(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沈家源(2010)。非性別典型職業工作者的性別角色、家庭支持對工作適應影響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沈碩彬(2014)。高中職教師心理資本、工作價值觀、情緒勞務與學校生活適應
之徑路模式探析(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仕釩(2016)。心理契約與員工福祉之研究-以心理資本為調節效果(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勇輝(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和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怡琪 (2019)。焦點解決短期治療訓練對國中專任輔導教師專業承諾與輔導自
我效能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玲(2004)。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奐妤(2014)。知覺組織支持、駐外人員海外適應與工作滿意度對組織承諾
影響之研究-以Y航運公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林純文(1997)。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民教
育研究,1,59-101。
林偉強(2014)。新北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創新氣氛與教師專業承諾
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林貴芬(2017)。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教師心理資本、學校信任與學校效能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新發(2012)。心理資本與正向組織行為。國民教育月刊,52(4),1-7。
林錦義(2012)。人格特質、生活適應與職業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某軍校的學生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永祥(2001)。影響高職特教班畢業生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侯國林(2016)。高雄市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俞筱鈞(譯)(1996)。適應與心理衛生-人生週期之常態適應(原作者:D. H.
Powell)。臺北市:揚智。
姜建年(2006)。國民小學資優班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姜昭安、陳殷哲(2014)。研發人員心理資本與工作投入之關連性研究。全球商業
經營管理學報,6,15-26。
洪妙如(2015)。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情緒勞務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洪盈潔(2007)。公立高中初任輔導教師之工作適應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洪福源(2005)。強化個人生活的力量與自信─復原力的觀點。諮商與輔導,235,
34-40。
施美芬(2009)。嘉義縣國民小學已婚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家庭衝突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范瑞玲(2013)。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之研究-以台
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唐佳雯(2014)。高雄市國民中學校長魅力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組織健康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孫國華(2014)。國小教師心理資本、情緒勞務、實用智能與教學效能徑路模式
之建構及驗證(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世杰(2001)。我國領隊就業動機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
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徐佩孜(2012)。大台中地區美髮從業人員工作壓力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徐朝愷(2006)。國民中學初任教師工作適應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涂茵晴(2019)。高雄市國中小教師心理資本與專業承諾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涂淳益、簡名卉、葉霖蓉(2010)。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課程領導與教師專
業承諾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68,192-207。
高夏雯(2010)。台北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學表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張志毓(1997)。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張春興(1983)。從師大學生的求學心態檢討教師法「加強師範生專業精神」構
想的成效。教育心理學報,16,1-28。
張春興(1992)。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市:東華。
張美莉(2010)。國小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張舫毓(2011)。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創意教學之相關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張惠真(2010)。國中小舞蹈班行政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莊佩真(2015)。探討臺北市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專業承諾及工作壓力(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許富泓(2010)。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許銘顯(2011)。嘉義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連子菁(2011)。國民小學校長真誠領導與教師變革承諾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
理資本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郭慧玲(2018)。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郭慧龍(1996)。國小啟智班與普通班教師教育專業承諾差異比較及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文龍(2013)。國民小學校長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立平(2011)。基隆市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認知與教師專業承諾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陳孝悌(2010)。高中職學校軍訓教官工作適應問題之研究-以花東地區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宜伶(2012)。新手諮商心理師之工作適應歷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怡臻(2006)。國民中學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其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以基隆市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彥志(2013)。企業併購後的組織溝通、文化適應與組織承諾之研究–以理財專
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陳美齡(2014)。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國民中學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陳盛邦(2016)。國軍志願役軍官情境覺察、自我覺察與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國防大學,桃園市。
陳惠茹(2010)。中學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勝福(2005)。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銘峰(2011)。嘉義縣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倦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陳廣明(2003)。跨文化訓練實施對台商外派大陸人員於工作適應上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慧綺(201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 正向心理資本與教師教學創新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彭永青(2013)。國民中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彭衣羚(2018)。新北市國中輔導處兼任行政教師的工作壓力、心理資本、工作
投入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彭瑞振(2017)。真誠領導、團隊敬業貢獻、正向心理資本與員工創造力:一個
跨層次的研究。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7(4),37-60。
鄒靜芬(2013)。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台中市。
曾文志(2010)。提升孩子追求夢想的希望。師友月刊,515,70-74。
曾淑惠(2006)。評鑑專業化的概念與發展對我國教育評鑑專業化的啟示。教育
研究與發展期刊,2(3),171-192。
黃秀芳(2012)。新北市立國民中學教師心理資本與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
黃佳慧(2012)。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組織變革與教師心理資本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建翔、吳清山(2013)。國民中學教師專業發展、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以TEPS資料庫為例。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發展期刊,6 (2),117-140。
黃英凡(2004)。激勵保健因素對高屏原住民地區國小教師專業承諾影響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黃梓松(2004)。社會福利機構外籍監護工工作適應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淑芬(2018)。南部地區國小校長正向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教師心
理資本、學校翻轉教學為中介變項(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高雄市。
黃淑純(1990)。台灣北區青年勞工工作特性知覺、工作需求與工作適應生活適
應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黃竣鴻(2014)。高雄市國民小學特殊教育教師心理資本與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黃雅芳(2010)。雲林縣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候與教師心理資本之關係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毓琪(2012)。臺中市國民中學組織健康、教師心理資本與工作態度相關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台中市。
黃義良(2000)。國中小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取向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
報,6,269-298。
黃榮貴(2001)。國民小學組織結構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黃靜文(2009)。雲林縣國民小學教師心理資本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麗鴻、黃芳銘(2012)。國小教師心理資本、工作滿意度與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
研究。 αβγ 量化研究學刊,4(1),29-53。
黃馨儀(2013)。國小教師組織支持、心理資本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楊宜珍(2009)。國民中學教師僕人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以中部地
區六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楊舒雯(2019)。臺中市立國民中學兼任行政教師工作適應與留任意願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楊豪森(2008)。綜合高中校長課程領導、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詹美淑(2012)。實習生工作期望、角色實踐、社會支持與工作適應之研究-以
旅館餐飲部門實習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
市。
詹雅帆(2011)。國民中學特殊教育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廖冠婷(2007)。國際觀光旅館業員工工作生活品質、工作適應與離職意願之關
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廖琬欣(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趙梓晴(2011)。高雄縣市國小初任校長競值領導角色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趙慧芳(2010)。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專業承諾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俊良(2015)。大學生校外實習工作壓力、工作適應與就業意願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高雄市。
劉春榮(1993)。國民小學組織結構、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研究(未出版之
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劉春榮(1996)。師資培育與教師專業承諾研究。教育資料集刊,22,85-95。
劉春榮(1996)。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自主知覺、教師組織功能需求與教師專業承
諾研究。高雄:復文。
劉捷羚(201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 —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北市。
蔡仲哲(2007)。經理人教練行為、員工心理資本與員工工作效能之關聯性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長庚大學,台北市。
蔡宜宏(2011)。臺北市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結構、教師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
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瓊瑩(2015)。雲林縣國民小學校長道德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鄭裕宏(2009)。返國留學生工作價值觀、工作滿意與就業適應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2。
鄭鈺靜(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學創新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賴瑞涵(2001)。行政機關新進成員工作適應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龍志浩(2016)。國民中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教師心理資本與學校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戴韋嘩(2012)。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彰權益能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戴國雄(2013)。國民小學校長心理資本、正向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謝文全(2012)。教育行政學。台北市:高等教育。
謝傳崇(2011)。校長正向領導激發學校超越表現。師友月刊,529,51-55。
謝傳崇、李俊璋(2015)。校長肯定式探詢對教師心理資本影響之研究。學校行政
雙月刊,100,1-23。
簡茂發(1986)。大學生適應問題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集刊,28,1-90。
蘇玲慧(2012)。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研究之後設分析。教育行政論壇,4(2),117-146。
蘇聖富(2017)。國小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態度、心理資本、主觀幸福感與教
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寶珠(2005)。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貳、 英文部分
Alexander, K. T. Jr. (1996).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commitment to high school teaching.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9(5), 295-304.
Arkoff, A. (1968).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McGraw-Hill.
Aranya, N., & Ferris, K. R. (1984). A reexamination of accountants organization-professional conflict. The Accounting Review, 54(1), 1-15.
Aranya, N., Pollock, J. , & Amernic, J., (1981). An examination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in public accounting. 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6, 271-280.
Atwater, E. (1990). Psychology of adjustment: Personal growth in a changing worl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Avey, J. B., Patera, J. L., & West, B. J. (2006). The implications of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employee absenteeism. Journal of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al Studies, 13, 42-60.
Avey, J. B., Wernsing, T. S., & Luthans, F. (2008). Can positive employees help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chang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emotions on relevant attitudes and behaviors. The Journal of Applied Behavioral Science, 44(1), 48-70.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Carver, C. S., & Scheier, M. F. (2002). Optimism, pessimism and self-regulation. In E. C. Chang (Ed.), Optimism and pessimism: Implications for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pp. 31-51).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outu, D. L. (2002). How resilience work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80, 46-55.
Gupta, V., & Singh, S. (2014). Psychological capital as a mediator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dership andcreative performance behavior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the Indian R&D sector.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25, 1373-1394.
Dawis, R. V., & Lofquist, L. H. (1984).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An individual-difference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s.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Harper, M. C., & Shoffner, M. F. (2004). Counseling for continued career development after retirement: 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work adjustment.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2(3), 272-284.
Hershenson, D. B. (1996). A systems reformulation of a developmental model of work adjustment. Rehabilitation Counseling Bulletin, 40(1), 2-10.
Hershenson, D. B. (1996). Work adjustment: A neglected area in career counseling.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4(5), 442-446.
Hershenson, D. B. (2005). INCOME: A culturally inclusive and disability‐sensitive
framework for organizing career development concepts and interventions. The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54(2), 150-161.
Huang, F. F., & Yang, H. H. (2011). The effects of nationality differences and work stressors on work adjustment for foreign nurse aides. BMC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11, 1-8.
Kushman, J. ,W. (1992).The organizational dynamic of teacher workplace commitment:A study of urba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8, 5-42.
Kyriacou, C. (2001). Teacher stress: Directions for future. Educational Review, 53(1),
26-35.
Luthans, F. (2002a). The need for and meaning of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23, 695-706.
Luthans, F. (2002b). Positive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psychological strengths. Academy of Management Executive, 16, 57-72.
Luthans, F., Avolio, B. J., Avey, J. B., & Norman, S. M. (2007).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Measurement and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60(3), 541-572.
Luthans, F., Avolio, B. J., Walumbwa, F. O., & Li, W. (2005).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of Chinese workers: Exploring the relationship with performance.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1, 247-269.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sppraisal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Luthans, F., Luthans, K. W., & Luthans, B. C. (2004).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Beyond human and social capital. Business Horizons, 47, 45-50.
Luthans, F., Youssef, C. M., & Avolio, B. J. (2007). Psychological capital: Developing the human competitive edge.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Liyaqat Bashir (2017). Job satisfaction of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professional commiitment.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ian Psychology, 4(4), 53-58.
Masten, A. S. (2001).Ordinary magic: Resilience processes and development. American Psychologist, 56, 227-238.
Masten, A. S., & Reed, M. J. (2002). Resilience in development. In C. R. Snyder & S.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pp.257-276).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ura, J. M., Christina, R. F., & Andrzej, K. (2013). Positive Psychology at work: A conceptual review,state-of-practice assessment, and a look ahead.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8(2), 153-164.
Morrow,P.C., & Goetz, J. F. Jr. (1988). Professionalism as a form of work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2(1), 92-112.
Morrow, P. C., & Writh, R. E. (1989). Work commitment among salaried
professionals. Journal Vocational Behavior, 34, 40-56.
Mowday, R. T., Streets, R. M., & Poter, L. W. (1979).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14, 224-247.
Rosenholtz, S. J.(1989).Workplace conditions that affect teacher quality and
commitment: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 induction programs.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9(4), 420-439.
Salomone, P. R. (1993). Annual review: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career counseling
and development. Career Development Quarterly, 42(2), 99-128.
Schneiders, A. A. (1955). Personal adjustment and mental health. New York: Rinehart.
Seligman, M. E. P. (1998). Learned optimism. New York: Pocket Books.
Seligman, M. E. P. (2002). Authentic happiness. New York: Free Press.
Sheldon, S. E. (1985).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 absenteeism and the theoretical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ennsylvania.
Snyder, C. R. (1994). The psychology of hope. New York. Free Press.
Snyder, C. R. (2002). Hope theory: Rainbows in the mind. Journal of Psychological Inquiry, 13, 249-275.
Sweetman, D., Luthans, F., Avey, J. B., & Luthans, B. C. (2011). Relationship between positive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creative performance. Canadian Journal of Administrative Sciences / Revue Canadienne des Sciences de l’Administration, 28(1), 4-13.
Taylor, L. E. (1988). Professional commitment: The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
socialization and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selected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in Canadian social work.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Toronto,Canada.
Tyree, A. K. Jr. (1996). Conceptualizing and measuring commitment to high school teaching.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9(5), 29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