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15: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曾薏霖
研究生(外文):TSENG, YI-LIN
論文名稱:侘寂美學於現代的詮釋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terpretation of Wabi-Sabi in modern
指導教授:簡子傑簡子傑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簡子傑詹獻坤邱俊達
口試日期:2020-05-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侘寂美學現今詮釋方式安藤忠雄建築無印良品物派
外文關鍵詞:Wabi-SabiThe way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modern timesThe architectures designed by AndoMUJIMono-h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2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中文摘要
    日本古典美學「侘寂」流傳至今也可以算是歷史悠久,且越來越廣為人知;但關於侘寂的文獻或書籍至今並不算多。
    我們的確能夠從有限的相關書籍去對侘寂有一定的瞭解,但因它彷彿哲學般的抽象,即便說出它所講究的幾個要素「素」、「古」、「枯」、「老」、「不講究完美」、「不講究完全」等,似乎仍無法將它敘述的精準。不過,若藉由敘述一些侘寂在事物、器物上的「表現」方式,相較於只聽對它的口語形容,可以讓人又更理解一些。舉例來說,我們可以藉由「日本茶聖」千利休當時在茶道、茶室、以及茶道器具上的貢獻、改變,理解侘寂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精神、侘寂的核心理念,以及在器物的表現上它是一個怎麼樣的美感。
    侘寂至今不僅在日本、臺灣等東方文化國家,乃至於在西方文化國家也都有侘寂喜愛之人;也有設計商品、藝術作品以侘寂為理念創作。而侘寂在現今又會如何被詮釋,則為本篇論文的研究主軸;研究對象分為三個領域:空間場域、設計領域、藝術領域,此三項領域將分別以安藤忠雄的幾件建築作品、無印良品的設計,以及日本藝術流派「物派」為例,並透過此三者亦屬於現今國際知名的案例來理解、分析侘寂演繹自今的詮釋方式。
Abstract
The Japanese classical aesthetic "Wabi-Sabi" can be regarded as having a long history and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widely known; but there are not many literatures or books about Wabi-Sabi as yet.
     We can indeed have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f Wabi-Sabi from limited related books, but because of its philosophical abstraction, even if we say some features of Wabi-Sabi, like "Simple", "Ancient", "Withered", "Old", "Imperfect", or" Incomplete ", etc, it still seems unable to describe it accurately. However, if describing some ways of Wabi-Sabi’s "expression" on things and utensils, it can make people understand more than just listening to the verbal description. For example, we can roughly understand Wabi-Sabi’s spirit, core idea, and Wabi-Sabi’s aesthetic feeling expression on utensils through the contribution and change in the tea ceremony, tea room, and tea utensils of "Japanese Tea Sage" Sen no Rikyu.
And now, People who love Wabi-Sabi are not only just in Japan, Taiwan and other eastern culture, but also in Western culture countries. Moreover, there are product design and works of art which are also created with the concept of Wabi-Sabi. And how will the Wabi-Sabi be interpreted today is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is thesis research for; the research objects are in three fields: the space field-some of the architectures designed by Ando, the design field- the design of MUJI, and the art field- the Japanese art genre "Mono-ha". And also, they will be taken as the main research examples. By these three examples, which are also internationally well-known today, we can understand the way of interpretation of Wabi-Sabi in modern times.
目錄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錄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研究方法6
第三節 章節安排8
第貳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西方美學與侘寂美學14
第二節 侘寂詞彙起源及字義解釋21
第三節 侘寂的源流:禪、茶道32
一、侘寂與禪32
二、 茶道中的侘寂40
第四節 侘寂美學與日本美學60
一、物哀美學觀64
二、幽玄美學觀69
第參章 侘寂於空間場域的詮釋方式研究分析77
第一節 日本禪寺77
一、禪寺中的枯山水庭園——以東福寺為例77
二、枯山水庭園與侘寂83
第二節 安藤忠雄與侘寂美學相關之當代日本建築90
第肆章 侘寂美學於現今設計品牌——無印良品詮釋方式研究分析106
第一節 無印良品設計理念106
第二節 無印良品設計師119
第伍章 侘寂美學於藝術表現詮釋方式研究分析——以日本物派為例132
第陸章 結論140
參考文獻149


表目錄
表2-1-1依據李歐納・科仁《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書中對美學的十種詮釋  17
表2-2-1 中文之「侘」與「寂」字義解釋.......................................................... 22
表2-2-2 以大西克禮研究敘述日文「侘寂」之字義及出處.............................. 24
表2-2-3 李歐納・科仁所述「侘」與「寂」之字義特性分類.......................... 26
表2-2-4 中文、日文、英文「侘寂」字義整合表.............................................. 28
表2-3-1 鈴木大拙對「般若」與「大悲」之詮釋.............................................. 34
表2-3-2 鈴木大拙對禪之敘述整理與本研究論文較為相關之特點.................. 39
表2-3-3 禪與侘寂的共通點.................................................................................. 40
表2-3-4 依據李歐納・科仁之敘述,「侘」出現前後之日本茶道簡單比對.. 49
表2-3-5 根據大西克禮在書中對於「和、敬、清、寂」四字之意敘述.......... 54
表2-3-6 筆者對於茶道、禪與侘寂的關聯之分析整理...................................... 58
表2-4-1 李歐納・科仁對侘寂核心本質之看法.................................................. 61
表2-4-2 引用大西克禮所歸納出之「哀」的五個概念階段.............................. 67
表2-4-3依據大西克禮對幽玄的七種意義敘述................................................... 69

 
圖目錄
圖3-1-1 東福寺東庭「北斗之庭」...................................................................... 88
圖3-1-2 東福寺西庭「井田市松」
.................................................................... 88
圖3-1-3 東福寺南庭「四仙島」巨石及「五山」.............................................. 89
圖3-1-4 東福寺北庭棋盤綠地.............................................................................. 89
圖3-2-1安藤忠雄——住吉長屋........................................................................... 98
圖3-2-2安藤忠雄——住吉長屋(屋頂)........................................................... 98
圖3-2-3安藤忠雄——住吉長屋(內部)........................................................... 99
圖3-2-4安藤忠雄——住吉長屋(內部)........................................................... 99
圖3-2-5安藤忠雄——光之教會.......................................................................... 100
圖3-2-6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 100
圖3-2-7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 101
圖3-2-8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 101
圖3-2-9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 102
圖3-2-10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外側走廊)............................................ 102
圖3-2-11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外側走廊)............................................ 103
圖3-2-12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 103
圖3-2-13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正門).................................................... 104
圖3-2-14安藤忠雄——現代美術館(正門上方有如天窗的天井)。............ 104
圖3-2-15李禹煥作品《關係項——點線面》.................................................... 105
圖3-2-16李禹煥美術館(廊道)........................................................................ 105
圖4-1-1。茶室與無印良品。............................................................................... 118
圖4-1-2。如水一般。........................................................................................... 118
圖4-2-1。地平線。............................................................................................... 131
圖5-2-1關根伸夫《位相-大地》1968.............................................................. 136
圖5-2-2高山豋《無題》2019.............................................................................. 136
圖5-2-3李禹煥《In Milano 4》1992................................................................... 137
圖5-2-4菅木志雄《無題》1980.......................................................................... 137
圖5-2-5菅木志雄《景帶差》1991...................................................................... 138
圖5-2-6小清水漸《珊瑚Relief》1992................................................................ 138
圖5-2-7原口典之《無題》2014.......................................................................... 139
一、中文書籍
李佩璇(2014)。一冊通曉圖解美學。 臺北市:易博士文化,城邦文化出版。
(唐)陸羽(2014)。《欽定四庫全書:茶經・續茶經》。大陸:中國書店出版。
蔣勳(2018)。雲淡風輕 東方美學。臺北市:有鹿文化。
辭海字典(2017)
Lens與安藤忠雄(2018)。安藤忠雄 建造屬於自己的世界。北京:中信出版社。
一、翻譯書籍
王向遠(譯)(2018)。大西克禮著。日本美學.1:物哀——櫻花落下後。新北市:不二家出版。(原著出版年﹕2018年)。
王向遠(譯)(2018)。大西克禮著。日本美學.2:幽玄——薄明之森。新北市:不二家出版。(原著出版年﹕2018年)。
王向遠(譯)(2018)。大西克禮著。日本美學.3:侘寂——素朴日常。新北市:不二家出版。(原著出版年﹕2018年)。
李漢庭(譯)(2019)。赤瀨川原平著。千利休 無言的前衛。臺北市:時報文化。(原著出版年:1990年)。
林暉鈞(譯)(2018)。Daisetz Teitaro Suzuki著。禪與日本文化(Zen and Japanese culture)。新北市:遠足文化。(原著出版年:1938年)。
陳令嫻、李靜宜(譯)(2015)。日經設計(編)。無印良品的設計。台北市:遠見天下文化。
張英裕(譯)(2017)。原研哉著。現代設計進行式。臺北市:盤築創意。(原著出版年:2010)
張禮豪、蘇威任(譯)(2014)。Henri Cartier-Bresson著。心靈之眼心靈之眼:決定性瞬間,布列松談攝影(L’imaginaire d’après nature)。新北市:原點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6年)。
褚炫初、王筱玲(譯)(2018)。安藤忠雄著。安藤忠雄:我的人生履歷書。 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原著出版年﹕2012年)。
黃煜文(譯)(2018)。Leonard Koren著。重返Wabi-Sabi:給日式生活愛好者的美學思考。 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原著出版年:2015年)
劉子倩(譯)(2018)。谷崎潤一郎著。陰翳禮讚。新北市:大牌出版。(原著出版年:1933年)。
蔡青雯(譯)(2019)。枡野俊明著。看不見的設計 禪思、觀心、留白、共生,與當代庭園設計大師的65則對話。臺北市:臉譜。(原著出版年:2011年)。
蔡美淑(譯)(2018)。Leonard Koren著。Wabi-Sabi:給設計家、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原著出版年﹕2011年)。
鄭夙恩(譯)(2018)。Okakura Tenshin著。茶之書(The book of tea)。新北市:遠足文化。(原著出版年:1906年)。
鄭衍偉(譯)(2018)。安藤忠雄著。邊走邊想:安藤忠雄永不落幕的建築人生。台北市:馬可孛羅文化。(原著出版年:2012年)。
蘇文君(譯)(2018)。Leonard Koren著。美學的意義:關於美的十種表現與體驗。臺北市:行人文化實驗室。
三、外文書籍
Leonard Koren.(1994).Wabi-Sabi for Artists, Designers, Poets &。Philosophers.CA:Imperfect Publishing Point Reyes.2008.10.01。
Leonard Koren.(2000).Gardens of Gravel and Sand.CA:Stone Bridge Press.2000-04-01
四、網路資料
ARTouch(2019年10月04日)。物自身——也趣藝廊物派藝術大展「無物」。取自https://artouch.com/exhibition/content-11713.html。查閱日期:2020.06.25。
HOKK fabrica-Wabi-Sabi:認識古老日本美學 侘寂(わびさび)(2019年2月21日)取自https://hokkfabrica.com/introducing-wabi-sabi/。查閱日期:2018.10.30。
MUJI無印良品(2005年11月08日)-日式美學 聽見自然地跫音。(聯合報 記者錢欽青/報導)。取自http://www.muji.tw/News.aspx?ID=6。查閱日期:2018.10.29。
MUJI無印良品(2010年3月)回歸原點、思考未來。朝日新聞廣告。取自
取自https://www.muji.com/tw/aboutus/timeline.html。查閱日期:2018.10.29。
天下文化(2015年11月04日)。不變的態度,刻意與流行保持距離。
取自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1712。查閱日期:2018.03.20。
天天好文(2020/02/13)。《他在台南花6年造一棟「三角形別墅」共有四層「生活空間超大」 業界驚嘆:他設計的房子,100年也不過時》。http://www.look543.com/post06065511097069?u=15&utm_source=fb&utm_medium=938473339498052&utm_campaign=int&fbclid=IwAR3nd5NlsghhBapEIFctzpCFLU1OnpBCvHtPcV6m0p6q13FzQcuBtwsvwcM。查閱日期:2020.02.15。
世界遺產| 京都嵯峨嵐山臨濟宗大本山天龍寺官網。
取自http://www.tenryuji.com/cn/。查閱日期:2019.03.06。
【世界遺產故事】(2017年01月17日)沒有銀光閃閃的銀閣寺。取自https://storystudio.tw/gushi/temple-of-the-silver-pavilion/。查閱日期:2019.03.06。
安藤忠雄官網。取自http://www.tadao-ando.com/projects/。查閱日期:2020.02.05。
余遠炫(2015年01月07日)。茶的故事——日本茶道與「茶聖」千利休的故事。取自https://buzzorange.com/vidaorange/2015/01/07/history-about-japan-tea/。查閱日期:2018.11.23。
亞洲大學官網。取自http://web.asia.edu.tw/files/13-1000-16829.php。查閱日期:2020.02.05。
亞洲大學現代美術館建築特色。取自http://asiamodern.asia.edu.tw/about.php?id=1#03_offset。查閱日期:2020/02/05。
訳『作庭記』(さくていき)。
取自http://www.nakatani-seminar.org/kozin/niwa/sakuteiki/sakuteiki.html。查閱日期:2019.03.06。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編)(1998 )。國語辭典。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查閱日期:2018.11.20。
微博(2017年11月13日)。取自https://tw.weibo.com/1756667731/4173525159889702。查閱日期:2018.03.20。
精選書摘(2019年4月28日)。Wabi–Sabi「侘寂美學」不僅滲透到日本人生活,甚至塑造了日本整個商業社會的氣質和面貌。取自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17905。查閱日期:2019.08.24。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