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田坤倚(2019)。轉換型領導、組織認同與留任意願之研究-以北部地區某空軍部隊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李元墩,鍾志明,林育理(2000)。台灣企業員工組織承諾衡量模式建構之研究成功大學學報。
李國賓(2010)。臺北縣偏遠地區國民中學教師留任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百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李鵬程(2005)。國軍組織變革之工作價值、工作滿足及組織承諾間關係之探討-以空軍基層幹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吳德森(2007),國軍人才招募策略之研究─以陸軍志願役士兵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管理學院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林家五、胡宛仙、施建彬(2017)。仁慈領導一定能讓部屬產生組織公民行為嗎?領導者操弄意圖知覺與部屬信任的中介式調節作用。臺大管理論叢 2017/9第27 卷第3 期。
林家五、王悅縈、胡宛仙(2012)。真誠領導與仁慈領導對組織公民行為及主管忠誠之差異效果。本土心理學研究,(38),205-256
林姿葶、鄭伯壎(2012)。華人領導者的噓寒問暖與提攜教育:仁慈領導之雙構面模式。本土心理學研究。
林慧芝(2005)。激勵制度對留任意願影響之探討-以內部稽核人員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市。林孟諺譯(1993)。管理學,台北市:華泰文化。
林建興(2014)。主管領導風格、組織承諾與離職傾向相關之研究-以陸軍砲兵訓練指揮部志願役士官兵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洪慈珮(2014)。內部行銷、工作滿意、組織承諾與留任意願的關係—以空軍某單位軍職人員為例。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郝昇騰(2010)。志願役士兵離退傾向之探討:以南部空軍某部隊為例,義守大學管理學院碩士論文。張緯良(1999),人力資源管理,華泰文化。
陳慶瑜(2012)。僕人式領導與工作活力對留任意願之影響-以南臺科技大學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雅莉(2018)。工作壓力與留任意願之關聯探討:以人力資源管理措施為調節變項。東海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陳玫華(2010)。運用類神經網路建構最佳留任模式之研究-以直效行銷之電話行銷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技應用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人力資源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臺北市。陳碧雲(2007)新竹市國民中學教師兼任工作意願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淡江大學覺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陳俊龍(2006)。影響員工留任意願及離職傾向因素之探討-誠品書店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臺南市。國防部「國防報告書」編纂委員會(2015)。中華民國104年國防報告書。臺北:國防部。
郭懿芳(2019)。人力資源資源管理措施、工作契合度與留任意願之關係-以派遣至臺南市製造業人員為例。南臺科技大學企業管理學系人力資源管理碩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楊津瑄(2018)。領導風格對留任意願之影響-以升遷機會為干擾變數,中國文化大學商學院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蔡崇名(2016)。仁慈領導、心理安全氣候對員工績效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環球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中小企業經營策略管理碩士班學位論文。鄭伯壎、周麗芳、樊景立、任金剛(2004)。家長式領導的回顧與未來展望,華人組織行為研究的方向與策略。華人本土組織行為研究-追求卓越計畫的成果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
鄭伯壎、林姿葶、鄭弘岳、周麗芳、任金剛與樊景立(2010)。家長式領導與部屬效 能:多層次分析觀點。中華心理學刊。
鄭伯壎、周麗芳與樊景立(2000)。家長式領導: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測量。本土心理學研究14 期。
鄭伯壎、樊景立(2000)。華人組織的家長式領導:一項文化觀點的分析。本土心理學研究13 期。
鄭伯壎、樊景立與周麗芳(2006)。家長式領導:模式與證據。台北:華泰文化。
劉兆明(2002)。華人領導行為之內隱結構初探。本土心理學研究。
劉俊昌(2000)。企業文化契合度與留職頃向之研究-以中華石油公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唐莊(2018)。主官仁慈領導、薪資福利及組織承諾對志願役士兵留營意願的影響,國立高雄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蕭靜雅 & 賴于婷(2015)。國際觀光旅遊員工之職場幸福感留任意願之相
關性研究-以工作滿意度為中介變數。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 3(2), 31 42.
英文部分
Angle,H.L,&Perry,J.L,1981,Anempirical Assessment of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OrganizationalEffectiveness,Administrative Science.Quarterly,26P1-14
Genevieve,E.C.(1992).Retention:Has it obstructed nursing’s vivw.Nursing Administration.
Igharia, M., & Greenhaus, J. H. (1992). Determinants ofMIS employees’ turnover intentions: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PersonalManagement.
March, J. G., & Simon, H. A. (1958). Organizations.NY: John Wiley.
Perrachione, B. A.,Petersen, G. J., & Rosser, V. J. (2008). Why do they stay? Elementaryteachers' perceptions of 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ProfessionalEducator, 32(2), 25-41
Porter, L. W., Steers, R.M., Mowday, R. T., & Boulian, P. V. (1974).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jobsatisfaction, and turnover among psychiatric technicians. Journal ofapplied psychology, 59(5), 603.
Robbins,S.p.(1993).OrganizationalBehavior.New Jersey:Prentice-Hall Inc.
Tett, R. P., & Meyer,J. P. (1993).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 commitment, turnover intention,and turnover: Path analyses based on meta-analytic findings. PersonalPsychology, 40, 259-291.
Yang, X. H., Peng, Y. Q.,& Lee, Y. T. (2008). The Confucian and Mencianphilosophy of benevolentleadership. In C. C. Chen, & T. T. Lee (Eds.),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inChina: Philosophies, Theories and Practices(pp.31-50). 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