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彩禎,2002,地方經濟發展推動機制之探討—以推動觀光發展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2.江湘樺、顏家芝,2004,北投居民對觀光在發展影響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10,39-61。
3.石慶賀、蔡漢生,2018,台灣觀光政策之演進:從公元 1945 至 2000 年,島嶼觀光研究,第11卷第1期,第37-60頁。
4.李怡萱,2017,人潮等於錢潮?論觀光景點人次對景點地區經濟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5.李永恆、詹美珍、何慧儀、郭彥谷、蘇盈月、絲千芬、黎庭宇、梅埼駿,2017,中台灣運動觀光資源整合之研究,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第 5 卷特刊 2 ,第 12-21 頁。
6.李穎杰 、丁旭輝 、陳靖宜,2017,體驗經濟於產業文化觀光之消費新型態 —觀光工廠 DIY 體驗價值,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第十二卷第一期 ,第29-50頁。
7.李明隆,2013,政府開放陸客來台觀光政策效益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8.李宗鴻,2019,地方感與觀光,中國地理學會會刊,第63期,第1-9頁。
9.吳宗瓊、莊竣安、藍美珍,2012,阿里山地區觀光衝擊及管理策略之解析-政府角色與地方意識之視角,鄉村旅遊研究,第1-15頁。
10.吳宗瓊,2002,觀光發展階段與產業依賴程度對觀光衝擊認知影響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第16卷第一期,第45-61頁。林谷蓉,2010,臺灣的海洋觀光與地方發展—以休閒漁業為例,海洋文化學刊,第八期,第147-186頁。
12.林効賢、葉為谷、李勝雄、彭元興、余世宗,2018,在地居民對日月潭集水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相關之分析,休閒保健期刊,第十九期,第1-13頁。
13.林効賢、簡榮輝、彭元興,2014,鹿港閒置場館活化的觀光衝擊與民眾認知、支持度之探討,休閒保健,第十二期,第54-67頁。
14.周佳雯、郭乃文、徐勝一,2010,宜蘭地區居民社區依附與其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重大交通建設的中介效果,華岡地理學報,第26期,第001-015頁。
15.侯佩妤、陳俊智、包曉天,2017,國際觀光旅館的房間訂價決定因素 ̶ 以臺灣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第 5 卷第 1 期,第 138-146 頁。
16.莊慶達、胡興華、邱文彥、高松根、何立德、碧菡,2016,海洋觀光休閒之理論與應用,五南出版,台灣。
17.張秦端、孫同文、郭瑞坤、沈逸晴,2013,地方觀光發展協力治理機制之探究:以南投縣觀光發展為例,觀光休閒學報,第19卷第2期,第105-128頁。
18.張凱智、宋秉明,2011,社區觀光發展態度關係模式建構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24卷第一期,第31-55頁。
19.張凱智、宋秉明,2010,民眾參與、地方依附對觀光發展態度關係之研究 —以三個不同觀光發展形態社區為例,觀光休閒學報,第 16 卷第 2 期,第 89-115 頁。
20.張景棠,2010,挑戰2008觀光客倍增計畫之經濟效益分析,運動健康與休閒期刊,第15期,第89-104頁。
21.張慧珍,2015,澎湖觀光發展政策對住民生活衝擊之研究,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2.陳文秀,2014,台灣地區熱氣球觀光活動之政策轉移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3.陳宗玄,2004,國內旅遊對國際觀光旅館國人住宿需求影響之研究,農業經濟半年刊,第74期,第113-146頁。
24.陳宗玄、朱瑞淵,2019,觀光旅館住宿需求季節性與客源結構關係之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教育類,第十三卷,第二期,第22-38 頁。
25.陳文秀、朱鎮明、陳文正,2016,台灣地區熱氣球觀光活動之政策轉移分析,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第六卷第四期,第75-101頁。
26.陳彥勳、康信鴻,2017,國內旅遊需求、旅館經營和經濟發展之關係探討,觀光休閒學報,第 24 卷第 1 期,第 85-116 頁。
27.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2011,觀光學概論,五南出版,台灣。
28.陳甫鼎、陳沛悌,2006,居民對觀光發展之影響認知,旅遊管理研究,第7期,83-97頁。
29.黃逶騰,2007,有機觀光果園之遊憩需求與經濟效益評估 以大湖地區觀光草莓園為例,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區域人文社會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30.楊坤憲,2018,影響我國各縣市旅館業收入因素之分析,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財富與稅務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1.葉常青,2013,從政府觀光政策探討地方觀光產業發展–以新竹縣北埔鄉為例,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32.葉家瑜、陳江明,2012,探討不確定住房需求對旅館成本結構之影響:台灣國際觀光旅館之實證研究,應用經濟論叢,第92期。
33.劉修祥,2000,觀光導論,揚智文化發行,台北市。
34.歐聖榮、顏宏旭,1995,金門地區觀光發展衝擊認知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7卷第4期,第61-89頁。
35.傅信維、黃卉箖、張薏涵、陳品潔,2013,觀光旅遊活動對旅遊目的地之衝擊—以屏東小琉球地區為例,休閒研究第五卷第二期,第41~56頁。
36.謝仁鴻,2013,文化創意產業帶動地方經濟發展之研究—以台中市為例,逢甲大學合作經濟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37.鄭銘權、徐欽賢,2004,高雄市國際觀光旅館現況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第一卷,第二期,第89-103頁。
38.鄭德宇,2019,觀光旅館業:來台旅客雖呈成長惟旅遊型態改變,整體展望欠佳,產業專題,第六期,第120-136頁。
39.顏家芝,1994,旅遊目的選擇過程及策略之探討,戶外遊憩研究,第7卷第7期,第105-119頁。
40.顏家芝,2006,以地方社會結構為基礎探討居民對生態旅遊影響之認知,戶外遊憩研究,第19卷第3期,第69-98頁。
41.羅紹麟,1988,觀光遊憩之經濟影響評估,戶外遊憩研究,第一卷第三期,第5-13頁。
42.Ap, J . and Crompton, J. L. (1998). Develop and Journ al of Travel Research,37(4),120-130.
43.Crick,Malcolm. (1989).Representations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in the Social Sciences:Sun,Sex,Sights,and Servility.Review 01 Antthropology,18:307-344.
44.Liu, J., and Var, T. (1986).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s in Hawaii. Annu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3, 193-214.
45.Walker, G. J. & Chapman, R. (2003).Thinking like a park: The effects of sense of place,perspective-taking, and empathy on pro-environmental intentions,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21(4):7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