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hilip Kotler and Alan R. Anderasen,1991,非營利組織事業的策略行銷,張在山譯,授學出版社:台北。
[2]Ranjit Kumar,1999,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2000,台北:學富文化。
[3]Ruth Benedict,2011,文化模式,黃道琳譯,巨流圖書公司。
[4]Ruth Fulton Benedict,2014,圖解菊與刀The Chrysanthemum and the Sword,葉寧譯,華威國際事業有限公司。
[5]丁昭尤,2009,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觀光意象、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台東青山休閒農場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環境經濟資訊管理碩士論文。[6]日本博報堂品牌諮詢公司,2005,圖解品牌,李永清譯,台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7]王心宜,2007,體驗行銷對顧客忠誠度之影響—以生活型態、涉入程度與視覺
[8]王宗興,2002,自行車車架造形特徵對意象認知影響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9]司徒達賢,1999,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天下文化。
[10]吳巧惠,2019,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之視覺形象建立 ─以華山1914文化創意園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11]吳莉玲,2013,社區產業的設計思考與文化價值之形塑,朝陽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發碩士論文。[12]李亞傑,2013,視覺意象設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3]李素馨、林敬妤、吳治達、莊永忠,2014,運用生境價值評估工具建備永獲農村地是空間配置,都市與計劃,第41卷,第1期,67-97。
[14]李素馨、林敬妤、吳治達、莊永忠,2014,運用生境價值評估工具建構永續農村地景空間配置,都市與計劃,41:1,2014.03,民103.03,67-97。
[15]李興國,2008,北京形象—北京市城市形象識別系統及與論導向,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
[16]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4,休閒體驗模組及遊客意象關係之研究-以華山咖啡為例,真理觀光學報,3,民94.06,頁27-48。
[17]周中理、陳正,2007,體驗行銷策略、顧客關係管理與行銷績效關係模式研究-台灣旅館業之驗證,行銷評論,2007年秋季第4卷,第3期,頁339-364。
[18]周雅容,2014,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期,1997/04/01,51-73。
[19]林雅慈,2017,社區文化意象應用社區文化產品包裝設計之研究-以高雄燕巢金山 社區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林榮泰,2006,來自原住民服飾的文化創意—包山包海的設計。藝術欣賞,第 2 卷第 3 期,57-65。
[21]林榮泰、王銘顯、洪德仁、孫銘賢、孫俊彥,2006,社區文化之創意產品設計模式─以北投溫泉精品計畫為例,藝術學報,79期,93–108。
[22]林綱偉,2010,清領時期愛河水運生活景觀想像,環境與世界,22,55-87。
[23]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六版,台北市:五南出版。
[24]馬志堅,2009,地方文化意象應用在桌上遊戲的設計研究—以利嘉社區為例,臺東大學美術產業發展碩士論文。[25]商品美感中心性為調節變數,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26]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設計翻轉、地方創生」計畫規劃作業指導,國家發展協會。
[27]張樹楦、徐啟賢,2013,文化元素應用於體驗行銷之研究,2013國際文化創意產業研討會論文集。
[28]連森裕,2004,社區營造規劃之視覺形象設計研究-以竹南中港老街再造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9]郭百修,2000,地方文化產業化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30]郭羽潔,2013,高雄市三民區三塊厝地區的空間歷史變遷,國立臺南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31]陳世龍,2018,「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願景目標及推動情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卷2期 ,8-17。
[32]陳其南,1995,社區總體營造與文化產業發展,台灣手工業季刊,55,4-9。
[33]陳柏翰,2008,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薰衣草森林新竹尖石店為例,育達商業技術學院企業管理碩士論文。[34]陳貴凰、高培偉,2019,文化美食-行銷台灣地方品牌新契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卷7期,84 – 91。
[35]陳進偉,2016,文創商品設計之文化意象解析與運用-以高雄市紅毛港文化園區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系碩士論文。[36]陳韻筑,2019,社區文創產業營造之培力行動研究-以高雄哨船頭社區為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 文化創意產業系碩士論文。[37]黃進,2012,試論地方文化資產保護的內涵、價值及路徑,地方文化研究輯刊第五輯,成都:巴蜀書社。
[38]黃璟平,2015,養生茶品牌包裝設計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39]楊東震,2005,非營利事業行銷,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第4-5頁。
[40]楊東震,2008,非營利事業行銷與管理,台北:新文京出版社。
[41]楊尊丞,2014,川龍食堂品牌與視覺形象創作之研究,台灣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42]蔡志堅,2018,地方創生之設計力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卷2期,68-77。
[43]蔡富湞,2019,台灣地方創生策略之研究-以產業六級化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學位論文。
[44]鄭景仁,2008,高雄市三塊厝地區空間變遷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5]蘇文清、杜瑞澤,2009,社區創意生活產業之視覺符號意象開發與設計運用-以彰化秀水鄉曾厝社區為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第五卷,第一期。
[46]蘇宗雄,2000,感性抬頭,進入大體驗時代,設計雜誌,第 93 卷,5-8。
[47]顧穎著,2006,文學概論書系-第三編:文學形象系統論,北京師範大學,頁105-106。
[48]Aaker D.,1991,Managing Brand Equity, NY: The Free Press.
[49]Hansmann, Henry B. , 1980 ,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The Yale Law Journal ,89, 5,835-901.
[50]Harvey, D., 1989,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rnity , Oxford: Basil Blackwell.
[51]Hughes, H. ,2002, Culture and tourism: A framework for further analysis. Managing leisure, 3(12).
[52]Kapferer, J. N. ,1992,,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 New approaches to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Free Press.
[53]Kapferer, J.N. ,2012,The New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Brand Equity Long Term(5th ed.). Kogan Page.
[54]Kapodini-Dimitradi, E. ,1999,Developing Cultural Tourism in Greece. In M.Robinson and P. Boniface (Eds.) Tourism and Cultural Conflicts (pp.113-127), Wallingford: CABI.
[55]Keller, K. L. ,2008,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NJ: Pearson Education US.
[56]Kelly, J. R. ,1987, Freedom, to be -- 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 New,York: Macmillan.
[57]Kotler, P. & Gertner, D.,2002, "Country as brand, product, and beyond: A place marketing and brand management perspective", 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Vol. g, No.4/5, pp.249-261.
[58]OECD. ,2009,The Impact of culture on tourism. Paris: OECD.
[59]Pine B.J. II and J.H. Gilmore, 1999,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 is theatre & every business a stage, 1st ed.,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60]Pine, B.J. II and J.H. Gilmore.,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Business Review, Jul./Aug. pp.97-105.
[61]Richards, G. ,1996,Introduction: 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 In Richards, G.(Ed.),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 (pp.3-18).
[62]Richards, G. ,1996,Introduction: 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 In Richards, G.(Ed.),Cultural tourism in Europe (pp.3-18). CAB International, Oxon, UK.
[63]Richards, G. ,2003, What is cultural tourism? In A. van Maaen (Ed.), Erfgoed voorToerisme: National Contact Monumenten.
[64]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65]Think, Act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Brand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