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佳玉(2010)。流行音樂海外歌迷對台灣意象及到訪意願研究-以五月天樂團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王永銘(2004)。國小學童金錢態度、消費行為與電視廣告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王婉婷(2014)。高中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關係之研究─以台南市翱翔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王維君(2009)。國中生生活壓力與其偶像崇拜之研究-以苗栗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白榮燦(2007)。偶像崇拜與盜版購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白滌清(譯)(2012)。消費者行為(原作者:Blackwell, R. D., Miniard, P. W., & Engel, J. F.)。臺北:華泰。
伍至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電視收視行為、偶像崇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朱國銘(2008)。從網路的資訊豐富環境與訊息框架觀點探討網路購物行為之研究。管理研究學報,8,81-105。
朱龍祥、陸洛(2000)。流行歌曲歌迷偶像崇拜的心態與行為初探。應用心理研究,8,171-208。
何巧妤(2007)。台灣青少年對流行影像之解讀研究:以偶像歌手與電玩遊戲宣傳海報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余德慧(1991)。中國人的青春崇拜。臺北:張老師出版社。
吳月桂(2008)。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金錢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吳秀娟(2019)。嘉義地區青少年對韓國流行文化認同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韓國偶像團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五南。
吳淑玲(1996a)。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關係之研究(上)。教育資料文摘,37(3),166-190。
吳淑玲(1996b)。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價值關係之研究(下)。教育資料文摘,37(4),157-175。
呂勝瑛、楊沛穎(2009)。國小學童同儕關係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之研究。稻江學報,4(1),141-164
宋佩珊(2017)。國中生理財素養與消費行為之相關研究-以臺中市海線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李永熾(1992)。消費社會與價值法則(下)。當代,70,68-73。
李芬娥(2014)。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州科技大學,彰化。李姿蓉(2005)。青少年偶像崇拜傾向與崇拜延伸消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南。李淑瑋(2014)。國民小學學童理財素養對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李詩萍(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同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李麗真(1994)。同儕團體與青少年行為-從麥可旋風談起。教師天地,72,59-63。
周建亨(2006)。消費者行為。臺北:中華電視公司。
岳曉東(1999)。偶像與榜樣選擇的代溝差異-香港和長沙成年人的見解。香港社會科學學報,15,27-51。
岳曉東(2007)。追星與粉絲:青少年偶像崇拜探析。城市大學,香港。
林世彪(2004)。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
林怡雯(2008)。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網路使用行為關係之研究。教育文粹,38,65-73。
林明珠(2013)。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之餐飲偶像崇拜、自我概念對學習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林建煌(2010)。消費者行為。臺北:華泰。
林美習(2013)青少年偶像崇拜與周邊商品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林英花(2009)。在學青少年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轉變相關性之研究分析-以台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林英貴(1987)。台北地區國中生電視明星認同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
林淑貞(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現象之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林淑娟(2015)。國小學童飲料消費行為之研究-以臺中市沙鹿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林清江(1981)。教育社會學概論。臺北:五南圖書。
林欽榮(2002)。消費者行為。臺北:揚智。
林進材(2000)。成長路上親子行。臺北:商鼎。
林瑞端(2001)。媒介、消費與認同:台灣青少年收看日本偶像劇之效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林靈宏(2003)。消費者行為。臺北:五南。
邱淑珠(2011)。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邱皓政(2012)。量化研究法(三):測驗原理與量表發展技術。臺北:雙葉。
邱靜瑤(2018)。苗栗高職學生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國立大湖農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苗栗。青少年白皮書(1994)。青少年白皮書。青輔會,臺北。
姜韻梅(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洪敏真(2017)。人格特質、偶像崇拜、金錢態度對國小高年級學童消費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圖書公司。
唐淑珊(2008)。偶像崇拜、消費價值與行為意象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青少年觀看韓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孫繼宏(2010)。大學生對偶像崇拜之主成份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臺南。徐昇民(2013)。偶像崇拜對國小高年級學生價值觀與品格發展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徐淑敏、林麗華(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教育實踐與研究,20(2),1-28。
張又欣(2017)。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父母金錢教養、同儕關係與其消費行為的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張君玫、黃鵬仁(譯)(1995)。消費Consumption(原作者:Bocck, R.)。臺北:巨流。
張芳杰主編(1985)。牛津高級英英英漢雙解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臺北:東華。
張酒雄、陳枝烈、簡慶哲、張淑美(1993)。國中學生偶像崇拜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高師大教育研究所教育學刊,10,261-322。
張智雅(2000)。偶像崇拜與青少年認同-以臺灣流行音樂歌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醫學院,花蓮。張耀升(1997)。筆記型電腦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台北市大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莊耀嘉(1990)。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臺北:桂冠。
許哲銘(2001)。消費文化理論簡介。社會教育學通訊,33,16-22。
許展榮(1994)。請重視學生崇拜偶像的行為。國教輔導,34(2),39-40。
許嘉玲(2010)。台北縣國民小學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與消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郭致君(2001)。台北地區國中生偶像崇拜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郭豐齊(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其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陳坤宏(2005)。消費文化理論。臺北:揚智。
陳怡菁(2013)。高雄市國小學童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陳明發(2008)。國小兒童速食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麥當勞速食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仁科技大學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屏東。陳祥裕、許歆宜(1998)。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情形與學業成績關係之研究。傳習,16,29-50。
陳勝發(2003)。國中生偶像崇拜之研究─以台東市國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陳婷(2013)。竹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陳晴蕙(2003)。無人店舖之經營與規劃-以消費者行為理論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臺北。陳瑾嫻(2018)。「韓」流襲臺-臺灣青壯年韓劇觀賞對偶像崇拜及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陳學綿(2001)。舞蹈才藝班消費者之行為研究-以臺中市綿綿舞蹈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臺中。陳燕珠(2004)。青少年自我概念、行為困擾與偶像崇拜關係之研究─以臺灣地區高職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大學,南投。陶怡文(2015)。彰化市國中生家庭金錢教養與消費行為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傅國樑(2003)。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高中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曾文志、劉玲君(1995):青少年對偶像、流行歌曲、流行用語之看法與態度調查報告。學生輔導雙月刊,41,144-148。
曾光華(2016)。行銷管理:理論解析與實務應用。新北:前程。
游乾桂(1989)。抓住孩子心中的偶像。張老師月刊,137,100-101。
游琬琳(2019)。國小高年級學生偶像崇拜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金門縣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黃敏(2011)。偶像崇拜、消費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地區青少年觀看臺灣偶像劇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黃顗穎(2003)。流行音樂歌手形象、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葉美慧(2011)。花蓮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
葉賢政(2014)。新竹縣國中生金錢教養與消費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賈馥茗(1996)。教育概論。臺北:五南。
廖淑伶(2007)。消費者行為:理論與應用。新北:前程。
熊祥林(1990)。消費者的知覺。臺北:理明。
趙海林、沈雁飛(2002)。F4現象的社會學思考。青年研究,6,24-27。
劉承衢(2013)。偶像崇拜、代言人可信度與產品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劉韋伶(2010)。偶像商品與消費:以台灣傑尼斯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劉晊華(2008)。涉入程度、球隊認同對球迷對於職業球隊周邊產品之知覺價值與購買意圖之影響-以台灣地區之NBA球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劉曉倫(2001)。國中學生崇拜影視明星行為之相關因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蔡州宙(1999)。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漫畫人物認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蔡政宏(2008)。青少年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蔡美瑛(1996)。年輕消費族群消費資訊傳散者之研究—電視廣告資訊尋求模式。廣告學研究,8,67-102。
蔡榮貴(1979)。電視對我國兒童教育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21,281-399。
蔡賜婷(2005)。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消費態度、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蔡馨沂(2012)。偶像崇拜在青少年同儕關係與自尊、歸屬需求之間的角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交通大學,新竹。鄭靜鈺(2010)。國小女性教師理財態度與網路購物消費決策型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蕭淑穗(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控制信念、自我概念、偶像崇拜行為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賴錦標(2009)。國小六年級學生的認同與流行音樂消費行為的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
簡明輝(2014)。消費者行為(第三版)。新北:新文京開發。
羅玉英(2006)。國小高年級學童偶像崇拜與消費行為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Bandura, A. (1973). Aggression: A Social Learning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Berkman, H. W., & Gilson, C. C. (1986). Consumer behavior: Concepts and strategies. Boston, MA: Kent Publishing.
Bocock, R. (1993). Consumption. London, England: Routledge.
Bronfenbrenner, U. (1960). Freudian Theories of Identification and Their Derivatives. Child Development, 31(1), 15-40. doi: 10.2307/1126378
Charles, Z., & Kirst-Ashman, K. K. (1994). Understanding Human Behavior and the Social Environment. Chicago, IL: Nelson-Hall.
Cheng, S. T. (1997). Psychological determinants of idolatry in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32(127), 687-692.
Demby, E. (1974). Psychographics and Form Where It Comes, Life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
Devellis, R. F. (1991).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Newbury Park, CA: Sage.
Engel, J. F.,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0).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New York, NY: The Dryden Press.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Y: Norton.
Hawkins, D. I., Best, R. D., & Coney, K A. (1995). Consumer Behavior. implications for Marketing Strategy (6th ed.). Boston, MA: Irwin.
Howard, J. A., & Sheth, J. N. (1969).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New York, NY: John Willy and Sons.
Kellner, D. (1992). Popular Culture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Postmodern Identities. In Lash, S., & Friedman, J. (Eds.), Modernity and identity. Oxford, England: Basil Blackwell.
Kotler, P. (1991).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7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otler, P., & Armstrong, G. (2001).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9th ed.). London, England: Prentice-Hall.
Lunt, P. K., & Livingstone, S. M. (1992). Mass Consumption and Personal Identity: Everyday economic experience. Buckingham, England: Open University Press.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NY: Harper and Row.
McCutcheon, L. E., Ashe, D. D., Houran, J., & Maltby, J. (2003). A Cognitive Profile of Individuals Who Tend to Worship Celebritie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37(4), 309-322. doi: 10.1080/00223980309600616
McCutcheon, L. E., Lange, R., & Houran, J. (2002).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of celebrity worship.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93(1), 67-87. doi: 10.1348/00071260216 2454
Nicosia, F. M. (1966). Consumer Decision Processes: Marketing and Advertising Im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Peter, J. P., & Olson, J. C. (1990).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 (2th ed.). Homewood, IL: Richard Irwin.
Pratt, W. R. (1974). Measuring Purchase Behavior: Handbook of Marketing. New York, NY: McGraw-Hill.
Raviv, A., Bar-Tal, D., Raviv, A., & Ben-Horin, A, (1996). Adolescent idolization of pop singers: Causes, expressions, and relianc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5(5), 631-650. doi: 10.1007/BF01537358
Rosenberg, M. (1979). Conceiving the self. New York, NY: Basic Books.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1987). Consumer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Solomon, M. R. (1996). Consumer Behavior (3th ed.). London, England: Prentice-Hall.
Sproles, G. B., & Kendall, E. L. (1986). A methodology for profiling consumers decision-making styles. The Journal of Consumer Affairs, 20(2), 267-279. doi: 10.1111/j.1745-6606.1986.tb00382.x
Sternberg, R. J. (2000). Pathway to psychology (2th ed.). Singapore: Harcourt College Publishers.
Sullivan, H. S. (1953). The interpersonal theory of psychiatry. New York, NY: Norton.
Walters, C. G., & Paul W. G. (1970). Consumer Behavior: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Homewood, IL: Richard Irwin.
Wells, W. D., & Prensky, D. (1996). Consumer behavior. New York, NY: Wiley.
Williams, T. G. (1982). Consumer behavior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es. Saint Paul, MN: West Publishing.
Xiaozhong, He. (2006). Survey Report on Idol Worship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39(1), 84-103. doi: 10.2753/CED1061-193239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