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600:1f28:365:80b0:2119:b261:d24c:ce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7: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青娖
研究生(外文):CHEN, CHING-CHO
論文名稱:移動的太陽—油畫創作研究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The Moving Sun-A Research Discourse on Oil Painting Creation
指導教授:張繼文張繼文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ANG, CHI-WEN
口試委員:陳燕如洪明爵
口試委員(外文):CHEN, YEN-JUHUNG, MING-CHUEH
口試日期:2020-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屏東大學
系所名稱:視覺藝術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太陽移動拼貼
外文關鍵詞:the sunmovecollag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2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移動的太陽」為創作主題,進行具象與抽象的油畫藝術創作。筆者在本研究中,運用文獻分析法探討兩大方向,其一是探討「太陽」的光線與色彩;其二是探討「曹公圳」的歷史與人文。筆者依據上述兩種方向的分析與探討,作為創作主題的基礎。
  筆者運用「風格造形分析法」分析相關藝術家的作品,並學習各個藝術家的創作技法與風格特色,作為本研究創作的參考。再者,透過筆者長期觀察曹公圳周遭的景色與太陽的變化,來完成「移動的太陽」為主題的油畫系列創作。首先以日常寫生手法來描繪太陽的景象變化,其次在創作的過程中用「拼貼」(collage)的藝術技法,將此景象轉化成創作的元素。接著筆者融合前兩項的研究經驗,風景已經成為幾何的造形元素,加上筆者具有思維的幾何構圖在畫布上。最後筆者以色彩描繪曹公圳的太陽變化與景緻之具象到抽象系列的油畫作品。
  根據「太陽」和「曹公圳」的探討與創作,筆者將主題分為三個系列創作:(一)「移動的太陽」系列:筆者觀察夕陽的變化,感悟人生的經歷過程,創作出以太陽為主題的作品。(二)「曹公圳之美」系列:曹公圳的水流化為簡約的色彩線條,再藉由冷暖色的色彩變化來比喻筆者內心對於曹公圳的鄉土情懷。(三)「鳥之物語」系列:筆者觀察鳥類各種姿態,將所見的實景之物,淬鍊成抽象的幾何造形。
  This research used the moving sun as a theme for concrete and abstract oil paintings. The writer adopted a document analysis approach for the following research directions: (1) sunlight and the sun’s colors, and (2) the history and culture of the Cao Gong Irrigation System. The findings were used as the basis of her creative work for this study.
  The writer not only applied a stylistic analysis to the works of several artists, but also learned from their skills and stylistic features. After a long-term observation of the scenery in the area of the Cao Gong Irrigation System and the changes of the sun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a series of oil paintings themed “the moving sun” was produced. In the first step, the writer sketched pictures with the sun in the same scene at different times of the day. Next, several paintings were created through collage. The writer also transformed her creative concept and the scenery she had seen, into geometric shapes on canvas. Finally, colors were added to finish the journey of her oil painting creations from concrete to abstract, depicting the changes of the sun and the scenery’s beauty.
  To present her research and artistic creation based on the sun and the Cao Gong Irrigation System, the writer divided the research theme into three parts: (1) “the Moving Sun,” in which a series of sun-themed paintings reflects her thoughts towards life through observing the sunset. (2) “The Beauty of the Cao Gong Irrigation System,” in which the irrigation system’s water flow is symbolized by simple lines and the alternation of cold and warm colors mirrors the writer’s great adoration of the area. (3) “The Tales of Birds,” in which geometric shapes are used to present the writer’s observation of birds.
誌謝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次 IV
圖次 VII
表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 8
 第六節 名詞釋義 9
第二章 創作學理探討 13
 第一節 太陽光 13
  一、光即是色彩 14
  二、色彩三屬性 16
  三、色彩感覺 18
  四、藝術角度看太陽 20
 第二節 曹公圳 21
  一、曹公圳的歷史脈絡 21
  二、曹謹與曹公圳 23
  三、曹公圳文化 24
  四、曹公圳生態 25
 第三節 人類與自然 26
  一、太陽對植物的影響 27
  二、太陽對動物的影響 28
第三章 相關藝術作品風格探討 31
 第一節 十九世紀到二十世紀的藝術背景 31
 第二節 二十世紀西洋畫家以太陽主題之作品格探討 32
  一、克勞德—奧斯卡․莫內 33
  二、威廉․梵谷 35
  三、瓦西里․康丁斯基 38
  四、亨利․羅伯特․馬賽爾杜象 40
  五、皮特․蒙德里安 42
  六、羅勒․德洛涅 44
  七、胡安․米羅 47
  八、顏水龍 50
  九、莊世和 52
第四章 創作理念與表現形式 62
 第一節 創作理念 62
  一、移動的太陽系列 63
  二、曹公圳之美系列 64
  三、鳥之物語系列 64
 第二節 創作過程與表現形式 65
  一、創作的基礎—曹公圳實景拍攝與粉彩寫生 67
  二、創作的過程—「拼貼」的解構與重組 72
  三、創作造形化—將實景抽象為幾何造形 80
第五章 創作實踐與結果 88
 第一節 移動的太陽系列 88
 第二節 曹公圳之美系列 107
 第三節 鳥之物語系列 119
第六章 結論 130
 第一節 研究總結與成果 130
 第二節 自我檢討與省思 131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131
參考書目 133
 一、中文書目 133
 二、翻譯書目 135
 三、網路資料 136
附錄 137
一、中文書目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
台灣創價學會文化總局(2018)。前衛的先行者:莊世和戰後作品精選。台北:財團法人創價文教基金會。
光復書局編輯部(1996)。梵谷。台北:光復書局。
何政廣(1992)。台灣美術全集第6卷。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1994)。歐美現代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全集 勃拉克G.Braque。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1996)。世界名畫全集-米羅。台北市:藝術家。
何政廣(1996)。康丁斯基。台北:藝術家出版。
何政廣(1996)。蒙德里安P.Mondrian。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2001)。杜象Marcel Duchamp。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政廣(2003)。德洛涅 R.Delaunay。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何恭上(1988)。梵谷噢!梵谷。台北:藝術圖書。
吳兆琦(2006)。藝術概論與賞析。台北:高立圖書。
吳兆琦(2006)。藝術概論與賞析。台北:高立圖書。
吳長育(2013)。女人․小鳥․星星—米羅特展。台北:時藝多媒體傳播股份有限公司。
呂清夫(1984)。造形原理。台北:雄獅圖書。
李淑卿(2018)。自然與情感交融:英國浪漫時期風景畫的天空。新北:聯經出版。
李薦宏、賴一輝(1973)。造形原理。國立編譯館出版。
林 釗(2019)。創價藝文。台北:創價文教。
林文昌(2003)。色彩計劃。台北:藝術圖書。
涂瑛娥(1993)。蘭嶼裝飾顔水龍。臺北市 : 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高雄縣鳥松鄉鳥松社區發展協會編(2008)。高雄縣曹公圳流域文化景觀潛力點普查與研究計畫。高雄縣岡山鎮:高縣文化局。
高嶺梅(1982)。張大千畫。台北:華正書局。
莊世和(1972)。畫人漫談。高雄:三信出版社。
莊世和(1978)。樂與藝縱橫談。屏東:南朝出版社。
莊世和(1996)。行腳僧隨筆集。屏東:屏東縣文化中心。
莊正國(2016)。迴藝─莊世和94 回顧展紀念畫集。屏東:莊正國。
莊正德(1999)。莊正德的繪畫世界:心象繪畫之研究。台南:古印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郭文堉(1997)。西洋古典近代現代畫巨匠。台北:藝術圖書。
陳慧坤(1977)。近代世界名畫全集1梵谷。台北:光復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曾啟雄(1999)。色彩的科學與文化。台北:思想生活屋國際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黃文捷等編譯(1999)。西洋繪畫2000年。台北:錦繡出版。
黃冬富(1998)。莊世和的繪畫藝術。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黃春秀(1992)。梵谷Van Gogh 巨匠與世界名畫《中文國際版》。台北:國巨出版社。
楊清田(1997)。構成(一)出版。台北:三民。
歐陽鍾仁(1983)。科學實驗的方法與指導。台北:幼獅文化。
蔣伯欣(2019)。綠舍․創形莊世和。台北:藝術家出版。
鄭國裕、林磐聳(1987)。色彩計劃。台北:藝風堂出版社。
鄭笠(2012)。莊子美學與中國古代畫論。大陸:商務印書館。
鄭溫乾(2006)。清代台灣古圳¬-曹公圳採訪錄。高雄:鳳邑赤山文史工作室。
盧德嘉(1983)(纂輯)。鳳山縣采訪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盧德嘉(1993)。鳳山縣采訪冊。台北: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闕敬員(1996)。曹公圳簡介《農田水利》。
魏碩廷、陳鴻興、徐明景、李文淵、謝翠如、吳瑞卿、孫沛立(2019)。色彩新論—從心理設計到科學應用。臺北:五南書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翻譯書目
吳瑪俐(譯)(1973)。點線面(原作者:Kandinsky)。台北:藝術家出版。
李文昭(譯)(1958)。寂靜的春天(原作者:Rachel Louise Carson)。台中市:晨星出版。
張忠宏(譯)(1997)。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力的爭議(原作者:Louis P. Pojman)。台北:桂冠。
曾雅雲(譯)(1987)。藝術史的原則(原作者:Heinrich Wolfflin)。台北:雄獅圖書。
賈輝豐(譯)(1992)。西洋巨匠美術周刊。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潘勛(譯)(2002)。慾望植物園(原作者:Michael Pollan)。台北:時報文化。
薛絢(譯)(1998)。植物的秘密生命(原作者:Petter Tompkins、Christopher)。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藍仕豪(譯)(2013)。把太陽系帶到你眼前。台北:大是文化。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