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編輯部(2001)。美與競爭力。天下雜誌2001年教育特刊Ⅴ:美的學習,捕捉看不見的競爭力,22-28。
文化部(2015)。認識流行音樂輔助教材。臺北:大塊文化。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大百科全書《音樂舞蹈》。臺北:錦繡。
方德隆(譯)(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原作者:A. C. Ornstein & F. P. Hunkins)。臺北:高等教育。(原著出版年:2004)
余光(1997)。西洋流行音樂辭典。臺北:同聯文化。
李君如、陳郁欣(2012)。以行動研究探討流行音樂歌唱教學對青少年美感經驗之影響。教師專業研究期刊,3,15-46。
林怡芸(2011)。華語流行歌曲運用於國中音樂創作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重新(2003)。教育研究法。臺北:楊智。
姚世澤(1996)。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方法論。臺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3)。現在音樂教育學新論。臺北:師大書苑。
洪婷珊(2015)。直笛教學使用流行歌曲對直笛初學者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洪萬隆(1996)。音樂與文化。高雄:復文。
施懿玲(2014)。國中流行音樂課程設計與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文藻外語大學,高雄市。徐天輝(1996)。高大宜教學法的大綱。載於黃政傑(主編),音樂科教學法(一)(37-69頁)。臺北:師大書苑。
徐振邦、梁文蓁、吳曉青、陳儒晰(譯)(2006)。最新教育研究法(原作者:L. Cohen, L. Manion, K. Marrison)。臺北縣:韋伯文化。
孫晉梅(2006)。運用流行音樂提升國小高年級音樂美感判斷力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柴婉玲(譯)(2018)。好音樂的科學(原作者:J. Powell)。臺北:大寫。(原著出版年:2017)
高麗娟(2011)。運用流行歌曲進行國小六年級學生媒體素養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張浩(2006)。芻議流行音樂的教化功能及其異化。中國音樂學,3,117-119。
陳向明(2004)。教師如何做質的研究。臺北:紅葉。
陳怡芳(2013)。流行音樂融入五年級直笛教學對學生直笛學習興趣及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陳姿光(1998)。流行音樂運用於國中音樂欣賞教學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陳威仰(2013)。從台灣流行音樂的青年文化觀察音樂人才的訓練。藝術研究學報,6(2),57-74。
陳美然(2016)。從美感教育談音樂教師的美感素養、角色定位及音樂課程設計原則。國教新知,63(2),19-27。
陳淑文(2004)。二十世紀音樂與奧福教學實務初探。國教世紀,(210),11-24。doi:10.6758/KCSC.200404.0011
陳惠齡(2003)。幼兒音樂律動教學。臺北:華騰。
陳藝苑(2007)。應用流行音樂於美學之培育。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28,91-104。
陳藝苑(2010)。發現生活中的音樂美。高雄:秀威。
張哲榕(2012)。我用流行歌曲讓學生愛上音樂課。美育,186,66-73。
許瑞雯(譯)(1999)。課程與目的(原作者:D. Walker & J. F. Soltis)。臺北:桂冠。
郭添財、黃秀良(2015)。多元智能融入國小音樂課程教學成效之研究。教育學術彙刊,7,30-70。
鈕文英(2011)。教育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臺北:雙葉。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臺北:五南。
黃光雄、蔡清田(2009)。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五南。
黃光雄、蔡清田(2015)。課程發展與設計新論。臺北:五南。
黃政傑(1991 )。課程設計。臺北:東華。
黃瑞琴(200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臺北:心理。
曾焜宗(1997)。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復文。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臺北:桂冠。
楊艾琳(1996)。達克羅茲教學法。載於黃政傑(主編),音樂科教學法(一)(113-127頁。)臺北:師大書苑。
葉怡君(2008)。卡爾•奧福:奧福教學之過去和未來。關渡音樂學刊,(9),139-149。doi:10.29873/GMJ.200812.0006
葉重新(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心理。
萬孟琳(2008)。流行音樂運用於音樂欣賞教學對學童學習興趣與成就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教學主流及其教學模式。臺北:奧福。
鄭方靖(2012)。當代五大音樂教學法。高雄:復文。
鄭夙娟(2005)。探討古典音樂流行化趨勢對於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之音樂課程影響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劉玉玲(2003)。課程發展與設計。臺北縣:桂冠。
蔡清田(2004)。課程統整與行動研究。臺北:五南。
鄧婷尹(2017)。運用1990〜2015年台灣華語流行音樂在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歷程之探究-以國小高年級為對象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賴美鈴(1996)。鈴木教學法。載於黃政傑(主編),音樂科教學法(一)(99-111頁。)臺北:師大書苑。
盧麗蓉(2006)。國民中學音樂課古典音樂融入流行音樂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蘇金輝(2014)。從古典到流行:論音樂中女性角色之變化。通識學刊:理念與實務,3(1),43-68。
蘇郁惠(2005)。青少年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音樂環境之相關研究。藝術教育研究,(9),1-32。
二、外文部分
Abeles, H. K., Hoffer, C. R., & Klotman, R. H. (1994). Foundations of music education. New York, NY: Schirmer Books
Cooper, B. L. (1991). Lyrical commentaries: Learning from popular music.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7(8), 56-59.
Choksy, L., Abrahamson, R. M., Gillespie, A., & Woods, D. (1986). Teaching music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Fullan, M., & Pomfret, A. (1977). Research on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implementation.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7(1), 335-397.
Luebke, S. R. (1995). In Defense of Popular Music.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Joint Meetings of the Popular Culture / American Culture Association. (Philadelphia, PA, April 12-15, 1995), 13.
Pembrook, R. G. (1991). Exploring the musical side of pop.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77(8), 30-34.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Teslenko, A. (2016). Pop-music as а case-study of youth culture. Advances in Anthropology, 6(4), 109-121.
Tyler, R. W. (1949). Basic principles of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Chicago, IL: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Woody, R. H. (2007). Popular music in school: Remixing the issues.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93(4), 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