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03: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顏家楷
研究生(外文):Yen, Chia-Kai
論文名稱:利用影像學習與感測技術於海面污染分析
論文名稱(外文):Sea-surface Pollution Analysis by Using Image Learning and Sensing Technology
指導教授:溫博浚
指導教授(外文):Wen, Bor-Jiunn
口試委員:余興政吳乾埼傅群超陳文輝溫博浚
口試委員(外文):Yu,Hsing-ChengWu, Chyan-ChyiFuh, Chyun-ChauChen, Wen-HuiWen, Bor-Jiunn
口試日期:2020-07-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機械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0
中文關鍵詞:智慧漁港油污垃圾熱影像感光耦合元件貝氏倒傳遞神經網路
外文關鍵詞:intelligent fishing portoil pollutiongarbagethermal imagingcharge coupled deviceBayesian back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動機 1
1.2研究目的 1
1.3文獻回顧 2
1.3.1油污監測文獻回顧 2
1.3.2垃圾監測文獻回顧 4
第二章 量測架構 5
2.1 紅外線熱像 5
2.2 FLIR E40紅外線熱像測溫儀 7
2.3實驗環境所設計之實驗硬體 8
第三章 海洋污染量測 9
3.1垃圾量測 9
3.2油污量測 10
3.3海面汙染辨識方法 12
3.3.1倒傳遞網路 14
3.3.2 Levenberg–Marquardt演算法應用於倒傳遞網路 16
3.3.3貝氏規則化演算法應用於倒傳遞網路 18
第四章 海面汙染神經演算法感測模型建立 22
4.1油汙辨識 22
4.1.1取得神經網路訓練樣本 22
4.1.2類神經網路模擬 23
4.1.3平均絕對值誤差百分比 24
4.1.4類神經網路運算與結果 25
4.2垃圾辨識 28
4.2.1垃圾辨識影像擷取 28
4.2.2 取得神經網路訓練樣本 29
4.2.3 LM法及貝式規則化演算法的訓練成功率比較 30
4.2.4不同神經元數量下Trainbr法的訓練成功率比較 35
4.2.5不同訓練資料下對於Trainbr法的訓練成功率比較 41
第五章 量測實驗與討論 47
5.1 Solar Radiation太陽輻射驗證與校正 47
5.2影像擷取與溫度資訊之資料輸入 49
5.3港域海面油污含量之與實驗 50
5.3.1類神經網路的正規化處理 51
5.3.2油水混合系統水盆試驗表面溫度分析 53
5.3.3油水混合系統介面溫度及標準差倍數 53
5.3.4油水混合系統介面溫度值估算 55
5.3.5油汙辨識之神經網路演算與驗證 56
5.3.6純海水驗證 59
5.4港域海面垃圾含量之量測與實驗 60
5.4.1建立LabVIEW垃圾污染應用介面模型 60
5.4.2模型驗證與誤差 62
5.4.3海面垃圾百分比污染分析人機介面系統實際應用 64
5.5港域海面油污百分比及油污厚度實際應用 68
5.5.1 A漁港水質調查分析 68
5.5.2海域B 水質調查分析 71
第六章 結論與未來展望 72
6.1結論 72
6.2未來展望 72
參考文獻 74
附錄 76
[1] 「臺灣地區各直轄市、臺灣地區各直轄市、縣(市)漁港類別及名稱一覽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漁字第1031313239A號公告,103年2月18日。
[2] 海域油污監測與擴散模擬技術研發,交通部運輸研究所,中華民國104年3月。
[3] 劉書彰,「臺灣附近海域油污染之衛星觀測」,碩士論文,海洋科學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2005年。
[4] 陳柏源,「應用影像切割技術於SAR影像中油污染及船舶之自動偵測」,碩士論文,通訊與導航工程學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2013年。
[5] Qianguo Xinga, Lin Lia, Mingjing Loua, Lei Binga,b,c, Ruxiang ZhaocˈZhenbo Lic, “Observation of Oil Spills through Landsat Thermal Infrared Imagery: A Case of Deepwater Horizon,” International Oil Spill Response Technical Seminar, Aquatic Procedia 3 , p151 – 156, 2015.
[6] Fingas, M. “Review of oil spill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es,” Spill Science, Edmonton, Alberta, Canada, vol. 9, 2015.
[7] Kristina PILŽIS1, Vaidotas VAIŠIS2. “Detection of oil product on the water surface with Thermal infrared Camer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Aplinkos apsaugos inžinerija, 2017.
[8] RDECOM CERDEC, “Enhanced Oil Spill Detection Sensors in Low-light Environments,” Night Vision and Electronic Sensors Directorate, p13 – 16, 2018.
[9] Luciuk, M, “Night radiative cooling: the effect of clouds and Relative Humidity, ” Tech. Print. Retrieved from, 2012.
https://asterism.org/wp-content/uploads/2019/03/tut37-Radiative-Cooling.pdf
[Accessed: 2020/1/10]
[10] ESA investigating detection of floating plastic litter from orbit, https://reurl.cc/Wd5LkO [Accessed: 2020/1/10]
[11] Shungudzemwoyo P. Garaba, Jen Aitken, Boyan Slat, Heidi M. Dierssen, Laurent Lebreton, Oliver Zielinski, and Julia Reisser, “Sensing Ocean Plastics with an Airborne Hyperspectral Shortwave Infrared Imag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 echnology, 2018.
[12] 郭凡鈞, 「臺灣北部海濱垃圾調查與民眾對海洋垃圾認知之分析」,碩士論文,海洋事務與資源管理研究所,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2013年
[13] 翁偉倫, 「利用自動化視覺影像質量量測方法於食物之熱量分析」, 碩士論文,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2018年。
[14] 林佳政,「具有排泄物顏色辨識與差異分析之數位沖水馬桶嵌入式系統」,碩士論文,電機工程學系所,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2015年。
[15] 姜貿鐙, 「以影像處理與類神經網路辨識蜜蜂幼蟲」,碩士論文,生物機電工程學系研究所,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2013年。
[16] 紅外線熱像
https://www.etinstw.com/themralcamera-classroom[Accessed: 2020/2/20]
[17] FLIRE40
https://www.exquto.com/products_detail/FLIR-E40[Accessed: 2020/2/21]
[18] 三原色光模式,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三原色光模式[Accessed: 2020/1/16]
[19] 類神經網路,維基百科
https://tinyurl.com/ybytx5zg [Accessed: 2020/3/4]
[20] 神經元
https://s0124006.weebly.com/31070321473204832990.html[Accessed: 2020/3/4]
[21] 陳明原, 「應用貝氏理論及模糊邏輯進行專利分類及TRIZ方法改善之研究」,碩士論文,自動化及控制研究所,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台北市,2006年。
[22] 何姿燕,「以貝氏分類法為基礎之即時手寫簽名辨識系統」,碩士論文,資訊科學研究所,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2010年。
[23] Lewis, E.B., “Control of body segment differentiation in Drosophila by the bithorax gene complex,” Prog Clin Biol Res. 85 Pt A, p88-269, 1982.
[24] K. Gnana Sheela, S. N. Deepa, “Review on Methods to Fix Number of Hidden Neurons in Neural Networks, ” Anna University, Regional Centre, Coimbatore 641047, India, 2013.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727)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