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文獻
一、期刊
王靚琇,1991,「臺灣地區新市鎮土地開發方式之檢討」,人與地,89卷1期,頁8-13。
吳森田,1994,「所得、貨幣與房價—近二十年台北地區的觀察」,住宅學報,2期,頁49-65。
李尚華,2019,「建商新推個案銷售時機及方式之選擇」,住宅學報,28卷1期,頁83-103。
李威儀、莊琮博、方文銓,2006,「影響臺灣新市鎮開發之因子探討及評估方式建立」,華中建築,24卷12期,頁104-107。
李惠圓,1994,「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英國Milton Keynes新市鎮的開發經驗」,人與地,121卷,頁26-27。
周志龍,1999a,「臺灣新市鎮開發課題與法令」,人與地,189卷,頁4-15。
周志龍,2000,「臺灣新市鎮開發歷程與政策」,經社法治論叢,25卷,頁287-308。
陳芳君,2009,「艾班尼澤.霍華德(Ebenezer Howard,1850—1928)與其「田園城市」理論」,史學研究,22期,頁177-215。
彭建文、盧建霖,2014,「預售制度下建商銷售時機選擇之實證分析」,都市與計劃,41卷3期,頁287-304。
黃健二,1992,「新市鎮開發之探討」,臺灣地政,72卷,頁4-9。
楊宗憲,2003,「住宅市場之產品定位分析—建商推案行為之研究」,住宅學報,12卷1期,頁123-139。
鄒欣樺、張金鶚、花敬群,2007,「建商不動產表價與議價策略之探討-景氣時機、個案區位、及建商類型分析」,管理評論,26(3),47-69。
樊文平、石憶邵,2008,「發達國家新城建設經驗研究」,江西科學,26卷6期,頁1002-1008。
蔡育新、王大立、劉小蘭,2011,「土地混合使用對住宅價格的影響:解析混合使用、密度與可及性」,都市與計劃,28卷2期,頁119-146。
蔡怡純、陳明吉,2015,「臺灣房市長期景氣循環」,臺灣地區房地產年鑑,當年期,頁10-27。
賴宗裕、李家儂、何天河,2007,「臺灣地區新市鎮土地開發方式之再檢視—以淡海新市鎮為例」,海峽兩岸土地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
邊泰明、黃泳涵,2014,「信任與都市更新參與意願之研究」,都市與計劃,40卷1期,頁1-29。
二、專書
吳家德,2018,「房地產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榮義,1992,「均富的涵義與實踐」,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出版社。
辛晚教,2018再印,「都市與區域計劃(二版)」,台北,詹氏。
卓輝華,2014,「房市激盪五十年」,台北,財信出版有限公司。
周志龍,2006,「世界都市競爭策略與產業」,台北,詹氏書局。
周志龍,新市鎮開發,收錄於李鴻毅,1999b,「土地開發論」,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
林英彥,2006,「土地利用概要」,台北,文笙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三、學位論文
李柏緯,2007,「從都市間居住效用水準之相對均衡概念推估新市鎮之合理地價-以高雄新市鎮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博士班碩士學位論文。李淑惠,2007,「政府推動林口新市鎮開發歷程與問題探討」,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蔡佳惠,1994,「開發淡海新市鎮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盧建霖,2012,「建商土地開發及房屋銷售實績選擇分析」,國立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學系碩士學位論文。四、政府資料
內政部,「區段徵收作業手冊」,2016年12月。
內政部,「淡海及高雄新市鎮開發執行計畫」,1992年7月。
內政部,「淡海新市鎮開發財務計畫書」,1993年4月。
內政部,「統計資訊簡冊(108年11月出刊)」,2019年11月。
內政部,「變更淡海新市鎮的定區第一期細部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案計畫書」,2013年11月。
內政部,「變更淡海新市鎮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第一階段)案計畫書」,2013年9月。
內政部,「變更淡海新市鎮特定區主要計畫(配合第一期細部計畫案)書」,1993年1月。
內政部營建署,「修訂淡海新市鎮開發執行計畫」,2013年5月。
內政部營建署,「淡海新市 鎮濱遊憩事業、捷運淡海線、填海造地、土地開發 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案(草案)」,2003年2月。
內政部營建署,「淡海新市鎮整體開發計畫」,1993年12月。
台中市政府,「變更台中港特定區計畫(第三次通盤 檢討)(第一階段)(經內政部都市計畫 委員會第 831 次會議審決部分)書」,2015年9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規劃輔建勞工住宅計畫」實地查證報告」,1996年7月。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各國新市鎮發展概況」,1989年8月。
林秋綿、劉維真、劉鎮宇、黃瑀琳,「研訂區段徵收合理開發規模勘選原則工作案期末報告」,內政部委託,2019年7月。
高雄市政府,「變更大坪頂特定區主要計畫(第三次通盤檢討暨都市計畫圖重製)案」,2019年1月。
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年)」,2018年8月。
開創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淡海及高雄新市鎮未來發展定位與開發策規劃委託案總結報告書」,內政部營建署委託,2003年12月。
新北市政府,「變更臺北大學社區特定區細部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配合主細拆離)書」,2019年2月。
經濟部,「投資開發新市鎮之研究」,1993年7月。
臺灣省政府,「擬定淡海新市鎮定區主要計畫書」,1990年11月。
臺灣省政府建設廳工程局,「淡水港特定區計劃」,1973年6月。
五、網站資料
中華顧問工程司,2009,三芝北投公路建設與環境融合之設計作業模式。檢自:http://www.ceci.org.tw/book/81/web/110-119.pdf,2020/05/10。
內政部統計處,2018,政府統計年報(2018)。檢自:https://www.moi.gov.tw/files/site_stuff/321/2/year/year.html,2019/8/14。
內政部營建署,2019,107年第1季、第2季新建餘屋(待售)住宅統計資訊簡冊。檢自:https://pip.moi.gov.tw/V2/E/SCRE0104.aspx,2019/8/14。
台北市工務資料查詢系統,2019。檢自:http://pwbstat.taipei.gov.tw/pxweb2007p/dialog/statfile9.asp,2019/11/28。
新北市淡水地政事務所,2020,淡海新市鎮建案資料及分布圖。檢自:https://www.tamsui.land.ntpc.gov.tw/cp.aspx?n=5822,2020/03/08。
葉高華,2007,幻滅的花園城市。檢自:https://mapstalk.blogspot.com/2007/12/blog-post_17.html,2019/12/07。
廖本全,2014,徵收面積不應「所取大於所需」。檢自:
https://e-info.org.tw/node/97076,2019/12/07。
貳、外文文獻
一、英文
Golany, G. (1976). New-town planning: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John Wiley & Sons.
Hall, P. 著,李浩、陳熳莎譯,2008,「城市和區域規劃」,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譯自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4nd Ed, Routledge, 2002.
Hall, P., & Tewdwr-Jones, M. (2010). Urban and regional planning. Routledge.
Howard, E. 著,金經元譯,2009,「明日的田園城市」,北京,商務印書館。譯自Garden Cities of To-morrow, Attic books, 1985.
Kumar, R. 著,潘中道與胡龍騰譯,2010,「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第二版」,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譯自Research Methodology: A Step-by-Step Guide for Beginners. 2nd Ed, SAGE Publications, 2005.
OECD,2012,Public Governance of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檢自:http://www.oecd.org/governance/budgeting/PPP-Recommendation.pdf,2019/12/1。
Peiser, R. B., & Chang, A. C. (1999). Is it possible to build financially successful new towns? The Milton Keynes experience. Urban Studies, 36(10), 1679-1703.
Silverman, R. M., & Patterson, K. L. (2014).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for community development. Routledg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ssociation. (2014). New Towns and Garden Cities: Lessons for Tomorrow. London, TCPA, 201(4), 2.
二、日文
平山洋介,2018,老いるニュータウン:目立つ単身者の孤立化。檢自:https://www.nippon.com/ja/currents/d00382/,2019/11/29。
国土交通省,2019a,主な大規模ニュータウン。檢自:http://www.mlit.go.jp/common/001257050.xlsx,2019/11/24。
国土交通省,2019b,ニュータウンの分析。檢自:http://www.mlit.go.jp/common/001257051.pdf,2019/11/24。
東京都都市整備局,2019,多摩ニュータウンの魅力。檢自:http://www.toshiseibi.metro.tokyo.jp/bosai/tama/miryoku.html,2019/11/27。
独立行政法人都市再生機構東日本支社,「Tama New Town-since1965」,2006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