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19: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謝春貞
研究生(外文):HSIEH CHUN CHEN
論文名稱:如何強化學生閱讀圖畫書之圖像能力——以國小一年級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How to Enhance Picture Reading Abilities When Reading Picture Books—an Action Research on Elementary School First Graders
指導教授:藍劍虹藍劍虹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進修部兒文所碩士班(台北夜間)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7
中文關鍵詞:圖像素養閱讀教學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Picture awarenessreading instruction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擔任圖書推動教師,學校低年級的閱讀課程由我任教,教材以圖畫書為主,我發現會主動閱讀圖畫書插畫的學生不多,過去研究也發現,「當兒童具識字能力時會專注在認字而忽略圖像」 (Lewis,2001),蘇振明(1988)提及「5~8歲的兒童前期,這個階段是繪本最大讀者群,也是教師應用繪本融入教學最重要時期。」所以我設計系統化的課程,來強化學生讀圖的能力,藉此行動研究,瞭解「圖畫書圖像閱讀教學」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之表現,並分析「圖畫書圖像閱讀教學」教學歷程,藉由課堂實錄和省思,提出教學實施成效。
本論文共分五章,第一章說明研究動機、目的與問題。第二章為文獻探討。第三章研究設計與規劃,此章包含研究方法,圖像閱讀的課程理念、教材規劃。第四章行動研究的教學歷程,此章記錄了教導與學生學習如何觀察出四種圖像元素的歷程,分別為特徵找形狀、風的線條、有情緒的顏色、有趣的象徵,從教學實錄中分析學生表現,教學設計。第伍章總結研究發現與教學的反思。
經過這次的行動研究,發現有系統的課程,能夠逐漸幫學生建立了形狀、色彩、線條和象徵的圖像元素基模。有趣的、生活化的、能激起好奇的教材可以讓學生的眼光多停留在圖像久一點,並學習到正確的方式進行觀察圖像,但教材不宜選擇過於另類的風格和隱喻的表現手法。學生於課程中透過觀察、討論、比較、延伸活動可以刺激他們對圖像的辨別性以及概括性的理解力。
As a reading promoting teacher, the researcher is also responsible for courses for elementary school lower graders. It was found that fewer students can actively read the illustrations in the picture books after acquiring literacy. Previous researches meanwhile indicated that when children are able to read, they tend to put focus on words recognition instead of pictures (Lewis, 2001.) Su (1988) mentioned that children from 5 to 8 years old are the largest target reader group of picture books. It is also the most important period of time when teachers can apply picture books to their teaching.
Based on these researches, the researcher designed systematic courses to enhance students' picture-reading abilities. Through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picture-reading instruction of picture books on elementary first graders' performance, and brought forth the effects of instruction by analyzing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picture-reading instruction of picture books, the classroom documentation and the reflections.
There were five chapters in this research. The first chapter included the research motivation, target and research questions. The second chapter was about literature review. The third chapter stated the research design a includ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the concepts of picture-reading courses and the arrangement of teaching materials. The fourth chapter was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which contained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learning of how to observe the four picture elements, the searching of shapes for characteristics, the lines of winds, the colors of emotions and the interesting symbolization. The researcher analyzed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s as well as the instruction design through teaching documentation. The fifth chapter concluded the reflections on results and instruction.
Through this action research, the researcher found that the systematic courses can help students gradually form schemata of picture elements. The interesting, down-to-earth, curiosity-rising materials can draw students' attention to pictures fo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and learning about the correct ways in picture observation. However, the materials selected should not be of over-alternative
style, nor metaphoric techniques. Students' concepts and discrimination toward pictures can thus be stimulated through observation, comparison and extended activities in the courses.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背景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圖像素養 6
第二節 圖畫書的訊息 8
第三節 讀者反應理論 13
第四節 教學研究與方法 14
第五節 國內相關研究 22
第參章 研究設計與課程規劃 28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8
第二節 課程規劃 32
第肆章 教學歷程 36
第一節 從特徵找形狀 37
第二節 風的線條 70
第三節 有情緒的顏色 84
第四節 有趣的象徵 104
第伍章 結論 140
參考書目 150
附錄 155
參考書目
一、研究文本
方素珍,吳嘉鴻圖,《咚咚咚》,臺北市:上人,2014年。
中野弘隆,林真美譯,《小象的風中散步》,臺北市:親子天下。2015年。
五味太郎,鄭明進譯,《窗外送來的禮物》,臺北市:青林,2000年。
安東尼布朗,《朱家故事》,臺北市:英文漢聲。2010年。
彼得.布朗,劉清彥譯,《我的老師是怪獸。不,我不是!》,臺北市:小天下,2015年。
高畠純,鄭明進譯,《這是誰的腳踏車》,臺北市:青林,2019年。
雷米.查理普,方素珍譯,《幸運的內德》,臺北市:維京,2014年。
二、中文譯書 (姓氏字母排列)
莫麗˙邦(Molly Bang)宋珮譯,《圖像語言的秘密:圖像的意義是如何產生的》(picture this:perception & composition),臺北市:大塊文化,2018年。
珍.杜南 (Jane Doonan) 宋珮譯,《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Looking at Pictures in
Picture Books),台北市:雄獅美術,2006年。
丹尼絲‧I. 馬圖卡 (Denise I. Matulka),王志庚譯,《圖畫書大解密》,臺北市:天衛文
化,2018。
倫納德.S.馬庫斯(Leonard ‧S‧Marcus)Show Me a Story! : Why Picture Books Matter:
Conversations with 21 of the World's MostCelebrated Illustrators《秀個故事給我看!為
什麼圖畫書很重要 與21位世界頂尖插畫家的對談錄》,阿甲譯,臺北市:天衛文
化,2017年3月。
培利.諾德曼 (Perry Nodelman),楊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話
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2010年,P56。
培利.諾德曼、 梅維絲.萊莫(Perry Nodelman、Mavis Reimer),劉鳳芯、吳宜潔譯,
《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台北市: 天衛文
化,2009年3月,P332,P329。
松居直,《如何给孩子读绘本》,林靜譯,北京市:中國計量出版社,2017,P114。
三、中文專書(姓氏筆畫排序)
方淑貞,《FUN的教學:圖畫書與語文教學》,臺北市:心理,2010,P109。
吳建光、崔華芳《培養孩子觀察力的50種方法》,臺北縣:稻田,2009。
何三本,《幼兒文學》,臺北市:五南,2003年,P156。
林真美,《繪本之眼》,臺北市:天下雜誌,2010,P148。
林真美,《我不會讀書》,臺北市:聯經,1996,P166。
林敏宜,《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2000年,P8。
林美琴,《繪本有什麼了不起?》,臺北市: 天衛文化,2016年。
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2006年。
張家真,《看見繪本的力量》,臺北市:五南,2017,P21。
溫美玉,《溫美玉備課趴》,臺北市:親子天下,2016年。
賴嘉綾,《賴嘉綾的繪本報一報》,臺北市:聯經出版公司,2018年。
藍劍虹,《圖畫書考圖畫書的五項表現形式分類》,臺東市,國立台東大學兒童
文學研究所,2019年7月,P8。
嚴淑女等,《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繪本賞析》,新北市:閣林文創,2016,P4。
四、學位論文
王珮慈,〈幼兒閱讀圖畫書蝴蝶頁〉,國立清華大學幼兒教育學系論文,2017。
林慧娟,〈「沒有字怎麼讀?」幼兒閱讀無字圖畫書中的圖象語言〉,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2009。
唐玉美,〈幼兒閱讀無字圖畫書之表現〉,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
陳文蓉,〈走進五味太郎圖畫書的遊戲世界〉,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陳碧玉〈運用可運測性圖畫書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探索〉,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P190。
鄭美雪,〈圖畫書的閱讀教學—以圖像閱讀為主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賴慰慈,〈超現實風格圖畫書融入國小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師專業碩士論文,2018。
謝正瑜,〈兒童圖畫書的圖像語言表現賞析教學對兒童繪畫表現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美勞教學碩士論文,2005。
鍾代君,〈教師運用教學策略提升幼兒的視覺觀察力〉,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4。
五、期刊論文
王秀雄,《美術與教育》,臺北市:市立美術館,1990。
天下雜誌編輯群,《天下雜誌》,臺北市:天下雜誌,2000,P323。
田苗,〈發展與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力提出培養觀察力〉。科技信息,第5期,2012年,P421。
古忠平,〈淺談觀察力教學於教學現場之運用〉,《語文教育論壇》,第十六期,2018年。
宋珮,〈開啟孩子最初美感經驗的圖畫書「我的世界—美感教育」系列〉,全國新書資訊月刊,96年6月號,P81。
林慧娟,周婉,〈「沒有字怎麼讀?」:幼兒閱讀無字圖畫書中之圖像語言〉,《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012年3月,P29。
房麗媛,〈”動”中學會審美—如何增強小學生的圖像識讀能力〉,《美術教育研究》,22期2018年1月。
周鶯燕,儿童图画书(Picture Books)感染力研究,2003,P25。
許海燕,〈小學繪本創編教學中圖像閱讀實踐的研究〉,《中國教師專欄課程與教學》,2015年5月。
陳怡蓉〈繪本國度你遊了嗎?〉,《美育》,第196期,102年,11月。
陳培瑜,〈培養圖像素養:閱讀滿載真實生活經驗的繪本圖像〉,《台灣出版與閱讀》,總號第6期,2019年6月。
陳碧玉、黃麗鳳〈運用可運測性圖畫書提升發展遲緩幼兒溝通能力之探索〉,《2012年「一圖千言—圖畫書的繽紛世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2年。
威廉.梅比爾斯(William Moebius),〈圖畫書符碼概論〉,兒童文學學刊,
3期,2000年5月,P169。
殷萱,〈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创意实践能力培养策略研究〉,《美術文獻》,
2019年5月。
張妙如,〈線條總動員--圖畫書賞析課程之教學實例分享〉,《國教新知》,第59卷,
第三期,P94。
葉巧晶,〈讀者反應論與兒童圖畫書詮釋〉,《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9期,2008年,3月。
翟治平 王韋堯〈廣告圖像中對比形式設計之探討〉,《設計學報第14卷》,第一期,2009年,3月
鄭淑方〈無字圖畫書創意教學〉,《師友月刊》,423期,2002年9月。
鄭明憲,〈兒童對視覺意象意義的建構〉,《藝術教育研究》,第5期,2003
年5月。
蔡蕙珊,兒童文學中的圖畫書在閱讀教學中的角色,《教師之友》第41卷,第三期,P40。
劉麗華,〈兒童圖畫書型態設計研究〉,北京服裝學院,2007年。
顏曉燕,〈基於兒童視角的圖畫書賞析與閱讀指導〉,《幼兒教育研究》第5期,2018年。
蘇振明,〈美術導賞的理念與策略〉,《現代美術雙月刊》,12月,第93期,2000。
蘇振明,〈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2001,P28。
六、網路資源
柯華葳,〈提升孩子的語文力和組織力〉,2017年4月25日,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3032200-%E6%8F%90%E5%8D%87%E5%AD%A9%E5%AD%90%E7%9A%84%E8%AA%9E%E6%96%87%E5%8A%9B%E5%92%8C%E7%B5%84%E7%B9%94%E5%8A%9B/&utm_source=Parenting.com.tw&utm_medium=RightBar_buy&utm_campaign=CWbook。讀取日期:2019年12月14日。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視覺素養學習網,http://1060758.wit.com.tw/,讀取日
期:108年12月8日。
高明美,〈圖畫書的圖像閱讀〉,https://reurl.cc/W4Y2Zx,讀取日期:2019年12月1日。
郝廣才,繪本講堂,http://blog.udn.com/grimmpress/436702,讀取日期:108年11
月7日。
黃愛真,〈翻轉教育〉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1875 ,2015年12月14日, 讀取日期:2019年12月1日。
賴嘉綾,繪本的「暗號」你接得到嗎?──繪本職人賴嘉綾帶你認識8個常見圖像語言,《博客來閱讀生活雜誌》,2018年3月26日發表於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0733 , 讀取日期:108年11月7日。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680100/,1995年12月。閱讀日期2019年10月5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