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
丁渝洲、汪士淳(2004)。《丁渝洲回憶錄》,臺北:天下。
尹德瀚、潘勛、諶悠文(譯),Bill, Clinton.(原著)(2004)。《我的人生 : 柯林頓回憶錄》。臺北:時報文化。
王金平口述、李靜宜(2019)。《橋:走近王金平》。新北:河景書房。
王銘義(2005)。《對話與對抗:台灣與中國的政治較量》,臺北:天下。
王銘義(2016)。《波濤滾滾:1986-2015兩岸談判30年關鍵秘辛》,臺北:時報。
包淳亮(譯),Graham Allison .(原著)(2018)。《注定一戰?中美能否避免修昔底德陷阱》。新北: 八旗文化。
吳玉山(1997)。《抗衡或扈從:兩岸關係新詮》。臺北:正中。
吳玉山(2011)。〈半總統制:全球發展與研究議程〉,《政治科學論叢》47:1-32。
吳玉山(2012)。〈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頁15-27。臺北:五南圖書。
吳玉山(2017)。〈總統直選與半總統制憲政運作〉,「總統直選與民主臺灣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台灣研究基金會、國家圖書館。9月23-24日
吳芝儀、李奉儒(譯),Michael Quinn Patton(原著)(2009)。《質的評鑑與研究》。新北:桂冠圖書。
吳文程(2011)。〈總統作為政黨領袖〉,載於黃秀端編,《黨政關係與國會運作》。臺北:五南圖書,頁175-198。
吳嘉苓(2012)。〈訪談法〉,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二):質性研究法》,頁33-60。臺北:東華書局。
吳釗燮、童振源(2014)。〈民進黨八年執政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載於林萬億等主編。《民進黨八年執政論文集 2000-2008年》,臺北:新境界。
吳崇涵(2018)。〈中美競逐影響力下的臺灣避險策略〉,《歐美研究》
48(4):513-547。
李登輝(1999)。《台灣的主張》。臺北:遠流。
李登輝(2017)。〈台灣研究基金會「總統直選與民主台灣」研討會 致詞稿〉,「總統直選與民主臺灣學術研討會」論文。臺北:台灣研究基金會、國家圖書館。9月23-24日
李宛儒(2006)。《從國內外因素解析陳水扁總統的大陸政策(2000-2004)》。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政賢(譯),Irving Seidman(原著)(2009)。《訪談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
李福鐘(2010)。《國統會與李登輝大陸政策硏究》。臺北:五南。
李鳳玉(2011)。〈總統與其政黨的關係:法國與台灣的比較〉,載於黃秀端編,《黨政關係與國會運作》。臺北:五南圖書,頁199-234。
李鳳玉(2015)。〈總統兼任黨主席對政府法案通過的影響: 陳水扁政府時期的分析〉,《政治科學論叢》64:27-74。
沈有忠(2012)。〈半總統制「權力總統化」之比較研究〉,《臺灣民主季
刊》9(4):1-36。
明居正(2016)。〈臺灣民主化後之兩岸關係〉,載於王業立編,《臺灣民主之反思與前瞻》。臺北:臺灣民主基金會,頁95-123。
林添貴(譯),Morris, Dick(原著)(1999)。《選戰大謀略 : 柯林頓二度入主白宫之路》。臺北:智庫文化。
林添貴(譯),Nancy Bernkopf(原著)(2012)。《一九四九年後的海峽風雲實錄 : 美中台三邊互動關係大揭秘》。臺北:黎明文化。
林繼文(2011)。〈共治可能成為半總統制的憲政慣例嗎?法國與台灣的比較〉,載於沈有忠、吳玉山編,《權力在哪裡?從多個角度看半總統制》。臺北:五南圖書,頁341-373。
邱垂正、童振源(2008)。〈陳水扁政府與馬英九政府的中國戰略之比較與檢討〉,《戰略:台灣國家安全政策評論》1:78-99。
胡聲平(2008)。〈民進黨政府國內政治考量與操作下的台美關係〉,《全球政治評論》22:81-106。
唐飛(2011)。《台北和平之春:閣揆唐飛140天全紀錄》,臺北:天下。
郝培芝(2013)。〈半總統制的演化:總統化與內閣不穩定〉。《問題與研究》,52(1),101-141。
高孔廉(2016)。《兩岸第一步:我的協商談判經驗》,臺北:聯經。
張炎憲主編(2008)。《李登輝總統訪談錄(四)財經產業》。臺北:允晨文化。
張台麟(2013)。《法國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
張文揚(2014)。〈民主和平論與非民主和平論之經驗檢證:政治制度相似性
的關鍵作用〉,《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26(1):1-39。
張瀞文(2015)。《蔡英文:從談判桌到總統府》。臺北:商業周刊。
梅然(譯),Steffen W. Schmidt(原著)(2006)。《美國政府與政治》。北京:北京大學。
盛治仁、白瑋華(2008)。〈陳水扁總統首任施政評價影響因素探討〉,《東
吳政治學報》26(1):1-50。
盛杏湲(2008)。〈政黨的國會領導與凝聚力-2000年政黨輪替前後的觀察〉,《臺灣民主季刊》,5(4),1-46。
莊承霖(2017)。《臺灣應對中國崛起之避險戰略選擇(1988-2016)》。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瓊俐(2019)。《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臺北:天下文化。
陳小紅(2017)。〈兩岸社會文化交流〉,載於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臺北:三民書局。
陳水扁(1999)。《台灣之子》,臺中:晨星出版。
陳水扁(2001)。《世紀首航:政黨輪替五百天的沉思》,臺北:圓神。
陳水扁(2019)。《堅持:陳水扁口述歷史回憶錄》,臺北:凱達格蘭基金會。
陳方隅、林添貴(譯),林夏如(原著)(2019)。《台灣的中國兩難 : 台灣認同下的兩岸經貿困境》。臺北:商周出版。
陳宏銘(2007)。〈「少數政府」下總統的權力運作與突圍策略:台灣半總統
制經驗的探討〉,《中華行政學報》4:157-182。
陳宏銘(2009)。〈臺灣半總統制下的黨政關係:以民進黨執政時期為焦點〉,
《政治科學論叢》41:1-56。
陳宏銘(2013)。〈「選舉機器」政黨轉型路線與黨政關係的建構:中國國民黨的經驗(2000-2012)〉,《台灣政治學刊》17(2),15-69。
陳宏銘(2016)。〈半總統制下總統是否兼任黨主席與其黨政關係型態:比較
視野下的馬英九總統任期經驗〉,《臺灣民主季刊》13(4):1-42。
陳宏銘(2018)。〈臺灣半總統制下總統決策機制的困境:一個比較視野的研
究〉,《政治學報》65:1-35。
陳明通等(2005)。《民主化臺灣新國家安全觀》,臺北:先覺。
陳明通(2005)。〈我國大陸政策的檢討與前瞻〉,《新世紀智庫論壇》29:44-77。
陳明通(2008)。〈我國大陸政策的檢討與前瞻〉,《堅持「主權、民主、和平、對等」四原則的兩岸關
係》,頁11-57。臺北: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出版
陳明通(2017)。〈整體兩岸情勢回顧及展望未來30年〉,「兩岸交流30年回顧與前瞻研討會」論文。臺北: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10月25日
陳冠吾(2015)。《中共政治繼承對兩岸關係之影響:1989-2012》。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建舟(2017)。《馬英九政府的大陸政策與對兩岸關係之影響》。新北: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傅澤民(2009)。《權力不對等之互動結構與小國面對強鄰的策略選擇:古巴、斯里蘭卡和臺灣》。臺北: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永賢、張炎憲、許瑞浩(2009)。《從左到右六十年:曾永賢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
黃秀端(2011)。〈美國總統對國會立法的影響〉,載於黃秀端編,《黨政關係與國會運作》。臺北:五南圖書,頁279-308。
葉俊榮(1998)。〈九七憲改與臺灣憲法變遷的模式〉,《臺大法學論叢》,27(2):7-47。
葉俊榮、張文貞(2006)。〈路徑相依或制度選擇?論民主轉型與憲法變遷的模式〉,《問題與研究》,45(6):1-31。
裘兆琳(1991)。〈天安門事件後美國府會關係演變:『1989年緊急中國移民救濟法案』個案研究 〉,《美國研究》19(4):33-80。
裘兆琳(1993)。〈美國續與中共最惠國待遇問題:府會之爭個案研究,1990-1992〉,《歐美研究》23(2):1-59。
裘兆琳(1998)。〈美國府、會之爭:一九九四年『烏拉圭回合協定法』個案研究〉,《歐美研究》28(4):103-172。
鄒景雯(2001)。《李登輝執政告白實錄》,新北:印刻。
鄒景雯、陳明通(2015)。〈國家安全危機處理機制:以1996年臺海危機個案
為例〉,《東吳政治學報》33(4):133-210。
廖達琪、陳月卿(2016)。〈半總統制下國會監督實際作為之初探:臺灣立法院與法國國民議會之比較〉,《政治科學論叢》69:85-136。
趙春山(2017)。〈當前我國大陸政策〉,載於趙春山主編。《兩岸關係與政府大陸政策》,臺北:三民書局。
趙春山(2019)。《兩岸逆境:解讀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的對治策略》,臺北:天下。
劉文祥(2005)。美國外交決策中的國會與總統。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劉世忠(譯),Grant, Alan R.(原著)(1996)。《美國政府與政治》。臺北:五南圖書。
劉世忠(2010)。《歷史的糾結:台美關係的戰略合作與分歧(2000-2008)》,
臺北:新台灣國策。
蔡明彥、張凱銘(2015)。〈「避險」戰略下大國互動模式之研究:以美中亞太
戰略競合為例〉,《遠景基金會季刊》16(3):1-68。
蔡英文(2011)。《洋蔥炒蛋到小英便當:蔡英文的人生滋味》,臺北:圓神。
蔡英文(2015)。《英派:點亮台灣的這一哩路》,臺北:圓神。
蔡榮祥、陳宏銘(2012)。〈總統國會制的一致政府與憲政運作:以馬英九總統
第一任任期為例〉,《東吳政治學報》30(4):121-176。
蕭旭岑(2018)。《八年執政回憶錄(馬英九口述)》,臺北:天下。
駱文森、楊明珠(譯),上坂冬子(原著)(2001)。《虎口的總統:李登輝
與曾文惠》,臺北:先覺。
薛健吾(2016)。〈抗衡或扈從:14個歐亞國家對俄國外交政策選擇的再檢視〉,
《東吳政治學報》34(3):121-178。
鍾倫納(1998)。《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關弘昌(2012)。〈台灣國內選舉對其大陸政策之影響〉,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重新檢視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頁217-238。臺北:五南圖書。
蘇子喬(2011)。〈哪一種半總統制?-概念界定爭議的釐清〉,《東吳政治學報》29(4):1-72。
蘇起(2003)。《危險邊緣: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臺北:天下。
蘇起(2013)。〈馬政府時期兩岸關係的概況與展望〉,蘇起、童振源(主編),《兩岸關係的機遇與挑戰》,頁3-26。臺北:五南圖書。
蘇起(2014)。《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臺北:天下。
貳、英文
Alley, Roderic. (2000). The Domestic Politic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 Cases from Australia.New Zealand and Oceania. Burlington: Ashgate.
Busch, Andrew E. (2005). “National Security and The Midtern Election of 2002.” In
Richard S. Conley (eds.), Transforming the American polity : the presidency of George W. Bush and the war on terrorism, pp. 40-61. N.J: Pearson/Prentice Hall.
Bush, Richard.(2005). Untying the knot making peace in the Taiwan Strait.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Bush, Richard. (2013). Uncharted strait : the future of China-Taiwan relations.
Washington D.C. :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Bush, Richard. (2017). One China Policy Primer. Washington D.C.: Brookings
Institution Press.
Bueno de Mesquita, Bruce、Smith Alastair. (2012).“Domestic Explanations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Annual Review of Political Science,vol.15,pp.161-181.
Christenson, Reo M. . (1983). "Carter and Truman: A Reappraisal of Both."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13, no. 2, pp. 313–323.
Canes-Wrone, B. (2004). “ The Public Presidency, Personal Approval Ratings, and
Policy Making.”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4, no. 3. pp. 477-492.
Chu, Yun-han. (2004).“Power Transition and the Making of Beijing's Policy towards Taiwan,” The China Quarterly, vol.176. pp. 960-980.
Canterbery, E. (2014). Harry S. Truman : the economics of a populist president / E. Ray Canterbery. New Jersey : World Scientific.
Chen, Kuan-Wu and Wu, Yu-Shan. (2017).“Power position and Taiwan policy: how Beijing responds to Taipei’s stimuli during the Jiang Zemin and Hu Jintao periods,”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ast Asia Studies, vol.6, no.2. pp. 132-152.
David, Lake .(1992).“Powerful Pacifists : Democratic States and War,”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vol.86, no.1 .pp.24-37.
Duverger, Maurice.(1992). “A New Political System Model: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in Arend Lijphart, ed, Parliamentary versus Presidential Government: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pp.142-149.
Dietrich, John W. (1999).“Interest Groups and Foreign Policy: Clinton and the China MFN Debates,”.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 vol. 29, no. 2.pp. 280-296.
Donno, Daniela. (2013). “Elections and Democratization in Authoritarian Regimes.” 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57, no. 3.pp. 703–716.
George, Alexander. (1980). Presidential Decisionmaking in Foreign Policy: The Effective Use of Information and Advice .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Gowa, Joanne. (1999). Ballots and Bullets: The Elusive Democratic Peace.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Hastedt, Glenn and Eksterowicz, Anthony. (2001). “Presidential Leadership Models and Domestic Policy Making in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 ” Politics & Policy,vol.9, no.1 .pp. 317-335.
Huang, Paul . (2019). “Chinese Cyber-Operatives Boosted Taiwan’s Insurgent Candidate,” Foreign Policy, June 26.
Katz, Andrew Z. (2000). “ Public Opinion and the Contradictions of Jimmy Carter's
Foreign Policy.”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0, no. 4. pp. 662-687.
Kang, David . (2009). “Between Balancing and Bandwagoning:South Korea’s
Response to China,” Journal of East Asian Studies,vol.9, no.1 .pp.1-28.
Kaya, Ruchan, and Michael Bernhard. (2013). “Are Elections Mechanisms of
Authoritarian Stability or Democratization? Evidence from Postcommunist Eurasia.” Perspectives on Politics, vol. 11, no. 3. pp. 734–752.
Lee, Hamilton and Jordan Tama. (2002). A creative tension : the foreign policy roles of the President and Congress.Washington, D.C. : Woodrow Wilson Center Press.
Mueller, John E. (1970). “Presidential Popularity from Truman to Johnso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64, no.1 .pp. 18-34.
Milner, Helen.(1997). Interests, Institutions, and Information: Domestic Politics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Jersey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Mann, James.(2000). About Face: A History of America's Curious Relationship with
China, from Nixon to Clinton.New York : Vintage Press.
Mayer, William G. (2010). “Retrospective Voting in Presidential Primaries.”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0, no. 4.pp. 660–685.
Mearsheimer, John J. (2014).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Norton.
Nelson, Justin A. (2000). “Drafting Lyndon Johnson: The President's Secret Role in
the 1968 Democratic Convention.”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30, no. 4. pp. 688–713.
Nelson, Michael(2016). “The Historical Presidency: Clinton's Elections: Redividing
Government in the 1990s.”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6, no. 2. pp.
457–472.
Page, Benjamin I., and Robert Y. Shapiro. (1983). “ Effects of Public Opinion on
Polic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7, no.1.pp.175-190.
Robert S. McNamara and Brian VanDeMark.(1995). In Retrospect: The Tragedy and
Lessons of Vietnam. New York : Times Books Press.
Rosato, Sebastian.(2003). “The Flawed Logic of Democratic Peace Theory,”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97, no. 4. pp. 585-602.
Rodman, Peter . (2009). Presidential Command: Power, Leadership, and the Making of Foreign Policy from Richard Nixon to Georg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Reeves A. and Rogowski J.C. (2015). “Public Opinion Toward Presidential Power.”
Presidential Studies Quarterly, vol. 45, no. 4. pp. 742-759.
Spitzer, Robert .(1993). President and Congress : executive hegemony at the crossroads of American government. Philadelphia : Temple University Press.
Tsai, Chia-hung .(2000). “American Voter Responses to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vents and Economic Conditions: 1920-1996,”Eur America, vol.30, no.3, pp.143-191.
Tomoko Matsumotoa、Michael Laver .(2015). “Public opinion feedback between elections, and stability of single-party majority governments,” Electoral Studies, vol.30, pp.308-314.
Walt, Stephen . (1987). The Origins of Alliances. New York: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Waltz, Kenneth . (2001). Man, the State, and War: A Theoretical Analysi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Walter Isaacson、Evan Thomas.(2013). The Wise Men:Six Friends and the World They Made. New York: Simon & Schuster press.
Wang, T.Y、Cheng, S.F. (2016). “Presidential approval in Taiwan: An analysis of survey data in the Ma Ying-jeou presidency,” Electoral Studies,vol.40, pp.34-44.
Wu, Yu-Shan. (2016). “Heading towards Troubled Waters?The impact of Taiwan’s
2016 Elections on Cross-Strait Re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Chinese Studies,vol.23, no.1 .pp.59-75.
参、網路及新聞資料
仇佩芬(2015)。〈國台辦消極 習近平下令:馬習會辦不成就人頭落地〉,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73817。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30日。
王良博(2018)。〈挺不挺台灣東奧正名? 賴揆:要參賽名稱就是「中華台北」〉,上報。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45771。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丘采薇(2019)。〈固中彰雲 綠營打出「護總統拉立委」〉,聯合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85412。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6日。
李念祖(2015)。〈李念祖專欄:李登輝總統與修憲〉,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40119。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31日。
李欣芳(2019)。〈蘇貞昌決策機制大調整〉,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266548。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2日。
李欣芳(2019)。〈黨政人士爆:賴清德「務實台獨」未先討論 總統也只能概括承受〉,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40875。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李登輝(1996)。〈總統參加第三屆全國經營者大會〉,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3713。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8日。
李登輝(1999)。〈總統接受德國之聲專訪〉,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5749。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8日。
周思宇(2017)。〈思沙龍》馬和中「避險」策略失敗 吳玉山點出這三大原因〉,風傳媒,https://www.storm.mg/article/354230,最後瀏覽日期:2019年3月24日。
林朝億(2013)。〈總統兼任黨主席 謝長廷:權力過於集中〉,新頭殼。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3-11-06/41665。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林朝億(2019)。〈陳水扁證實曾邀王金平組閣 卻遭馬英九反對而失敗〉,新頭殼。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9-01-30/201816。 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0日。
邱國強(2012)。〈吳伯雄:憲法概念就是一國兩區〉,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203230001.aspx。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29日。
胡宥心(2019)。〈小英放手電火球組閣,蘇內閣派系平衡快速成局〉,新新聞。
https://www.storm.mg/article/832695。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2日。
胡宥心(2019)。〈阿扁斷言綠營就是蔡賴配,爆料柯文哲要的戰犯是陳菊〉,新新聞。https://www.storm.mg/article/1781102。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孫偉倫(2017)。〈勞基法再修法惹惱年輕人 小英賴神矛盾檯面化?〉,信傳媒。https://www.cmmedia.com.tw/home/articles/7209。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馬英九(2011)。〈總統就兩岸和平協議議題召開記者會〉,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15958。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29日。
馬英九(2013)。〈總統伉儷出席「中華民國中樞暨各界慶祝102年國慶大會」致詞全文〉,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18063。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30日。
郭瓊俐(2019)。〈蘇貞昌專心「顧攤」 不進府參加財經會議〉,財訊。https://www.wealth.com.tw/home/articles/19551。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2日。
陳民峰(2019)。〈賴清德公布密談內容指蔡英文曾同意其台獨及赦扁主張〉,法國國際廣播電台。https://reurl.cc/L15l5K。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陳詩璧(2016)。〈蔡英文未提九二共識 國台辦:沒有完成的答卷〉,華視新聞網。https://reurl.cc/Gk5pgG。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陳鳳馨(1999)。〈兩岸為「特殊的國與國關係」總統府四點說明:大陸政策不變 林碧炤指三通、戒急用忍暫不調整 連戰表達與李總統觀點一致〉,聯合報,7月10日,版4。
陳鳳馨(1999)。〈從「一個中國」到不提「一個中國」兩岸關係重新定位 李總統曾與蘇起、胡志強充分交換意見〉,聯合報,7月11日,版2。
陳德愉(2019)。〈【上報人物】35歲就槓上「600歲」八大老首代總統府高層蘇志誠(上)〉,上報。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SerialNo=64680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31日。
曾韋禎、陳鈺馥(2017)。〈行政立法協調 綠委多主張維持〉,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1134534。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黃揚明(2019)。〈獨派4大老買廣告刊公開信 籲小英2020放棄連任〉,鏡傳媒。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190103inv001/。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2日。
楊孟瑜(2006)。〈阿扁權力下放救危機各方質疑仍多〉,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5030000/newsid_5035900/5035910.stm。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0日。
楊淳卉(2019)。〈參選2020 賴清德登記初選〉,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275173。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2日。
鄒景雯(2012)。〈一國兩區掀波 府想切割 吳有白紙黑字〉,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571115。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29日。
鄒景雯(2015)。〈獨家》馬總統7日密訪新加坡 「馬習會」不期而遇〉,自由時報。https://reurl.cc/GkDbnD。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30日。
滿會喬(2004)。〈國台辦首評“520演說” 指扁未放棄“台獨”立場〉,中新社。http://news.sina.com.cn/o/2004-05-24/10302611804s.shtml。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蔡佩樺、蔡明政(2017)。〈民進黨31歲生日 重返圓山飯店舉行黨慶酒會〉,民視新聞。https://reurl.cc/Nablnk。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蔡佳伶(2018)。〈獨派發聲:我們不要柯文哲 民進黨要提名〉,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aipl/201803070231.aspx。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2日。
蔡英文(2016)。〈總統接受美國《華爾街日報》專訪問答全文〉,總統府。https://www.president.gov.tw/NEWS/20759。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蔡慧貞、仇佩芬、朱明、楊毅(2016)。〈【馬習會揭密】馬只提一中沒有各表 現場幕僚連呼「完了」〉,上報。https://reurl.cc/YlQjA0。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30日。
蔡慧貞、仇佩芬、朱明、楊毅(2016)。〈【馬習會揭密】籌備馬習會滴水不漏 馬連吳敦義都瞞〉,上報。https://reurl.cc/xDXEVV。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1月30日。
鄭鴻達、楊淳卉(2017)。〈賴揆:務實台獨主義者〉,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38762。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蕭白雪(2016)。林奏延WHA演說 將「台灣」完全消音,聯合新聞網。https://video.udn.com/news/496803。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3日。
蕭衡倩(1999)。〈17日 連戰可能宣布參選黨公告初選日 連考慮在台南家鄉誓師 初選投票定在8/21〉,聯合晚報,7月9日,版2。
謝靜雯(2018)。〈蔡總統公開慰留賴清德 稱他是好投手〉,中央社。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1812280222.aspx。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2日。
蘇永耀(2019)。〈反制中國一國兩制台灣方案 蔡英文明將再召開國安首長會議〉,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785412。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4日。
蘇芳禾(2017)。〈賴清德明將以閣揆身份 列席民進黨中執會〉,自由時報。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190917。最後檢索日期:2019年10月11日。
Anna Fifield、 Robin Kwong、Kathrin Hille.2011.“US concerned about Taiwan candidate”. Financial Times. https://www.ft.com/content/f926fd14-df93-11e0-845a-00144feabdc0. Retrieval Date: 2019/6/3.
Mearsheimer, John J.2014.“Say Goodbye to Taiwan”. The National Interest. https://nationalinterest.org/article/say-goodbye-taiwan-9931.Retrieval Date: 2019/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