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文獻:
司馬遷《史記》,臺北鼎文書局,1993。
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初版。
郭慶藩《莊子集釋》王孝魚點校,中華書局,2010再版。
劉勰《文心雕龍校箋》,王利器校箋,臺北明文書局,1982。
何文煥輯《歷代詩話》,中華書局,1981。
吳文治主編《宋詩話全編》,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今人專著:
錢鐘書《管錐編》,北京中華書局,1979。
余英時《士與中國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法)昂利.柏格森《笑—論滑稽的意義》,徐繼曾譯,商鼎數位出版,1992。
宇文所安《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化論集》,陳引馳、陳磊譯。聯經,2007年。
川合康三《終南山的變容:中唐文學論集》,劉維治、張健、蔣寅譯,上海古籍,2007。
淺見洋二,《文本的密碼—社會語境中的宋代文學》,李貴、趙蕊蕊等譯,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
王水照主編《宋代文學通論》,高雄復文,2000。
周裕鍇《中國禪宗與詩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谷曙光《貫通與駕馭:宋代文體學述論》,人民文學出版社,2016。
艾朗諾《美的焦慮》,上海古籍,2013。
陳榮華《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三民,2011。
單篇論文與學位論文:
楊儒賓〈莊子的卮言—一種道的語言〉,漢學研究,第10卷第2期(1992),頁123-157。
楊明璋《敦煌文學中之諧隱研究》,政大中文研究所九十五學年度博士學位論文。簡宗梧〈賦與隱語關係之考察〉,逢甲人文學報第8期,2004。
梅家玲〈世說新語名士言談中的用典技巧〉,臺大中文學報, n.2, p.341-376,1988。
康韻梅〈娛玩、逞才、託寓—唐代小說中精怪聚會賦詩探析〉,復旦學報社科版,2014年03期。
劉苑如〈《異苑》中的怪異書寫與諧謔研究—以陳郡謝氏家族的相關記載為主要線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14期,頁51-91,1999年。
李蓮雅〈杜甫以「戲」字為題之詩作探析〉,輔大中研所學刊第9期,1999。
廖美玉〈杜甫在唐代詩學論爭中的意義與效應〉,收錄於中華文史叢編(2009年2月,總第九十四期)。
方介〈談韓愈以文為戲的問題〉,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集刊第16期,頁65-93,2000年。
賴錫三〈莊子的雅俗顛覆與文化更新—以流動身體與流動話語為中心〉,臺大文史哲學報第77期,2012。
黃奕珍〈談詩.僧關係的一個面向—以歐陽修九僧詩為例〉,中國文哲專刊第17期,頁461-481,2000年。
周來祥與儀平策〈論宋代審美文化的雙重模態〉,收錄於《宋詩縱論叢編》,張高評編,麗文文化,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