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04:1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祁芳
研究生(外文):Chi-Fang Tsai
論文名稱:裁判離婚事由中「不堪同居之虐待」之實證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n Empirical Study of “Abuse Rendering Common Living Intolerable” as Grounds for Divorce
指導教授:黃詩淳黃詩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ieh-Chuen Huang
口試委員:徐慧怡李莉苓
口試委員(外文):Huei-Yi ShyuLi-ling Lee
口試日期:2020-07-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4款民法第1052條第2項裁判離婚家庭暴力婚姻暴力實證研究皮爾森卡方檢定邏輯斯迴歸
外文關鍵詞:Civil Code Article 1052Grounds for DivorceDomestic ViolenceMarital ViolenceEmpirical StudyPearson’s Chi-Squared TestLogistic Regression
DOI:10.6342/NTU202003927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我國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之「不堪同居之虐待」,以及同項第4款,夫妻之一方與他方直系親屬間之虐待致「不堪為共同生活」,將家庭暴力作為裁判離婚事由,並且都以「不堪同居之虐待」作為構成要件。1985年民法修法時,第1052條新增第2項,「有前項以外之重大事由,難以維持婚姻者」,亦得請求離婚,將破綻主義導入裁判離婚制度,使受有家庭暴力之婚姻關係當事人自此多了一個可能的請求權基礎。
「不堪同居之虐待」屬不確定法律概念,實務運作上,法院在判斷該離婚事由是否成立時,會考量哪些因素?當事人以家庭暴力為事由訴請離婚,進入訴訟後可能面臨哪些困難?而當事人以同一事實主張第1項第3款(或第4款)及同條第2項,法院在適用法條時是否有不同之考量?以上實務運作層面之問題,以實證研究來分析最為適當。
從而,本研究以2010年至2018年間,法院實際審酌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第4款之第一審裁判共1,008件作為素材,分析並探討我國家庭暴力相關之裁判離婚實務發展情形,得出之研究結果包括:1.家庭暴力舉證不易;2.法院認定有無「不堪同居之虐待」時,考量之因素繁多且標準嚴格,尤其重視暴力行為嚴重性、發生頻率,以及發生原因;3.部分實務判決過度拘泥於法條文字,悖於裁判離婚制度目的;4.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第4款完全能被同條第2項涵蓋;5.夫妻之一方無正當理由逕自分居,屬有責行為。
最後,針對我國裁判離婚制度之未來發展提出研究建議,在立法方面,包括應刪除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第4款,將涉及家庭暴力之離婚訴訟以同條第2項處理,以及應在法條中設立「婚姻破裂」之參考判準,並逐漸邁向有條件的破綻主義。在實務方面,不宜再依循早期實務對「不堪同居之虐待」之判準,且不應再將「主動分居」視為民法第1052條第2項但書之有責行為,否則適用法條之結果,可能對欲解消破裂婚姻之當事人過苛。
Specific grounds for divorce are listed in Paragraph 1, Article 1052 of the Taiwan Civil Code, among which “rendering common living intolerable,” similar to intolerable cruelty, is taken as an essential factor of Subparagraphs 3 and 4, which are related to domestic violence. In 1985 law reform, Paragraph 2 was created and added into Article 1052, stating that the spouse can sue for divorce based on the breakdown of marriage. Since then, spouses have had one more option to request divorce on the grounds of domestic violence.
However, “common living intolerable” is actually an uncertain legal concept. How does the court apply it to an individual case? What difficulties will the party face while petitioning for a juridical divorce due to domestic violence? If one party uses Subparagraph 3 (or Subparagraph 4) of Paragraph 1 and Paragraph 2 of Article 1052 to file for divorce based on the same facts in the same proceeding, what will the court consider while applying these two different grounds? To answer the practical questions above, empirical study seems to be the most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
Therefore, 1,008 divorce cases of District Court from 2010 to 2018 are chosen to be the material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of judicial divorce related to domestic violence. Through the empirical analysis, this research found that: 1. It is difficult for the plaintiff to prove that he or she suffered domestic violence; 2. When the court determines whether there is "abuse rendering common living intolerable", the factors to be considered are diverse and the standards are strict, with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severity, frequency, and causes of violence; 3. Some cases are too confined to the text of the provision, which might go against the purpose of the divorce system; 4. Subparagraphs 3 and 4, Paragraph 1 of Article 1052 can be completely covered by Paragraph 2 of the same Article; 5. The spouse who refuses to live together without a good cause will be regarded as responsible for the breakdown of the marriage by the court.
Finally, this paper propose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divorce system in Taiwan. In terms of legislation, first, Subparagraphs 3 and 4, Paragraph 1, Article 1052 of the Civil Code shall be deleted, and divorce cases involving domestic violence should be judged in accordance with Paragraph 2 of the same Article. Second, an objective criterion for "marriage breakdown" should be established in the law, and our divorce system shall conditionally allow the spouse at fault to request divorce. In terms of practice, the court shall stop following the precedent on “abuse rendering common living intolerable”. And moreover, the court shall not regard “refusal to live with the other party” as a responsible act in the provision of Paragraph 2, Article 1052 of Civil Code. Otherwise, the result of applying so may be too harsh on the party who wants to dissolve the broken marriag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1
第三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我國與外國裁判離婚制度發展 5
第一節 我國離婚制度之沿革 5
第一項 前言 5
第二項 離婚制度歷史變革 8
第二節 民法第1052條相關文獻分析 10
第一項 有責主義與破綻主義 10
第二項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之評析 14
第三項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4款之評析 15
第三節 外國離婚制度比較 16
第一項 瑞士離婚制度比較 17
第二項 德國離婚制度比較 19
第三項 日本離婚制度比較 22
第四節 小結 24
第三章 「不堪同居之虐待」實證研究設計 27
第一節 本研究欲探討之問題 27
第二節 實證方法 28
第一項 內容分析法(Content Analysis):裁判書 28
第二項 統計方法 29
第一款 敘述統計(Descriptive Statistics) 29
第二款 皮爾森卡方檢定(Pearson's Chi-Squared Test) 30
第三款 邏輯斯迴歸(Logistic Regression) 31
第三節 資料與變項 32
第一項 資料說明:2010年至2018年間地方法院裁判 33
第二項 變項設計 36
第四節 研究限制 46
第四章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4款實務運作情況 48
第一節 實務概況 48
第一項 離婚訴訟之基本資訊 48
第一款 裁判概況 49
第二款 兩造婚姻概況 51
第二項 暴力態樣 54
第一款 原告主張之暴力態樣 55
第二款 法院認定達不堪同居程度之暴力態樣 59
第三項 裁判結果 63
第一款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之裁判結果 64
第二款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4款之裁判結果 67
第二節 不同證據類型之證明力 68
第一項 證據方法及證明力 69
第二項 特定證據種類之證明力分析 72
第一款 文書及勘驗標的物之證明力 72
第二款 證人證詞之證明力 78
第三節 影響「不堪同居之虐待」成立與否之法院考量因素 80
第一項 大法官解釋、最高法院判例及裁判提供之判準 81
第二項 地方法院實際適用之判準 86
第一款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款之法院考量因素 86
第二款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4款之法院考量因素 101
第四節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4款及同條第2項之關係 105
第一項 不成立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4款但成立第2項之情形 106
第二項 民法第1052條第1項第3、4款及第2項皆不成立之情形 108
第一款 民法第1052條第2項法條解釋問題 109
第二款 一方主動分居為有責行為 110
第五節 小結 114
第五章 結論 116
第一節 實證研究結果 116
第二節 我國裁判離婚制度設計及實務適用建議 119
第一項 法條制度設計建議 119
第一款 將第1052條第1項第3款、第4款整併進第2項 119
第二款 法條中設立「婚姻破裂」之客觀判準 120
第三款 邁向有條件的積極破綻主義 121
第二項 實務上法條適用建議 122
第一款 婚姻暴力不再依循早期實務對「不堪同居」之判準 122
第二款 不再將「主動分居」視為有責行為 122
參考文獻 124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依姓氏筆畫排序)
1.王雅玄著,蔡清田主編(2013),〈內容分析法〉,《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新論》,初版一刷,臺北:五南。
2.史尚寬(1974),《親屬法論》,臺三版,臺北:史吳仲芳、史光華。
3.卓意雯(1993),《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
4.林菊枝原著,吳煜宗重訂(2017),《臺灣親屬法論》,初版一刷,臺北:新學林。
5.林菊枝(1987),《我國民法親屬編修正法評論》,臺北:五南。
6.林秀雄(2018),《親屬法講義》,修訂四版,臺北:元照。
7.高鳳仙(2017),《家庭暴力法規之理論與實務》,四版,臺北:五南。
8.高鳳仙(2019),《家事事件法》,臺北:五南。
9.馬可丁(2019),《行銷學(行銷管理學)》,臺北:鼎文。
10.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2009),《民法親屬新論》,修訂八版,臺北:三民。
11.陳思緯(2014),《圖表式社會(工作)研究法(含概要)》,一版,臺北:考用。
12.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院財團法人台大法學基金會(2016),《德國民法(下)親屬編、繼承編》,修訂二版,臺北:元照。
13.鈴木清一郎(著),馮作民(譯)(2000),《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眾文圖書出版。
14.蔡桓炤(2020),《婚姻的普通效力與「難以維持婚姻重大事由」離婚條件之關聯性》,臺北:元照。
15.歐用生(1992),《質的研究》,二版,臺北:師大書苑。

二、期刊論文(含研討會論文)與書之篇章
1.王如玄(1996),〈離婚法制之我見〉,《臺灣法學會學報》,17期,頁279。
2.王曉丹(2008),〈法律敘事的女性主義法學分析-最高法院二十三年上字第四五五四號判例之司法實務〉,《政大法學評論》,106期。
3.石蕙慈(2009),〈我國民法第一0五二條之修正評析〉,《法務部司法官訓練所48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頁655。
4.呂麗慧(2011),〈論破綻主義離婚法之轉折與突破--兼評最高法院九十八年度台上字第一二三三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92期,頁208。
5.林秀雄(1986),〈有責主義、破綻主義與有責配偶之離婚請求〉,《法學叢刊》,第31卷第3期,頁80。
6.林秀雄(1995),〈我國離婚制度之矛盾〉,《家族法論集(三)》,初版二刷,頁 57,臺北:漢興書局。
7.林秀雄(2015),〈臺灣日治時期之離婚制度〉,《月旦民商法雜誌》,第47期,頁40。
8.姜世明(2007),〈證明度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98期,頁369。
9.徐慧怡(2011),〈離婚制度與社會變遷〉,《月旦法學雜誌》,第191期,頁48。
10.張文貞(2013),〈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引用外國法及判決之實證研究〉。張永健主編,《2011司法制度實證研究》,頁53-54。
11.張永健、李宗憲(2015),〈身體健康侵害慰撫金之實證研究:2008年至2012年地方法院醫療糾紛與車禍案件〉,《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第4期,頁1800。
12.郭振恭(1995),〈我國離婚法制之檢討及改進〉,《東海法學研究》,9期,頁329。
13.陳昭如(1999),〈權利、法律改革與本土婦運 ─ 以臺灣離婚權的發展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頁31-32。
14.陳惠馨(1999),〈讓離婚不再是一場不公平的戰爭〉,《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集》。
15.項潔、蕭屹灵、董家兒(2009年3月),〈日治法院檔案數位典藏系統之研發與建置〉,發表於:《日治法院檔案與跨界的法律史研究國際研討會》,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
16.黃詩淳、邵軒磊(2019),〈人工智慧與法律資料分析之方法與應用:以單獨親權酌定裁判的預測模型為例〉,《臺大法學論叢》,第48卷4期,頁2026。
17.劉宏恩(1996),〈我國法院對婚姻暴力問題之態度─臺灣受虐婦女以「不堪同居之虐待」訴請離婚之司法實務〉,《萬國法律》,88期。
18.劉邦揚(2011),〈我國地方法院刑事醫療糾紛判決的實證分析:2000年至2010年〉,《科技法學評論》,8卷2期,頁264。
19.劉象文(1985),〈民法親屬、繼承編修正感言〉,《司法周刊》,第214期。
20.戴東雄(1978),〈西德新婚姻法的立法趨勢與立法精神〉,《臺大法學論叢》,7卷2期,頁203。
21.戴瑀如(2016),〈由離婚之本質論新修之離婚方式〉,《離婚專題研究》,頁94,臺北:元照。
三、碩士論文
1.江郁仁(2011),《論有責配偶離婚請求—以有責性之處理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2.姜晴文(2019),〈法律資料分析的優化與應用:以離婚後未成年子女親權酌定的裁判為素材〉,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莊惠祺(2000),《我國裁判離婚制度之檢討與立法之前瞻》,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4.陳昭如(1997),〈離婚的權利史—臺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5.陳依婷(2016),《臺灣離婚制度在公、私領域的出現與受容—日治時期離婚判決書之研究》,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學位論文。
6.鄔亞軒(2016),《受暴婦女就業經驗之探究:以臺東為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四、其他
(一)網站
1.Lawsnote七法。https://lawsnote.com/(最後瀏覽日: 2020年05月15日)。
2.司法院統計年報。https://www.judicial.gov.tw/tw/np-1260-1.html(最後瀏覽日: 2020年06月21日)。
3.衛生福利部保護服務司統計資訊。https://dep.mohw.gov.tw/DOPS/lp-1303-105-xCat-cat01.html(最後瀏覽日:2020年06月17日)。
(二)政府出版品
1.王麗容、陳芬苓(2012),《我國性別暴力現況調查之研究》(內政部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PG10007-0094),臺北:內政部。
2. 立法院公報處(2015),《立法院公報》,104卷56期,臺北:立法院。
3.家庭暴力與性侵害加害人處遇業務-行政人員實務手冊研議團隊(2016),《家庭暴力與性侵害加害人處遇業務-行政人員實務手冊》,初版,臺北:衛生福利部。
立法院公報處(2015),《立法院公報》,104卷56期,頁386-387,臺北:立法院。

貳、英文文獻(由A至Z排序)
1. Barbara Graham-Siegenthaler (1995). International Marriage and Divorce Regulation and Recognition in Switzerland. Family Law Quarterly, 29(3),690.
2.Dieter Martiny & Em. Dieter Schwab (2002). Grounds for Divorce and Maintenance Between Former Spouses Germany, Divorce / Maintenance reports by jurisdiction in CEFL.
3.E. J. Schuster (1910).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Condition of the German Divorce Law. Journal of the Society of Comparative Legislation, 10(2), 235-236.
4.Heinz Hausheer &Stephan Wolf (2002). Grounds for Divorce and Maintenance Between Former Spouses Switzerland, Divorce / Maintenance reports by jurisdiction in CEFL.

參、日文文獻(依姓氏筆畫排序)
一、專書
1.秋武憲一、岡健太郎(2014),《離婚調停‧離婚訴訟》,頁112-113。

二、期刊論文與書之篇章
1.小野剛(1994),〈有責配偶者の離婚請求をめぐる最近の判例の動向〉,《早稲田法学》,69卷4號,頁157。
2.大杉麻美(2001),〈破綻主義離婚法における「苛」酷概念について―フランス離婚法をてがかりとして―〉,《法政論叢》,37卷2號,頁138。
3.手嶋昭子(2010),〈家族法とDV--離婚原因における配偶者暴力の評価〉,《神戸女学院大学論集》,57卷1號,頁154-155。
4.神谷遊(2017),〈第4節離婚第2款裁判上の離婚〉,收於:二宮周平(編),《新注釈民法(17)》,頁437,有斐閣。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