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5 21:2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鮑沛蘭
研究生(外文):Pei-Lan Pao
論文名稱:華樂「和」奏-日本關西地區華樂團發展初探
論文名稱(外文):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rchestral Music in Japan-An Initial Exploration of Chinese Orchestral Music in Kansai Region
指導教授:山內文登
指導教授(外文):Yamauchi Fumitaka
口試委員:陳峙維陳鄭港
口試委員(外文):Szu-wei ChenCheng-Kang Chen
口試日期:2020-07-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9
中文關鍵詞:華樂國樂全球在地化關西地區華僑
外文關鍵詞:HuayueChinese orchestral musicglocalizationKansai regionoverseas Chinese
DOI:10.6342/NTU202003638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華樂(即台灣所通稱之「現代國樂」,因應不同政治或文化脈絡,各地名稱相異,根據本文的主體背景,以脈絡相近的「華樂」統一稱之)主要演奏的族群多數為生在華人圈的華人。197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形成一股留學風氣,其中一些嚮往國外生活或日本文化的華樂演奏家,藉由留學的機會赴日生活,以在日華僑的身分開拓華樂的耕地,讓日本人對於華樂的認識逐漸萌芽。2000年後,華樂團體「女子十二樂坊」以流行音樂的表演形式在日本急速竄紅,吹起一陣華樂熱潮。因留學生及熱門音樂團體兩者的影響,大部分的日本人對於華樂有了初步的印象與認識。
  華僑將華樂帶至日本,不但在日本各地開設華樂器的音樂教室,在日本的關西地區也有華僑設立日本第一個華樂團,藉由授課或是團練,將華樂傳承給日本人。而隨著日本人對於華樂的接受逐漸擴張及加深,日本的華樂拓展之路逐步獨立出華僑之手,由日本人創立之華樂團以及華樂器教室也如雨後春筍般湧出。在這段日本人接受華樂的歷程,無論是華僑的華樂傳承經驗,還是日本人的華樂演出形式,都呈現出華樂在日本獨有的在地樣貌,這個推廣與接受的過程可以說華樂有了全球在地化的發展。
回到華人圈,「華樂的前景為何?」這個議題經常圍繞在近期的華樂相關討論中。對於這個議題,來自學界或是實踐者的建議,多數專注於華人圈內的策略。然而,這樣僅是止步於向內部審視,華人圈外其他民族的華樂發展情況鮮少被關心,視野因此被侷限。筆者試圖藉由探討近三十年間,華樂在日本發展的來龍去脈,梳理華樂在日本的受容與變容情形。希望透過走出華人圈外,經由認識華樂在其他民族中發展的軌跡,提供檢視華樂發展的新方向。
Chinese orchestral music, also known as Huayue (華樂) in Mandarin, especially referring to the Chinese orchestral music in the countries whose majorities are not ethnically Chinese. In this dissertation, the recent 30-year development of Huayue in Japan will be the main studied object. In the 1970s after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when the studying abroad was being more manageable, many Chinese Huayue players who longed for experiencing the foreign life and Japanese culture came to Japan for studying as well as living there. Not only did those overseas Chinese introduce Huayue to Japan, but they also made Japanese people begin to know Huayue. In the 2000s, the Huayue ensemble group called 12 Girls Band became famous overnight for its own special performing way as pop music, which facilitated the popularity of Huayue in Japan. Becaus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students and the music group, most of Japanese had the preliminary acquaintance with Huayue.
During the reception of Huayue in Japan, not only the methods of learning and teaching Huayue, but also the way Japanese people performed it had their own feature. As the overseas Chinese brought Hueyue into Japan, the music schools for learning the instruments of Huayue were established in many different regions, and the first Huayue ensemble was founded by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Kaisai region. With the acceptance of Huayue becoming higher and wider in Japan, more and more Huayue ensembles and the Huayue schools were created prosperously by Japanese people. Since then the growth of Huayue in Japan has been gradually independent from the local Chinese community.
The reason that this research was being studied is to offer a new direction to inspect the buildout of Huayue. “What is the prospect of Huayue?” This is the often-stated question in Huayue-related discussion. The scholars and the players of Huayue have little focused on the Huayue outside the Chinese cultural community. However, the situation that there has been extremely little concer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ayue in non- Chinese community would cause the viewpoints to be limited in the inner inspections of Chinese Huayue. Therefore,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ception and the localization of Huayue in Japan, the recent track of Japanese Huayue among these 30 years will be explored in this study.
誌謝 i
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錄 v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3
(一) 台灣國樂的國際推廣 3
(二) 日本的華樂發展 5
(三) 理論支持與相似案例 7
第三節、 研究概念、方法、限制 8
(一) 研究概念 9
(二) 研究方法 10
(三) 研究限制 12
第四節、 論文章節架構 13
第二章 華樂的進入及前代影響 14
第一節、 華樂之前,餘音的影響 15
(一) 唐樂的影響 15
(二) 清樂的影響 17
(三) 轉向洋樂 18
(四) 戰爭期間,日本的中國音樂動向概述 18
第二節、 華樂潛伏,留學生進入 20
第三節、 華樂潮流,音樂與演出者 27
(一) 電影《末代皇帝》配樂-《main title theme》 27
(二) 《我願是只小燕》二胡改編版 28
(三) 女子十二樂坊 29
第三章 日本的華樂-發展現況 33
第一節、 華樂的相關事業 34
(一) 音樂教室 34
(二) 雜誌《二胡之友》 35
第二節、 華樂團的建立 41
(一) 日本華樂團 42
(二) 天翔樂團 46
(三) 十三堂樂器 48
第四章 日本的華樂-在地化 52
第一節、 以日本人為對象的華樂教學 53
(一) 日本華樂學習者的課題與對策 53
(二) 日本華樂學習者走向專業之路 59
第二節、 華樂團在地化的多重展現 61
(一) 排練及舞台上的展現 62
(二) 曲目選擇 68
(三) 觀眾的回饋 77
第三節、 開放──中國音樂嘉年華 80
第四節、 封閉──二胡圈的在地化發展 86
(一) 教育與演出事業 87
(二) 二胡檢定 91
(三) 流派林立的生態 93
第五章 結論 96
第一節、 日本的華樂發展之力學關係與總結 96
第二節、 從日本的華樂發展回望台灣國樂 98
第三節、 未來的課題 99
參考資料 100
附錄 105
一、書籍
(一)中文部分
朴東生,《民樂指揮概論》,上海:上海音樂,2009。
王維,《華僑的社會空間與文化符號》,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4。
李婧慧,《根與路──北管與清樂的比較研究》,台北:遠流,2012。
星旭,《日本音樂簡史》,李春光譯。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6。

(二)日文部分
過放,《在日華僑のアイデンティティの变容——華僑の多元的共生》,東京:東信堂,1999年。
吉川英史,《日本音楽の歴史》,東京:創元社,1988。
田中健次,《ひと目でわかる日本音楽入門》,東京:東京堂出版,2018。
鳥越俊太郎,《僕らの音楽 対談集4》,東京:ソニーマガジンズ,2005。
吉川英史,《日本音楽の性格》,東京:音楽之友社,1979。

(三)英文部分
James Clifford, Routes: Travel and Translation in the Late Twentieth Century (1997), 244-278. Cambridge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Robertson, “Glocalization: Time-space and homogeneity-heterogeneity” in M. Featherstone, S. Lash and R. Robertson (eds) Global Modernities (1995), pp. 25-44. London: Sage.

二、期刊、單篇
(一)中文部分
陳靜儀,〈文化匯流:以臺灣二個公部門國樂團的音樂現象為例〉,《臺灣音樂研究》,第17期,2013,第39-66頁。
孫玄齡,〈簡述中華民族音樂文化在日本傳播的現狀〉,《人民音樂》,2012年12期,2012,第64-67頁。
鄭錦揚〈‘日本清樂’興衰原由的初步研究〉,《中日音樂比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上海音樂院出版社,2005,第143-167頁。
周頌倫,〈由「華夷變態」向「脫亞入歐」轉進之文化意味〉,《臺灣東亞文明研究學刊》,第23期,2015,第143-166頁。

(二)日文部分
朴春麗,〈長崎の「明清楽」と中国の「明清時調小曲」〉,《文化科学研究》,第17卷第2號,2005,第28-48頁。
藤田隆則,〈身体による伝承と習得―古典音楽を中心に〉,《日本の伝統音楽を伝える価値―教育現場と日本音楽―》,2014,第33-37頁。
伊野義博,〈「こきりこ」をひも解く〉,《日本の伝統音楽を伝える価値―教育現場と日本音楽―》,2014,第48-57頁。

(三) 英文部分
Timothy j. cooley, Katherine meizel, and nasir syed, “Virtual Fieldwork: Three Case Studies”, Shadows in the Field : New Perspectives for Fieldwork in Ethnomusicology (2008), pp.90-92.

三、學位論文
林昱廷,〈國樂團經營管理之研究-以臺灣國家國樂團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組碩士論文,2009。
渡里文惠。〈論中國二胡在日本流行的文化現象〉。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碩士論文,2006。

四、報紙、雜誌
(一)中文部分
鍾耀光,〈團長序〉,《新絲路》,第033期,2013,第2頁。
鍾耀光,〈創作跨界新曲是與世界對話的必經之路〉,《新絲路》,第001期,2008,第36-39頁。
余慶新,〈十年管弦中華情——賀日本華樂團成立十周年〉,《人民音樂》,2007年12期,2007,第73-76頁。
施雪鉤,繆克構,〈中國文化東瀛榮歸——從日本華樂圈世博專場演出看“中國元素"的表現〉,《文匯報》,2010年5月6日第十二版。
諸葛漪,〈演奏中國民樂十三載 在滬公演場場有驚喜 日本華樂團奏響世博園〉,《解放日報》,2010年5月6日第十二版。

(二)日文部分
〈中国音楽オーケストラ日本初誕生〉,《神戶新聞》,1997年7月7日。
井澤忠夫,〈この人に逢いたい 二胡奏者チェン・ミン--二胡は自由にイメージが描ける「歌詞のいらない歌」なのです〉,《りぶる》,第22期,2003,第15-19頁。
〈東西音楽の融合〉,《讀賣新聞》,1920年9月10日,第4版。
〈美人白芙蓉を戀する男が 女の投身した場で悲しく唄ふ 橫濱支那人が胡琴月琴で奏する 珍しい支那樂〉,《讀賣新聞》,1928年9月4日,第9版。
〈二胡は南支の胡弓 珍しい支那音樂の放送〉,《讀賣新聞》,1934年7月24日,第15版。
〈珍しい支那樂 楊貴妃と岳飛の劇音樂〉,《讀賣新聞》,1943年12月9日,第15版。
〈[新刊紹介]中国の民謡〉,《讀賣新聞》,1926年1月8日,第4版。
〈姜建華ジョイント・コンサート 中国胡弓の二胡で「日本の春、中国の春」〉,夕ラジ,大阪夕刊,《讀賣新聞》,1994年3月28日,第15版。
〈二胡奏者のチェン・ミン 異文化吸収し、表現力豊かに 3作目アルバム発表〉,夕ラジ,大阪夕刊,《讀賣新聞》,2001年6月28日,第13版。
〈第45回日本レコード大賞、各部門賞決定 SMAP・森山直太朗は辞退〉,芸能A,東京夕刊,《讀賣新聞》,2003年12月3日,第16版。
〈“紅白”に「十二楽坊」「テツトモ」 NHKが出場歌手を発表〉,2社,東京朝刊,《讀賣新聞》,2003年11月27日,第38版。
〈[評]女子十二楽坊公演 古楽器と現代性の妙〉,《讀賣新聞》,東京夕刊,2004年5月13日,第16版。
〈賈鵬芳インタビュー 日本で二胡を教えること、日本の二胡は?〉,《二胡之友》,第23號,2013。
〈二胡人niko people第6回 天翔楽団団長 中田勝美〉,《二胡之友》,第22號,2013。
〈卷頭特集 二胡対談 チェンミン&ウェイウェイ・ウー〉,《二胡之友》,第25號,2013。
〈周耀錕先生に訊《前編》〉,《二胡之友》,第4號,2011年8月。
〈楽器を習う原点を見据えて〉,《二胡之友》第23號,2013年3月。
〈二胡雑学随想―揚琴〉,《二胡之友》第6號,2011年10月。
〈周耀錕先生に訊《後編》〉,《二胡之友》,第5號,2011年9月。
〈香港国際芸壇主催 国際二胡コンクール(日本)〉,《二胡之友》,第39號,2015年。
〈新しい時代に向かう日本の二胡~その望ましいとは?〉,《二胡之友》,第32號,2014。

五、網路資料
東洋音樂學會網站:http://tog.a.la9.jp/index.html
日本華樂團網站:http://www.gonglin.com/index.html
天翔樂團網站:http://www.tensho.in/
中國音樂嘉年華網站:http://officeasia.web.fc2.com/fesutival1kai.html
姜建華個人頁面:https://jiangjianhua2525.com/%e7%95%a5%e6%ad%b4/
女子十二樂坊《自由》:https://www.youtube.com/watch?v=d02WcdG1X2M
十三堂樂器官方網站:https://www.13do.com/page/9
網路平台mixi,討論主題:二胡の奏法について考える会コミュの二胡検定試験:https://mixi.jp/view_bbs.pl?comm_id=3515620&id=44369533

六、其他資料
天翔樂團第13回公演問卷。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