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唐宋
唐.圓仁,《入唐求法行禮巡記》
後晉.劉昫編,《舊唐書.卷八》
南宋.灌圃翁,《都城紀勝》。
清領時代
《淡新檔案選錄行政編初集》
《鄭氏史料續編》
《臺案彙錄己集》
《臺灣詩鈔》
《臺游日記》
日治以後
《一九O四年駐臺南日本兵日記》1
《民俗臺灣》
《吳新榮日記》
《婦人之友》
《黃旺成先生日記》
《臺灣新報》
《臺法月報》
《臺灣日日新報》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集計原表 全島之部》
二、中、日論文(按姓名筆劃排列)
中山時子,〈中国人の飲食体系〉,收於中山時子兼修、木村春子等編著,《中国食文化事典》(東京:角川書店,1988),頁71-72。
王婉育,〈臺灣早餐外食現象與社會變遷:以大臺北地區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灣語文學系,2018)。
何忠昇,〈臺灣家庭外食消費及其對農產運銷之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農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1993)李皇照、林素娟,〈三種家庭類型外食消費支出分析—家計生產模型之應用〉,《農業經濟叢刊》,3:1(1997:12),頁1-24。
李文環,〈蚵寮移民與哈瑪星代天宮之關係研究〉,《高雄師大學報》,40(2016),頁21-44。
林怡鈞,〈連鎖速食餐廳消費者生活型態區隔與品牌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麥當勞與摩斯漢堡比較分析〉(高雄:國立高雄餐旅大學餐旅管理研究所,2010)。
林素娟,〈家計單位時間價值與外食消費支出之研究〉(臺中:國立中興大學農產運銷學系,1993)
陳政三,〈約會在筏灣:射鹿、高燕探險行〉,《歷史月刊》,200(2004),頁67-76。
陳宗勝,〈連鎖茶飲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2010)陳玉箴,〈日本化的西洋味: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踐〉,《臺灣史研究》,20:1 (2013:3),頁79-125。
陳玉箴,〈從「家務」到「勞動商品」:台灣家庭晚餐型態變遷的考察(1980-2013)〉,《台灣學誌》,13(2016:4),頁71-103。
黃旭史,〈消費者對複合式餐飲忠誠度之研究——以風尚人文咖啡館為例〉(臺中:亞洲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班,2006)曾品滄,〈辦桌——清代臺灣的宴會與漢人社會〉,《新史學》,21 :4(2010:12),頁1-55。
曾品滄,〈從花廳到酒樓:清末至日治初期臺灣公共空間的形成與擴展(1895-1911)〉,《中國飲食文化》7:1(2011:1),頁89-142。
曾品滄,〈從平樂遊到江山樓:日治中期臺灣酒樓公共空間意涵的轉型(1912-1937)〉,《比較視野下的臺灣商業傳統》(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2),頁519-549
廖怡錚,〈傳統與摩登之間──日治時期臺灣的珈琲店與女給〉(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2010)。
蔡仁豪,〈平價現煮咖啡消費者行為之研究〉(桃園: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2008)
鄭水萍,〈臺灣苦力研究-黑奴、烏鬼、苦力制蛻變〉,《台灣國家政策學刊》,5(2011),頁21-47 。
鄭水萍,〈臺灣日治時期殖民地「苦力」類型內部結構-以高雄等新興港市為中心〉,《臺灣國家政策學刊》,6(2012),頁28-63。
三、中、英、日專書(按姓名筆劃排列)
六十七,《使署閒情》(臺北: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1)
王素梅、劉雅芬等編,《2005年臺灣食品消費調查統計年鑑》(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5)
王佐榮編,《看見李火增:薰風中的漫遊者.臺灣1935-1945》(臺北:蒼璧出版,2017)
今柊二,《ファミリーレストラン:「外食」の近現代史》(東京:光文社,2013)
平出鏗二郎,《東京風俗志》(東京:富山房,1901)
田中一二著、李朝熙譯,《臺北市史-昭和6年》(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1998)
伊永文,《明清飲食研究》(臺北:洪葉文化,1997)。
竹中信子著,蔡龍保譯,《日治臺灣生活史:明治篇1895-1911》(臺北:時報出版,2009)。
辛永清著,劉姿君譯,《府城的美味時光——台南安閑園的飯桌》(臺北:時報出版,2012)
周璽,《彰化縣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2)
東京市役所著,《市設食堂経営策に関する調査》(東京:東京市社會局,1936)
岩瀨彰,《「月給100円サラリーマン」の時代: 戦前日本の〈普通〉の生活》(東京:筑模書房,2017)
施懿琳編,《全臺詩第九冊》(臺南:臺灣文學館,2008)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馬偕著,林耀南譯,《臺灣遙寄》(臺北:台灣文獻委員會,1959)
野澤一馬,《大眾食堂》(東京:創森社,2002)
婦女救援基金會主編,《臺灣慰安婦報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9)
笹森儀助,《臺灣視察日記/臺灣視察結論》(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
黃啟東、王素梅等編,《2015年臺灣食品消費調查統計年鑑》(臺北: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5)
蔡振豐,《苑裏志》(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
權藤震二,《臺灣實況》(臺北:成文出版社,明治二十九年排印本,1985)。 Rebecca L. Spang, The Invention of the Restaurant: Paris and Modern Gastronomic Culture( Massachusett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1)
四、電子資料
小雅園導覽網站「小雅園2.0」(檢索時間:2020年1月20日):https://paradisic.org/story-of-paradisic/map/
徐仁全,〈外食人口大調查 全台330萬天天外食族逼近北縣總人口〉,《遠見》,6(2007)。(檢索日期:2019年8月1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html?id=11745。
吳聰敏,〈1895年前後台灣的產出、 工資率與物價〉(檢索時間:2020年2月29日):http://homepage.ntu.edu.tw/~ntut019/ltes/wp1895.pdf
韋氏大辭典(Merriam Webster)(檢索日期:2019年8月1日):https://www.merriam-webster.com/dictionary/eat%20out
大辭林(檢索日期:2019年8月1日):https://www.sanseido.biz/User/Dic/Index.aspx?TWords=%e5%a4%96%e9%a3%9f&st=0&DORDER=&DailyJJ=checkbox&DailyEJ=checkbox&DailyJE=checkbox
臺灣日記知識庫(檢索時間:2019年9月17日):http://taco.ith.sinica.edu.tw/tdk/%E9%A6%96%E9%A0%81
StockFeel股感知識庫,〈餐飲業的成長及其幕後推手:外食文化〉(檢索日期:2019年8月1日):https://www.gvm.com.tw/article/32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