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方美窗(2017)以科技接受模式結合創新擴散理論探討行動支付之使用意願,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2.王本正、吳文智與孫銓(2017),以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高齡者對於照護型機器人之接受度,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5(2),頁109-120。
3.王正坤(2011),整合理性行為理論、組織環境與產品價格探討醫學美容消費者行為意圖,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4.王志瑋(2019),低碳知識與政府政策誘因對電動機車購買意圖之影響—以理性行為理論為基礎,屏東大學國際貿易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5.王振陽(2012),口碑行銷對網路商城之影響研究-以YAHOO超級商城女性服飾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6.白榮吉、葉啟弘、陳家慶、吳俊樺、許祐銘、張興誠、高加安(2015),企業導入行動App應用個案分析與探討-以金融保險業為例,管理資訊計算,4(1),頁184-200。
7.交通部觀光局(2014),2013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8.交通部觀光局(2015),201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9.交通部觀光局(2016),2015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10.交通部觀光局(2017),2016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11.交通部觀光局(2018),2017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12.交通部觀光局(2019),2018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台北市:交通部觀光局。
13.朱斌妤、黃仟文與翁少白(2008),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即時交通資訊系統之使用意願,電子商務學報,10(1),頁173-200。
14.江明潔(2015)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讀者使用資源探索服務的意願: 以臺灣聯合大學系統為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15.行政院主計總處(2018),國情統計通報第051號,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16.行政院主計總處(2019),國情統計通報第163號,台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17.吳瑞霖(2019),產、壽險旅行平安保險差異性之研究,淡江大學保險學系保險經營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18.李勇輝、黃靖文、邱怡嘉(2016),以消費價值理論與理性行為理論探討Instagram使用者實際行為之研究,管理研究學報,16(2),頁31-57。
19.何楷平(2018年11月),2018年網路投保大爆發三十世代是超級主力,現代保險,359期,頁44-46。
20.周永暉、歐陽忻憶與陳冠竹(2018),台灣觀光2020永續發展策略,台灣當代觀光,第1卷第1期,頁1-20。
21.林錦郎(2016),從計畫行為理論探討數位學習平台知識分享行為. 全球商業經營管理學報,(8),頁43-55.
22.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2016),金融科技發展策略白皮書,新北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23.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2020),中華民國109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金管會保險局單位預算,新北市: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
24. 彭燕茹(2111),智慧型手機行動銀行消費者使用行為意圖研究-以理性行為理論及科技接受模型觀點,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25.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9),2019台灣網路報告。
26.張婉珍(2015),科技接受模式與英語教學行動學習之接納程度,教育科學期刊,14(1),頁57-81。
27.張瑞琇、江睿盈(2017)應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顧客價值、知覺風險及使用意願之關係-以星巴克的行動支付為例,休閒事業研究,15(2),頁36-54。
28.張魁峰(2016),消費者行為學(4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9.莊麗薇(2006),自助旅行、觀光與想像:以台灣自助旅行論述為例,東海大學社會研究所研士論文。
30.許端芳、高懿柏、莊雅婷(2011),應用科技接受模式探討消費者採用電子錢包之因素,創新與管理,8(1),頁95-117。
31.許文彥(2009),第二版,保險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台北:新陸書局。
32.彭金隆(2015),保險通路3.0趨勢與傳統業務通路因應策略探討,保險專刊,第31卷第2期,頁111-123。
33.黃氏英紅(2012)女性自助旅行者旅遊動機、旅遊阻礙與旅遊意願之關係:兼論性別角色之調節效果,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永續觀光暨遊憩管理碩士學位論文。34.黃郁涵(2014),QR Code的使用態度與意圖影響因素之研究-資訊超載觀點的探討與驗證,臺中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事業經營碩士班學位論文。35.黃素霞、黃書猛(2013)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融入學習之成效,管理資訊計算,2(1),頁262-271。
36.楊雅婷(2009),以理性行為理論和科技接受模型來探討消費者對創新科技智慧型手機的購買意願行為之研究,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士班碩士論文。37.葉賀勤(2012),以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消費者之網路銀行使用意圖,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38.熊震宇(2014),以理性行為理論、擴充科技接受模型探討從眾行為對APP遊戲使用行為之影響以Candy Crush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工學院工程管理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9.蔡孟茵(2016),探討行動通訊軟體貼圖購買意圖之研究: 從消費價值理論與理性行為理論的角度剖析. 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40.編輯部(2018年3月),台幣升值、航點擴增出國旅遊動能持續看漲2017年台灣出國突破1565萬人次,旅@天下,69,頁24-35。
41.蕭銘雄、鄭曉平(2008)以延伸式科技接受模型探討消費者線上投保人壽保險之意願,電子商務學報,10(1),頁1-25。
42.戴瑩(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線上旅遊網站之使用意圖-以易遊網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3.謝坤民(2000),電子商務對保險業之利基,保險資訊,第180期,頁11-17 。
44.顏瑛芳(2016),以顧客觀點探討個人旅遊顧問對於個人旅遊行程之重要性與愉悅感,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學院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二、英文部份:
1.Alzahrani, K., Hall-Phillips, A., & Zeng, A. Z. (2019). Applying the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o understanding consumers’ intention to adopt hybrid electric vehicles in Saudi Arabia. Transportation, 46(1), 199-215.
2.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147.
3.Davis, F. D. (1986). A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for empirically testing new end-user information systems: Theory and results. Thesis (Ph. D.)--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loan School of Management.
4.Davis, F. D. (1989). Perceived usefulness, perceived ease of use, and user accepta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IS Quarterly, 13 (3), 319-340.
5.Davis, F.D., Bagozzi R.P., & Warshaw P. R. (1989). 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 Management Science , Vol.35, No.8, p982-1003.
6.Daniel Staib(2019),World insurance: the great pivot east continues. Swiss Re Institute Sigma, no 3/2019.
7.Fishbein, M.,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Addison-Wesley, San Jose, C.A.
8.Isaid, E. N., & Faisal, M. N. (2015). Consumers’ repurchase intention towards a mobile phone brand in Qatar: An exploratory study utilizing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framework. Global Business Review, 16(4), 594-608.
9.Korstanje, M. E., & George, B. P. (2017). The construction of a security coefficient for tourist destinations based on travel insurance purchase behavior. Tourism Analysis, 22(4), 563-568.
10.Leggat, P. A., Carne, J., & Kedjarune, U. (1999). Travel insurance and health. J Travel Med, 6(4), 243-248.
11.Loker-Murphy,Laurie&Pearce,Philip L.(1995).”Young budget travelers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2(4):819-843.
12.Mudambi, S. M., & Schuff, D. (2010). What makes a helpful online review? A study of customer reviews on Amazon.com. MIS Quarterly,34(1), 185–200.
13.Nunnally, J.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14.Oni, A. A., Oni, S., Mbarika, V., & Ayo, C. K. (2017). Empirical study of user acceptance of online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tegrating Civic Voluntarism Model and 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 34(2), 317-328.
15.Revels, J., Toji, D., Tsarenko, Y. (2010) . Understanding consumer intention to use mobile services. Australasian Marketing Journal, 18(2), 74-80.
16.Sarman, I., Curtale, R., & Hajibaba, H. (2020). Drivers of Travel Insurance Purchas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59(3), 545-558.
17.Taylor, S., Todd, P.A. (1995a). Assessing IT usage: The role of prior experience. MIS Quarterly, 19(4), 561-570.
18.Tornatzky, L. G. & Klein, K. J. (1982). Innov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nnovation adoption-implementation: A meta-analysis of findings.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9(1), 28-45.
19.UNWTO(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2017 Annual Reopr.
三、網頁資訊
1.2017 Visa旅遊意向調查:
https://www.visa.com.tw/about-visa/newsroom/press-releases/nr-tw-170920.html
最後瀏覽日期:20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