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4.63)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8 20: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石永祿
研究生(外文):Shih,Yung-Lu
論文名稱:臺灣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政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Policy Analysis of The Sheltered Workshop for the Disabled in Taiwan
指導教授:歐陽新宜歐陽新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Ouyang,Hsin-Yi
口試委員:陳小紅彭淑華黃志成郭靜晃
口試委員(外文):Chen,Xiao-HongPeng,Shu-HuaHuang,Chi-ChengGuo,Jing-Huang
口試日期:2020-06-01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博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302
中文關鍵詞:庇護工場社會企業就業服務政策評估產能核薪經費補助職業重建職業輔導評量
外文關鍵詞:Sheltered workshopssocial enterprisesemployment servicespolicy evaluationproduction capacity auditsfinancial assistanceoccupational reconstructionoccupational guidance assess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5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論文的研究目的,在評估當前「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政策」的社會正義原則及其對社會福利執行的績效。研究結果顯示,由於政策立法過程草率、行政執行績效不彰、營運機構營利心態,使得臺灣身心障礙者就業地位受歧視、參與經濟機會不足,並未滿足社會公平性以達到促進身心障礙者福祉的政策目標。在政策評估部分,由於職位供需失衡及服務量能不足,其績效亦未能達到原始設計的理想。
本論文採用政策評估法,以2007年修正之「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及其「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政策」作為本論文的主要文本評估對象,並兼及媒體報導與專業人士的訪談內容。法規資料方面包含政府公報,政府機關會議記錄、調查報告。媒體資料採用了2014-2019年間報紙知識庫的報導;訪談資料來自4家庇護工場的14位專業人員。以上三類文字資料,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方法中之Nvivo分析技術,對文件的語義,及其情感意涵(sentiment analysis)進行分析。
經由法規、媒體與訪談資料的分析,本論文發現:造成臺灣此一政策未盡理想的主要原因來自:立法不足、中央與地方行政機關有法不依;經營者的營利心態,處處仰賴政府補助,以至入不敷出,難以為繼。其中尤以「產能核薪」的經濟取向,導致勞資關係不睦、經營者僅提供「庇護性就業」,無「職業重建服務」,對身心障礙者保障不足,最為嚴重。
本研究顯示臺灣「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政策」在政策制定之初,即把社會福利公平正義的理想與經濟就業糊口謀生的就業目標等同起來,以至於有先天不良、後天失調的窘況。為完善此一政策的後續發展,仍應參酌國際先進國家經驗,重新修法。引入臺灣獨傲世界的宗教布施情操,將身心障礙者的庇護工場委以有社會愛心的宗教團體來營運,俾使原意在追求社會公平正義原則的臺灣「庇護工場政策」恢復一線生機,使理想與制度趨於平衡,並進而完善政策面的執行。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valuate the current social justice principles of the "Policy for Sheltered Workshop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nd their performan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social welfar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due to the sloppy policy legislative process, poor performance of administrative execution, and profit-making mentality of operating agencies, the employment statu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 Taiwan is discriminated against and the economic opportunities for participation are insufficient and the policy does not meet its objectives. In the policy evaluation section, due to the imbalance of supply and demand of the posts and the insufficient service capacity, their performance has not reached the ideal of the original design.
This thesis adopts the policy evaluation method, and the "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Protection Rights Act" as amended in 2007 and its "Policy for the Sheltered workshop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re the main text evaluation objects of this study, and media reports and interviews with professionals. Regulatory information includes government bulletins, minutes of government agency meetings, and investigation reports. The media materials used reports from the newspaper knowledge base from 2014 to 2019; the interview data came from 14 professionals in 4 sheltered workshops. For the above three types of textual data, this study uses the Nvivo analysis technology in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to analyze the semantics and sentiment analysis of docum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regulations, media and interview materials, this paper found that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lack of ideals of this policy in Taiwan come from: inadequate legislation, the central and local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do not comply with the law;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operating agencies, relying on government subsidies everywhere, It's too hard to make ends meet. Among them, the economic orientation of "capacity verification and salary" has led to disagreement in labor relations and the employers only provide "sheltered employment" and no "occupational reconstruction services". The lack of protection for people with physical and mental disabilities is the most serious.
This study shows that Taiwan ’s "Policy for Sheltered Workshop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at the beginning was to equate the ideal of social welfare fairness and justice with the employment goal of economic employment to make a living, so that there were 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and acquired maladjustment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follow-up development of this policy,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refer to the experience of advanced international countries and revise the law. Furthermore, introduce the religious groups of charity sentiment of Taiwan ’s proud, and operate the sheltered workshops for the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disabilities by socially-loving religious groups, in order to restore the first-line vitality and ideals of Taiwan ’s sheltered workshop policy, which was originally aimed at pursuing the principles of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It tends to balance with the system and further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olicy.

扉頁 I
授權書 I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IV
致謝辭 V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4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0
第三節 研究目的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27
第一節 世界各國在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追求社會公平性的案例 27
第二節 對臺灣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社會公平性相關之文獻 34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與社會企業概念之應用 54
第三章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的政策評估 61
第一節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在公共政策的特性 61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與公共政策有效要件之關聯性 69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與有效公共政策執行面的關聯性 74
第四節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政策評估 79
第四章 研究方法-政策評估法 107
第一節 研究問題-社會公平或執行績效 107
第二節 研究架構 108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評估指標 113
第四節 資料來源 114
第五章 研究發現 119
第一節 法規評估 119
第二節 媒體意見評估 124
第三節 訪談資料評估 17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8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90
參考文獻 193
附錄一 「臺灣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政策之研究」訪談大綱 200
附錄二 訪談逐字稿 202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江亮演,2007。《身心障礙者福利》。臺北: 松慧有限公司。
吳秀照,2007。《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與就業政策》。臺北: 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李庚霈,2004。《就業安全理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李衍儒,2014。〈美國、英國及香港特區政府社會企業的發展經驗對臺灣的政策啟示〉。收錄於須文蔚主編,《公益的活水:臺灣社會企業的理論與實踐》。臺北::財團法人新臺灣人文教基金會。
周怡君、賴金蓮,2009。《臺灣庇護工場現況分析: 理論與實務》。臺北:心路社福基金會出版。
官有垣、陳錦棠、王仕圖,201)。《社會企業: 臺灣與香港的比較》。高雄: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宏熾,2014。《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社企流,2014。《社企力! 社會企業: 翻轉世界的變革力量. 用愛創業, 做好事又能獲利》。臺北:果力文化漫遊者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張彧,2017。《職能治療與職業重建》。臺北:禾楓書局有限公司。
葉琇姍譯,Saskia Klosse著, 2001。《身心障礙者重返勞動市場-歐陸各國政策的比較》(Rehabilitation of partially disabled people: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臺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葉琇珊,2014。《身心障礙者福利與權益的演進》。收錄於林萬億、劉燦宏等著,《臺灣身心障礙者權益與福利》。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期刊
王雲東,2005。〈英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制度〉,《就業安全》, 第4卷第2期,頁108-113。
田蘊祥,2014。〈公私協力模式下的勞動就業促進政策研究——以臺灣地區殘疾人事業發展為例〉,《湖北社會科學》,第4期,頁39-44。
吳秀照.,2007。〈臺中縣身心障礙者就業需求: 排除社會障礙的就業政策探討〉,《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2卷,第11期,頁148-197。
吳明珠、鄭勝分,2012。〈庇護工場轉型社會企業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2卷,第10期,頁148-162。
周怡君,2012。〈從新自由主義觀點分析臺灣庇護工場發展〉,《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23期,頁81-120。
周怡君,2009。〈從庇護工場功能特徵與經營特質探討其作為 [特殊勞動市場] 制度之意義〉,《勞動月刊》,第8卷,第1期,頁,90-96。
周惠玲、唐昌豪,2007。〈由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修訂談庇護工場的回顧與展望〉,《就業安全》,第2卷,第6期,頁9-14。
官有垣、王仕圖,2010。〈The impact of public authorit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nterprises in Taiwan〉,《公共事務評論》,第1卷,第11期,頁1-21。
林慶仁,2003。〈由美國庇護工廠的發展看臺灣推動的願景〉,《就業安全》,第1卷,第2期,頁83-90。
花敬凱,1998。〈歐美、日本等國職業重建服務之發展歷程與趨勢〉,《特殊教育季刊》,第66期,頁27-37。
陳博,2011。〈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之推動現況與展望〉,《就業安全》,第1卷,第10期,頁85-91。
陳育俊,1993。〈德國式殘障庇護工場簡介〉,《就業與訓練》,第11卷,第3期,頁83-89。
黃金漢,2013。〈社會企業策略對身障庇護工場營運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第143期,頁89-94。
劉佳華、王智弘,2006。〈臺灣與美國精神障礙者庇護性就業之比較〉,《雲嘉特教》,第4期,頁43-49。

(三)學術論文
王明珠, 2009,《社會行銷與推廣之研究-以庇護工場與美商賀寶芙異業結盟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論文。
王俊雄,2011,《休閒農場成立庇護農場可行性之研究》,屏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所碩士論文。
白宛靈,2013,《公私協力對於新北市庇護性就業服務之影響》,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珠,2010,《庇護工場轉型社會企業之可行性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高永興,2015,《社會企業之制度選擇與價值呈現》,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博士論文。
高穎,2016,《正常化理論視角下殘疾人庇護工廠就業服務問題及策略探討——基於武漢市z街道庇護工廠的服務反思》,中國大陸湖北:華中科技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張晴雯,2011,《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行銷策略之探討》,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莊麗真,2007,《非都會區身心障礙社福機構採行社會企業之探討~以東部某身心障礙社福機構為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詩姍,2012,《臺北地區公立高職綜合職能科學生職場實習廠商留用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臺北: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青燕,2017,《我國身心障礙就業促進類社會企業-npo型與公司型之比較》,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琇姍,2016,《做個就業好公民」的身心障礙者就業促進論述-以建制民族誌觀點分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劉沛均,2013,《從杜鵑窩到職場就業─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就業困境探討》,嘉義:國立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暨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靜芬,2011,《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經營績效影響因素之探討》,臺北: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蔡幸媚,2012,《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對庇護工場衝擊之研究-從「離開庇護工場學員」的觀點探討》,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復健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鄧慧鈴,2008,《身心障礙者工作條件及工作適應問題之研究:以臺北市身心障礙者庇護工場為例》,臺北:國立政治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
黎玉琴,2007,《身心障礙者對職業訓練滿意度之研究--以苗栗縣肢體障礙者為例》,新竹: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菲,2015,《社會包容視角下的殘疾人就業問題研究——以江蘇常州為例》,中國大陸: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顏芝盈,2016,《女性身心障礙者的勞動處境與主體性:以庇護工場作為勞動場域》,高雄: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文達,2012,《從組織變遷途徑探討非營利組織之事業化—以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為例》,南投: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

(四)技術報告
尤舜仁,2004,《 93年度聯合技術協助訓練計畫赴英國研習「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業務」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臺北市政府勞工局,2007,《庇護性就業方案採個案補助之可行性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委託中華經濟研究院辦理。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2011,《建構身心障礙庇護就業者產能評估模式期末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委託國立臺灣大學辦理北區身心障礙者職業輔導評量中心辦理。
周怡君,2014,〈臺灣現行庇護工場政策與困境〉,鍾國允,「庇護工場與庇護性就業政策之檢討」,中央大學客家學院315會議室。
周怡君,2010,《臺北縣障礙者庇護性就業服務供需分析研究報告書》,臺北縣政府。
周慧玲、趙璟瑄,2005,《考察美國視障職業重建服務報告出國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宜蘭縣政府,2007,《宜蘭縣政府設置複合式庇護工場可行性評估調查研究成果報告》,宜蘭縣政府委託財團法人蘭智社會福利基金會辦理。
馬凱之,2005,《德國庇護工場政策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我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委託中華組織發展協會辦理。
陳美智、張書杰,2006,〈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的組織與制度研究:以臺北市、臺中市的社區化就業服務計畫為例〉,臺中:「2006 年臺灣社會學年會暨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發表會」。
蔡宏昭,1986,《臺灣地區殘障者職業重建與就業問題之研究》,內政部。
蘇昭如、侯松延,(2008),《考察美國身心障礙者職業重建服務制度計畫出國報告》,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

(五)網際網路
自由時報,2017/ 11/2,〈不敵超商進駐桃市府 庇護工場無預警資遣〉, 〈http://news.ltn.com.tw/news/life/breakingnews/2233945〉。
自由時報,2016/10/13,〈〈臺北都會〉(臺北)庇護工場禁降薪 勞局擬立法〉,〈https://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1041296〉。
自由時報,2016/5/15,〈產能核薪 社福盼檢討〉,〈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947924〉。
行政院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6,《104年1-6月各地方政府推動庇護工場業務情形調查表》,〈http://www.wda.gov.tw/home.jsp?pageno=201310280055&acttype=view&dataserno=201402080004&flag=B 〉。
陳小紅,2018,〈調查報告〉,《監察院》,〈https://www.cy.gov.tw/sp.asp?xdURL=./di/RSS/detail.asp&ctNode=871&mp=1&no=6154〉。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5,〈促進庇護工場永續發展 立案家數呈現倍數成長〉,〈https://www2.wda.gov.tw/safe/docs/safe95/userplane/month_display.asp?menu_id=2&submenu_id=466&ap_id=642〉。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身心障礙人口數〉,〈https://dep.mohw.gov.tw/DOS/np-1714-113.html〉。
聯合知識庫,2015,〈剝削喜憨兒→時薪66→不如外勞〉,〈http://udndata.com.autorpa.pccu.edu.tw/library/〉。

二、西文部分
Brickey, M., Browning, L., & Campbell, K. (1982), 〝Vocational histories of sheltered workshop employees placed in projects with industry and competitive jobs〞, Mental Retardation, Vol.20,No.2,pp52-57.
Butcher, S., & Wilton, R. (2008), 〝Stuck in transition? exploring the spaces of employment training for youth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Geoforum, Vol.39,No.2,pp.1079-1092.
Gill, M. (2005), 〝The myth of transition: Contractualizing disability in the sheltered workshop〞, Disability & Society, Vol.20,No.6,pp.613-623.
Hall, A. C., & Kramer, J. (2009), 〝Social capital through workplace connections: Opportunities for worker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Social Work in Disability & Rehabilitation, Vol.8,No.3-4, pp.146-170.
Martorell, A., Gutiérrez-Recacha, P., Irazábal, M., Marsà, F., & García, M.,2011, 〝Family impact in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severe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and mental health disorders in ID. A comparison〞, Research in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Vol.32,No.6, pp.2847-2852.
Olshansky, S. (1960), 〝The transitional sheltered workshop: A survey〞,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16,No.2,pp.33-39.
Soldatic, K., & Chapman, A. (2010), 〝Surviving the assault? the Australian disability movement and the neoliberal workfare state〞,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Vol.9,No.2, pp.139-154.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70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