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21: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怡婷
研究生(外文):CHUNG, YI-TING
論文名稱:寵物在社群媒體上商品化的建構及其詮釋-以YouTube 頻道「黃阿瑪的後宮生活」為案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nstruction and Interpretation of Pets on Social Media: A Case Study of YouTube Channel “ Fumeancats”
指導教授:郭文平郭文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WIN-PING
口試委員:王淑美夏士芬
口試委員(外文):WANG, SU-MEISHIA, SHIH-FEN
口試日期:2020-07-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新聞學系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新聞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4
中文關鍵詞:寵物擬人化社群形象建構商品化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6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多媒體發達的世代,透過寵物在社群媒體上形象建構,成為新的賺錢之道,更多的飼主因為看到商機而投入寵物影片、粉絲團經營,寵物權利卻沒有受到討論。
本篇以擁有高達一百四十三萬訂閱「黃阿瑪的後宮生活」Youtube頻道為案例,探討以下的研究問題:(1)社群媒體如何建構寵物的形象?(2)社群媒體寵物影片中的留言如何反映對於寵物的理解及論述?(3)這些社群媒體上的寵物影片及影片的留言,又建構出什麼樣的「人與寵物關係」?
本研究採取兩種分析方法,在社群媒體如何建構寵物形象部份,針對「黃阿瑪的後宮生活」影片,進行影像分析及論述分析。公眾理解寵物影片的部份,分析「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頻道中具代表性的熱門影片,並擷取影片下方的留言使用進行語料庫分析(corpus linguistic analysis),分析出寵物在社群媒體是通過忽略貓的天性,使用娛樂性的擬人化詮釋,實現閱聽眾對於寵物的想像,並用人的角度去定義及詮釋,透過將寵物比喻為人淡化了寵物權利論討論的必要。
藉著將貓比喻為皇上而人類成為奴才,透過主客反轉來消除寵物在社群商品化的剝削問題,而公眾與寵物之間的關係則從心靈療癒走向娛樂化的性質。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3
第三節 個案介紹與研究問題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寵物的定義 9
第二節 寵物在媒體上如何被建構 11
第三節 寵物社群商品化的情感經濟 16
第四節 貓咪影片對閱聽人的吸引力 1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影像分析法、語料庫分析法 22
第二節 研究設計 24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30
第一節 影片文本分析 30
第二節 留言論述分析 4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2
第一節 研究發現 72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結果 73
第三節 研究貢獻 78
第四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79
第六章、 參考文獻 82


一、中文文獻
王志弘、高郁婷、葉文琪。(2017)。從牲畜到毛孩子:臺灣報紙動物再現的劃界敘事與情感化。新聞學研究,133,43-85。
王斌(2019)。數字平台背景下情感傳播的成因、風險及反思。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85-90。
林育綾(2015年11月23日)。「拿小黃瓜嚇貓」造成嚴重後遺症 獸醫:牠以為是蛇。ETtoday新聞雲。取自:https://pets.ettoday.net/news/601807
哈爾・賀札格(2012)。為什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台北:遠足文化。
郭文平(2015)。字彙實踐及媒介再現:語料庫分析方法在總體經濟新聞文本分 析運用研究,《新聞學研究》,125,95-142。
郭文平(2020)。語料庫輔助的媒體論述分析:以台灣平面媒體中國夢報導為語 料的實證研究,《資訊與社會研究研究》,38。
陳君毅(2019)。黃阿瑪的後宮生活:靠三個意外,打造全台最紅「國民貓咪」。取自: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3721/fumeancats-youtuber
張天姿(2019)。Vlog 情感營銷傳播分析 ——以《回家,是給父母最好的禮物》為例。新聞研究導刊。6,34。
張兵娟(2012)。互動儀式中的情感傳播及其建構——以《中國好聲音》為例。新聞愛好者。24,16-18。
張凌、羅曼曼、朱禮軍、向純潔。(2019)。情感視角下的社交網絡信息傳播分析研究。武漢科技大學管理學院,2,111。
黃宗潔(2017)。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台北:新學林。
鄭欣宜(2007)。無價生命的代價:寵物的消費與政治。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8u6h59
簡妤儒(2002)。寵物商品化與價值變遷:分析1950年代後犬市場的形成與變遷。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ue8u36
簡孜育(2017)。牠陪伴我走過低潮-成人早期經歷困頓者在同伴動物陪伴下所開展的韌性。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諮商與應用心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取自https://hdl.handle.net/11296/5pk73s
羅世宏、蔡欣怡、薛丹琦(2008)。質性資料分析: 文本、影像與聲音。台北: 五南。
壹週刊人物組 (2016)。有故事的人,坦白講:那些愛與勇氣的人生啟示。台北:時報出版。

二、英文文獻
Amini, F., Riche, N. H., Lee, B., Hurter, C., & Irani, P. (2015). Understanding data videos: Looking at narrative visualization through the cinematography lens. In Proceedings of the 33rd Annual ACM Conference on Human Factors in Computing Systems (pp. 1459–1468). New York, NY: ACM
Aji, A. P. (2019). The role of social media in shaping the animal protection movement in indonesia. Jurnal Studi Komunikasi, 3(3), 389-401.
Barker, S. (1999). Therapeutic aspects of the human-companion animal interaction. Psychiatric Times, 16(2), 45-46.
Business Insider. (2013). The rise of social video: How social media is creating new winners in online video. Retrieved from https://www.businessinsider.com/the-rise-of-social-video-2013-6
Evans, E. M. (2016). Bearing Witness: How Controversial Organizations Get the Media Coverage They Want. Social Movement Studies, 15(1), 41-59.
Fuchs, M., & Brandt, S. L. (2018). Animals on American Televisio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European journal of American studies, 13(13-1).
Jackson-Schebetta, L. (2009). Mythologies and commodifications of dominion in The Dog Whisperer with Cesar Millan. Journal for Critical Animal Studies, 7(1), 107-131.
Jones, C. (2015). Slacktivism and the social benefits of social video: Sharing a video to ‘help’a cause. First Monday, 20(5). Retrieved from
https:// https://firstmonday.org/article/view/5855/4458
Mkono, M., & Holder, A. (2019). The future of animals in tourism recreation: Social media as spaces of collective moral reflexivity. 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 29, 1–8. doi:10.1016/j.tmp.2018.10.002
Myrick, J. G. (2015). Emotion regulation, procrastination, and watching cat videos online: Who watches Internet cats, why, and to what effect?.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52, 168-176.
Nussbaum, M. (2017). Why Freedom of Speech Is an Important Right and Why Animals Should Have It. Denv. L. Rev., 95, 843.
O'Meara, R. (2014). Do cats know they rule YouTube? Surveillance and the pleasures of cat videos. M/C Journal, 17(2).
Pick, Anat. “Why Not Look at Animals?” NECSUS: European Journal of Media Studies 4.1 (2015). Web. 15 Jan. 2018.
Shafer, L. (2016). Cat Videos and the Superflat Cinema of Attractions. Film Criticism, 40(2).
Stibbe, A. (2001). Language, Power and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nimals. Society & Animals, 9(2), 145-161.
Swan, D., & McCarthy, J. C. (2003). Contesting Animal Rights on the Internet: Discourse Analysis of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Argument. Journal of Language and Social Psychology, 22(3), 297-320.
Tiplady, C. M., Walsh, D. B., & Phillips, C. J. C. (2015). Ethical issues concerning the public viewing of media broadcasts of animal cruelty.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Environmental Ethics, 28(4), 635-645.
Zengin, S. E. (2019). Normalizing Human-Animal Power Relations Through Media: Zoo Discourses in Turkey. médias: le discours sur les zoos en Turquie.(31), 9-33.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80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