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林思騏、陳盛賢,2018。《教師專業發展:過去與未來》。臺北:五南圖書出。
張春興,2007。《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黃昭勳,2018。《教師專業發展面面觀》。高雄市:高雄復文。
劉羨冰,2007。《澳門教育史》。澳門:澳門出版協會。
饒見維,2003。《教師專業發展: 理論與實務》。臺北:五南。
陳建和,2009。《觀光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二)專書論文
吳清山,2011。〈教師專業發展的理念與實踐〉,吳金盛等主編,《30週年慶暨教師專業發展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臺北市教師研習中心,頁13-23。
周愚文,2016。〈我國教師定位與教師專業標準的建立〉,吳清基、黃嘉莉主編,《教師專業標準、發展與評鑑》。臺北市:師範教育學會,頁2-22。
單文經,2008。〈澳門公民教育簡史〉,香港特別行政區民政事務局、香港公民教 育委員會、鄭州大學公民教育研究中心主編,《21世紀中國公民教育的機遇 與挑戰——兩岸四地公民教育研討會論文集》。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頁48-56。
黃玉,2000。〈服務學習─公民教育的新教學法之一〉,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學系(主編),《邁向二十一世紀公民與道德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 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2000,頁371-397。
蔡梓瑜、張麗蓮、謝桂英與馮增俊,1999。〈澳門學校道德與公民教育〉,馮增俊主編,《澳門教育概論》。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頁315-363。
黎義明,1992。〈重整學校的公民教育須要思想的一些問題〉,黃漢強主編,《澳門公民教育研討會文集》。澳門:澳門大學(東亞大學),頁89-113。
(三)期刊論文
李裕民、周百信與丘維蓁,2012。〈臺灣公民教育發展影響因素之探究-全球化現象〉,《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第3期,頁95-111。
周淑卿,2003。〈教師敘事與當代教師專業的開展〉,《教育資料集刊》,第28期, 頁407-420。
林金定、嚴嘉楓與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3(2)期,頁122-136。
洪詠善。〈台灣課程改革脈絡中教師專業發展的回顧與展望〉,《教育學報》,第47卷第1期,2019年,頁49-69。
姬朝遠,2013。〈澳門公民教育的路向選擇〉,《九鼎》第67期,頁25- 28。
孫東屏,2009。〈澳門回歸後青少年公民教育的特色〉,《青年探索》,第06期,頁91-93。
殷旭東,2013。〈澳門公民教育問題及其與內地、香港的比較〉。《九鼎》,第64期, 頁37- 41
莊富源,2004。〈析論轉變中的臺灣公民教育及其發展趨勢〉,《白沙人文社會學報》,第3期,頁29-35。
黃素君,2008。〈回歸後澳門公民教育發展路向的檢視〉,《基礎教育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頁97-123。
楊美雪,1996。〈由教學設計觀點論需求評估的模式與內涵〉,《教學科技與媒體》, 第26期,1996年,頁29-35。
董楠,2014。〈澳門中學公民教育路徑探析〉,《中國校外教育》,第36期,頁38- 39。
趙麗玲、郭重吉、溫育德、林宗岐與王瑋龍,2015。〈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障因之探討〉,《自然科學與教育》,第一期第一卷,頁1-22。
劉美慧,1998。〈議題中心教學法的理論與實際〉,《國立花蓮師院學報》,第8期,頁173-200。
謝寶梅,1999。〈教師進修需求之評估〉,《國教輔導》,第38卷第5期,頁34-39。
(四)學位論文
邱裕仁,2008。《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袁金淑,2016。《澳門私立中學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專業成長之關係研究》。廣州: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博士論文。
曹永清,2019。《新加坡中學教師專業發展的一體化研究》。四川:四川師範大學比較教育學碩士論文。
陳威江,2017。《高雄市高中職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動機與阻礙因素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陳薇如,2002。《訓練需求評估理論與應用之研究:公務人力發展中心之個案分 析》。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黃心韻,1997。《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子瑜,2006。《人權教育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活動設計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劉少華,2017。《專業發展的話語與實踐:《非高等私立學校教學人員制度框架》之研究》。澳門:澳門大學教教育行政碩士論文。
鄭淑文,2002。《國中公民與道德科教師專門知能需求之研究》。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韓乃鎮,2000。《台灣地區監獄管教人員學習需求與進修情形之調查研究》。高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簡羽均,2008。《教科書開放政策下國中公民科教師專業知能需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譚華風,2016。《新加坡中小學教師職後培訓體系研究》。重慶:西南大學課程與教學論碩士論文。
(五)官方文件
教育部,2014。《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臺北:教育部。
教育暨青年局,〈《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行政法規正式頒佈〉,《教育 暨青年局網站》,2015年12月10日, <https://portal.dsej.gov.mo/webdsejspace/internet/Inter_main_page.jsp?id=50105>。
澳門特別行政區,〈附件八:初中品德與公民基本學力要求〉,《澳門特別行政區 公報-第一組-副刊》,第26期,2017年6月26,頁778-785。澳門特別行政區,〈附件八:高中品德與公民基本學力要求〉,《澳門特別行政區公報-第一組-副刊》,第26期,2017年6月26,頁694-699。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06/12/26。〈非高等教育制度綱要法〉,《印務局》,第 9/2006號法律。<https://bo.io.gov.mo/bo/i/2006/52/lei09_cn.asp>。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14/6/30。〈本地學制正規教育課程框架〉,《印務局》,第15/2014號行政法規。<https://bo.io.gov.mo/bo/i/2014/26/regadm15_cn.asp>。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2015/7/20。〈本地學制正規教育基本學力要求〉,《印務局》,第10/2015號行政法規。<https://bo.io.gov.mo/bo/i/2015/29/regadm10_cn.asp>。
(六)網際網路
丁振豐,2000年12月。〈動機理論〉,《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9154/>。
林進材,2000年12月。〈教育專業化〉,《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060/>。
許民忠,〈新加坡教師專業成長新模式〉,《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第62期,<http://120.127.233.225/index.php?edm_no=62&content_no=1689>。
陳光輝,〈我國公民教育的演進及其改進之途徑〉,《三民主義學報》,第11期,頁290,1987, <http://rportal.lib.ntnu.edu.tw/bitstream/20.500.12235/18305/1/ntnulib_ja_J0101_0011_289.pdf>。
陳奎憙,2000年12月。〈教師的專業形象〉,《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0311/>。
二、英文部分
(一)專書
Robb, L., 2000. Redefining staff development: 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teachers and administrators. Portsmouth, NH: Heinemann.
(二)專書論文
Blandford, S., 200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chools,” in F. Banks, & A. S. Mayes, eds., Early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London, WC: David Fulton Publishers Ltd., 2001), pp.12-19
(三)期刊論文
Alfredo Bautista, Joanne Wong, & Saravana Gopinathan,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Singapore: Depicting the Landscape,” Psychology, Society, & Education, Vol. 7(3), 2015, pp. 311-326.
Hung Chung Fun Steven, 2017. “Civic Education Policies in Two Chinese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s – A Historical Comparative Analysis Between Hong Kong and Macau,” Natural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5, Issue 9, pp. 9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