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16: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雯儀
研究生(外文):WANG,WEN-YI
論文名稱:高齡者就讀國中補校學習歷程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Learning Process of the Elderly in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黃秋華黃秋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ANG,CHIU-HUA
口試委員:鄭淑子顏淑玲
口試委員(外文):CHENG,SHU-TZUYEN,SHU-LUNG
口試日期:2020-07-0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實踐大學
系所名稱: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兒童保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3
中文關鍵詞:高齡者國中補校學習歷程
外文關鍵詞:Elderly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Learning Proc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8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面對全球高齡趨勢,2026 年臺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者持續學習是面對
老化挑戰的良方。近年各式高齡教育學習活動蓬勃發展,協助高齡者學習多元課
程或老化相關議題,以致能適切安排退休後的新生活模式。然而,針對低教育程
度者設置的國中補校卻逐漸萎縮,因此,本研究透過探討高齡者就讀國中補校之
學習歷程,剖析其學習動機、學習的成長與收穫、改變與感受以及面對學習困境
時的因應之道。研究採半結構式深度訪談的質性方式進行資料蒐集,以立意取樣
選取就讀臺北市國中補校、兩年以上的四位高齡者進行訪問。
研究結果顯示如下:
一、 高齡者就讀國中補校的動機是因為填補個人過往失學的遺憾、反思生活現
況、以及本身樂於學習與吸收新知。
二、 國中補校高齡者學習歷程的成長收穫包括:增廣見聞、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與實用、適應老化過程的議題以及學習解決各項生活層面的技能以應付日
常所需。而學習對個人產生的改變則有:自我增能、提升其自信與自主學
習能力、肯定自我並成為他人學習的榜樣、會主動尋求學習資源;且感覺
國中補校的學費低廉、課程豐富多元兼具實用與樂趣、學習在地的便利。
三、 國中補校高齡者遭遇的學習困境有:工作與學業難以兼顧、教師的教材教
法難以理解;促使其面對學習困境因應之方法包含:認真苦讀、進行課前
預習與課後複習、接受老師、家人與同學的鼓勵支持、練習個人轉換心境
並降低自我要求的標準。
整體而言,高齡者就讀國中補校的學習歷程帶來肯定自我、學習新知、適
應老化並強化其終身學習之概念與行動,對於補校的存在感到開心有意義。
關鍵詞:高齡者、國中補校、學習歷程
Facing the global aging trend, Taiwan will become a super-aged society in 2026. At that
time, continuing education is the best way to adapt these challenges of aging. In recent years,
all kinds of senior education programs have gradually flourished. By learning various courses
or aging-related issues, the elderly can not only properly arrange new life patterns after
retirement, but assist themselv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ging process. However,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s for the low educated are shrinking. This research mainly discusses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senior people who study in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expecting to
understand why they want to study, learning achievements, and how to deal with the difficulties
while studying.
This study used qualitative research with semi-structured in-depth interviews to collect
and analyze data. Four students, 65-71 years old who were enrolled in the Taipei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for more than two years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participant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motivation for senior people to study is to fill in the regrets of leaving school in the past,
to reflect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ife, and to be willing to learn and absorb new knowledge.
2.The harvest of attending school includes: to acquire knowledge, to feel the joy of learning, to
use it in daily life, to adapt oneself to aging process elegantly, and to learn some skills to solve
problems of life. Learning makes senior people change a lot, such as building abilities, selfconfidence,
and autonomous, setting a good example for younger generation to follow, and
actively seeking resources. Most of all, low tuition, many courses with fun, and what they learn
is useful.
3.The learning difficulties are as follows: it is difficult to balance work and school,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of teachers are hard to understand. How to deal with learning
difficulties: studying harder through preview and review to improve learning efficiency, the
teachers, family members, and classmates to encourage, and setting low standards.
In short, the advantages of studying in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include: enhancing
self-affirmation, learning something new,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cept of lifelong learning.
Learning in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is very meaningful for the elderly.
Keywords: Elderly, Junior High Supplementary School, Learning Process.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3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成人學習的理念與相關理論.........................5
第二節、我國老人教育推行與補校教育之現況.................9
第三節、學習歷程的意涵與相關研究.........................1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研究取向.........................................18
第二節、研究程序.........................................20
第三節、研究對象.........................................21
第四節、研究工具.........................................22
第五節、資料蒐集與分析...................................24
第肆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國中補校高齡者描述...............................28
第二節、 國中補校高齡者的學習動機.........................33
第三節、 國中補校高齡者學習的成長與收穫、改變與感受.......36
第四節、 國中補校高齡者學習的困境與因應之道...............45
第五節、 結語.............................................50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結論.............................................53
第二節、研究建議與省思...................................56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60
二、 英文部分............................................65
附錄
附錄一:訪談大綱...........................................67
附錄二:附錄二 訪談大綱(預訪版)..........................68
附錄三:預訪後的心得感受...................................69
附錄四:訪談同意書.........................................71
附錄五:訪談後的反思.......................................72
附錄六:國中補校高齡者的多元學習成果.......................73
一、 中文部分
丁櫻樺(2016)。我國空中教育史。取自
http://archives.lib.nou.edu.tw/book/content.php?id=79
王文科 王智弘(2010)。質的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彰師大教育學報,17,29-50。
王佩芬(2019)。探究國中補校英文科教學策略-應用折衷式教學法於課堂之行動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江明修(2009)。研究方法論。台北:智勝。
何粵東(2005)。敘說研究方法論初探。應用心理研究,25,55-72。
李雅惠、葉俊廷(2014)。高齡者持續參與學習的動機之歷程。人文暨社會科學期刊,10(2),51-63。
李雅惠、魏惠娟(2015)。低教育程度退休者的學習歷程之探索轉化學習的觀點。高雄師大學報,39,25-47。
李雅惠、魏惠娟、胡夢鯨(2014)。新加坡退休者學習歷程之探索。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2(3),91-130。
周怜利(譯)(2000)。Eriskon老年研究報告。(原作者:Erik H. Erikson,Joan M. Erikson,Helen O. Kivnick)。台北:張老師文化(原著作出版年:1994)。
周寶珠(2004)。中年婦女就讀國中補校學習歷程之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季刊,3(2),122-136。
林秀雲(譯)(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作者:Earl Babbie)。台北,雙葉(原著作出版年:1975)。
林麗惠、高玉靜(2016)。高齡教育社會效果之調查。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7(3),47-54。
洪凱莉(2006)。台灣成人教育的展望-終身學習的倡導與行銷。社區發展季刊,115,197-207。
胡小慧(2003)。台南市國中補校學生對教師信任感與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胡幼慧(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施宜煌、林昭溶、高員仙(2013)。Albert Bandura社會學習論理念對幼兒道德教育的啟示。經國學報,29,93-106。
財團法人台灣綜合研究院(2006)。主要國家因應人口老化社會福利 政策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之專題研究報告成果(報告編號:(95)060.809)
紐文英(2017)。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雙葉。
孫治民(2002)。成人學習特性及其在教學上的應用,南亞學報,19,205-216。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2065年)。取自
https://reurl.cc/yZZQ2E
教育部(2002)。終身學習法。取自
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166
教育部(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白皮書。台北:三民。
教育部(2008)。我國屆齡退休及高齡者參與學習需求意向調查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之調查研究報告。
教育部(2008)。教育部補助辦理樂齡學習活動及獎勵直轄市縣(市)政府辦理樂齡學習業務實施要點。取自
https://reurl.cc/D99o7e
教育部(2016)。國民教育法。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1
教育部(2017)。補習及進修教育法。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80002
教育部(2017)。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建置高級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學習歷程檔案作業要點。取自
https://reurl.cc/Kkkb3e
教育部統計處(2019)。國中小補校概況。取自
https://reurl.cc/RdN4eg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怡華(2007)。我國女性參與高等技職回流教育學習歷程及其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嘉義。
陳香君(2004)。知識工作者終身學習歷程及其主要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德永(2009)。社區大學核心理念實踐之探究與檢證。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9(1),135-174。
張國強(2012)。國中補校生學習需求與未來發展之研究〜以宜蘭縣國中補校為例。佛光大學未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
彭和妹(1993)。國立空中大學學生障礙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台北:渤海堂。
黃月純(2001)。重要國際組織推展終身學習之比較。教育研究集刊,1(46),
180-207。
黃月麗(2016)。人口老化下的高齡教育政策。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4(1),
106-114。
黃富順(2005)。高齡社會與高齡學習。成人及終身教育,5,2-12。
黃富順(2006)。二戰後成人教育思潮的演變與發展趨勢。成人及終身教育月刊,14,2-10。
黃富順(2008)。成人學習。台北:五南。
黃馨(2011)。國中補校學生從事進修之重要因素。中華大學應用統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
游于萱(2018)。臺中市國中補校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中台科技大學文教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
293。
楊志和(2010)。台灣高齡教育的先驅-高雄市長青學苑的起源與發展。高雄師大學報,29,27-49。
楊惠雅(2013)。終身學習者的學習歷程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終身學習與人力資源發展究所碩士論文,南投。
廖文志、王瀅婷(2013)。成人自主學習者學習成效之研究。全方位成功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3-135。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蔡孟谷(2017)。雙北地區國中補校經營現況與未來發展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劉玉玲、謝青曉(2016)。大台中地區國中補校學生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
素之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學刊,4(4),495-504。
劉玉玲、陳嬿羽(2017)。台中市長青學苑中高齡學生學習需求及滿意度調查研究。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化學刊,5(1),61-70。
劉宏鈺、吳明儒、吳曉君(2012)。社區高齡者學習與健康關係之評。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2(2),123-161。
憲法(1947)。中華民國憲法。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A0000001
衛生福利部(2020)。老人福利法。取自
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37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2018)。老人長青學苑概況。取自
https://dep.mohw.gov.tw/DOS/cp-1721-9415-113.html
盧婧宜(2014)。中高齡者未來準備之學習歷程:前瞻因應觀點。國立中正大學高齡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謝青曉(2016)。成人學生學習需求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大台中地區國中補校學生為例。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
蕭昭瑾(2005)。高高屏地區國中補校教師知覺補校困境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
魏惠娟、梁明皓(2017)。高齡教學策略評估量表發展之研究:成人教育學觀點。弘光學報,80,39-56。
蘇寶燕(2010)。國立空中大學成人學習者電腦態度對學習障礙影響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二、 英文部分
Astin, A., Korn, W. & Green, K. (1987). Retaining and satisfying students, Education Record, 68(1), 6-42.
Bolton, C. (1990). Instructing experiencedadult learners. In R. H. Sherron & D. B. Lumsden (Eds.). 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galerontology .135-149. New York: Hemisphere.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2), 191-215.
Duay, D. L. & Bryan, V. C. (2008). Learning in later life: What seniors want in a learnigng experience. Education Gerontology, 34(12), 1070-1086.
Erikson, E. H. (1982). The life cycle completed: A review. New York: W.W.
Norton & Company.
Glass, J. C. Jr. (1996). Factors affecting learning in older adults. Educational Generotology, 22, 359-372.
Knowles,M.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Andragogy versus pedagogy. NY:Association Press.
Maslow, A. H. (1943). A theory of human motiv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0(4) 370–96.
McClusky, H. Y. (1971). 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issues, Washington, DC: WhiteHouse Conference on Aging.
Mezirow. J. (1991). Transformative dimensions of adult learning.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ezirow, J. (1997).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Theory to Practice. New Directions for Adult and Continuing Education, 74, 5-12.
Merriam, S.B. & Caffarella, R.S. (1991). Learning in Adulthood.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Peterson, D. (1983). Facilitating education forelder learners.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Publishers.
Smith, R. M. (1982). Learning how to learn: Applied theory for adults pearson. New York, Prentice Hall.
United Nations. (1991). United Nations principles for older persons. Retrieved from http://www. hr.org/ocuments/ProfessionalInterest/olderpersons.pd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