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 書
丘昌泰、李允傑(2009)。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公司。
黃新福、盧偉斯(2006)。非營利組織管理。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黃德舜、鄭勝分、陳淑娟、吳佳霖(2014)。社會企業管理。台北:指南書局
二、專書論文
Kregel, John D. and David H. Dean (2002). “Sheltered vs. Supported Employment: A Direct Comparison of Long-Term Earnings Outcomes for Individuals with Cognitive Disabilities,” in John Kregel, David H. Dean, & Paul Wehman,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Employment Service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 Longitudinal Impact of Workplace Supports Monograph. Richmond V.A.: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pp. 63-83.
三、期刊論文
王振軒、董瑞國,「公辦民營體系建構及非營利組織於體系中角色之政策分析」,政策研究學報,第6期(2006年6月),頁235-266。
吳明珠、鄭勝分,「庇護工場轉型社會企業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季刊,第10期第2號(2012年6月),頁148-162。
李衍儒、江明修,「社會企業之發展經驗與政策建議:以美國、英國、香港與台灣為例」,中國非營利評論,第7期(2011年3月),頁94-114。
李聲吼、林品妍、何景圇、黃鈺雯、郭乃華、李函蒮、王君美,「非營利組織志願工作人員參與動機、工作滿意度及組織承諾相關之研究」,生活應用科技學刊,第3卷第3期(2001年12月),頁325-346。
林慶仁,「由美國庇護工廠的發展看台灣推動的願景」,就業安全,第2卷第1期(2003年7月),頁83-90。
郭登聰,「對非營利組織利他精神及行善行為的檢視與思考」,輔仁社會研究,第5期(2015年1月),頁65-99。
陳金貴,「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第19期(2002年9月),頁39-51。
陳隆輝、薛昭義、黃子明,「社會企業商業模式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中山管理評論,第26卷第3期(2018年9月),頁381-414。
黃金漢,「社會企業策略對身障庇護工場營運之影響」,社區發展季刊,第143期(2013年9月),頁89-94。
黃坤祥、游皓偉、黃瓊芬,「庇護工場與身心障礙者就業開發之探討-高雄縣『一家工場』之實證分析」,社區發展季刊,第110期(2005年6月),頁450-464。
楊君琦、郭欣怡,「社會企業組織型態與經營類型之初探」,輔仁管理評論,第18卷第1期(2011年1月),頁53-78。
盧俊偉,「社會企業家政府:公共治理的第四條路初探」,國會月刊,第42卷第4期(2014年4月),頁51-77。
Hsu, Tsu-Hsuan, Joseph Ososkie, Ying-Ting Huang, “Challenges in Transition from Sheltered Workshop to Competitive Employment: Perspectives of Taiwan Social Enterprise Transition Specialists,”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Vol. 75, Issue 4 (October-December 2009): 19-26.
Krupa, Terry M., “Transforming Sheltered Workshops into Affirmative Businesses: An Outcome Evaluation,”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Journal, Vol. 26, No. 4 (February 2003): 359-367.
四、學位論文
丁玉珍(2015)。政府協助非營利組織朝向社會企業發展之角色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亭芳(2018)。從營運者、就業服務員、身心障礙員工家屬之觀點探討庇護工場定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高明瑞,趙平宜,許准之(2008)。非營利組織從事營利活動之困境及挑戰:社會企業創業策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管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世雨(1992)。非營利部門對公共行政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黃源協(2014)。「非營利」與「社會企業」- 社會服務NPO的新出路?國立暨南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NPO經營管理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
楊青燕(2017)。我國身心障礙就業促進類社會企業之研究–NPO型與公司行之 對照。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魏文達(2011)。從組織變遷途徑探討非營利組織之事業化–以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為例。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Terreblanche, Susan E. (2015). A transformation strategy for Protective Workshops: Towards comprehensive services for adults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Dissertation presented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s in Occupational Therapy in the Faculty of Health Sciences at Stellenbosch University, unpublished, Matieland, South Africa.
五、網路資料
行政院(2014)。社會企業行動方案(103-105年)核定本,取自https://www.ey.gov.tw/Upload/RelFile/26/716149/8d8b6be7-0e21-4a37-9c72-871e28b325d2.pdf。
法務部全國法規資料庫(2015)。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D0050046。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3)。我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取自http://www.ndc.gov.tw/m1.aspx?sNo=0060078#.VLvdztKUd1Y。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3)。考察報告:英國社會企業推動暨生態系統發展,取自https://se.wda.gov.tw/Article/Details/50?menuid=16。
經濟部(2014)。社會企業元年-各國社會企業規範介紹,取自http://csr.moea.gov.tw/articles/articles_content.aspx?ID=MjAwMDA4MQ。
European Commissions (2015). Reasonable Accommodation and Sheltered Workshops for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osts and Returns of Investments,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RegData/etudes/STUD/2015/536295/IPOL_STU%282015%29536295_EN.pdf.
六、研究計畫與技術報告
王秉鈞、鄭勝分、吳佳霖、劉育欣(2013)。我國非營利組織社會企業化之研究。國家發展委員會,未出版。
吳明宜、林真平(2016)。庇護工場轉銜至一般性職場就業之實證探討。勞動部勞動力發展屬高屏澎東分署,未出版。
郭乃文、張哲豪、張瀚云、邱美珍、吳雅玲、傅馨瑩、林修如(2019)。庇護工場現況調查:以雲嘉南為例。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雲嘉南分署,未出版。
黃誌坤、王明鳳、鄭如安、莊意文(2011)。非營利組織的社會企業發展研究-子計畫一:社會企業的可行性分析研究-以屏東縣社會福利單位為例(100年度教育部教師專題研究計畫結案報告),未出版。
Lulinski, Amie, Jaimie C. Timmons, Stephane Leblois (2017). From Sheltered Work to Competitive Integrated Employment: Lessons From the Field. Institute for Community Inclusion.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Boston, unpublished.
Nettles, Jessica L. (2013). From Sheltered Workshops To Integrated Employment: A Long Transition. Lynchburg College, Lynchburg, Virginia, unpublished.
Phoenix, Janet A. and Tyler Bysshe (2009). Transitions: A Case Study of the Conversion from Sheltered Workshops to Integrated Employment in Maine. Department of Health Policy & Management,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unpublished.
七、研討會論文
郭登聰(2011)。非營利組織「管理」在變動環境中面對「跨界」與「效率」潮流激盪下的面對與再思考。台灣第三部門:回顧與前瞻」學術研討會,台北。
陳惠琪(2016)。臺北市以社會企業模式推動身心障礙就業服務。臺北市學習型城市願景國際研討會,台北。
黃源協(2020)。社會服務的新出路:營利、非營利或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經營管理策略:2020董事長與執行長論壇,南投。
謝邦俊、胡哲生(2018)。非營利社福組織投資社會企業之效益創造與績效評量。2018人文關懷與社會實踐暨世界公益學論壇,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