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0 16:3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柯淑珠
研究生(外文):Ke, Shu-zhu
論文名稱:運用行動遊戲程式提升國中自閉症學生組合拼裝能力之研究-以高雄市某特教學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Using Mobile Game Programs to Improve the Assembly Abilities of Autistic Students: A Case of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in Kaohsiung City
指導教授:李景立李景立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ee, Ching-Li
口試委員:陳清發陳怡良李景立
口試委員(外文):Chen, Ching-FaChen, E-LiangLee, Ching-Li
口試日期:2020-05-3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工程系碩士班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電資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49
中文關鍵詞:自閉症行動遊戲程式職業教育-組合拼裝
外文關鍵詞:autismmobile game programsvocational education assembl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4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主要探討利用行動遊戲程式教學提升專注力,對高雄市特教學校國中部職業教育課程組合拼裝能力之影響。研究對象為一位二年級自閉症學生,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之A-B-A’撤回實驗設計(single-subject research A-B-A’ withdrawal and reversal design)。經過行動遊戲程式訓練、基線期、介入期與維持期的觀察紀錄,輔以觀察和訪談紀錄方式,將所得資料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結果與綜合討論顯示此方法具有立即學習和保留效果,獲得結論摘要如下:
一、研究對象未使用行動遊戲程式練習注意力之前,組合拼裝工作速度低落且缺乏專注力。訓練之後接續組合拼裝作業,持續表現出專注且良好的完成度。
二、停止專注力行動遊戲程式訓練後的維持期,組合拼裝工作能力略微下降,但仍比基線期高出許多。
三、家長與教師群對於應用行動遊戲程式提升學生專注力訓練有助於學習,都表示認同。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impact of using mobile game program teaching to increase concentration on the assembly abilities of the Kaohsiung city special education school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he research object was a second-grade autistic student, adopting the single-subject research A-B-A’ withdrawal and reversal design. After training in the mobile game program, the observation records of the baseline period, the intervention period, the maintenance period and supplemented by observation and interview records were used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The research results and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s show that this method has the effect of immediate learning and retention. The summary of the conclusions obtained is as follows:
1. Before the subjects used the mobile game program to practice their attention, the speed of assembly and assembly work was slow and lack of concentration. After the training, the assembly work was continued, and continued to show concentration and good completion.
2. In the maintenance period after stopp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mobile game program training, the combined assembly work ability slightly decreased, but it is still much higher than the baseline period.
3. Both parents and teachers agree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mobile game programs to enhance students' concentration training is helpful for learning.
目錄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待探討的問題 2
1.2.1 研究目的 3
1.2.2 待探討問題 3
1.3 名詞釋義 3
1.3.1 自閉症 4
1.3.2 行動遊戲式專注力學習 5
1.3.3 職業教育-組合拼裝 6
1.4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1.4.1 研究範圍 7
1.4.2 研究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2.1 自閉症學生之專注力 9
2.2 行動應用程式之數位遊戲式學習 12
2.3 A-B-A’ 撤回實驗設計 14
2.4 身心障礙學生之職業教育 15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17
3.1 研究架構 17
3.1.1 自變項 18
3.1.2 依變項 18
3.1.3 控制變項 18
3.2 研究對象 19
3.3 研究設計 19
3.3.1 研究階段 19
3.3.2 研究時間 21
3.4 研究流程 21
3.5 研究工具 22
3.5.1 行動遊戲程式 22
3.5.2 組合拼裝用的原子筆 25
3.5.3 組合拼裝用的螺絲與鐵盤 26
3.6 研究資料蒐集與分析方法 27
3.6.1 量的分析 28
3.6.2 訪談資料分析 29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30
4.1 APP提升組合原子筆工作成效分析 30
4.1.1 組合原子筆各階段內分析 31
4.1.2 組合原子筆階段間分析 31
4.2 APP提升拼裝螺絲鐵盤工作成效之資料分析 32
4.2.1 拼裝螺絲鐵盤階段內分析 32
4.2.2 拼裝螺絲鐵盤階段間分析 33
4.3 綜合討論 34
4.3.1 數據綜合分析 34
4.3.2 訪談分析 3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36
5.1 結論 36
5.2 建議 36
5.2.1 教學工作的建議 37
5.2.2 未來研究的建議 37
參考文獻 38
壹、中文參考文獻 38
貳、英文參考文獻 42
附錄一 家長訪談大綱 44
附錄二 導師訪談大綱 45
附錄三 教師助理員訪談大綱 46
附錄四 使用MEMORY ATTENTION APP觀察紀錄表 47
附錄五 原子筆組合觀察紀錄表 48
附錄六 螺絲鐵盤拼裝觀察紀錄表 49

表目錄
表1 自閉症學生專注行為相關研究整理表 11
表2 受試者能力現況(研究者資料整理) 20
表3 研究時間(2019年) 21
表4 「Memory Attention」行動遊戲程式練習 24
表5 各階段內「組合原子筆」變化分析表 31
表6 各階段間「組合原子筆」變化分析表 31
表7 各階段內「拼裝螺絲鐵盤」變化分析表 33
表8 各階段間「拼裝螺絲鐵盤」變化分析表 33
表9 組合與拼裝結果比較表 34

圖目錄
圖1 研究架構圖 17
圖2 研究流程圖 22
圖3 「找齊全部物品」第一次測試曲線圖 24
圖4 「找齊全部物品」第二次測試曲線圖 24
圖5「找齊全部物品」第三次測試曲線圖 25
圖6「找齊全部物品」第四次測試曲線 25
圖7 組合拼裝用原子筆 26
圖8 組合拼裝用螺絲與鐵盤 27
圖9 組合原子筆A-B-A’雙軸曲線圖 30
圖10 拼裝螺絲鐵盤A-B-A’雙軸曲線圖 32
參考文獻
壹、中文參考文獻
Newzoo全球手機市場報告:各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列表。維基百科(2017)。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16日。網址:https://zh.m.wikipedia.org/wiki/各國智慧型手機普及率列表。
王大延(1994)。自閉症的特徵。特殊教育季刊,52,7-13。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王明雯(2018)。自我管理策略在泛自閉症者的教育訓練之應用。中華民國特殊教育學會年刊,2018,35-53。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王維君、陳靜潔(2014)。人機互動音樂教學應用於自閉症兒童之研究。藝術教育研究,28,35-60。
朱經明(1997)。特殊教育與電腦科技。臺北:五南出版社。
宋維村(2013)。DSM-5自閉症最新診斷準則及其影響。健康世界,454,16-26。
吳佑佑(2013)。自閉症類群障礙。台灣兒童青少年精神醫學會。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2日。網址:http://www.tscap.org.tw/TW/NewsColumn/ugC_News_ Detail.asp?hidNewsCatID=7&hidNewsID=129。
李淑菁(2015)。找回課堂專注力。臺灣教育評論月刊,4(5),178-181。
李駿豐(2014)。應用適性化學習系統提升學習成效:以動態鷹架理論為基礎。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雲林縣。
巫唐孟、陳秋坪、王志中(2012)。自閉症診斷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7日。網址:https://blog.xuite.net/therapydna314/ twblog/128352138
阮建睿(2011),多媒體河內塔遊戲對於輕度智能障礙學生之型式認知能力的探討。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台中市。
林月仙(2008)。單一受試研究設計類型及其在特殊教育研究實例分析。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中心,教育部優質特教發展網絡系統暨教學支援平台。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7日。網址:http://sencir.spc.ntnu.edu.tw/_other/GoWeb/ include/index.php?Page=A-1&KeyID=826
林宏熾(2014)。身心障礙者生涯規劃與轉銜教育。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孟穎(2011)。應用臉部情緒表情互動遊戲介入自閉症者社交能力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系,台中市。
林國欽、洪暉鈞、楊叔卿(2014)。平板電腦融入體育課程羽球技能教學效果之研究。體育學報,47(3),437-449。
林慧芬,張瓊穗(2011)。國中自閉症學生專注行為訓練方案成效之探討。身心障礙研究季刊,9(4),266-275。
林慧娟、陳瑄妮(2005)。自閉症兒童之教學策略與原則初探。特教通訊,34,28-33。
林霓苗(2012)。平板電腦改善自閉症兒童溝通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侯宗賢(2007)。電腦遊戲對於智能障礙學童手眼協調學習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體育大學,台中市。
莊令如、唐榮昌(2011)。應用自我管理策略改善自閉症學童分心行為。特教論壇,11,74-81。
徐智杰(1999)。細說特教班一項重要的職業教育課程─代工。馨之園雙月刊,21。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9日。網址:http://nerc2.ckjhs.tyc.edu.tw/journal/ j-21.htm
黃瑞琴(1991)。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堅文(2007)。職業教育課程對智能障礙學生職業適應能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新北市。
陳雅莊(2008)。社會故事及圖卡提示策略對減少高功能自閉症兒童不專注行為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市。
陳友芳(2013)。遊戲介入對自閉症幼兒社交技巧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台東縣。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精神醫學部(2015)。與自閉症特質同行。台北:衛生福利部。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曹雅茜、楊熾康(2009)。遊戲式CAI 教學方案對提升國小高功能自閉症學童動作能力之研究。東臺灣特殊教育學報,11,129-152。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許芳菊(2008)。打造專注力。親子天下雜誌,2,116-144。台北:天下出版社。
教育部(2017)。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身心障礙相關之特殊需求領域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經濟部工業局(2017)。行動應用App基本資安檢測基準V2.1。台北:經濟部。
蔡政宏(2011)。實現自閉症孩童之互動式機器人教學系統。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電控工程學系,新竹市。
廖曉慧(2013)。3D悅趣式學習對國小 六年級分數之單位量概念補救教學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2013)。維基百科(2019)。最後修訂於2019年10月16日。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9日。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
數位遊戲式學習。維基百科(2019)。最後修訂於2019年9月23日。線上檢索日期:2019年8月12日。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5%B8%E4%BD% 8D%E9%81%8A%E6%88%B2%E5%BC%8F%E5%AD%B8%E7%BF%92。
蔣昱雯(2008)。數位遊戲式學習教材評鑑指標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傳播與科技所,台北市。
賴德聰、劉文信(2018)。自閉症類群。家庭醫學與基層醫療,33(4),115-121。
蕭金慧(2001)。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障兒童認字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謝錦忠(2014)。使用同儕互教行動數學遊戲式學習法融入國小三年級分數概念教學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簡晨卉(2013)。數位遊戲式學習在城鄉國小數學加減法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蘇岱崙(2014)。四大對策:激進學習力。親子天下,61,153-161。
蘇麗芳(2011)。實用語文課程結合多媒體電腦遊戲教學策略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學報,3,159-191。
鐘聖校(1990)。認知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美君(2012)。自我管理策略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課堂專注行為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貳、英文參考文獻
Annetta, L. A., Minogue, J., Holmes, S. Y., & Cheng, M.-T. (2009). Investigating the impact of video games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agement and learning about genetics. Computers & Education, 53(1), 74–85.
Callahan, K., & Rademacher J. A. (1999). Using self-management strategies to increase the on-task behavior of a student with autism. Journal of Pos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s, 1(2), 117-122.
Chien CY, Wu CF, Liu CC, Chen BH, Huang SP, Chou YH, Chang AW, Lee HH, Pan CH, Wu WJ, Shen JT, Chang MY, Huang CH, Shiea J, Hsieh TJ, Wu MT. (2011). High Melamine Migration in Daily-use Melamine-made Tableware. J Hazard Mater ; 188: 350-356.
Coyle, C., & Cole, P. (2004). A videotaped self-modelling and self- monitoring treatment program to decrease off-task behavior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29(1), 3-15.
Dalgarno, B., & Lee, M. J. W.(2010). What are the learning affordances of 3-D virtual environment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0(6), 10-32.
Gagne, R. M.(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4th ed.). New York, NY: Holt, Rinehart & Winston.
Giannakos, M. N. (2013). Exploring the video‐based learning research: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Technology, 44(6), 191-195.
Hogle, J.G. (1996). 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Edutainment".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Holifield, C., Goodman, J., Hazelkorn, M., & Heflin, L. J. (2010). Using Self-Monitoring to Increase Attending to Task and Academic Accuracy in Children with Autism.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25, 230-238.
Irina Marina. (2019). APP「MEMORY ATTENTION」, https://play.google.com/store/ apps/details?id=com.hedgehogacademy.memoryattentionlite.
Lai AC, et al. (2012). Predicting kinase substrates using conservation of local motif density. Bioinformatics 28(7):962-9.
McCord, K. (2012), The ipad and children with autism: Two case studies, In Lyn E. Schraer -Joiner (Ed.),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SME Commission Seminar on Music in Special Education, Music Therapy, and Music Medicine, 97-105, Greec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Music Education.
Oller D.K., Niyogi P., Gray S., Richards J.A., Gilkerson J., Xu D., Yapanel U., Warren S.F. (2010). Automated vocal analysis of naturalistic recordings from children with autism, language delay, and typical development.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Jul 27, 107(30):13354-9.
Prensky, M. (2007).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New York: McGraw-Hill.
Rayner, K., Yang, J., Castelhano, M. S., & Liversedge, S. P. (2011). Eye movements of older and younger readers when reading disappearing text. Psychology and Aging, 26(1), 214–223. https://doi.org/10.1037/a0021279
Sprague & Dede (1999). Constructivism in the classroom: If I reach this way, am I doing my job?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 (1), 6-9, 16-17.
Tabor, T. A., Seltzer, A., Heflin, L. J., & Albert, P. A. (1999). Use of self- operated auditory prompts to decrease off-task behavior for a student with autism and moderate mental retardation. Focus on Autism and Other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14(3), 159-167.
Wilkinson, L. A. (2005). Supporting the inclusion of a student with Asperger syndrome: A case study using conjoint behavioural consultation and self-management. Educational Psychology in Practice, 21(4), 307-326.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61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
 
1. 運用YouTube提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資源回收能力之研究-以高雄市某特殊學校為例
2. 肌力與肌耐力訓練對於國小視覺障礙(弱視)學童800公尺跑/走之影響-以高雄市某國小之弱視學童為例
3. 翻轉教學融入國小數學資訊教育之成效分析
4. 課前腳踏車訓練對提升特殊學校國小部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成效之研究
5. 國中巡迴輔導班學習障礙學生應用PaGamO學習平台提升國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偏遠學校為例
6. 幼兒使用移動式3C產品與家長態度之研究 ─以高雄某區為例
7. 運用PaGamO遊戲學習平台於國中八年級資源班數學課後輔助學習之成效
8. 電腦輔助教學融入國小國語科教學之成效
9. 探討電腦輔助教學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學習成效
10. 探討多媒體科技融入體育教學對學習動機及成效之影響
11. 雲端影音平台與Plickers融入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與學習興趣之探討─以國小四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
12. 使用YouTube影音輔助國小音樂教學 對學習影響之研究
13. 影像示範教學對提升國小重度智能障礙學童社會技巧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某特教學校為例
14. 分組模式心智圖教學法融入國語教學對學習動機態度與學習策略能力影響之研究
15. 結合Plickers即時反饋系統與合作學習教學法 應用於素養導向課程之研究 -以偏鄉國中社會學習領域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