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王歆潔(2017),高雄地區護理人員休閒運動阻礙與 身心健康的相關研究,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碩士論文。甘水美(2002)。臨時員工之內外控傾向對工作滿意與組織承諾關係之影響, 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吳佩怡(2017),東部某醫院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及生活品質之相關因素探討,美和科技大學護理系健康照護碩士班碩士論文。吳明隆、涂金堂(2005)。 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第二版)。臺北: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呂學錚(2013)。線上遊戲玩家人格特質、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影響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未出版,台中市。
李文娟(1998)。領導型態、工作滿意度與工作績效相關之個案實證研究,國 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淑真(2000)。我國國稅稽徵人員工作滿意感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 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萱 (2004),護理人員休閒參與、工作無聊感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李葆瑋(2006),護理人員工作壓力與自覺身心健康之相關性探討,慈濟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李詩涵(2019),護理人員人格特質與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 之相關研究-以宜蘭地區麻醉護理師為例,經國管理暨健康學院 健康產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孟佺(2017)。宜蘭縣國小教師參與休閒運動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體育與運動科學系,未出版,花蓮縣。
沈雪柔(2017)。彰化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運動參與、休閒阻礙和休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邢慧芬(2013),護理人員之休閒參與、休閒阻礙及身心健康- 以某醫學中心淡水院區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明芳、陳建和 、蔡洳婷、 吳文正(2014)。精神科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休閒因應策略、休閒參與和健康關係之研究,精神衛生護理雜誌 , 8卷2期,P11 - 24。
林佳霓(2013),嘉義地區醫事人員休閒參與、休閒態度 與休閒阻礙之研究,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休閒遊憩與旅運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林雅敏(2019)雲林縣國中生參與羽球活動休閒涉入、休閒體驗和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未出版,雲林縣。
林慶珍(2013)。休閒參與與工作滿意度、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警察人員為例。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休閒遊憩與旅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嘉義縣。林佳霓(2013)。嘉義地區醫事人員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嘉義縣。
林麗娟 (2010)。國小已婚教師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其生活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嘉義市。洪菁君(2012)。志工參與動機、組織承諾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福智文教基金會志工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胡淑惠、 林俐伶(2014)。未婚女性護理人員生活滿意度的相關研究,澄清醫護管理雜誌 10卷2期,28-37。
胡淑惠(2011),未婚女性護理人員生活滿意度及相關因素探討-以南部某醫學中心護理人員為例,長榮大學護理系碩士論文。徐莞雲(2008)。輪班制度對護理人員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中臺科技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班學位論文。徐欽祥(2010)。非營利組織志工自由時間管理、自主管理、認真休閒效益與自我實現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未出版,屏東市。
翁毓秀(2010)。從生活滿意度探討福利服務方案—以身心障礙者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31,470-498。
翁銘宏(2014),護專生參與休閒運動動機、阻礙及滿意度之研究-以敏惠醫專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佩娟 (2003),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相關研究~以雲林醫院員工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俊德(2010)。國小排球選手休閒動機、休閒涉入對休閒效益的影響。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班,未出版,雲林縣。張采源(2014)。國民中學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教學熱忱之研究-以時間調配為中介變項,元智大學管理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桃園市。張志榮(2007)。醫療志工參與動機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醫學中心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屏東縣。張天成(2014)。救護志工參與動機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高屏地區鳳凰志工為例,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屏東縣。
張蕙麟(2007)。高雄市退休高齡者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及生活滿意度關聯模式之建立與分析。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6(2),102-109。
梁大慶、呂仲明、李玉鳳(2018)。矯正機關戒護管理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以雲林監獄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 6卷2期,P189 - 200。
陳怡如(2012),護理人員休閒參與現況及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健康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純寅(2013)。桌球運動參與者參與動機、休閒效益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陶惠芬(1999)。專科學校圖書館館員工作價值觀與工作滿意度相關因素之研 究,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曾冠華(2006)。護理人員工作壓力對自覺健康狀態與離職傾向之研究-以台灣中部區域醫院為例,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馮美玉(2013),護理人員工作壓力、休閒參與及身心健康 之探討-以衛生署玉里醫院為例,國立臺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碩士論文。黃子容(2015),醫院行政人員工作壓力、生活型態與休閒活動參與之探討,嘉南藥理大學醫務管理所碩士論文。黃春萍(2013),花蓮地區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及休閒阻礙 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黃敏銓、藍孝勤(2018)。新北市板橋區高齡者運動參與行為與生活滿意度之研究。運動知識學報,15,1-14。
黃彩霞(2006)。國小教師休閒活動參與度與生活滿意度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新竹市。黃麗華(1996)。大學職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智玲(2013),臺灣中部地區護理人員休閒活動參與、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健康產業管理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楊秉岳(2017),輪班制員工之休閒生活型態與幸福感之研究以警察、消防及護理人員為例,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論文。萬哲睿(2016) 。健身房使用者之個人身體自尊對生活滿意度之影響。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論文,台北市。葉淑娟、施智婷、莊智薰、蔡淑鳳(2004)。社會支持系統與老人生活滿意度之關係-以高雄市老人為例。中山管理評論,12 (2),399-427。
劉劍華、 謝百亮(2015)。以徑路分析檢證五專護理科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家庭資本、生活滿意度對其學業成就之影響,崇仁學報 8期 , 27-46。
劉鎮寧(2009)。國民小學志工服務學習與其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3,621-650。
鄭人魁(2011)。台北市國小教師出國旅遊動機、阻礙因素和參與意願之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未出版,台北市。
盧慧蓉(2012)。義工社會支持、參與動機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佛光會義工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謝惠湄(2014)。公立幼兒園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和休閒運動效益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 樹德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班,未出版,高雄市。簡瑞宇、蔡文程(2009)。動機理論與運動動機相關研究之探討。福爾摩沙體育學刊,3,30-40。
顏美麗(2008)。生活形態、旅遊動機與阻礙因素對嘉義縣國小教師餐與海外旅遊意願影響之研究。 南華大學碩士班,未出版,嘉義縣。二、西文部份
Bagozzi, R. P., & Yi, Y. (1988). On the evaluation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16(1), 74-94.
Browne, M. W., & Cudeck, R. (1993).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 Sage focus editions, 154, 136-136.
Crawford, D. W. & Godbey, G. C. (1987).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 9,119-127.
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Godbey. G. A. (1991).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13,309-320.
Coleman, D.& Iso-Ahola, S. E.( 1993). Leisure and health: The role of social support and self-determin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1), 111 - 128.
Crawford, D. W., & Godbey, G. (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 119-127.
Crandall, R. (1980). Motivations for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45-54.
Deci, E.L., & Ryan, R.M. (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w York: Plenum.
Deci, E.L., & Ryan, R.M. (1991). A motivational approach to self: Integration in personality. In R. Dienstbier (Ed.), 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 Vol. 38. Perspectives on motivation (pp. 237–288). Lincoln: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Doll, W. J., Xia, W., & Torkzadeh, G. (1994). A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the end-user computing satisfaction instrument. MIS quarterly, 453-461.
Ellis, G., & Rademacher, C. (1986).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President’s Commission of Americans Outdoor, Motivation.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Hair Junior, J. F., Anderson, R. E., Tatham, R. L., and Black, W. 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New Jersey.
Hancock, G. R., & Nevitt, J. (1999). Bootstrapping and the identification of exogenous latent variables withi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6(4), 394-399.
Iso-Ahola, S. E. 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 Wm. C. Brown.
Iso-Ahola, S. E. 1989. Motivation for Leisure. In E. L. Jackson & T. L. Burton(Eds.), Understanding Leisure and Recreation : Mapping the past, Charting the future. State College, PA : Venture Publishing Inc.
Lomax, R. G., & Schumacker, R. E. (2004). A beginner's guide to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psychology press.
Maslow, A.H. (1954). The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ub.146-150.
MacCallum, R. C., & Hong, S. (1997). Power analysis in covariance structure modeling using GFI and AGFI. Multivariate Behavioral Research, 32(2), 193-210.
Searle, M., & Jackson,E.L.,(1985),Socioeconomic variations in perceived barriers to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among Would-be participants. Leisure Sciences,7(2),227~250.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2000). Consumer Behavior (9th ed.). Prentice-Hall Inc.
Torkzadeh, G., Koufteros, X., & Pflughoeft, K. (2003). Confirmatory analysis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10(2), 263-275.
Weissinger,E.,andBandalos,D.L.(1995).Development,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ascale to measure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leisur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7 (4),37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