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2:0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佑珊
研究生(外文):CHEN, YU-SHAN
論文名稱:虛擬角色保護之研究─以著作權與形象權為中心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Protection of Virtual Characters:Focus on the Copyright and the Rights of Publicity
指導教授:胡心蘭胡心蘭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U, HSIN-LAN
口試委員:胡心蘭蔡岳勳許曉芬
口試委員(外文):HU, HSIN-LANTSAI, YUEH-HSUNHSU, HSIAO-FEN
口試日期:2020-07-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7
中文關鍵詞:虛擬角色著作權合理使用商品化形象權
外文關鍵詞:Virtual characterscopyrightfair usecommercializationright of publici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現今社會中,娛樂與傳播產業隨著網路的發展越顯發達,虛擬角色的呈現方式亦更加多元,人物角色的形象特徵亦可成為吸引消費者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將探討虛擬角色於現行智慧財產權下的保護途徑,與真人演員所飾演之角色特徵商品化後,其個人形象的經濟上價值應如何進行保護。由於美國在文化產業的發展上較其他各國更為先進,對於相應的權利保護亦更顯周全,故本文將先行介紹既有的虛體角色於美國著作權法與商標法下之保護,復以美國司法實務上對於個人形象的商業利益保護制度─形象權(Right of Publicity)為中心,藉由檢視美國法上形象權實際內涵之方式,再輔以現行台灣法下對於相同情形的虛擬角色保護作比較,進而檢討我國法制對於虛擬角色所包含之元素是否仍有不足之處,並嘗試提出可行之建議。
In today's society, the entertainment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advanc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presentation of virtual characters has become more diversified,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have become an important factor to attract consumers. This study will examine the ways in which virtual characters can be protected under ex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how the economic value of their personal images can be protected after the commod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racters played by live actors.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entertainment and communication industries are most advanced in the U.S., and the protections provided to the corresponding rights are relatively more comprehensive too. Therefore, this study will first introduce the existing protections of virtual roles under the U.S. Copyright and Trademark laws, and then will analysis the Right of Publicity—the U.S. common law protection scheme for the commercial interests of personal image, by examining the definition and contents of the image rights under U.S. laws. This study will also try to compare the related rights and protections of virtual characters between U.S. and Taiwan, and make a final conclusion about whether Taiwan’s legal protection for the virtual characters, compare to the counterparts of the U.S., is sufficient and adequate, and provide feasible suggest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2
第四節 研究架構 3

第二章 虛擬角色 5
第一節 虛擬角色的定義 5
第二節 虛擬角色的構成要素 6
第三節 演員表演中的角色塑造 8
第四節 小結 9

第三章 虛擬角色的著作權保護意義與問題 11
第一節 前言 11
第二節 著作權法之發展與規範 12
第一項 第一部著作權相關成文法 12
第二項 現代著作權法之立法目的 13
第三項 美國著作權法之規範 14
第三節 虛擬角色於美國著作權法上之探討 21
第一項 前言 21
第二項 虛擬角色與著作性 22
第三項 虛擬角色能否成為著作權保護客體之判斷標準 25
第四項 虛擬角色之合理使用 37
第四節 小結 51

第四章 虛擬角色之形象商品化與商標權 53
第一節 人物形象的商品化 53
第一項 前言 53
第二項 商品化之意義與發展 53
第二節 現今美國商品化權之類型與規範 55
第一項 人物商品化 55
第二項 標章商品化 65
第三節 小結 70

第五章 形象權 71
第一節 形象權之發展 71
第二節 保護形象權之理由 74
第一項 道德上之理由 74
第二項 經濟上誘因 75
第三項 維護市場信用與保護消費者 75
第三節 形象權保護之主體與客體 76
第一項 形象權之主體 76
第二項 形象權之客體 81
第四節 小結 94

第六章 虛擬角色之保護於我國的現況 97
第一節 於我國著作權法下之情形 97
第一項 著作權法對虛擬角色之保護 98
第二項 案例介紹 101
第二節 於我國商標法下之情形 106
第一項 識別性要件 106
第二項 案例介紹 108
第三節 於我國民法下之情形 111
第一項 肖像權 111
第二項 案例介紹 113
第四節 小結 117

第七章 結論 121
第一節 虛擬角色保護上美國法對於我國之啟發 121
第一項 在著作權法上 121
第二項 在商標法上 121
第二節 我國引進美國形象權之可能 123
第一項 現今虛擬角色之保護是否為已足 123
第二項 美國形象權對於人格權財產利益的保護 126
第三項 可能遇見之困難 127
第四項 若以專法保護之建議 128

參考資料 131
一、中文文獻
專書
1、林洲富,著作權法─案例式,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8月,4版。
2、章忠信,《著作權法逐條釋義》,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10年9月,3版。
3、麥可.契訶夫,致演員:麥可.契訶夫論表演技巧,書林出版有限公司,2018年12月。
4、曾陳明汝,商標法原理,2004年1月,修訂再版。
5、賀德芬,文化創新與商業契機,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10月,增訂再版。
6、詹姆斯.傅瑞,超棒小說這樣寫:寫出結構完整、劇情緊湊、讓人欲罷不能的超完美小說!,雲夢千里文化,2013年9月。
7、蔡惠如,著作權之未來展望─論合理使用之價值創新,元照出版,2007年8月。
8、蕭雄淋,《著作權法論》,五南出版,2015年2月,第8版。
9、謝銘洋,智慧財產權之基礎理論(一),翰蘆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5年7月。
10、羅伯特.麥基,故事的解剖:跟好萊塢編劇教父學習說故事的技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內容、結構與風格!,漫遊者文化,2014年7月。
11、羅明通,著作權法論Ⅱ,2009年9月,7版。

專書論文
1、王敏銓,美國法的合理使用,《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元照出版,2011年9月。
2、林利芝,從KUSO創作探討戲謔仿作的合理使用爭議,《著作權合理使用規範之現在與未來》,元照出版,2011年9月。
3、謝銘洋,我國著作權法中「創作」概念相關判決之研究,《國際比較下我國著作權法之總檢討(上冊)》,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民國103年12月。
期刊文章
1、王敏銓、黃楠婷,商標商品化初探,智慧財產權月刊,146期,民國100年2月。
2、王筱茹,從「猴子自拍照案」看非人類創作之著作權保護,智慧財產權月刊,239期,民國107年11月。
3、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3)-肖像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7期,2006年10月。
4、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五)─人格權的性質與構造:精神利益與財產利益的保護(下),台灣法學雜誌,107期,2008年6月。
5、何愛文,美國法之個人公開權(Right of Publicity)於我國受保護之可能性,全國律師,3卷,12期,1999年12月。
6、李治安,故事角色的第二人生:論著作權法對故事角色之保護,智慧財產權月刊,169期,民國102年1月。
7、李智仁,人格權經濟利益之保障─個人公開權(Right of Publicity)之探討,法令月刊,55卷,11期,2004年11月。
8、林利芝,永遠的名偵探夏洛克・福爾摩斯─自Leslie S. Klinger v. Conan Doyle Estate案探討故事角色著作權保護爭議,智慧財產權月刊,205期,民國105年1月。
9、胡中瑋,編輯著作原創性及創作性之研究─以美國法及日本法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215期,民國105年11月。
10、胡心蘭,轉化才是王道?論合理使用原則轉化性要素之適用與影響,東海大學法學研究,53期,2018年1月。
11、張俊宏,我國著作權法對於故事角色著作權保護之探討,智慧財產權月刊,227期,民國106年11月。
12、張嘉惠,美國法院對於角色著作權保護之判斷標準─研析美國第九巡迴上訴法院DC Comics v. Towel一案,智慧財產權月刊,227期,民國106年11月。
13、許弘毅,動畫角色的著作權保護─以中國大陸「汽車人總動員」侵權案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227期,民國106年11月。
14、郭玉軍、甘勇,論角色商品化權之法律性質,知識產權,6期,2000年。
15、陳聰富,人格權的保護,月旦法學教室,132期,2013年10月。
16、游璧庄,智慧財產與民法相關問題之研究,司法新聲,第47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
17、馮震宇、胡心蘭,論美國著作權法合理使用原則之發展與適用,中原財經法學,6期,2001年7月。
18、楊智傑,粉絲創作與著作權合理使用,智慧財產權月刊,193期,民國104年1月。
19、劉得寬,人格權上的「publicity」權(公表權)─以日本判例、學說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155期,2008年4月。
20、蔡明誠,論著作之原創性與個性概念─以型錄著作問題為例,全國律師,5卷,5期,2001年5月。
21、謝銘洋,從美國法上之商業利用權(Right of Publicity)探討肖像權之財產化─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台上字第一三九六號民事判決解析,月旦裁判時報,4期,2010年8月。
學位論文
1、江采綸,商標識別性與誠信使用之關聯性,國立中正大學財經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3年6月。
2、吳師孟,形象權於動畫角色之適用,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7年6月。
3、李怡貞,衍生著作及其相關議題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3年。
4、李怡臻,重組著作與著作權合理使用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104年7月。
5、李紀寬,形象利用權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民國99年6月。
6、林鋕豪,真實人物商品化之研究─以美國公開化權(right of publicity)為中心,輔仁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1月。
7、張怡慧,虛擬角色之意象與偏好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論文。
8、莫詒文,論商品化權在智慧財產權之保護─以虛構角色人物、真實人物、標章之商品化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6年。
9、陳可嘉,美國法上個人公開權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9年11月。
10、陳好,從劇本中走出來的角色─論演員表演創作與劇本的關係,中央戲劇學院碩士論文,2013年5月。
11、陳依婷,我國遊戲產業衍生著作權管理之探討─由著作權法制及實務面之觀察,東吳大學法律學系在職專班科技法律組碩士論文,民國99年8月。
12、陳建謀,動畫劇本創作與角色塑成:以熊v為例,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動畫遊戲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13、陳敏中,IP劇產業發展的法律議題─以著作權和商標權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事業經營法務碩士論文,民國107年。
14、曾淑娟,標章商品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
15、游璧庄,形象商品化權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4年
16、黃逸平,同人小說相關著作權法問題之研究─以合理使用為中心,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2年。
17、黃楠婷,商標商品化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0年8月。
18、黃瑋如,形象權之保護及其限制,逢甲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5年。
19、壽若佛,形象表徵商品化之討論─以美國個人公開權為主,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涉外商務談判法律組碩士論文,民國104年12月。
20、劉宗翰,虛構角色於著作權法上之問題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6年1月。
21、鄭宇哲,論著作權之過度擴張─重新檢視P2P軟體之相關著作權責任,國立中央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民國107年6月。
22、盧美慈,同人誌相關著作權問題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2年。
23、戴士捷,虛擬角色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以著作權法與商標法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科技管理與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105年7月。
網路資料
1、MBA智庫百科,商品化權:https://wiki.mbalib.com/zh-tw/%E5%95%86%E5%93%81%E5%8C%96%E6%9D%83 (最後瀏覽日:2020/4/30)
2、三立新聞網,「焦糖哥哥」被告侵權!陳嘉行槓上電視台,最終判決贏了:https://www.setn.com/News.aspx?NewsID=701317 (最終瀏覽日:2020/3/28)
3、林利芝,英國著作權法令暨判決之研究期末報告初稿:https://www.tipo.gov.tw/dl.asp?fileName=cca1cb38-1714-4a22-b4da-69e50a9496f9.doc (最後瀏覽日2019/4/16)
4、章忠信,「編輯著作之保護」,著作權筆記,民國102年9月12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605 (最後瀏覽日:2019/5/25)
5、章忠信,未經授權改作之衍生著作可否享有著作權?,著作權筆記,民國102年8月14日: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9&aid=2604 (最後瀏覽日:2019/5/25)
6、章忠信,甚麼是「觀念與表達合一原則」?,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3&aid=1806 (最後瀏覽日:2019/5/27)
7、章忠信,商標制度概要,著作權筆記,民國91年4月: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1&aid=5 (最後瀏覽日:2020/5/3)
8、章忠信,單純的事實或新聞不受著作權法保護?,著作權筆記: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3&aid=778 (最後瀏覽日2019年5月25日)
10、章忠信,著作權應該保護多久?,著作權筆記,民國105年2月:http://www.copyrightnote.org/ArticleContent.aspx?ID=54&aid=2764 (最後瀏覽日:2019/6/2)
11、華人百科、扁平人物:https://www.itsfun.com.tw/%E6%89%81%E5%B9%B3%E4%BA%BA%E7%89%A9/wiki-7373446-5040326 (最後瀏覽日:2019/6/11)
12、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美國著作權法:https://www.tipo.gov.tw/public/Attachment/810311421080.pdf (最後瀏覽日:2019/5/25)
13、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美國著作權法令暨判決之研究 (民國九十七年度:法令及最近判例)期末報告:https://www.tipo.gov.tw/public/Attachment/b0dc6b27-7567-4aec-852d-8632f474375e.pdf
14、葉雲卿,商標識別性—以著名卡通著作物Betty Boop為例,《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fringement_Case/publish-143.htm (最後瀏覽日:2020/2/11)
15、葉雲卿,虛擬角色商品商機龐大 商標保護不可或缺,北美智權報:http://www.naipo.com/Portals/1/web_tw/Knowledge_Center/Infringement_Case/publish-124.htm(最後瀏覽日:2020/5/3)
16、漫威系列商標─論商標的重要性,金銳國際專利商標聯合事務所:https://www.gold-keen.com/news/109.html (最後瀏覽日:2020/2/8)
17、維基百科,定型角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E%9A%E5%9E%8B%E8%A7%92%E8%89%B2 (最後瀏覽日:2019/5/27).
18、維基百科,表演: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1%A8%E6%BC%94 (最後瀏覽日:2019/6/23)
19、維基百科,角色:https://zh.wikipedia.org/wiki/角色。(最後瀏覽日:2019/4/16)
20、蕭雄淋,衍生著作擁有著作權,是否以適法改作為前提?,2015年6月:http://blog.udn.com/2010hsiao/24488204 (最後瀏覽日;2019/5/25)
21、賴文智,數位著作權法─從著作權法的發展談起,ePubishing新視界,益思科技法律事務所,2001年9月,http://www.is-law.com/old/OurDocuments/CR0009LA.pdf (最後瀏覽日:2020/4/27)
二、外文文獻
專書
1、Christopher Wadlow, The Law of Pasiing-off (2d ed. 1995, London: Sweet & Maxwell).
2、Goldstein on copyright, Volume 2, (1996, 2001)
3、HUW BEVERLEY-SMITH, THE COMMERCIAL APPROPRIATION OF PERSONALITY 9. 150,151 (2002).
4、J. Thomas McCarthy et al., McCarthy’s Desk Encyclopedia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531 (3rd ed. 2004)
5、Nimmer on Copyright, vol.1 , 1996.
6、ROGER E. SCHECHTER & JOHN R. THOMAS, INTELLECTUAL PROPERTY:THE LAW OF COPYRIGHTS, PATENTS, AND TRADEMARKS 220 (2003)
7、ROGER E. SCHECHTER & JOHN R. THOMAS, PRINCIPLES OF COPYRIGHT LAW 53 (2010)
8、Samuel Warren & Louis Brandeis, The Right to Privacy, 4 HARV. L. REV. 193 (1890).
9、Steven L. Nemetz, Copyright Protection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14 I.P.J. 110 (1999-2000).
10、牛木理一,意匠法の研究―その本質から実際まで,発明推進協会,4訂版。
11、進藤健祐,100年愛されるキャラクターのつくり方,東京:ゴマブックス出版社,2006年。
期刊文章
1、Christina R. Evola Nowakowski, The Next Generation of Costumes and Conventions: Is Cosplay Copyright Infringement? (May 5, 2010)
2、Cristina Fernandez, The Right of Publicity on The Internet, 8 Marq. Sports L. J. 289 (1998).
3、J. Thomas McCarthy, Melville B. Nimmer Symposium: Article: Melville B. Nimmer and the Right of Publicity: A Tribute, 34 UCLA L. REV. 1705(1987).
4、James M. Treece, Commercial Exploitation of Names, Likenesses, and Personal Histories, 51 TEX. L. REV. 637, 644-645 (1973).
5、Jasmina Zecevic, Distinctly Delineated Fictional Characters that Constitute the Story Being Told: Who Are They and Do They Deserve Independent Copyright Protection? 8 VAND. J. ENT. & TECH. L. 370 (2006).
6、Joshua Waller, The Right of Publicity: Preventing the Exploitation of a Celebrity’s Identity or Promoting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First Amendment? 9 UCLA ENTERTAINMENT L. REV. 62 (2001).
7、Leanne Stendell, Fanfic and Fan Fact: How Current Copyright Law Ignores the Reality of Copyright Owner and Consumer Interest in Fan Fiction, 58 SMU L. REV. 1552 (2005).
8、Leslie A. Kurtz , The Methuselah Factor: When Characters Outlive Their Copyrights, 11 U. Miami Ent. & Sports L. Rev. 437, 444(1994).
9、Leslie A. Kurtz, The Independent Legal Lives of Fictional Characters, 1986 WIS. L.REV. 429, 457(1986)
10、Mark Bartholomew, Protecting the Performers: Setting a new Standard for Character Copyrightability, 41 SANTA CLARA L. REV 341, 347 (2001)
11、Melville Nimmer, The Right of Publicity, 19 Law & Contemp. Probs. 203(1954).
12、Stacey L. Dogan & Mark A. Lemley, The Merchandising Rights: Fragile Theory or Fait Accompli? 54 EMORY L.J. 462 (205)
網路資料
1、Lloyd L. Rich, Right of Publicity, available at http://articles.ibpa-online.org/article/right-of-publicity/ (last visited Mar. 19, 20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