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學史類
(一)、經
1.東漢•鄭玄注,唐˙孔穎達正義,張豈之主編(2008)。《禮記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978-7-5325-5068-5
2.東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彭林整理(2010)。《周禮注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3.東漢•何晏(1975)。《論語集解》。台北市:台灣商務。
4.魏‧王弼著、樓宇烈校釋(1981)。《老子周易王弼注校釋》。台北市:華正書局。
5.魏•王弼著 (1984)。《老子注》。台北市:學海。
6.唐•惠能說法,法海集錄,丁福保註(1976)。《六祖壇經箋註》。台南市:大千世界。
7.南宋•葉夢得(1971)。《春秋傳》。《通志堂經解》21冊。台北市:漢京文化。
8.南宋•朱熹(1986)。《儀禮經傳通解》。《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31~132冊。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
9.明末清初•王夫之(1997)。《尚書引義》。台南市:莊嚴印行。
10.清•孫星衍(1939)。《尚書今古文注疏》。長沙市:商務印書館印行。
11.清•毛奇齡(1983)。《孝經問》。台北市:台灣商務。
12.清•焦循著,沈文卓點校(1988)。《孟子正義》。台北市:文津出版社。
13.清•阮元校刻(1997)。《十三經注疏》。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4.清末民初•屈萬里(1983)。《尚書集釋》。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
15.清末民初•高亨(1984)。《詩經今注》。新北市:漢京文化事業。
16.商務書局編(1975)。《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和刊。台北市:台灣商務。
17.程樹德(1997)。《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
18.陳鼓應(2013)。《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台北市:台灣商務。
19.佚名,朱斐譯(2018)。《黃帝內經》。台北市:新視野出版社。ISBN:9789869626941
(二)、史
1.西漢•司馬遷(1956)。《史記》。台北市:二十五史編刊館。
2.唐•房玄齡等著(1971)。《晉書一百三十卷》。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3.後晉•劉昫(1975)。《舊唐書》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
4.北宋•歐陽修、宋祁等合撰(1975)。《新唐書》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
5.北宋•薛居正(1997)。《舊五代史》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
6.北宋•歐陽脩(1974)。《新五代史》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
7.北宋•李昉等撰(1995)。《太平御覽》。北京:中華書局。
8.南宋•範曄(1997)。《後漢書》點校本。北京:中華書局。
9.清.張廷玉等纂修(1998)。《明史》。北京:中華書局。
10.清•李伯元著,張素貞校訂(1988)。《文明小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11.楊家駱主編(1980)。《新校本漢書並附編二種》。台北市:鼎文。
12.芮傳明(2000)。《魏書․北齊書․周書․隋書》。台北市:中華書局。
13.中華書局點校(2014)。《點校本二十四史修訂本》。台北市:中華書局。
(三)、子 ( 此稱子者併以孫希旦《禮記集解》之稱謂 )
1.東周春秋•管仲著(1988)。《管子今註今譯》。台北市:正中書局印行。
2.東周戰國•孟軻著,(漢)趙岐注(1998)。《孟子》。成都市:四川人民。
3.東周戰國•莊周著‧(清)郭慶藩編、王孝魚整理(1983)。《莊子集釋》。台北市:木鐸出版社。
4.東周戰國•荀況著 (2000)。《荀子》。山東:友誼出版社。ISBN:7-80642-307-9/I‧67
5.東周戰國•韓非(2006)。《韓非子》。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57-14-2405-6
6.西漢•劉安(2001)。《淮南子》。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57-14-2208-8 , ISBN-957-14-2558-2
7.西晉•葛洪(2001)。《抱樸子》。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57-14-2174-X , ISBN-957-14-2463-3
8.北宋•周敦頤撰,(清)董榕輯(1975)。《周子全書》。台北市:廣學社印書館。
9.北宋•張載撰、王夫之注(2010)。《張子正蒙注》。台北市:世界書局。
10.北宋•程顥,程頤 (1965)。《二程全書》。台北市: 臺灣中華。
11.南宋•朱熹撰(2002)。《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7-5325-2849-9
12.南宋•朱熹著,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台北市:華世出版社。
(四)、集
1.唐•李白著,鬱賢皓譯(2011)。《新譯李白詩全集》。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789571454702
2.北宋•張載(1983)。《張載集》。新北市:漢京。
3.北宋•程顥,程頤著(1982)。《二程集》。台北市:里仁書局。
4.南宋•朱熹(2016)。《四書章句集注》。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ISBN:9789863501626
5.南宋•陸象山(1990)。《陸象山全集》。台北市:世界書局。
6.元末明初•劉履等撰(1978)。《古詩集釋》。台北市:世界書局。
7.明末清初•黃宗羲著(1987)。《黃宗義全集》。台北市:里仁書局。
二、歷代詮釋
1.西漢•賈誼撰,閻振益,鍾夏校注(2000)。《新書校注》。北京:中華書局。
2.西漢•劉向,劉歆編纂,清․姚振宗輯錄,鄧駿捷校補(2008)。《七略別錄佚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ISBN:9787532550807
3.西漢•劉向(2006)。《說苑》。台北市:海鴿。ISBN:9867347838
4.西漢•戴德著,方向東撰(2008)。《大戴禮記匯校集解》。台北市:中華書局。
5.明末清初•王夫之撰(2002)。《禮記章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6.清•李光坡撰(1971)。《禮記述注》。台北市:台灣商務。
7.清•孫希旦(2014)。《禮記集解》。北京:中華書局。ISBN:7101002164
8.楊天宇撰(1997)。《禮記譯注》。上海:上海古籍。ISBN:7-5325-2134-6
9.薑義華注譯,黃俊郎校閱(2007)。《新譯禮記讀本》。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78-957-14-2675-4
10.王孟歐(2009)。《禮記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ISBN:957-0500980
11.徐芹庭(2016)。《細說禮記》。新北市:聖環圖書。ISBN:978-957-781-207-0
三、中西歷代名家著作
(一)、東方
1.西漢•董仲舒(1991)。《春秋繁露》。北京:中華書局。
2.西漢•楊雄(1965)。《法言》。台北市:台灣中華書局。
3.東漢•王充(1997)。《論衡》。台北市:台灣古籍出版社。
4.東晉•陶潛著,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2012)。《陶淵明詩文鑑賞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
5.南朝宋•劉義慶(2019)。《世說新語》。台北市:達觀。ISBN:9789579195089
6.唐•魏徵、褚遂良、虞世南等(2011)。《群書治要》。台北市:世界書局。ISBN:9789570604276
7.唐•韓愈著,錢仲聯,馬茂元校點(1997)。《韓愈全集》。上海:上海古籍。
8.北宋•周敦頤,張載(1981)。《周張全書》。京都市:中文出版社。
9.北宋•張載著,林樂昌編校(2002)。《張子全書》。西安市:西北大學出版社。ISBN:978-7-5604-3537-4
10.南宋•朱熹(1968)。《近思錄》。台北市:商務印書館印行。
11.明•王陽明(1954)。《王陽明傳習錄–附大學問》。台北市:正中書局。
12.明•王陽明(2004)。《傳習錄》。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57-14-3732-8
13.明•王守仁著(2004)。《王陽明全集》。中國:紅旗出版社。ISBN:7-80068-953-0
14.明末清初•黃宗羲著,沈芝盈點校(1987)。《明儒學案》。台北市:華世出版社。
15.明末清初•顧炎武撰,黃侃,張繼校勘,徐文珊點校(1970)。《日知錄》。台北市:明倫。
16.明末清初•王夫之(1993)。《船山全書》。長沙市:嶽麓書社。ISBN:7-80520-392-X
17.明末清初•王夫之(2009)。《讀四書大全說》。北京:中華書局。ISBN:9787101005462
18.清•清聖祖御定(1985)。《全唐詩》。北京:中華。
19.清•王梓材,馮雲濠撰。《宋元學案補遺》。北京:人民出版社。
20.清•徐世昌等編纂(2008)。《清儒學案》。北京市:中華書局。ISBN:978-7-101-05051-6
21.清•吳楚材輯,曹國鋒譯注(1970)。《古文觀止》。台北市:大中國。
22.清末民初•孫文(2006)。《三民主義》。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789571416
23.清末民初•章太炎(1985)。《國故論衡----原儒篇》。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4.清末民初•湯用彤著(2000)。《湯用彤全集》。石家莊市: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7-20202518-3
25.清末民初•梁漱溟(1985)。《中國文化要義》。台北市:里仁書局。
26.清末民初•梁漱溟著(2011)。《梁漱溟先生講孔孟》。北京:商務印書館。ISBN:978-7-100-08783-4
27.清末民初•錢穆(1988)。《中國歷史精神》。台北市:東大出版。
28.清末民初•錢穆(2011)。《國學概論》。大陸:九州出版社。ISBN:9787510807077
29.清末民初•馮友蘭(1991)。《中國哲學史新編》。台北市:藍燈出版社。
30.清末民初•方東美(1980)。《中國人生哲學》。台北市:黎明書局。
31.清末民初•方東美(1983)。《新儒家哲學十八講》。台北市:黎明書局。
32.清末民初•方東美(1989)。《生生之德》。台北市:黎明書局。
33.清末民初•方東美(2004)。《中國大乘佛學》。台北市:黎明書局。ISBN:957-16-0702-9
34.清末民初•方東美(2004)。《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市:黎明書局。
35.清末民初•徐復觀(1999)。《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市:台灣商務。
36.清末民初•徐復觀(2013)。《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ISBN:9571504017
37.清末民初•唐君毅(1974)。《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台北市:學生書局。
38.清末民初•唐君毅(1977)。《中國哲學原論》。台北市:學生書局。
39.清末民初•牟宗三(1971)。《智的直覺與中國哲學》。台北市:台灣商務。
40.清末民初•牟宗三(1983)。《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市:學生書局。
41.清末民初•牟宗三(2009)。《心體與性體》。台北市:正中書局。ISBN:9789570905472
(二)、西方
1.聖經公會編(1970)。《聖經》。香港:聖經公會。
2.古希臘•柏拉圖著,王曉朝等譯(2003)。《柏拉圖全集》。新北市:遠足文化。ISBN:986-7854-24-~
3.古希臘•柏拉圖著,吳獻書原譯,葉海煙新譯,尤煌傑導讀(2018)。《理想國》。台北市:五南書局。ISBN:978-957-11-9810-1
4.苗力田,李秋零譯(2001)。《亞里士多德形上學》。新北市:知書房。ISBN:957-0492-44-9
5.傅偉勳,韋政通主編(2001)。《亞里斯多德》。台北市:東大圖書。ISBN:957-0492-44-9
6.北非•聖•奧古斯丁(Augustine, St.)著,徐玉芹譯(1985)。《奧古斯丁懺悔錄》。台北市:志文。
7.德•路德(Martin Luther)著,徐慶譽、湯清編譯(1996)。《路德選集》。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8.荷蘭•斯賓諾莎著,國立編譯館、邱振訓譯(2018)。《倫理學》。台北市:五南書局。ISBN:9789571194325
9.法•盧梭(2017)。《愛彌兒》。北京:商務。ISBN:9787100115483
10.法•盧梭著,上海譯文出版社譯(2018)。《社會契約論》。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ISBN:9787532775798
11.德•康德著,牟宗三譯註(2000)。《康德的道德哲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ISBN-957-15-0415-7
12.德•康德著,李明輝譯注(2015)。《道德底形上學》。台北市:聯經出版。ISBN-978-957-08-4536-5
13.德•黑格爾著,謝詒徵譯(1978)。《哲學史講演錄》。台北市:大林出版社。
14.德•黑格爾著,諾克斯和米勒(T.M. Knox and A.V. Miller.,1985)編譯:《黑格爾哲學史講演錄》(HEGEL'S Introduction to the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賀麟、王太慶譯(1978)。《哲學史講演錄》。北京:商務印書館。
15.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 (1994), Writings on China, Transla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Notes, and Commentaries by Daniel J. Cook and Jr. Henry Rosemont, Open Court : Chicago and LaSalle, Illinois. ISBN: 9780812692518
16.G. W. F. (1985) , Hegel's Introduction to the Lectures o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Tran. T.M. Knox and A.V. Miller. (TRN). Clarendon Press Oxford. 1770
17.David McCabe, Hegel and The Idea of Philosophical History, History of Philosophy Quarterly, Volume 15, Number 3, July 1998, 369-388.
四、中西當代名家著作
(一)、東方
1.魏元珪(1976)。《當代文明的危機》。台北市:先知出版社。
2.魏元珪(1980)。《孟荀道德哲學》。台北市:海天出版社。
3.賈馥茗(1983)。《教育哲學》。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789571403212 1926年-2008年5月7日
4.魏元珪(1983)。《荀子哲學思想研究》。台中市:東海大學出版社。
5.劉述先編(1984)。《熊十力與劉靜窗論學書簡》。台北市:時報文化。ISBN:9571504017
6.猴外盧,邱漢生,張豈之主編(1984)。《宋明理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7.周宇同(1987)。《中國哲學問題史》。台北市:彙文堂出版社。
8.曾春海(1988)。《陸象山》。台北市:東大圖書。
9.蔡仁厚(1988)。《宋明理學/北宋篇、南宋篇-心體與性體義旨述引》。台北市:學生出版社。
10.呂大吉主編(1989)。《宗教學通論》。中國:中國社科院。
11.羅光(1990)。《生命哲學》。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
12.劉小楓(1994)。《走向十字架上的真》。上海:三聯書局。
13.劉楚溪主編(1996)。《郭沫若卷》。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7-5434-2985-3/K.70
14.劉夢溪主編(1996)。《傅斯年卷》。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ISBN:7-5434-2961-6/G.2339
15.張春興 (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台北市:東華。
16.陳德和主編,王邦雄等著(1997)。《陸象山》。台北市:東大圖書。ISBN:957-668-485-4
17.湖北省荊門市博物館(1997)。《荊門郭店一號楚墓》。《文物》,7。湖北:荊門市博物館。
18.楊向奎(1997)。《宗周社會與禮樂文明》。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
19.陳榮華(1998)。《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台北市:明文書局。
20.陳福濱主編(1999)。《本世紀出土思想文獻與中國古典哲學論文集˙上、下》。台北市:輔仁大學出版社。
21.張光裕主編(1999)。《郭店楚簡研究》第一卷《文字編》。台北市:藝文印書館。
22.秦家懿編著(1999)。《德國哲學家論中國》。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23.林思伶主編,黎建球,陳福濱等著(2000)。《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寰宇出版公司。
24.蕭萐父(2000)。《郭店楚簡的價值和意義》。武漢大學中國文化研究院編: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學術論文集。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5.彭浩(2000)。《郭店楚簡老子校讀》。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6.蕭萐父主編(2001)。《熊十力全集》。武漢市:湖北教育出版社。ISBN:7-5351-2969-2
27.李增(2001)。《先秦法家哲學思想:先秦法家法理、政治、哲學》。台北市:國立編譯館。
28.勞思光(2001)。《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市:三民書局。
29.林寶山(2003)。《實用教學原理》。台北市:心理出版社。ISBN:9577026214
30.陳來(2004)。《詮釋與重建:王船山的哲學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1.王慶節(2004)。《解釋學、海德格爾與儒道今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32.孫小禮(2006)。《萊布尼茨與中國文化》。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
33.李學勤,林慶彰(2007)。《新出土文獻與先秦思想重構》。台北市:台灣書房。
34.翟志成(2007)。《馮友蘭學思生命》。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ISBN:978-986-01-0833-0
35.王化平(2007)。《帛書《易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出版發行。
36.王文科、王智弘(2008)。《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37.周芳敏(2009)。《王船山『體用相涵』思想之義蘊及其開展》。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38.鄧克銘(2010)。《王陽明思想觀念研究》。台北市:台大出版社。ISBN:978-986-02-4062-7
39.杜保瑞(2010)。《論王船山易學與氣論並重的形上學進路》。新北市:花木蘭文化出版社。
40.教育部(2013)。《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台北市:教育部。
41.呂立德編(2013)。《大學國文選》。台北市:三民書局。ISBN:9789571448503
42.蔡清田(2014)。《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台北市:高等教育。ISBN:9789862660850
43.葉海煙(2015)。《莊子的生命哲學》。台北市:東大圖書。ISBN:9789571931111
44.葉純芳,喬秀岩編(2015)。《朱熹禮學基本問題研究》。北京市:中華書局。ISBN:978-7-101-10947-4
45.辛亞民(2015)。《張載易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46.林文欣(2017)。《生命解碼:從量子物理、數學演算,探索人類意識創造宇宙的生命真相》。台北市:八方出版。
47.黃光國(2018)。《內聖與外王:儒家思想的完成與開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二)、西方
1.英•詹姆斯‧利奇蒙德(James Richmond)(1990)。《神學與形上學》(Theology and Metaphysics)。四川:人民出版社。
2.英•麥格夫(Alister McGrath)著,陳佐人譯(1991)。《宗教改革運動思潮》。香港:基道書樓。
3.法•塗爾幹著,芮傳明、趙學元譯(1992)。《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The Elementary Forms of the Religious Life.)。台北市:桂冠圖書。
4.德•海德格(Heidegger, Martin),熊偉、王慶節譯(1993)。《形而上學導論》,台北市:仰哲出版社。
5.英•保羅‧戴維斯(PAUL DAVIES)著,徐培譯徐培譯(1994)。《上帝與新物理學》(GOD & THE NEW PHYSICS)。湖南: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
6.英•詹姆斯‧艾夫萊姆‧洛夫洛克(James Lovelock)著,金恆鑣 譯(1994)。《蓋婭,大地之母:地球是活的 GAIA: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台北市:天下文化。ISBN 957-621-232-4
7.孫周興編(1996)。《海德格爾選集》。上海:三聯。
8.陳榮華(1998)。《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台北市:明文書局。ISBN-957-703-088-2
9.B.A.Garside著,周聯華審訂,甘燿嘉翻譯、彭海燕校譯(1999)。《勇往直前--路思義的心靈世界》。台北市:雅歌。
10.羅馬尼亞•伊利亞德(Mircea Eliade)著,楊素娥譯(2000)。《聖與俗----宗教的本質》。台北市:桂冠。
11.俄•弗拉基米爾‧索洛維約夫( Влади́мир Серге́евич Соловьёв )(2000)。《西方哲學的危機》。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
12.德•莫爾特曼(2002)。《創造中的上帝--生態創造論》。北京:三聯書店。
13.德•舍勒(Scheler, Max),倪梁康譯(2004)。《倫理學中的形式主義與質料的價值倫理學》。北京:三聯書店。
14.英•蒂姆‧莫爾根(Tim Mulgan)著;譚志福譯(2011)。《理解功利主義》。山東:人民出版社。ISBN:978-7-209-05867-4
15.德•海德格(Heidegger, Martin),王慶節譯(2011)。《康德與形而上學的疑難》。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16.德•斯萊爾馬赫(Fr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著,鄧安慶譯(2011)。《論宗教》。台北市:台灣商務。
17.英•懷德海(Whitehead, A. N.),李步樓譯(2011)。《過程與實在–宇宙論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8.美•霍華德‧加德納(H. Gardner)(2017)。《多元智能新視野》。浙江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3079368
19.Bossy, John. (1987), Christianity in the West 1400-1700 , New York : Oxford.
20.Lull, Timothy F. (1989), Martin Luther’s Basic Theological Writings, Minneapolis: Fortress Press.
21.McGuire, Meredith B.. (2002), Religion---The Social Context. Belmont, CA: Wadsworth.
22.Tim Mulgan(2007), Understanding Utilitarianism. Copyright under the Berne Convention. First published by Acumen.
23.Komarraju, M., Karau, S. J., Schmeck, R. R., & Avdic, A. (2011).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traits, learning styles, and academic achievement.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51(4), p 472~477.
五、期刊、學術研討會
1.魏元珪(1978)。〈論歷史的因果關係〉。《哲學與文化月刊》。台北市:輔仁大學。
2.魏元珪(1980)。〈儒家人道精神之特色與源流〉。《中國文化月刊》。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系。
3.魏元珪(1981)。〈儒道二家的宗教情懷〉。《中國文化月刊》。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系。
4.魏元珪(1981)。〈基督倫理之真實性〉。《哲學與文化月刊》。台北市:輔仁大學。
5.魏元珪(1981)。〈中國哲學精神與特質〉。《中國文化月刊》。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系。
6.魏元珪(1983)。《荀子哲學思想研究》。台中市:東海大學出版社。
7.魏元珪(1984)。〈禮記的道德哲學〉。《中國文化月刊》,54。台中市:東海大學出版社。
8.魏元珪(1984)。〈禮記的道德哲學〉。《中國文化月刊》。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系。
9.魏元珪(1993)。〈人生哲學教學的終極關懷〉。《中國文化月刊》。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系。
10.魏元珪(1993)。〈易蹇卦論處逆境之道〉,《中國文化月刊》。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系。
11.賴賢宗(1997)。<唐君毅早期哲學與德意志觀念論>。《鵝湖學誌》,18。台北市:鵝湖月刊雜誌社。
12.李瑞全(2000)。〈儒家環境倫理學之基本觀念:對伽理葛特之構想的一個批判回應〉,《鵝湖學誌》,25。台北市:鵝湖月刊雜誌社。
13.杜朱建民(2000)。〈由儒家觀點論西方環境倫理學人類中心主義與自然中心主義的對立〉,《鵝湖學誌》,25。台北市:鵝湖月刊雜誌社。
14.杜保瑞(2001)。〈中庸哲學體系探究〉。《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台北市孔廟管理委員會。
15.杜保瑞(2001)。〈儒道互補價值觀念的方法論探究〉。《哲學與文化月刊》。台北市:輔仁大學。
16.杜保瑞(2001)。〈《中庸》哲學體系探究〉。《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政治大學文學院。
17.杜保瑞(2001)。〈儒道互補價值觀念的方法論探究〉。《哲學與文化月刊》。台北市:輔仁大學。
18.陳宏模(2001)。〈宗教情懷教育與知識份子的心靈改革〉。《教育科學期刊》,1:1。台中市: 國立中興大學師資培育中心。
19.許道然(2001)。〈組織信任之研究:一個整合性觀點〉。《空大行政學報》,11。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20.趙愛玲(2002)。〈人性品性-談孔子「性相近,習相遠」的本旨〉,《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學報》,19:1。長治安陽:晉東南師範專科學校。
21.劉榮賢(2002)。〈從郭店楚簡看老子思想及其書之起源〉。《靜宜人文學報》,12:12。
22.周鳳五(2004)。〈郭店《性自命出》「怒欲盈而毋暴」說〉。《新出土文獻與古代文明研究》。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3.任俊華(2003)。〈孔子生態倫理思想發微〉,《道德與文明》,6。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4.杜保瑞(2003)。〈周濂溪境界哲學進路的儒學體系建構〉,《揭諦》,5。嘉義縣: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系。
25.許老雍(2004)。〈孔子對生命的體認〉。《中國語文》,567。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6.許老雍(2004)。〈孔子對生命的體認〉,《中國語文》,95:3。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27.周惠賢(2004)。〈香港國中小生命教育課程設計理念與教學方法〉。《生命教育理論在九年一貫課程中之實踐》。東海大學:宗教研究所學術研討會。
28.王開府(2004)。〈儒家與宗教交談〉,《孔孟月刊》,42:6。台北市:中華民國孔孟學會。
29.李天辰(2005)。〈儒家生態倫理思想與生態環境保護〉。《國際儒學聯合會》。台北市:儒學聯合會。
30.楊雅婷(2005)。〈荀子道德哲學思想在道德教育上的啟示〉,《公民訓育學報》,16。彰化:師範大學研究所。
31.魏元珪(2005)。〈真理與解蔽〉。《襲明專班專刊第二期》。台中市:東海大學哲研所在職專班。
32.曾狄(2005)。〈「政治人」假設的豐富內涵和價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6:1。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民族大學。
33.朱懷忠(2006)。〈修齊治平之道與當代職校校長的道德修養〉。《管子學刊》,3。山東:山東理工大學齊文化研究院。
34.賀義廉(2006)。〈孔子的啟發教育思想〉。《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2。北京:北京語言大學。
35.成中英(2007)。〈創造二十一世紀的人類命運:全球化經濟發展與儒學及儒商的定位〉。《孔子研究》。濟南:雙月刊。
36.林素英(2009)。〈〈表記〉政治思想探析—結合郭店儒簡之討論〉。《漢學研究》,27:1。台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37.盧瑞鍾(2009)。〈孔子的天道論與人性論新探一個社會生物學的考察〉。《國家發展研究》,8:2。
38.劉榮賢(2010)。〈從性惡看荀子思想中的自然義〉。《第八屆先秦兩漢學術國際研討會》。台北市:輔仁大學中文系。
39.劉榮賢(2012)。〈從陽明良知不妨有異說起-宋代以下道觀念的個體話現象〉。《靜宜中文學報》,2:2。
40.施盈佑(2013)。〈王船山「時中」的重取客觀面向 一 試論「時中」與「中庸」、「中和」之差異〉。《東海中文學報》,25。台中市:東海大學中文系。
41.黃崇修(2014)。〈《禮記》思維向度下的亞洲和平:以孫文大亞洲主義為開端〉。《孫學研究》,16。台北市:國父紀念館。
42.蔡家和(2014)。〈王船生對《論語˙人之生也直章》的詮釋 ― 道、德之區分〉。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2014年學術研討會:《第四屆「道」與「德」研討會—美、實踐與知識》。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
43.高湧泉(2015)。〈形上集 ━ 斯賓諾莎的宇宙精神〉。《科學人》,157:3。
44.陳章錫(2016)。〈《禮記》思想內涵中「道統」義之省察 ━ 以牟宗三先生論道統、學統、政統為主軸〉。《揭諦》,31。嘉義縣:南華大學哲學與生命教育系。
45.杜正勝(2016)。〈後現代與前近代之間 ━ 我的轉折所見台灣史學的一些面向〉。《古今論衡》,29 。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46.齊婉先(2016)。〈《孟子師說‧浩然章》之心性詮釋與黃宗羲孟學詮釋方向之探討〉。《哲學與文化月刊》,43:3。
47.齊婉先(2016)。〈論王陽明對荀子「養心莫善於誠」之心學詮釋〉。《「荀子思想與教育創新」學術研討會》。山東省臨沂市蘭陵縣:孔子基金會、東方荀子研究院。
48.黃慧芬(2016)。〈鄭注《周禮》引經敘例〉。《雲漢學刊》,32。臺南市 : 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49.史偉民(2017)。〈多元價值中的真理 ━ 黑格爾的觀點〉。「科技部哲學學門成果發表會第9場 ━ 真理與價值是多元嗎?」。台北市:慕哲咖啡。
50.王鍔(2017)。〈清孫希旦《禮記集解》平議〉。《能仁學報》,13。香港:能仁專上學院。
51.楊治平(2018)。〈由《儀禮經傳通解》學禮編探討朱子格物工夫的理論與實踐〉。《台大中文學報》,61。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52.林清源(2019)。〈楚簡《禮記‧緇衣》「苟有車」章考釋〉。《古文字與古代史》第二輯。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53.張光裕編次。〈郭店楚簡十六篇釋文修訂稿〉。《郭店楚簡研究》簡介第一卷文字編。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
六、碩博士倫文
1.洪乾佑(1970)。《禮記中所表現的社會情況》。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崔玲愛(1970)。《禮記大學中庸兩篇中虛詞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3.林宜澐(1984)。《禮記樂記篇思想之研究》。台北市:輔仁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4.李明慈(1987)。《大戴禮記盧辯注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5.李聖愛(1987)。《儀禮禮記喪禮與韓國喪禮之比較》。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6.曾錦華(1987)。《呂氏春秋十二紀紀首、淮南子時則訓及禮記月令之比較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7.蔡勝德(1988)。《禮記的文學價值》。台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8.張曉生(1989)。《姚際恒及其「尚書「禮記」學」》。台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碩士論文。9.王熙(1992)。《從古代的生命禮儀透視其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
10.李孟修(1992)。《《禮記》制禮之精神及其教育思想》。台中市: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11.林素英(1992)。《從古代的生命禮儀透視其生死觀:以《禮記》為主的現代詮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2.游雯絢(1994)。《從社會道德層面剖析《禮記》吉禮之倫理思想》。嘉義縣: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3.吳玉燕(1995)。《儒家的和諧觀及其現代詮釋 ━ 以《禮記》為例》。台北市: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4.吳亦偉(1995)。《禮記的禮教觀點》。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5.林素英(1995)。《從古代之祭禮透視其政教觀 ━ 以《禮記》為主之義理詮釋》。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16.溫文龍(1996)。《北朝《禮記義疏》析論 ━ 以熊安生現存資料為對象》。台北市: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7.黃信二(1997)。《《禮記․學記篇》教育哲學思想之研究》。台北市: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8.林素玟(1998)。《《禮記》人文美學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19.林文琪(1998)。《《禮記》中的人觀》。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0.黃智信(1998)。《朱彬《禮記》學研究》。台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1.王菡(2000)。《《禮記․樂記》之道德形上學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22.柯慧蓮(2000)。《今本《禮記》中有關喪服制度的篇章與《儀禮․喪服篇》之關係》。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3.賴俊成(2000)。《《禮記․學記》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4.洪文郎(2001)。《《禮記․禮運》研究》。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5.譚澎蘭(2001)。《《禮記》理想政治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6.濮傳真(2001)。《北朝《二戴禮記》學》。台北市: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7.孔炳奭(2002)。《《禮記》與《墨子》喪葬思想比較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博士論文。28.林慧貞(2002)。《禮記教育思想研究》。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9.方慶琳(2006)。《《禮記․樂記》的認識活動和教育理論》。台北市: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30.李嘉惠(2006)。《戰國儒家心性情說研究 ━ 以《禮記》三篇、〈性自命出〉為中心的考察》。台北市: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31.徐瑋琳(2006)。《孫希旦《禮記集解》駁議鄭注之研究》。台北市: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32.陳玫琪(2006)。《郭嵩燾《禮記質疑》駁議鄭《注》、孔《疏》之研究 ━ 以禮制為例》。台北市: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3.陳宜均(2006)。《王聘珍《大戴禮記解詁》研究》。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34.陳嘉琪(2006)。《《禮記》中「讓」之研究》。台中市: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35.郭繡慧(2007)。《孝弟忠順之行立,而后可以為人 ━ 論《禮記》嘉禮中的人倫思想》。新北市: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36.黃靜宜(2007)。《「禮」的儒學研究 ━ 以《禮記》相關文獻為探討對象》。嘉義縣:南華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37.蔡翼隆(2007)。《禮記中的陰陽五行思想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38.蕭亦維(2007)。《《禮記》中宗教世俗化研究》。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39.劉千惠(2007)。《陳澔《禮記集說》之研究》。台北市: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40.呂欽翔(2008)。《鄭元慶《禮記集說》駁議鄭玄《禮記注》之考辯》。台北市: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41.姚宣伃(2008)。《《禮記․昏義》所呈現的婚禮習俗與社會意義研究》。台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語文教學班碩士論文。42.莊易耕(2008)。《《禮記》〈坊記〉、〈中庸〉、〈表記〉、〈緇衣〉研究─以考證時代、作者及思想歸屬為範圍之考察》。彰化市: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43.黃羽璿(2008)。《大、小戴《禮記》之成書及其所涉及之儒家學派問題》。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44.黃武智(2008)。《上博楚簡「禮記類」文獻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45.蔡玉娟(2008)。《由女性視角看禮記的過去與未來 ━ 以喪祭禮為主軸》。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回流中文班碩士論文。46.譚立忠(2008)。《姚際恆《禮記通論》析論 ━ 以姚氏論鄭注孔疏為核心》。台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47.藍渝堅(2008)。《方苞《禮記析疑》評議鄭《注》考辯》。台北市: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班碩士論文。48.金美愛(2009)。《《荀子․勸學》與《禮記․學記》之比較研究及其對韓國教育思想的影響》。台中市:逢甲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49.崔逸華(2009)。《《禮記․月令》與庶民生活關聯研究》。台中市:國立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50.賴昇宏(2009)。《《禮記》氣論思想研究》之比較研究及其對韓國教育思想的影響》。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51.盧逸瑄(2009)。《《禮記》兩性觀研究 ━ 以婚姻問題為核心》。新北市:輔仁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52.林彥君(2010)。《《禮記》所反映的女性生活禮儀與角色地位》。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3.黃子瑄(2010)。《從《禮記》中的教育觀論現行國小教育的教與學》。新北市:華梵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54.吳慧玲(2011)。《禮記檀弓篇之性質與文學表現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55.吳春成(2011)。《翁方綱《禮記附記》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6.洪文郎(2011)。《「禮」的思想之研究 ━ 以《禮記》為中心》。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57.許淑馨(2011)。《王陽明、孔穎達《禮記․大學》「誠意」思想之比較》。桃園市: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論文。58.許倍銘(2011)。《翁方綱《禮記附記》研究方法析論》。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59.許家豪(2011)。《平議《禮記․學記》與台灣人本教育的教育理念》。新北市: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60.陳惠玲(2011)。《兩漢祀權思想研究 ━ 以《春秋》與《禮記》中郊廟二祭之經典詮釋為例》。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61.王淑君(2012)。《論《禮記.學記》對小學品德教育的啟發與應用》。新北市: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62.彭德和(2012)。《從《禮記》到《世說新語》女性形象與地位研究》。新竹市:玄奘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63.蘇星宇(2012)。《王船山與熊十力《易》學比較》。台北市:文化大學哲學所博士論文。64.陳姝伃(2013)。《《禮記․儒行》研究》。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65.施盈佑(2013)。《王船山「時中」觀研究》。台中市:東海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66.蔡育儒(2013)。《魏了翁《儀禮要義》研究》。台北市:東吳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67.黃怡如(2015)。《《禮記.曲禮》與小學家庭教育關係之研究》。新北市::華梵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68.黃英素(2015)。《《禮記》「尚齒」禮制之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9.邱馨儀(2016)。《孝經孝道與現今國中教育關係之研究》。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70.林玲馨(2016)。《明代《儒家思想親子互動關係研究 ━ 以《論語》、《禮記》、《顏氏家訓》為主》。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71.黃羽璿(2016)。《明代《禮記》學之重要著作與核心議題研究》。高雄市: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72.陳海雄(2017)。《《禮記․學記》「學學半」新詮 ━ 教與學的理念探究》。台南市:嘉南藥理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73.黃慧芬(2018)。《《周禮》鄭氏學研究》。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74.許毓榆(2018)。《《左傳》《國語》蔔筮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論文。75.陳明彥(2018)。《飲食體驗論探究 ━ 以《禮記》為主軸》。桃園市: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七、辭典
1.清•段玉裁(2002)。《說文解字》。合肥:安徽教育。
2.項退結編繹(1976)。《西洋哲學辭典》。台北市:先知。
3.賈傳棠(1987)。《中國古代文學大辭典》。北京:文心。ISBN:7-80537-018-4
4.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中國文學大辭典》。台北市:百川書局。ISBN:957-9651-02-7
5.方克立(1994)。《哲學辭典》。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7-5004-1133-2
6.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委員會(1995)。《重編國語辭典》。台北市:台灣商務。ISBN:957-05-1144-3
7.國立編譯館主編(2000)。《教育大辭書》。台北市:文景。ISBN:957-9489-10-6
8.張代年主編(2014)。《中國哲學大辭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ISBN:978-7-5326-4104-8
9.Reese, William L. (1980)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Sussex: Harvester Press. p221. ISBN 0855271477
10.Audi, Robert.(1999) The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Philosophy 2n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521637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