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資料 方志華,《關懷倫理學與教育》。台灣:紅葉文化,2004。 林遠澤,《關懷倫理與對話療癒:醫護人文學的哲學探究》。台灣:五南,2015。 洪漢鼎,《當代哲學詮釋學導論》。台灣:五南,2008。 洪鎌德,《人本主義與人文學科》。台灣:五南,2009。 高慧如、彭孟堯、謝良博,〈實證醫學的爭論-孔恩的典範之路〉,《台灣醫界》,2016。 陳瑞麟,《科學哲學:理論與歷史》。台灣:群學,2010。 陳瑞麟,《科學哲學》。台灣:五南,2014。 陳榮華,《高達美詮釋學:真理與方法導讀》。台灣:三民,2011。 郭湛,《主體性哲學︰人的存在及其意義》。中國:人民大學,2011。 黃瑞祺,《現代與後現代:當代社會文化理論的轉折》。台灣:巨流,2018。 項退結,《現代存在思想家》。台灣:東大,1970。 曾慶豹,《哈伯瑪斯》。台灣:生智,1998。 彭孟堯,《知識論》。台灣:三民,2009。 賴俊雄,《回應他者:列維納斯再探》。台灣:書林,2014。 潘德榮,《西方詮釋學史》。台灣:五南,2015。 戴正德等《醫學倫理導論》。台灣:教育部,2006。 戴正德,〈醫病關係在台灣〉,《澄清醫護管理雜誌》,2017。 Albert, J. 等《臨床倫理學:臨床醫學倫理決策的實務導引》,辛幸珍等譯。台灣:合記,2011。 Aristotle《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大陸:商務,2014。 Audi, R.主編《劍橋哲學辭典》,林正弘等譯。台灣:果實,2002。 Barrett, W.《非理性的人:存在主義研究經典》,彭鏡禧譯。台灣:立緒,2013。 Caputo, J.《真理》,貝小戎譯。香港:商務,2017。 Habermas, J.《認識與旨趣》,郭官義、李黎譯。台灣:風雲論壇,2001。 Habermas, J.《現代性的哲學話語》,曹衛東譯。中國:譯林,2011。 Heidegger, M.《存在與時間》(中文修訂第二版),陳嘉映、王慶節譯。中國:商務,2018。 Husserl, E.《歐洲科學危機和超越現象學》,張慶熊譯。台灣:桂冠,1992。 James, W.《真理的意義》,劉宏信譯。台灣:立緒,2005。 Kant, I.《純粹理性批判》,鄧曉芒譯。台灣:聯經,2004。 Kant, I.《道德底形上學之基礎》,李明輝譯。台灣:聯經,1990。 Kant, I.《實踐理性批判》,鄧曉芒譯。台灣:聯經,2004。 Kant, I.《判斷力批判》,鄧曉芒譯。台灣:聯經,2004。 Kuhn, T.《科學革命的結構》,程樹德、傅大為、王道還譯。台灣:遠流,2017。 Levinas, E.《總體與無限:論外在性》,朱剛譯。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Noddings, N.《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于天慶譯。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Straus, S.等《實證醫學-臨床實務與教學指引》,余光輝等審譯。台灣:愛思唯爾,2012。 Tolstoy, N.《伊凡.伊里奇之死》,許海燕譯。台灣:志文,1997。 Waddington, K.《歐洲醫療五百年:卷二 醫學與分化》,李尚仁譯。台灣:左岸文化,2014。
英文資料 Heidegger, M. translated by John Macquarrie and Edward Robinson, Being and Time: Harper perennial, 2008. Levinas, M. translated by Alphonso Lingis, Totality and Infinity-An Essay on Exteriority: Duquesne University Press, 1969. Noddings, N. 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and Moral Education Californi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