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5: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葛修鋒
研究生(外文):KO, SHIU-FENG
論文名稱:節慶觀光活動之推動效益 及其對「地方創生」之影響- 以「新社花海節」與「客家桐花祭」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Promotion Benefits of Sightseeing Activities and Its Impact On The “Regional Revitalization”-Take “Xinshe Flower Festival” & “The Hakka Tung Blossom Festival ”As An Example.
指導教授:許書銘許書銘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 SUE-MING
口試委員:張力亞詹雅嵐許書銘
口試委員(外文):CHANG, LI-YAZHAN, YA-LANHSU, SUE-MING
口試日期:2020-01-0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4
中文關鍵詞:地方創生節慶觀光新社花海客家桐花祭
外文關鍵詞:Regional Revitalizationfestivals and sightseeingXinshe flowers festivalHakka tung flower festiv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5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2017年,由隸屬於行政院的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所推動的「設計翻轉、地方創生」示範計畫,此計畫意在改善地方發展,設以具體可行之產業策略為方向,其目的在於希望協助地方政府發覺且整合在地文化精隨,轉化作為開創出地方生機的無形產業資本。
學者提出「地方創生戰略,是指能夠振興地方的經濟作戰戰略,最主要在於開啟地方經濟的活力與能量同時要能再解決人口減少問題的綜合性面相所需戰略計劃,並非是單一的目的,並且吸引年輕人有意願建立產業聚落並朝向建立活力城鎮、提升人口數字、同時新增就業工作機會。」,原日本所提出的「激勵地方性小經濟圈再生」政策中的地方創生核心目標,亦是以活絡與創造地方的經濟為目標。
藉由新社所擁有的特色資源(花海節)之地方發展歷程與經驗,以及與地方創生的關聯性,來探索其節慶觀光活動之推動效益及其對地方創生之影響,以了解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策略之影響要素,此為本研究欲參酌之處。
本研究欲探討之研究結果可綜歸如下:
1.探討「節慶觀光活動」推動之效益與影響;
2.探討「節慶觀光活動」對地方特色產業發展之影響;
3.從「地方創生」之觀點探討節慶觀光活動之創新推動模式;
4.從「新社花海節」與「客家桐花祭」之比較個案研究,探討節慶觀光活動作為地方創生發展策略之可能性;
5.最後提出政策建議,以供參考。如下所示:
(一) 確立「新社花海節」發展政策之主題定位,由政府指導單位成立並由專職推動機構建立實行委員會以利政策及活動的推行,專職專責。
(二) 建構節慶活動效益評估系統,以優化「地方創生」之效益。
(三) 以「新社花海節」為標竿學習,再創「地方創生」之新連結。
(四) 聚焦新社地方特色,研擬地方創生發展策略之整體計畫。
(五) 結合新社地方特色,資源整合與推動「新社花海節」,提高整體節慶活動效益。

In 2017,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Council promoted the "Design Overturn, Local Creation of Life" demonstration plan. This plan is intended to improve local development and set specific and feasible industrial strategies as the direction. The purpose is to assist local governments in tapping local cultural heritage and transformation. As industrial capital that creates local vitality.
Scholars proposed that "local creation strategy refers to the strategy of revitalizing the local economy. It aims to start a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lan for the vitality of the local economy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population decline, to attract young people to build attractive cities, increase population, and creat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he core goal of local creation in the policy of "inspiring the regeneration of local small economic circles" is also aimed at activating the local economy.
Based on the local development history and experience of the unique resources (Huahai Festival) owned by Xinshe, and its relevance to local creative life, explore the driving benefits of its festival tourism activities and its impact on local creative life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tial elements of the strategy of develop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can b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 Exploring the benefits and impact of the "Festival Tourism Activities" promotion;
2. Explore the impact of "festival tourism activiti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haracteristic industries;
3. Explore the innovative driving mode of festival tourism activ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ocal creation of students";
4. From the comparative case study of "Xinshe Flower Sea Festival" and "Hakka Tung Flower Festival",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festival tourism activities as a local cre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y;
5. Finally, put forward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reference. As follows:
(1) Establish the positioning of the “Xinshe Huahai Festival” development policy. The government guides the establishment of full-time promotion agencies and establishment of implementation committees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olicies and activities.
(2) Establishing a benefit evaluation system for festivals and events to optimize the benefits of "local creation of students".
(3) Learning from the "Xinshe Flower Sea Festival" as a benchmark, and then creating a new link for "local creation of students".
(4) Focus on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she, and develop an overall plan for local creativ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5) Combining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of Xinshe, integrating resources and promoting the "Xinshe Flower Festival" to improve the overall festival activities
benefit.

謝 誌 I
論文摘要 II
ABSTRACT IV
目 次 VI
表 次 VII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何謂「地方創生」 5
第二節 目前台灣推行地方創生之現況 17
第三節 社區營造與地方創生之異同 21
第四節 節慶觀光活動之定義與範疇 27
第五節 新社花海的建構起始 32
第六節 「客家桐花祭」之緣起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7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7
第二節 個案研究法定義 38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步驟 4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1
第一節 「新社花海節」的實行現況與推動效益對地方特色產業策略之影響。 41
第二節 「新社花海節」對「地方創生」之影響由「地方創生資料庫」(TESAS)看新社之地方發展。 64
第三節 「客家桐花祭」的實行現況與推動效益對地方特色產業策略之影響。 68
第四節 「客家桐花祭」對「地方創生」之影響由「地方創生資料庫」(TESAS) 73
第五節 「新社花海節」與「客家桐花祭」地方創生推動效益 8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0
第一節 結論 100
第二節 未來展望與政策建議 102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07
參考文獻 108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1.丁誌魰、陳彥霖(2008)。探討臺灣地方節慶觀光活動永續發展的影響因素。臺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1-202。doi:10.29938/TWTOURISM.200805.0181
2.王永豪(2015)。客家桐花祭共創區域產業觀光之研究—以苗栗縣三義鄉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3.王麒鈞(2008)。台灣節慶活動的設立與舉辦-從客家桐花祭談起。臺灣地方鄉鎮觀光產業發展與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47-160。doi:10.29938/TWTOURISM.200805.0147
4.內政部社會司(2005)。臺灣健康社區六星計畫推動方案。社區發展季刊,(110),517-526。
5.地方創生元年-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http://www.gdrc.org。
6.行政院 (2018):「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振興地方產業發展,促進鄉村人口回流。https://www.ey.gov.tw/Page/5A8A0CB5B41DA11E/9f7f9ad7-17e4-482a-9956-a1534d8a4ad1。
7.朱雅群(2005)。客家桐花季之政策行銷暨滿意度分析。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8.李永展(2019)。因應「城鎮收縮」的地方創生。經濟前瞻,(183),41-45。
9.李永展(2019)。地方創生與地方發展脈絡。經濟前瞻,(185),49-52。
10.李青松、車成緯(2009)。遊客對地方節慶活動認同之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爲例。運動與遊憩研究,4(2),73-92。doi:10.29423/JSRR.200912_4(2).0006
11.杜業榮(2018)。日本自造者政策-Fab社會與地方創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1(8),81-87。
12.吳信慧(2009)。客家桐花祭政策網絡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13.吳博滿、陳偉之(2016)。苗栗縣拓展桐花祭活動作法之研究-創新理論之應用。藝術學報,(98),337-361。
14.吳英偉、陳慧玲(2019)。從永續觀點探討節慶行銷對地方產業發展之應應用。中國地理學會會刊,(63),33-54。doi:10.29972/BGSC.201906_(63).0003
15.吳佩芝(2019)。氣候變遷調適-地方創生與社區健康。護理雜誌,66(3),6-13。doi:10.6224/JN.201906_66(3).02
16.林祐聖、陳東升(2018)。當社區營造遇到參與式預算:兩個社區的比較研究。台灣社會學,(35),109-149。doi:10.6676/TS.201806_(35).04
17.林育靚、吳連賞(2018)。地方創生初探-從傳統產業找生機。東方學報,(39),125-135。doi:10.29421/JTDU.201812_(39).0010
18.林绣芬(2006)。客家桐花祭之效益評估─以苗栗縣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9.周明燕、鍾依萍、林勝富、林正雄(2013)。2013新社花海-花間 漫遊樂悠遊。種苗科技專訊,(84)。
20.周明燕、林勝富、何陽修(2007)。賞花 不必遠赴富良野 新社花海震撼視覺。種苗科技專訊,(57),8-9。doi:10.29582/XLZY.200701.0003
21.周明燕(2008)。『魅力農村-新社花海行』。種苗科技專訊,(61),1-1。doi:10.29582/XLZY.200801.0001
22.周芳怡、楊玉如(2019)。臺中市社區營造中心專案管理團隊發展社會企業之可行性分析。台灣社區工作與社區研究學刊,9(1),83-125。doi:10.3966/222372402019040901003
23.耿壽山、梁炳琨(2014)。臺中市新社區新社花海節的地方建構。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5),3-35。
24.徐重仁(2018)。地方創生,再造幸福社會。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36-43。
25.徐毓宏(2014)。苗栗舊山線遊客旅遊意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係之調查研究。育達科大學報,(39),129-155。
26.徐彥婷(2019)。日本福岡以創新創業驅動地方創生。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45-52。doi:10.29656/TERM.201908_42(8).0007
27.郭漢鍠、阮炳嵐、蔡吉祥、傅志雄(2018)。論社區營造休閒遊憩之研究-以台灣雲林縣古坑鄉棋盤社區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4(1),53-64。
28.新社花海官方網站。https://flowersea.tw/?lang=zh
29.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核定本。
30.國家發展委員會(2018):地方創生國家戰略計畫(簡報)。
31.國家發展委員會(2017):國發會地方創生計畫規劃作業指引。
32.許意筠(2016)。秋天的美麗盛宴 2016新社花海「魅力新社.花海景綻」。種苗科技專訊,(96)。
33.許意筠、張倚瓏、蔡瑜卿、林勝富、郭宏遠(2018)。新社花海轉型不停歇 臺中山城周年都好玩。種苗科技專訊,(104),26-27。
34.黃國敏、周宗德(2006)。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其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3),7-23。doi:10.6712/JCPA.200606_(3).0001
35.陳志仁(2018)。借鏡日本地方創生發展經驗。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18-25。
36.陳世龍(2018)。「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計畫願景目標及推動情形。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8-17。
37.陳富德(2019)。從地方創生概念談小店家發展之策略研析。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23-29。doi:10.29656/TERM.201908_42(8).0004
38.陳威志(2019)。地方創生交流小聚。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7(2),102-105。
39.陳美伶(2018)。「設計翻轉 地方創生」-臺灣地方創生的起步。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2-7。
40.陳俊億、陳明石(2015)。新社區域觀光綠色導覽產品設計之初探。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798-803。doi:10.6668/CID-IDSFC.201505.0128
41.陳湘湘(2019)。地方文化意象建立與地方品牌建立計畫初探-以台中石岡為例。2019亞洲基礎造形聯合學會台中大會論文集。79-88。doi:10.6904/TSBDA.201907.0009
42.陳盛彬(2019)。地方創生發展的關鍵契機-社企力帶動創生力。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38-44。doi:10.29656/TERM.201908_42(8).0006
43.張詠婷、劉耀云、吳宜靜、趙芝良(2014)。行動參與新「花」現-以2013年新社花海系列活動為例。地理資訊系統季刊,8(4),24-28。doi:10.6628/GIS.2014.8(4).5
44.張力亞(2019)。地方創生,漫漫長路!關鍵在於基層地方政府的培力與協力!。新社會政策,(61),25-29。
45.黃聖茹、余書吟(2011)。整合行銷傳播、旅遊意象、滿意度與重遊意願關聯性之研究--以苗栗客家桐花祭為例。龍華科技大學學報,(31),135-153。
46.黃國敏、周宗德(2006)。苗栗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及其行銷策略之研究。中華行政學報,(3),7-23。
47.劉侑學(2014)。臺灣青年失業:趨勢與成因的考察。社區發展季刊,(146), 77-93。
48.劉翠玲(2009)。2008新社花海節採訪報導。農業生技產業季刊,(16),92-93。doi:10.29657/ABIQ.200901.0015
49.蔡志堅(2018)。地方創生之設計力實踐。國土及公共治理季刊,6(2),68-77。
50.蔡瑜卿、廖鎧立(2019)。「2018新社花海」魅力大解析。種苗科技專訊,(105),24-27。
51.蔡瑜卿、鍾依萍(2015)。中臺灣最美麗的秋季盛事2015新社花海「繽紛十年花漾臺中」。種苗科技專訊,(92)。
52.鍾依萍、周明燕、蔡瑜卿(2015)。新社花海繽紛十年。種苗科技專訊,(92),25-27。
53.鍾依萍、蔡瑜卿(2012)。「新社花海行 新花讚FUN好農情」全國展前記者會。種苗科技專訊,(80)。doi:10.29582/XLZY.201212.0001
54.謝子涵(2018)。地方創生。新社會政策,(55),2-2。
55.謝子涵(2017)。向日本借鏡:「地方創生」的美夢與幻滅。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56.謝子涵(2018)。日本地方創生先進案例,北海道寫真甲子園-東川町。新社會政策,(60),35-45。
57.謝子涵(2018)。日本地方創生交付補助金政策-關鍵績效指標及績效管理制度。新社會政策,(58),50-58。
58.簡慧鍾、吳彥霖(2017)。五條港文化園區社區營造脈絡研究。東方學報,(38),173-187。doi:10.29421/JTDU.201712_(38).0013
59.顏廷娟(2019)。地方創生動起來,你可能不知道的民間推手。臺灣經濟研究月刊,42(8),30-37。doi:10.29656/TERM.201908_42(8).0005
60.顏建賢、曾宇良(2011)。結合地方休閒產業共創節慶活動價值之研究-以三義鄉客家桐花祭為例。鄉村旅遊研究,5(2),15-29。doi:10.30169/JRTR.201112.0002
61.盧俊偉(2018)。協助青年推動地方創生。新社會政策,(55),16-21。
62.SWOT分析http://4evervoyage.net/2014/03/swot/SEO
63.簡慧鍾、吳彥霖(2017)。五條港文化園區社區營造脈絡研究。東方學報,(38),173-187。doi:10.29421/JTDU.201712_(38).0013
64.蔡櫻桃(2009)。國小校園如何運用知識管理系統及個案研究法提出偏差行為解決方法之研究。萬能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P60-61。

二、網站
1.日本官房まち・ひと・しごと創生本部事務局、內閣地方創生推進事務局總合網站。ttps://www.kantei.go.jp/jp/singi/sousei/。
2.地方創生元年-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18763。
3.地方創生資料庫TESAS。https://colab.ngis.org.tw/lflt/index.html。
4.「亭仔腳ㄟ地方治理」網站。https://localtw.org/how-japan-push-placemaking-a-practical-view/。
5.客家桐花祭-客委會網站。https://tung.hakka.gov.tw/。
6.新社花海官方網站。https://flowersea.tw/?lang=zh。
7.國家發展委員會網站。https://www.ndc.gov.tw/。
8.Glob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http://www.gdrc.org。
9.SWOT - SWOT - JapaneseClass.jp。https://japaneseclass.jp/trends/about/SWOT。
10.SWOT分析。http://4evervoyage.net/2014/03/swot/SEO。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網際網路公開日期:202508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