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1 14:2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白瑋廷
研究生(外文):Wei-Ting Pai
論文名稱:成年前期基督徒女性團體家屋適應歷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daption Process of Group Home of Early Female Christian Adult
指導教授:張貴傑張貴傑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宋鴻燕白秀玲
口試日期:2019-12-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心理與諮商研究所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20
畢業學年度:10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5
中文關鍵詞:召會召會生活姊妹之家團體家屋適應歷程
外文關鍵詞:Church lifesister houseadaption processgroup homeinterpersonal confli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17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欲了解基督徒成年前期女性入住召會團體家屋—「姊妹之家」之適應歷程,以質性研究中的敘說研究為方法,並以滾雪球抽樣的方式,採半結構訪談對六位入住姊妹之家三年以上之受訪者進行1-2次訪談。
根據訪談內容所謄錄之文本進行反覆閱讀、理解,及協同分析者進行討論,透過編碼、整理進行主題歸納,依序整理為:(一)背景、(二)環境適應、(三)人際衝突、(四)成長等部分;環境適應又分為期待、幻滅、適應等三階段,其中高期待者對團體生活有較明確的想像,如生活規律、受成全、有同伴等等,若未達到也會更失望,而人際衝突大部分則會因信仰價值觀傾向走向和解階段,並在和解前的醞釀階段融入信仰特色。
受訪者在這些經驗中最常使用的資源為:服事者、姊姊們、社區的家。成長部分則皆認為升上高年級後需要扮演姊姊的角色、幫助低年級,對自己在人際上有幫助。
期待透過此適應歷程的探討,提供實務工作者面對其特有文化時能有更深入的思考,幫助成年前期女性度過適應歷程,並提供研究限制與建議,使適應歷程能更加完整。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living experience of young adult Christian women. To explore their adaption process of the group home and the conflicts with the other resident. The research adopts qualitative method, Narrative research and snowball sampling. The researcher utilized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in-depth perspective for the resident who live in the sister house more than three years.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 of interview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xperience which contains two parts: the adaption of the environment and the interpersonal conflicts. Each interviewee has different difficulties depends on their life experience. But all of them receive the hand of the servant, approving sisters and the saints home to make through the process which merge the belief into their solutions.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the research expects to provide thought of conselor to help female young adult Christian to get through the process. The research also provide several limitation and suggestion for the future research to contributes more information.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成年前期 7
第二節 修會生活 11
第三節 宿舍 17
第四節 召會 23
第五節 人際衝突 27
第六節 小結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5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 3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38
第四節 研究程序 39
第五節 研究資料整理 4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1
第七節 研究嚴謹性 42
第四章 研究發現 43
第一節 參與者的生命故事 43
第二節 生活適應的相關討論 135
第三節 人際衝突的相關討論 1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43
第一節 結論 143
第二節 建議 144
第三節 研究者成長與反思 146
參考文獻 149
表目錄
表 2- 1 ERIC 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論 7
表 3- 1 研究參與者背景簡介 37
圖目錄
圖 3- 1 研究步驟流程圖 40
王乃慈(2018)。一位成年前期女性的罹癌與情傷經驗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屏東縣。
王亞平(1998)。修道院的變遷。北京:東分出版社
王介汶(2010)。大學學生宿舍內人際問題及處理方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文克彬修女(2016)。福傳在中華(聖功修女會在華成長史)。台南市:聞道出版社
王俐雯(2012)。成年前期男女孤獨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網路使用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王淑芳(2005)。東吳大學學生宿舍同儕輔導制度實施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在職專班:台北市
田麗珠(2005)。大專生住宿與宿舍環境對住宿生活適應之研究—以某學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中市
田麗珠(2009)。宿舍環境對大學生宿舍生活適應之研究—以某學院為例。建國科大學報:人文類,28(2),01-18。
朱瑞莘(2014)。召會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靈性健康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科技管理學系碩士班:新竹市
吳芝儀(譯)(2007)。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原作者:Amia Lieblich, Rivka Tuval-Mashiach&Tamar Zilber )嘉義市:濤石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8)
吳彥君修女(2016)。難行要行—主顧修女會在華傳教史。台中市:靜宜大學
邱炳坤等譯(2018)。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原著者:S. B. Merriam&E. J. Tisdell)。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周易行(2011)。大學宿舍同儕輔導方案研究:一所國立大學之新生及同儕輔導員的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生活領導學系學生事務在職專班:台北市
李常受(1962)。交通與神人調和。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李常受(1966)。基督的啟示與召會的實際。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李常受(1985)。作主合用的器皿。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李常受(1987)。福樂的人生。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李常受(1988)關於建造基督身體更進一步的亮光。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余曉雯和蔡敏玲(譯)(2003)。敘說探究-質性研究中的經驗與故事(原作者:D. J. Clandinin, F.M. Connelly )台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8)
余潔麟(1986)。人生的奧秘。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林孟穎(2014)。有關寢室空間中住民交流互動行為及情境之比較研究—以S機構和P機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雲林縣
周冠邑(2008)。成年前期女性分手失落夢境探討—以榮格理論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彰化市。
林財源和翁福居(2004)。失智概念認知調查與老人團體照護模式之探討。身心障礙研究季刊,2(1),56-67
林哲瑩和鄭晏甄(2016)。以利害關係人觀點評估失智症老人團體家屋照顧模式之執行結果。台灣老人保健學刊,12(1),1-21
林佳靜和黃榆舒(2015)。中高齡族群對於團體家屋的市場區隔分析:以台中市為例。弘光人文社會學報,18,87-117
周學義(2015)。基督徒個人、家庭生活與召會生活相關性之研究—以組織行為模式三層次為理論基礎(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台北市
周蕙苓(2007)。失智老人團體家屋照護在署立醫院推動可行性之研究:以署立台東醫院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區域政策與發展研究所公共事務管理在職專班:台東市
洪媖琳(譯)(2010)。敘事研究與心理治療 (原作者:Jane Speedy)台北市:心理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7)
郭成森和曾光宗(2011)。「團體家屋」照顧模式之初探。論文發表於中華民國建築學會第二十三屆第一次建築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
郭成森(2013)。失智症高齡者團體家屋行為與空間使用特性之探討—以臺灣天母團體家屋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建築研究研究所:桃園市
施秋蘭和劉家勇(2018)。失智症「團體家屋」服務模式之探討:以日本經驗為例。長期照護雜誌,22(1),53-65
胡聖民(2013)。青少年參與台北市召會活動之休閒效益與幸福感(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休閒運動管理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施麗紅(2012)。理想照顧住所的想像—以社會支持觀點檢視老人失智症「團體家屋(group home)」。社區發展季刊,137,325-341
姚蘊慧(2011)。親密交通與社會資本—以倪柝聲思想應用於台灣地方召會為例。論文發表於不死就不生:2011近現代中國基督教神學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徐子凡(2005)。大專住宿生對學生宿舍期待與滿意度之研究—以仁德醫護管理專科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在職專班:台北市
紐文英(2018)。質性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市:雙葉書廊
陳政雄(2009)。高齡社會失智老人的新居住型態—團體家屋。台灣老人保健學刊,5(1),17-35
唐美鈴(2012)。愛情關係、關係滿意度與分手調適之關係研究—以成年前期者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台中市。
郭俊顯和游婷雅(譯)(2016)。發展心理學(原作者:J.C. Cabanaugh & R. V. Kail)台北市:紅葉文化。(原著出版年:2016)
倪柝聲(1991)倪柝聲文集第一集第七冊。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莊秀美(2005)。「團體家屋」模式運用於失智老人照護服務推動之探討。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2,75-113
假芝雲(譯)(2000)。知足之道:探索修道生活(原作者:Brother Benet Tvedten)台北市:方智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9)
張孟華(2011)。大學學生宿舍自治組織幹部既同儕輔導員角色認同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
張春申(2016)。修會的三願與團體生活。台北市:光啟文化事業
黃惠美(2008)。成年早期將步入婚姻者之生活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市。
黃裕熙(2000)。大學宿舍中公共交誼空間之空間使用與學生互動關係研究—以中原、中央、元智大學學生宿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室內設計學系碩士班:桃園市
基督教論壇報(2018)。【產生一個新人】召會新春華語特會登場62個國家、3萬弟兄姊妹齊聲讚美神。2019,取自:https://www.ct.org.tw/1319309#ixzz5c22MqaXn
黃慧真(譯)(1995)。發展心理學—人類發展(原作者:莎莉‧歐茨和黛安娜‧巴巴利亞)台北市:桂冠出版社。(原著出版年:1994)
黃瓊儀(2010)。大學學生宿舍學習環境建構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台中市
曾怡萍(2010)。失智症團體家屋本土化之研究—跨專業團隊照顧(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黃連生(2012)。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台東縣:財團法人臺東縣天主教聖十字架慈愛修女會。
聖功修女會(2008)。聖功修女會在臺灣成長史:聖母無原罪傳教修女會 : 1948-1988。台南市:聖功修女會。
鄧光芬(2009)。學生住宿滿意度調查研究—以某大學宿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苑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高雄市
楊美娟(2011)。國立大學公有宿舍服務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力資源發展研究所:新竹市
葉美霞(2013)。探討學生宿舍服務品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真理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
葉修毓(2013)。幸福就在轉念之後—成年前期女性分手經驗與復原力展現之敘說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彰化市。
溫萃珍(2010)。主顧傳教修女會回顧。台南市:聞道出版社
廖千淳(2004)。我國北部地區大學宿舍社會氣氛與學生住宿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臺北市召會(2019)。生命與愛,善美得榮。2019,取自:https://www.churchintaipei.org
廖書賢(2013)。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召會活動之社交技巧與快樂感—以台北市、新北市召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市
臺灣福音書房編輯部(2006)。牧養材料第六系列:召會生活。臺灣福音書房:台北市。
劉小璐(2013)。長大的美麗與哀愁—成年前期的個人目標經驗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教育所,新竹市。
禤啟基(2007)。大學生生活型態與學校宿舍空間性質需求關係之研究—以成功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穆佩芬等(譯)(2018)。實用人類發展學(原作者:R. S. Feldman)台北市:華杏文化。(原著出版年:2016)
盧瑞麟(2004)。大學宿舍經驗對學生心理社會發展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研究所:台北市
謝孟娟(2012)。成年前期女性被動分手失戀調適歷程探討:傾聽安全與焦慮依附類型者的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羅子婷(2007)。人格特質和生活習慣對大學宿舍住宿生是有關係滿意度的影響—以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諮商心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系輔導與諮商碩士班:南投縣
羅幸娟(2010)。醫護宿舍住宿滿意度影響因素之探究-以某教學醫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會計學系企業高階管理碩士班:彰化市
羅振東(2011)。羅光總主教與修道院教育。論文發表於輔仁大學舉辦之「羅光總主教百歲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輔仁大學。
蘇靖雯(2013)。成年前期未婚女性親密關係發展歷程之經驗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