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華心理健康協會(2017,n.d)。心理健康3.0:邁向心理健康促進融入政策新紀元﹝網路文章﹞。取自http://www.mhat.org.tw/node/715
中華百科全書(1983,n.d.)。心理衛生運動﹝網路文章﹞。取自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data.asp?id=8627
朱逸桂(2014)。空服員情緒勞務對工作倦怠的影響:兼論熱情的調節效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朱儀羚等譯(2004)。敘事心理與研究--自我、創傷與意義的建構。台北:濤石。
沈清松(1993)。詮釋學方法評介。國立政治大學通訊社,1,5-17
周志建(2012)。故事的療癒力量:敘事、隱喻、自由書寫。台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翁開誠(2002)。覺解我的治療理論與實踐:通過故事來成人之美。應用心理研究 ,16,20-69
高毓婉(2017)。影響國際航線女性空服員轉職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萬能科技大學,桃園市。陳嘉珍(2012,Oct 23)。身體意識的智慧。取自〔網路文章 〕http://jane.seth101.com/chatter/%E8%BA%AB%E9%AB%94%E6%84%8F%E8%AD%98%E7%9A%84%E6%99%BA%E6%85%A7/
張芸愷(2006)。國際航線女性空服員工作壓力與身心健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畢恆達(1995)。生活經驗研究的反省;詮釋學的觀點。本土心理學研究,4,224-259。
畢恆達(1996)。詮釋學與質性研究。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楊明磊 (2001)。資深諮商工作者的專業發展-詮釋學觀點(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師範大學,彰化市。楊明磊(2013)。你期望從敘說研究中看到什麼?說服還是感動?。應用心理研究,57,7-8
楊明磊(2017)。杨明磊博士北京身心疗愈工作坊﹝網路文章﹞。取自http://www.xiusida.com/yangminglei007.htm
劉美珠、林大豐(2001)。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劉國彬、楊德友譯(2014)。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台北:張老師文化。
賴維淑(2002)。晚期癌症病患對臨終事件之感想與身心、社會及靈性之需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成功大學,台南市。聯合報(2017)。好少!衛福部心理衛生預算每人平均22.1元(網路文章)。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7266/2412504
鍾灼輝(2011)。生命迴旋潛行生死2322天。台北:商周。
蘇宏義(2017)。空服員的服務管理。新北:揚智文化。
Debbie Shapiro. (2011).身心調癒地圖(邱溫譯)。台北:生命潛能文化。
Ken Dychtwald.(2009).身心合一:探索肢體心靈的奧妙互動(邱溫譯)。台北:生命潛能文化。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 Human Services(2017,Aug 29). What is mental health?﹝web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mentalhealth.gov/basics/what-is-mental-health/index.html/2017/08/the-last-post.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7,Aug).Mental health: a state of well-being﹝web post﹞. Retrieved from http://www.who.int/features/factfiles/mental_health/en/2017/08/the-last-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