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James E. Johnson 著,吳幸玲、郭靜晃譯(2003)。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 論與實務。臺北:揚智文化。
方廷宇(2018)。桌遊對程式思維學習成效與動機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文科、王智弘(2012)。教育研究法(增訂第十五版)。臺北市:五南。
王心怡(2016)。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之分析:以國 小三年級學生聽說能力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王志中、蘇毓珊(2014)。桌遊在 ADHD的運用。取自 http://blog.xuite.net/therapydna314/twbl og/244610779
王永裕(2010)。力行做中學的體驗教育。雲林國教,第55期。取自 http://sys.ylc.edu.tw/~wupig/ylc55/fdf/1-5.pdf
王金玉(2015)。運用桌上遊戲提昇小六學童英語拼字能力之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王若穎、徐湘芸、羅文妤(2018)。【邊玩邊學 翻轉填鴨式教育 Ⅱ】體制內的努力 桌遊開創教育新可能。政大大學報,1677期。
王寬筠(2018)。桌遊融入數學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童學習成效影響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NTHU5395024)田馥旖(2018)。設計自製桌上遊戲「厄夜城堡」融入國小六年級英語教學之 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白玉玲(2012)。國中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之行為意向--以計畫行為理論為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江麗莉(1997)。兒童遊戲與遊戲環境。臺北:五南。
何宜芳(2012)。盤面遊戲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節能減碳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NTCTC587020)何裕瑜(2018)。台灣國小英語教師對於桌遊融入英語教學之看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何諾德(1987)。兒童遊戲。臺北:桂冠。
余宗樺(2011)。由計畫行為理論分析影響國小教師使用自由軟體之因素-以彰化縣為例。臺東大學,臺東縣。
余家斌(2000)。慈善機關捐款人之行為意向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吳子平、邱芳芸、陳鈺穎、溫曉君(2011)。桌上遊戲大觀園。Top 945康軒學習雜誌,200,1-13。
吳承翰(2011)。桌上遊戲參與型態對人際溝通改善之研究-以臺北地區桌上遊戲專賣店顧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俊憲、吳錦惠(2015)。翻轉教室—啟動教室裡寧靜的革命。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015,4(6),頁 174-178。
吳為聖、張惠博、郭重吉(2017)。影響國中自然科教師接受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個人因素研究。科學教育學刊,第十五卷第五期, 543-563。
李岱倩(2017)。桌上遊戲對國小學童學習動機之影響-以新北市樹林國小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HU00025021)李岳霞(2015)。教孩子堅持不放棄!玩桌遊5大益處。親子天下。取自: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1313
李明真(2012)。使用學習管理系統行為意圖之研究–w公司壽險業務人員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李芝瑩(2015)。識字桌遊對學前語言環境刺激不足兒童識字萌發之成效。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台北。
周佩蓁(2018)。桌遊對國小學童環境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YUNT0677019)周淑惠(2013)。遊戲 VS 課程 幼兒遊戲定位與實施。臺北 : 心理出版社。
林元媛(2015)。桌遊應用在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低年級學童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央侖(2010)。企業管理訓練桌上遊戲教材評選指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永上(2010)。運用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保齡球消費者行為意圖─以台中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台中。林倖妃、李雪莉(2014)。教出不怕失敗的一代。天下雜誌,561期。取自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2603
林家米(2017)。桌遊融入語詞學習之應用研究分析。臺灣教育評論月刊,6(4),頁 196-202。
林慧貞(2013)。性別對油電混合車購買意圖影響之研究-計劃行為理論觀點(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1TKU05320018)姚岑亭(2017)。新北市國小英語教師運用桌上遊戲融入英語教學實施現況之研究。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段慧瑩、黃馨慧(2000)。不只是遊戲。臺北:心理。
洪慈徽(2015)。探討故事創作類桌上遊戲對中班幼兒詞彙能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CYU5096005)紀姵羽(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英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英語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台中市。徐嶔桃(2014)。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消費者對再購買素食產品行為之研究-以馬來西亞柔南區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2STU05457058)馬亘永(2016)。桌遊對高職學生學習程式成效與動機影響之研究-以「海神之 戰」桌遊設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高敏翠(2015)。桌上遊戲融入圖解識字教學對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能力影響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TPT07870140)高嫿庭(2017)。國小特殊教育教師使用桌上遊戲融入社會技巧課程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張弘達(2015)。教育雲端服務使用意圖影響因素及教師使用現況之研究。淡 江大學,新北市。
張宜蓉(2018)。桌遊提升幼兒學習興趣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張春興 (2009)。教育心裡學。臺北:東華書局。
張雅婷(2011)。桌上遊戲之轉化與設計-以「從前從前」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梁培勇(2006)。兒童遊戲治療起始期的困境。中華心理衛生學刊,19(3),255-278。
莊雅惠(2016)。桌上遊戲對國小智能障礙學生注意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康寧大學,臺南市。許秀甘(2015)。桌上遊戲對國小一年級學童加減法能力與數學學習動機之影響。中原大學,桃園。
郭宜琳(2015)。英語桌遊對英語學習成效與英語學習興趣之關聯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健行科技大學,桃園。郭維雯(2017)。運用桌遊以提升國小學生之英語閱讀能力與學習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LU000615003)郭語珊(2012)。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消費者購買健康食品意願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NHU05457031)陳介宇(2010)。從現代桌上遊戲的特點探討其運用於兒童學習的可行性。國教新知,57,40-45。
陳介宇(2013)。從早期桌上遊戲看臺灣。師友月刊,547,77-82。
陳介宇,王沐嵐(2017)。臺灣桌上遊戲研究與文獻之回顧分析。取自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14080391_taiwanzhuoshangyouxiyanjiuy
陳文毅(2018)。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出國旅遊伴手禮之購買意圖(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NTPU0121068)陳志良(2011)。探討山岳公路自行車運動參與者之騎乘行為:計畫行為理論之應用(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CCU00571013)陳素琴、李明聰(2007)。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生態旅遊遊客之環境行為模式—以洲仔溼地公園為例。2007年21世紀第五屆產業經營管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陳怡君(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國小交通安全教育之成效研究-以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陳美麗(2017)。以計劃行為理論分析長期看護保險購買意圖(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CKU5457036)陳淑慈(2018)。教師將桌上遊戲融入教學之實施意願與影響因素-以彰化縣國小教師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NHU00785003)陳軼辰(2003)。線上遊戲參與行為─消費者性別角色認同之探討。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1CGU00396015)曾明德(2012)。玩遊戲學數學-質數心臟病。教師天地,176,74-75。
曾靜華(2015)。桌上遊戲哆寶對國小英語低成就學童之字彙能力與學習態度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曾瓊依(2016)。桌上遊戲對人際關係影響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童教桌遊研究院(憶童趣教遊)(2013 年1月29日)。桌上遊戲的種類【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 http://mj9981168.pixnet.net/blog/post/107221878-
黃千玳(2016)。桌上遊戲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注意力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5NTTU5284002)黃心玫(2013)。桌上遊戲在國小資源班的教學應用。桃竹區特殊教育,22,28-41。
黃其琨(2012)。以計畫行為理論探討來台觀光客對台灣小吃行為意圖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0THU00720006)黃繹蓁(2018)。桌遊融入繪本教學提升兒童品格力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6DWU00331009)黃品茲(2011)。應用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彰化地區高職學生不道德學習行為意向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099NCUE5316027)楊斐雯(2014)。圖卡式桌上遊戲融入國小五年級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
董家琳(2017)。國中歷史課應用桌上遊戲對學生學習動機之影響。中興大學,臺中。
董家琳(2017)。創客—動手玩創意。台中市教育電子報,第78期。取自http://www.tc.edu.tw/epaper/index/view/id/2848。
詹佳宜(2016)。桌遊融入國小英語教學對單字學習成效與動機行為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趙婉伶(2016)。運用學生自製桌遊對國小四年級 英語補救教學學童英語字彙能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NTPT0694024)劉力君(2011)。專題式合作學習在教育桌上遊戲設計課程之應用-以師資培育 學生為例(未發表的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桃園。劉育忠﹙2015﹚。淺談桌遊學習的療癒功能–找回世界的童心。取自 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546570.pdf。
劉依亭(2016)。桌上遊戲應用於國中腦性麻痺學生學習社會技巧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新北市。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4TKU05620008)劉黛霓(2017)。運用桌遊於五年級英語補救教學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潘怡勳(2015)。探討桌上遊戲融入於數學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市。鄭復駿(2017)。以計劃行為理論探討花蓮地區國小家長自我健康意識與購買有機休閒食品的意願關聯之研究。大仁科技大學,屏東縣。
盧姝如、朱慶雄、盧昉暄(2013)。數位化桌上遊戲創新學習模式之開發設計—以國小中年級生海洋教育為例。國民教育,53(4),45~55。
薛雅文(2014)。設計自製桌上遊戲以提升國小學生對蛙類生態課程學習興趣之行動研究—以「膨風水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薛雅文(2014)。設計自製桌上遊戲以提升國小學生對蛙類生態課程學習興趣之行動研究—以「膨風水雞」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月鄉(2017)。桌上遊戲應用於國小營養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謝甫宜、洪振方(2009)。遊戲理解科學教學模式與教學反思。屏東教育大學學報,33,233-266。
魏妤珊(2014)。桌上遊戲融入國中視覺藝術課程設計之行動研究(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 102NTPT0632027)魏佩君(2017)。桌上遊戲融入差異化教學對國小英語學習成就與動機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魏韶葳(2015)。桌遊「妙語說書人」融入國小國語補救教學計畫之行動研究 -以三年級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碩士論文系統。(系統編號:103NHCT5395053)駱羿妏(2016)。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字彙能力之影響(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蘇岱崙、楊煥世、李岳霞(2015)。動手又動腦的遊戲式學習。親子天下,69,136-139。
二、英文部分
Ajzen, I. (1985). From intentions to actions:A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In J. Kuhl & J. Beckman (Eds.), Action-control:From cognition to behavior(pp. 11-39). Germany: Springer.
Ajzen, I. (1988). Attitude,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England:Open University Press. Ajzen, I. (1991).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2), 179-211.
Ajzen, I., & Fishbein, M. (1975).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from attitudinal and normative variabl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6(4), 466-487.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Cuie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ition, New York: McGraw Hill.
Hinebaugh, J. P. (2009). A board game education. American: Rowman & Littlefield Education.
Rubin, K. H., Fein, G. G., & Vandenberg, B. (1983). Play. In E. M. Hetherington(Vol Ed.), P. H. Mussen(Ed.), 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 Socializa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development (pp.693-774). New York: Wiley